初中文言文知识点1:固定句式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1:固定句式总结
所谓固定句式,是文言文表达中的一种习惯用法。了解常见的固定句式,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含义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列出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固定句式。
●何……之有:表反问,是“有何”的倒装。其中“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即“之”字前面是宾语。可译为“有什么……呢”。特别注意,“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宾语的定语。
如: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列传》)——这好比是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一样,
有什么功效呢?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姜氏有什么满足呢?”
以上蓝色加粗字为宾语
●不亦……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不也……吗”。句式中的“亦”字是副词,可译为“也”;“乎”字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乎”字与前面的“不亦”呼应,构成反问句式“不亦…乎”。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到了知识,再按时温习不也愉快吗
●得无……乎:表猜度语气,译为“能不…吗”或“能没有…吗”。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不有所不同吗?
●但……耳或惟……耳:译为只不过……罢了。
如: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宁……乎,或顾……乎,或顾……邪,或顾……哉,或独……乎,或独……邪,或独……哉:表反问,译为“难道……吗”
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王侯将相,难道生来就有的吗
●何以……为或奚以……为:反问语气,相当于“为什么要……呢”“哪里用得着……呢”。
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这是国家的附属国,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何所……:是“所……(者),(为)何”的主谓倒装,相当于“所……的,是什么”。
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
●如……何,若……何,奈……何:都是表示疑问的句式,可译为“把……怎么样”“拿……怎么样”“对……怎么样”
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你的力气,连魁
父这座小山丘都不能削平,又能拿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其……其……: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
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还是不认识千里马
●与其……孰若……:表选择,可译为“与其……不如……”或“与其……哪比得上……”。
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与其坐着等死,不如奋起抵抗拯救
我们村庄
●……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2:异读字
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盘点—异读字,何为异读字?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破音异读,又叫“读破”。它是采用改变汉字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性和意义的改变。如:天雨墙坏。(《智子疑邻》)句中没有谓语动词,因此“雨”转化为动词。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yǔ)的区别。
所谓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的本字“悦”(yuâ),而不能再读shuō音了。
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民族称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古代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âhán”,而不能读为“kěhàn”。
“信”本义是表示“诚实”“信任”“的确”“任意”“使者”等意,读xìn。
例: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xìn)之。(《出师表》)
——这些人都是忠贞纯良能为节气而死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信”有时假借为“伸展”“伸张”之意,即与“伸”同义,读为shēn。
例:孤不度德量力,欲信(shēn)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
“食、其”在用于人名时,“食”读yì,“其”读jī。
例: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yì)其(jī)已说下齐,韩信欲止。(《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授命带兵向东攻齐,还没渡过平原,就听到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投降,韩信准备停止向东攻齐。
“房”古同“旁”,读páng,用于“阿房宫”。
例:阿房(páng)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阿房宫地域辽阔,富有非凡,但比起金陵史家却还是略显不足
“王”作名词,表示“帝王”“诸侯王”等意时,读wáng。
例:胡不见我于王(wáng)?(《公输》)
——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王”当其用作动词,表示“成就王业”等意时,读wàng。
例:大楚兴,陈胜王(wàng)。(《陈涉世家》)
——大楚国要兴起,陈胜要称王了
“度”作名词,表示“计量长短的标准”“限度”“法制”“气度”“度过”等意时,读dù。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拿到鞋了,就说:“我忘记带尺子了。”于是他返回家取尺子。
“度”在作动词,并表示“计量、揣测、估量”等意思时,读duï。
例:孤不度(duï)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
“臭”作形容词,表示与“香”相对的意思时,读chîu。
例:三牲之肉,臭(chîu)而不可食。(《昌言·理乱》)
——三牲之肉,发出臭味就不可以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