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6)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6)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6)铁崖体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风格香艳绮靡。

2:台阁体明永乐至天顺年间,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垄断了文坛。

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

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

3:王荆公体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晚年居住在江宁之半山,写诗主要用七绝体。

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峭而变为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在宋代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实则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亦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4:朱希真体朱敦儒字希真,南流后过了七年漂泊生活,晚年被迫隐居,常放浪于烟霞之间,写下了大量的隐逸词,多歌唱看透尘世后的随缘自适、逍遥行乐,但又深藏忧怨,有较浓的虚无思想色彩。

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逸自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

这种在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的风格物色,被称为“朱希真体”。

又因其词集为《樵歌》,故亦称之为“樵歌体”。

5:东坡体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

其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而最能体现其“坡仙”的旷达品格的主导倾向,是其高风绝尘的诗风,即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

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

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5.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

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

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古代文学史(二) 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二) 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白体:即白乐天体,是北宋初年的一个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李昉、姚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

西昆体:是北宋初年的一个诗歌流派。

特点是模拟李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

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代表作《西昆酬唱集》收录“更迭唱和”的诗作。

晚唐体:这是指宋初诗人们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种诗体,代表人物潘阆、魏野、林逋、寇准。

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

六一风神: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欧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致韵味。

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神。

东坡体: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

其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而最能体现其“坡仙”的旷达品格的主导倾向,是其高风绝尘的诗风,即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半山体: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他写诗提倡以学问为诗,为主学习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工于炼字和用典,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

创制拗句和拗律,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

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宋初“三体”诗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合称宋初“三体”诗。

2.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追求词藻,堆砌典故。

代表作者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

因他们曾相互唱和《西昆酬唱集》,故名。

欧阳修《六一诗话》谓:“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3.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荚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的文字,用词造句精炼而有变化,条达疏畅、切近自然。

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行丈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标志着他的散文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其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上的外显。

另外,丈章结构层次上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要素。

4.江西诗派派是北宋末期的一个文学流派。

据吕本中的《江南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等二十五人,“以为法嗣”。

因黄庭坚及二十五人中有不少人都是江西人,诗歌创作风格基本一致,故称江西诗派。

江西派诗人论诗,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全”之法。

5.王荆公体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其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

6.一祖三宗元人方回撰《瀛奎律髓》崇奉江西诗派,提倡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7.《西昆酬唱集》为北宋杨亿、刘筠、钱惟演和李宗谔等十七人在宋真宗景德年间编者的唱和诗集,以五言、七言律诗为主。

8.“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其特点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路,开辟了新的诗风。

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史(二)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门阀士族为了压制贵族,造成绝对王权,先秦时期君主们都提拔了不少自由平民与低级贵族参加到官僚政府机构。

春秋、战国之际,“竹帛下庶人”,列国诸侯更就是大力提拔“士”作为官僚机构得骨干,世卿自此而坠。

两汉得所谓布衣卿相,也就是这种情况下得产物。

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致身通显。

她们不但授徒讲学,门生弟子千万,形成一种利益集团与社会力量;而且子孙往往绍继家学,也必然造成累世公卿得情况。

大家族在东汉时就已经逐渐出现了。

自东汉后期开始“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了。

曹魏初期,实行九品官人法,州郡大小中正皆由当地著姓士族担任,九品得定评,自然操纵在她们得手中,于就是官品得升降,大都凭借“世资”。

曹魏以后,世族势力更加发展。

东汉后期得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得家族,世居高位,就是士大夫得领袖。

所谓门阀大族,就就是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这些特征得家族。

东汉时期选士首先瞧族姓阀阅,所以门阀大族得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

门阀大族就是大地主中长期发展起来得一个具有特殊地位得阶层。

当政得外戚、宦官都要同她们联结、周旋。

门阀大族在本州、本郡得势力更具有垄断性,实际上统治了这些州郡。

汉末社会中得世家大族,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与这个阶层结合在一起。

曹丕在尚未代汉称帝之前,采纳了九品中正制。

实行之初,士人品定之权掌握在政府得中正手里,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品评人伦、操纵选举得局面。

西晋时虽仍袭用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得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不能起选择人才得作用,以致于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得工具。

在占有大量土地与依附人口得基础上,后汉、曹魏以后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得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

东晋一朝,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是指在中国历史上的古代时期所创作、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分为多个时期,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两个名词需要解释,分别是“古文”和“古乐”。

一、古文:古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

古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古代的史书、典籍,如《史记》、《楚辞》等;另一种是鲜明的个体风格的作品,如《论语》、《庄子》等。

古文在语言表达上注重意境的营造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它以含蓄、写景、抒情为主要特点,形式上以古文体为主,常运用象征、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人能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古文作品在体裁上丰富多样,有诗歌、散文、训诂、碑铭等,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

二、古乐:古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一种形式,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广泛流传的音乐作品。

古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先秦时期,当时乐器主要是以吹奏类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各种种类的乐器。

古代乐曲中经常伴奏有歌唱,因此古乐通常是以歌曲为主要表现形式。

古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还在宗教、礼仪、庆典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乐在文化传承中起到承载历史、记录情感与价值观念的作用,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古乐的形式多样,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祭祀音乐等,体现了古代社会各个
层面的需求和审美观念。

总体而言,古文和古乐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式,传承了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对后世的文化发展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整理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整理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第七编——明代文学(诗歌、散曲、散文、长篇小说、拟话本小说、小说批评、明杂剧、传奇)1)三言二拍:“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冯梦龙对宋话本和明代拟话本加工、编辑而成的短篇白话小说集、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二拍”指凌濛初应书商要求编写的两部短篇白话小说集、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共七十八篇。

2)小品:原为佛教用语、指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明代后期用来指一般文章、以区别那些关于国家政典和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包括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

3)传奇:唐宋时指文人用文言文创作的短篇小说、元代和明初是元杂剧的别称、明清指以演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是明清主要戏剧形式,它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而来。

4)拟话本:鲁迅首先提出的、指明代文人摹仿宋话本而作的短篇白话小说,主要供案头阅读、如“三言二拍”。

5)童心说:晚明李贽提出的,他把文学作为其反传统和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之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6)台阁体:以宰辅权臣扬士奇、扬溥和扬荣为代表,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共丽,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除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7)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主张学习唐宋的散文法度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

归有光:提倡传统儒教之“道”、重视文学抒情作用、其散文名篇皆以感情真挚、通俗畅达著称。

8)临川派与吴江派:两派斗争激烈、争论焦点在如何处理戏曲音律和词曲关系,前者以汤显祖为代表、反对模拟、提倡“灵气”、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讲究才情和辞藻,后者以沈景为代表,主张“协律”、“本色”,从实践上看临川派的主张更合理。

临川四梦:指汤显祖创作的四部名剧、即《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其中《牡丹亭》成绩最高,因汤显祖号玉茗堂主人又称“玉茗堂四梦”。

北师古代文学名解2

北师古代文学名解2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本)基础知识:1.柳开在宋初自觉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

2.北宋初期,柳开的古文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宋初华而不实的文风,是其后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3.宋初,田锡只是一位过渡性的作家,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柳求通变的文学精神。

4.宋初,论诗主“性情”、“意”,强调自然和有生气,主张融豪健、雅丽于一炉的宋初文学家是田锡。

5.宋初,穆修曾校刻过韩柳文集,于古文的承传起到了积极作用。

(P2)6.王禹偁的文集今存《小畜集》三十卷,为作者晚年自编。

(P3)7.宋初诗派林立,但主要是“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家。

(P4)8.宋初的晚唐体诗派中,林逋最受世人的推重。

(P5)9.人谓“梅妻鹤子”的宋初诗人是林逋。

(P5)10.林逋《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为世所称。

(P5)11.《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的作者是王禹偁。

(P5)12.杨亿和王钦若等奉命编撰巨型典籍《册府元龟》。

(P6)13.西昆体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P7)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P9)2.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

(P10)3.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称杨亿“真一代文豪也”。

(P10)4.在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以散文所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

(P10)5.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6.《丰乐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

(P11)7.梅尧臣,字圣俞,人称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集》。

(P14)8.苏舜钦,字子美。

有名文《沧浪亭记》。

(P16)9.王安石,字介甫,人称王荆公。

一生以罢相隐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P17)10.现存王安石的诗文集有两个系统,一种是“临川本”,另一种是“龙舒本”。

(P18)11.王令是受到王安石极为赏识的诗人,被称之为“奇才”。

(P22)12.曾工出身于书香门第,人称南丰先生,著有《元丰类稿》。

自学考试 古代文学史(二) 名词解释

自学考试  古代文学史(二) 名词解释

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汇总:1、西昆诗派(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立文。

“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此集共收诗人十七人,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2、半山诗(王荆公体)(05年1月):“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他晚年的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

他的这种诗被称为“半山诗”。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列宋诗诗体时有“王荆公体”。

3、苏门四学士:元祐诗人以苏轼享名最盛,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均出其门下,时称苏门四学士。

4、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在此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等,共二十五人。

《宗派图》显示的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1)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2)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3)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

5、山谷体: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列黄庭坚的诗为“山谷体”。

6、简斋体: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有《简斋集》。

他的诗被称“简斋体”。

7、“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倡导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

8、六一风神: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其特点是:(1)偏于阴柔之美。

(2)纡徐委备而婉曲有致。

(3)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

(4)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9、东坡体:苏轼的诗歌世称东坡体,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3)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3)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3)散曲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

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弹词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

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词话,开始出现于明中叶,至清代极为繁荣,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

它由说、噱、弹、唱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

其作品多为长篇,每次开说前往往插上一段开篇,相当于话本中之人话,供演唱者定场试音之用。

弹词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浅近,语言上有“国音”和“土音”之分。

小品“小品”一词原为佛教用语,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以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

它不专指某种文体,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内。

晚明时期,这种文章风格正好适应了当时人们抒张个性、追求自由的社会心理和公安派“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于是便在社会上普遍流行起来。

公安三袁、陈继儒、王思任、祁彪佳、张岱等均为著名的小品文作家,其中以袁宏道和张岱成就最高。

狭邪小说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有一批以狎优狎妓为题材的小说出现,鲁迅称之为“专叙男女杂沓”的“狭邪小说”。

其代表作有陈森的《品花宝鉴》、魏秀仁的《花月痕》、俞达的《青楼梦》、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及张春帆的《九尾龟》等。

新小说是相对于“旧小说”而言的,专门指拥护“小说界革命”的作者创作的各种类型、各种面貌的小说作品。

其涵义有二:一是“使小说新”,即刷新小说,一新小说之面貌;一是指新面貌的、新样式的新质小说。

前者是“小说界革命”的任务之一,后者即是小说界革命的直接产物和主要结果。

“新小说”五花八门,品类繁多,文白杂陈,雅俗共存,风格各异,显示了一代文人空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中以政治小说、谴责小说和科学小说最为引人注目。

中国古代文学2的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2的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2的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之一。

在这个广阔的领域中,涌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学名词,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诗经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婚礼、葬礼、田园生活等各个方面。

诗经中的《关雎》、《国风》等篇章都具有浓厚的民歌色彩,表达出古代人民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诗经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古代社会经济、政治、风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文古文泛指古代以文言文形式所写的文学作品,包括了诗、辞、赋、讽谏、典故等。

古文追求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讲究字句的平仄、音韵的优美。

其中,《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是古文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凝聚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唐代以诗为主要创作形式,作品丰富多样,既有表达爱情的《白头吟》,也有抒发山水之美的《登鹳雀楼》等。

唐诗以其优美的韵律、丰富的意象、独特的思想感情打动了世人,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之作。

四、宋词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唐宋文化交融时期的产物,以其细腻婉约的风格和深情浅唱的抒发方式而闻名于世。

宋词主题广泛,既有世事人情的反映,也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等词人的作品无不展现了宋词的独特魅力。

宋词的音乐性和表现力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五、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类,其大致分为元杂剧和元话本两大门类。

元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和表演形式,深受当时广大民众的喜爱。

《窦娥冤》、《西华山》等是著名的元曲作品,通过对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的改编,展现了元代社会的风貌和思想。

六、明清小说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鼎盛时期,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题材。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2)1.白体:(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

(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

(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

(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

(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半山诗:(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

(3)主要体裁是绝句。

7.山谷体:(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

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大数据数据采集-专业的人工智能数据服务平台广告提供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数据提取,数据校验,数据清洗等服务, 查看详情> 大数据培训班哪家好? 黑马大数据培训班广告黑马大数据培训班,致力真实项目实战教学,学习即积累工作经验. 查看详情>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大学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部分名词解释

大学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部分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也叫“汉魏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

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山水诗并不只写山光水色,名曰“山水”仅举其大端而已。

有的关于民生,有的是随性而作·····我们也不能以为只要诗中有了山水描写就是山水诗了,至少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是描写山水才可以算作山水诗。

同时还要注意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的态度:是将山水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还是假借山水别有寄托。

有所寄托的内容也要注意区别才行。

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4)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4)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4)1. 清雅词派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

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

他在题材内容方面主要承袭周邦彦词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在词的格调、意境方面有新的开拓,格调高雅,词境疏朗开阔,以其“清空”、“骚雅”的风格特色,成为南宋雅词的典范。

此后,自吴文英、史达祖至王沂孙、张炎、周密等均沿此路作词。

在遣辞和音律上益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

他们的作词途径和特色虽各有不同,但追清趋雅却是共同的。

2.苏辛词派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

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补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3. 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

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共收诗人十七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忆、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4. 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其基本特征是求生避熟和求雅脱俗。

艺术特点有三: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树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拔,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5. 后山体但因其缺乏华采而唯余瘦硬。

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一祖三宗()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是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来地. ()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江西诗派作诗奉守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地师训,由黄庭坚上窥杜甫,有规则可循.《录鬼簿》()元代钟嗣成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立传地戏曲史著作. ()记录了元代戏曲作家一百五十二人,剧目名称四百四十余种,保存了元代戏曲地许多第一手地珍贵历史资料. ()该书将元代重要地散曲和杂剧作家分为七类加以介绍,大致可归纳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和“方今才人”两大类,目地是让那些已死和未死地剧作家们,均“作不死之鬼,得以远传”.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说铁骑儿()宋代说话中地一家. ()讲说士马金鼓故事,尤其是宋代北方民族战争中地英雄传奇故事. ()是英雄传奇小说地来源.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神韵说()神韵说是清初诗人王土祯提出地诗歌创作主张. ()“神韵”,是要求诗歌达到含蓄深蕴、空灵淡远、言有尽而意无穷地境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月妙悟()这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地诗歌理论,是严羽诗学地核心.(分)()就鉴赏言,对诗歌妙处地把握和领会需要大量地吟咏阅读经验,要“渐修”;就创作而言,强调在自然和社会地直观中“顿悟”,产生创作灵感.(分)()严羽地“妙悟”说重点在直观“顿悟”.(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铁崖体()指元代诗人杨维桢所作地在当时极为盛行、在诗坛自称一派地诗歌.(分)()诗歌包括杨维桢所做地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吴江派()明代后期出现地戏剧派.(分)()代表人物是沈璟(分)()注重格律,推崇语言本色.(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格调说()这是清中期诗歌理论家沈德潜提出是诗歌创作理论.(分)()在思想方面,它强调“诗教”,主张诗歌为政治服务.(分)()在艺术方面,它提倡宗法唐诗.(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月.后山体后山体乃是对陈师道诗地一种称谓.陈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若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被称为“后山体”,常与“山谷体”并称,作为宋诗地典型代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散曲散曲最先产生于金代地俗谣俚曲,同时也吸收了宋词地成就.它分小令与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又称叶儿,是独立地只曲.套数又称套曲,是由两支以上宫调相同地只曲联结而成地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一韵到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拟话本“拟话本”这一名称是鲁迅先生首先提出来地,指明代文人摹仿宋元话本而创作地短篇白话小说.这种小说不是艺人讲述地底本,而要是供人案头阅读.著名地有冯梦龙地“三言”和凌濛初地“二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子弟书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而流行地讲唱文学,清代初年,很多旗藉子弟在戍边时利用当地流行地俗曲和满族萨满教地巫歌“单鼓词”地曲调,配以八角鼓击节,编词演唱,以抒发思归之想,或反映军中时事.这类演唱后业传入北京,约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这种曲调为基础,参照当时民间鼓词地形式,创造出一种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地书段,演唱时仍以八鼓击节,正式称为子弟书.子弟书曲调分东韵、西韵,代表作家分别为韩小窗和罗松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月稼轩体:、辛弃疾地词风;、稼轩体地基调,以抒发英雄失志地悲愤为主,形成豪放悲壮地主导风格;、既以豪放地气质开拓了词地意境风格,又不失词地含蓄蕴藉之长,这种相反又相成地现象,是稼轩词最值得注意地特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话本:、说话人所依据地底本;、说话分为: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四家,今所见地宋元话本主要是小说和讲史两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南施北宋:、指施润章和宋琬;、二人都是清初入仕地诗人;、他们主张诗歌要以温柔敦厚地诗风为政治服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南社:、年在苏州成立地革命文学团体;、以高旭、陈去病、柳亚子为主要创始人和领导核心;、其文学思想地共同宗旨是振兴国魂、保存国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月兴趣:、严羽《沧浪诗话》中提出地诗学概念;、指由外物形象直接兴发地审美情趣;、具有不涉理路、不落言筌、无迹可求地审美效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醒世姻缘传:、清初地一部家庭生活小说;、作者署名为“西周生”,其真实姓名不详;、主要叙述地是以佛教因果报应观而构成地两世姻缘地冤仇相报故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清初三大家:、指清初散文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主张戒除晚明散文地放诞和纤佻,恢复唐宋散文地醇厚传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小说界革命:、梁启超提出地口号;、中心意图是改良群治;、使小说地位置由传统文学地边缘移向中心,提升了小说在社会生活和文化生产畔地地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月江湖诗派()继永嘉四灵而兴起地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地《江湖集》而得名.(分) ()宗尚晚唐体地清巧,属意于苦吟,用白描,以不用事为贵.(分)()代表诗人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才学小说()清代炫耀学问以才学见长地小说.(分)()影响最大地是《镜花缘》.(分)()其他代表作品有《蜡史》、《野吏曝言》、《燕山外史》等.(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分)()程伟元和高鸦.(分)()对《红楼梦》前八十四进行加工并增补后四十回而首次出版地一百二十四活字本《红楼梦》.(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同光体()同光体是晚清宋诗运动地第三期,指称光绪、宣统至民国后地宋诗派.(分) ()同光体诗人多为倾向戊戌维新而后又身经列强辱国、革命兴起、变故相寻地士大夫.(分)()同光体诗人中以陈三立成就最高.(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月王荆公体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于宋诗体里列有“王荆公体”,以为“公绝句最高,其得意处,高出苏、黄、陈之上,而与唐人尚隔一关”.风格是化奇崛于寻常之中,亦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闲闲适,又有沉郁悲壮,又称“半山体”.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但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就后一点而言,实为江西派地先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王粲登楼》郑光祖写地最杰出地历史题材地杂剧.全名《醉思乡王粲登楼》.郑光祖在此剧中注入了自己地诸多感受,表现了穷愁潦倒而不愿久居人下地知识分子地困苦与孤傲,实际上是写自己.此剧意境开阔高远,唱曲激昂悲壮,能引发一切怀才不遇之人地共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封神演义》一百回;一般认为许仲琳为该书作者;此书假借历史事件,以对纣王地揭露抨击和对武王地热情赞美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具有一定地进步历史观;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地描写,宣扬宿命论和“三教合一”思想观念;该书在艺术方面地成就是塑了几个性格鲜明地人物形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南洪北孔南洪:指南方洪升地《长生殿》.北孔:指北方孔尚任地《桃花扇》.二者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为洪升是南方浙江钱塘人,孔尚任是北方山东曲阜人,他们也享有了“南洪北孔”地美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月.诚斋体:()指杨万里地诗歌.(分)()以日常生活中地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分)()以绝句最为出色.(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地讲唱文学.(分)()以七言为体,以叙述故事为主.(分)()分为东城调和西城调,代表作家为罗松窗、韩小窗.(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才子佳人小说:()明末清初小说.(分)()以青年爱情婚姻为题材.(分)()代表作品有《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等.(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诗界革命:()是梁启超首先提出地.(分)()“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者具备地衡量标准,后修订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或"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地纲领.分)()-年是"诗界革命”地盛期(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月永嘉四灵()南宋后期永嘉地四位诗人徐矶、徐照、翁卷、赵师秀地字号中均有一‘灵”字,故称永嘉四灵.(分)()“四灵”诗风相近,效法晚唐体,学习贾岛、姚合地苦吟诗风.(分)()多以冲淡平和、轻灵清寒地境界,抒写山人名士地出世情怀.(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南戏()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地民间小戏,后吸收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说唱技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地形式.(分)()元代南戏地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受到北杂剧地影响.(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圆圆曲()吴伟业地代表作.(分)()描写名妓陈圆圆被明末政治漩涡中几个核心合人物角逐争夺地经过.(分)()风格幽婉迷离,极富艺术魅力.(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新文()梁启超倡导地一种散文体,又称“时务文体”.(分)()文白夹杂,打破各种文体界限,将议论与叙述、(分)()打破各派文章家法,兼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抒情相结合.(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月易安体:、李清照地词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就广为流行,被称为易安体;、用通俗易懂地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地音律声调作词;、融入国家地兴亡之悲,又不失婉约本色,具有凄婉悲壮地格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借才异代:、指金初文坛作家,几乎全是由宋入金地文士;、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最具代表性;、这种借才异代之说揭示了金初文学地起因及性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张岱:、号陶庵,明代后期著名地小品散文家;、其小品散文清新洒脱而又意境深幽、其代表作有《西湖寻梦》、《琅嬛文集》á 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新红学:、五四运动后兴起地红学流派;、代表人物和著作有:胡适地《红楼梦考证》和俞伯平地《红楼梦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活法”说()“活法”说由吕本中提倡.“活法”就是以苏济黄,将黄庭坚山谷体代表地江西诗派“有意于文者之法”和苏轼东坡体“无意于文者之法”结合统一起来.此说较全面反映了以苏黄为代表地宋代诗学精神.()吕本中讲究“活法”与“悟入”,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此说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新途径..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地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清官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地形式,故开始时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元灭南宋后,它地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地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地戏剧样式..常州词派()清中期以张惠言为代表地词派;()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深美闳约”地词风..科幻小说()默揣世界将来之进步,独抒奇想,托之说部.()经以科学,纬以人情.离合悲欢,谈故涉险,均错综其中.()间杂讥弹,亦复谭言微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诚斋体.子弟书.才子佳人小说.诗界革命年月王荆公体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于宋诗体里列有“王荆公体”,以为“公绝句最高,其得意处,高出苏、黄、陈之上,而与唐人尚隔一关”.风格是化奇崛于寻常之中,亦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闲闲适,又有沉郁悲壮,又称“半山体”.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但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就后一点而言,实为江西派地先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王粲登楼》郑光祖写地最杰出地历史题材地杂剧.全名《醉思乡王粲登楼》.郑光祖在此剧中注入了自己地诸多感受,表现了穷愁潦倒而不愿久居人下地知识分子地困苦与孤傲,实际上是写自己.此剧意境开阔高远,唱曲激昂悲壮,能引发一切怀才不遇之人地共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封神演义》一百回;一般认为许仲琳为该书作者;此书假借历史事件,以对纣王地揭露抨击和对武王地热情赞美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具有一定地进步历史观;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地描写,宣扬宿命论和“三教合一”思想观念;该书在艺术方面地成就是塑了几个性格鲜明地人物形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南洪北孔南洪:指南方洪升地《长生殿》.北孔:指北方孔尚任地《桃花扇》.二者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为洪升是南方浙江钱塘人,孔尚任是北方山东曲阜人,他们也享有了“南洪北孔”地美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8)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8)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8)
性灵说
清代中叶,真正与宗唐、宗宋诗派相对立、真正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与道统文学观相对立的诗歌流派。

创始人袁枚,所谓性灵派,即是上承明公安派独抒性灵的诗歌主张,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直性情。

活法说
吕本中后期所提出的作诗主张。

吕本中的“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有意识“以苏济黄”,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

童心说
李贽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童心说是晚明李贽提出的:“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他把文学作为反传统、反权威。

二窗
吴文英号梦窗,其词集为《梦窗词》;周密号草窗,其词集为《草窗词》。

二人同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词的内容也多为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且往往融入哀时伤世的黍离之悲,艺术上二人均追求清丽工巧,旨趣相近。

故时人并称他们为“二窗”。

富贵词人
即指北宋初期著名词人晏殊。

他一生居显宦要职,有“太平宰相”之称,但其在政治上无大建树,而以词传名。

他一生生活优裕,生活态度雍容闲雅。

其词多祝寿、咏物和歌颂升平,这类词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在过分满足的生活里找一点春花秋月的闲愁来吟咏,虽无镂金错彩的刻意藻饰,但掩盖不住其骨子里的富贵之气,总体而论,尚未摆脱五代绮艳词风的窠臼,故晏殊有“富贵词人”之称。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江西诗派:2.江湖诗派:3. 国朝文派4. 唐宋派5. 阳羡派6. 浙西派7. 桐城派8. 阳湖派9. 宋诗派10.汉魏六朝诗派11. 湘乡派12. 常州词派13. 茶陵诗派:14. 公安派15. 竟陵派16. 清雅词派17.苏辛词派18. 西昆体19. 山谷体20. 后山体21. 半山诗22. 简斋体23. 稼轩体24. 易安体25. 诚斋体26. 铁崖体27. 台阁体28. 同光体29. 新文体30.东坡体31.王荆公体32. “朱希真体33.神韵说34. 格调说35. 肌理说36. 性灵说37. 活法说38. 童心说39. 二窗40. 富贵词人41. 南渡词人42. 南洪北孔43. 清初三大家44. 前后七子45. 宋末元初四大家46. 辛派词人47. 永嘉四灵48. 遗民诗人49. 遗民作家50. 元曲四大家51. 一祖三宗52. 元诗四家53.南施北宋54.姚门四杰55. 话本小说56. 拟话本57.科学小说58. 明代传奇:59. 南戏60. 谴责小说61. 散曲62. 弹词63. 小品64. 狭邪小说65. 新小说66. 元杂剧67. 章回小说68. 诸宫调69. 子弟书70. 才子佳人小说71. 神魔小说72.域外游记73.逻辑文74.侠义公案小说75.说铁骑儿76.二拍77.借才异代78.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79.六一风神80.南社81.诗文革新运动82.诗界革命83.三言84.四大奇书85.三体诗86.四大传奇87.小说界革命88.义法89科幻小说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4)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4)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4)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剧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家中发展演变而来的。

由于所讲历史事件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能一次讲完,需要分若干次才能讲完,因此,第讲一次使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于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

这种分卷分目的形式在章回小说发展初起期的范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等作品中已大体形成,如全书分若干卷,卷中分若干节,节前有简单目录。

诸宫调指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缀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唱歌与说白相同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

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

清初,很多旗籍子弟在戌边时利用当时流行的俗曲和满族萨满教的巫歌“单鼓词”的曲调,配以八角鼓击节,编词演唱,以抒发思归之情,或反映军中时事。

这种演唱后来传入北京,约在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这种曲调为基础,参照当时民间鼓词的形式,创造出一种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的书段,演唱时仍以八角鼓击节,正式称为子弟书。

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至清代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但又有特殊的狭义所指。

它在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

创作倾向主张存情去欲,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玉娇梨》、《平山冷燕》和《好逑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二)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门阀士族为了压制贵族,造成绝对王权,先秦时期君主们都提拔了不少自由平民和低级贵族参加到官僚政府机构。

春秋、战国之际,“竹帛下庶人”,列国诸侯更是大力提拔“士”作为官僚机构的骨干,世卿自此而坠。

两汉的所谓布衣卿相,也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

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致身通显。

他们不但授徒讲学,门生弟子千万,形成一种利益集团和社会力量;而且子孙往往绍继家学,也必然造成累世公卿的情况。

大家族在东汉时就已经逐渐出现了。

自东汉后期开始“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了。

曹魏初期,实行九品官人法,州郡大小中正皆由当地著姓士族担任,九品的定评,自然操纵在他们的手中,于是官品的升降,大都凭借“世资”。

曹魏以后,世族势力更加发展。

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世居高位,是士大夫的领袖。

所谓门阀大族,就是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这些特征的家族。

东汉时期选士首先看族姓阀阅,所以门阀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

门阀大族是大地主中长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阶层。

当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们联结、周旋。

门阀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势力更具有垄断性,实际上统治了这些州郡。

汉末社会中的世家大族,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与这个阶层结合在一起。

曹丕在尚未代汉称帝之前,采纳了九品中正制。

实行之初,士人品定之权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里,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品评人伦、操纵选举的局面。

西晋时虽仍袭用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不能起选择人才的作用,以致于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

在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基础上,后汉、曹魏以后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

东晋一朝,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

南朝宋武帝刘裕从东晋汲取教训,努力加强皇权,因而南朝世家大族虽然在社会上经济上的优越地位未变,但实际军政实权大为削弱,政治权力主要已不在他们手中。

侯景之乱使世家大族遭受沉重打击。

这是对南方门阀士族的一次沉重打击。

在陈朝,门阀制度已经没落到徒具躯壳了。

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时期美学风范的一种概括。

所谓建安风骨,是指作品的内在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炼刚健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风貌。

建安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宁,文人政治热情普遍高扬,因而他们的诗文创作大都形成了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雅好慷慨,梗概多气的特点,而在艺术风格上又表现明朗刚健,骨力遒劲,这种充实的思想内容,富有感染力的情感以及语言表现上的风健清新完美结合,就是建安风骨的基本内涵。

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的正始时期,指的是曹魏后期到司马氏以晋代魏这一时期。

其时曹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各自网罗党羽,扩大势力,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

充满阴谋和篡夺的险恶斗争,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使正始诗歌的内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的面貌。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阮籍、嵇康是这一时期最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魏晋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又有新道家之称。

"玄学"之称的由来,正是因为魏晋时期清谈家称《周易》、《老子》、《庄子》三本书为"三玄",所以"玄学"之名由此而来。

东汉末年至两晋,儒家之学开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学风、谶纬神学的怪诞浅薄,以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学论辩,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

清谈之风始于正始年间,何晏、王弼可以说是创始人。

"正始之音"正是指整个魏晋时期玄谈风气。

总的来说,玄学是当时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修齐治平),对宇宙、社会、人生所作的哲学反思,以在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后,为士大夫重新寻找精神家园。

南北朝时,玄佛合理。

东晋后,玄学已与佛学合流,玄学也就"笑渐不闻声渐悄"了。

永明体声律与对偶的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

由于这种新体诗产生于齐武帝永明年间,故称永明体。

这是古体诗向近体律诗演变过程中一次关键性转折,为后来唐代律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等人。

关于永明体需要注意:(1)八病的规定过于苛细,当时人即不能完全遵守,故后世定型的律诗也并不严格避忌八病。

(2)永明体还有一些写作上的特点,如篇幅的长短虽无明确规定,但通常在十句左右,由此发展下去,形成律诗以八句为一首定格。

另外,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大都用对仗句,这也成为律诗的定式。

永明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积极意义:(1)讲求诗歌韵律美,矫正了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滞重的弊病,转向清新流美畅达。

(2)新体诗篇幅有限,不容肆意铺排、使才逞词,故而明净、凝练之作渐多,这在诗歌史上是一个意味深远的变化,对后来梁陈乃至唐诗语言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宫体诗以萧纲、徐摛、庾肩吾提倡宫体诗风。

宫体诗具有以下特点:一、声韵、格律,在永明体的基础上要求更为精致;二、风格,由永明体变本加厉为秾丽,下者则流入淫靡;三、内容,较之永明体时期更加狭窄,以艳情、咏物为多。

凡是梁普通以后的诗符合以上特点的,都可以归入宫体诗的范围。

对宫体诗的评价:第一,在创作倾向上,宫体诗舍意问辞,因辞觅态。

第二,在风格上,风格单调,如出一手。

第三,在形式和技巧上,宫体诗巩固了永明以来格律、声韵的探索成果并有所发展。

七言诗的写作更为普遍,五言诗趋向短制,离五七绝定型不远。

第四,在内容上,贫乏肤浅是其致命弱点。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志怪小说按内容又可分为三类:一、地理博物,如《博物志》。

二、鬼神怪异,如《搜神记》。

三、佛法灵异,如《冤魂志》。

其中今存最为完整和最具文学价值者,当属干宝的《搜神记》。

志怪小说的兴盛与当时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有很大关系。

社会上流传的许多巫术灵验的故事,就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

秦汉以来关于神仙的故事层出不穷,这也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

此外,道教、佛教,在魏晋以后广泛传播,产生了许多神仙方术、佛法灵异的故事,也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

至于这些素材被搜集记录下来,则带有自神其教的目的。

志怪小说的作者有的就是宗教徒。

志怪小说适应了宗教宣传的需要,也提供了闲谈的资料,因而贞观之治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李世民以雄才大略统一全国,励精图治,从谏如流,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上官体上官仪的诗以绮靡婉媚著称,时人多效仿,称为“上官体”。

初唐的前五十年,是宫廷诗的时代。

“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诗风代表。

所谓“上官体”,是指初唐前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人所创作的“绮错婉媚”的诗。

上官仪的诗今存二十首,多为奉和应制之作,从齐梁的宫体诗到唐初的上官体,诗歌仍在狭小的宫廷生活圈子里徘徊;内容上的远离现实,必然又导致艺术上的片面追求形式美。

而在初唐前期诗坛上,占统治地位的便是上官体。

上官仪曾把六朝以来的对仗技巧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等名目,却成为后人写作近体的一种规范,在律诗定型过程中多少起了一点促进作用。

初唐四杰唐代初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

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为唐诗带来新的风貌。

其中尤以王勃的成就最高。

初唐宫廷文人大多功成名就,志得意满,自然对绮错婉媚之风乐此不疲,不思变革。

这时,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四杰”登上了文坛,他们怀着革新诗文的自觉意识,旗帜鲜明地反对“上官体”,希望用“高情壮思”、刚健骨气,来“思革其弊,用光志业”,实现自己的审美追求。

由于长期蹭蹬下僚,他们的诗多写羁旅的苦辛,道路的艰阻,向往边塞立功,思索人生哲理,伤怀赠别,托物言志。

这就使得诗歌从了无生气、无病呻吟的宫廷诗风中挣脱出来,转向广阔的社会,由纤弱变为壮大。

四杰所代表的新的诗歌潮流,成为唐音的肇始。

沈宋体沈宋二人不仅将元兢的“换头术”肯定下来,付诸实践,奉之为“律”,而且通过自己在诗坛上的号召力,影响朝野,使当时文士纷纷仿效,遵守此“律”,乃至于在中宗神龙、景龙中蔚然成风,形成了“沈宋体”或“律体”。

律诗正是在人们对“沈宋体”的推崇、仿效中,最后定型和普及的。

兴象“兴象”是唐诗(尤其是盛唐诗)特有的美学境界,是汉魏与齐梁两个艺术传统辩证统一后所产生的新的艺术质素,也是唐诗在艺术上完全成熟的标志。

兴象要求诗歌形象除了外形的鲜明生动,还需具备内在的兴味神韵,要能透过外表事象的描绘,导引和展示出内部蕴含丰富、包孕宏深的艺术境界,也即“兴在象外”。

所以,兴象不光要求抒情与写景的高度融合,还要求一个“形象的二重世界”,这就和一般的情景相生或情景交融有了区别。

盛唐诗人追求情景交融、兴在象外的诗歌意境,并且在意境的创造中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而这又是和初唐中后期众多诗人的艺术探索和追求分不开的。

盛唐之音总的说来,盛唐诗人大都具有宏伟的理想和抱负、蓬勃热烈的感情,他们的诗歌大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这也就是后人所称道的盛唐之音。

李白诗歌则是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

杜甫在诗中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代巨变,他既是盛唐之音的结束者,又是盛唐之音的重要特征,正是她浓烈、壮大、高扬的感情。

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共同构成了盛唐之音。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十分繁荣,作家作品很多,其中王维、孟浩然的创作最为杰出。

后人将这一具有大致创作倾向的作家列为一派,称之山水田园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新乐府诗派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合为事而著”,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民生疾苦,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