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心理学主要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心理学主要观点

一、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1856-1939)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创始人。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他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导论》一书中简要的阐明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他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潜意识理论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表层的精神活动,是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部分。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无意识包括本能的冲动欲望,人的行为是受本能支配的,但又现实的制约。他把无意识的作用提到了一个高度,认为潜意识起决定作用,认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是潜意识的。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2、人格理论

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3、性欲论

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又称性力。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以及生殖期等。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4、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但同时又要受现实的限制。因此,人的心理也就有两种系统,每种系统各受特殊的原则支配。第一种系统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形成于婴儿期;第二种系统除受快乐原则支配以外,还受现实原则支配,形成于婴儿期以后。

在他的后期理论中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不同的目的,但最后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因此,他把它们联成一体,称为生存本能。为了与生存本能形成两极性,于是他又假设了一个死亡本能。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自杀的欲望。当它向外表现时,它就成为破坏、征服的动力,表现为侵略的倾向。但当向外界的侵略受到挫折时,它往往退回到自我,成为一种自杀的倾向,这种倾向的活动范围很广泛,不限于杀人和自杀,还包括自我谴责、自我惩罚、敌手之间的嫉妒以及权威的反抗等。

5、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提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6、释梦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释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弗洛伊德说:“梦是由伪装的潜抑愿望充斥而成的,他是潜抑的冲动与自我监督力量的抵抗之间的一个妥协。”因而在精神分析中,释梦是被频繁使用的一种理论技术。

二、对佛洛依德上述观点的评价。

1、弗洛伊德提出的这一系列思想观点构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理论性。

弗洛伊德思想中,潜意识理论是核心。首先,弗洛伊德开创性的提出潜意识的存在,并初步回答了潜意识是什么,有何种表现形式,比如梦、醉酒、催眠等。其次,潜意识有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人生活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环境中,并时时刻刻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刺激,如此便会有海量的信息涌入大脑而使大脑不堪重负,难以对信息进行有效、高速、及时的整合并做出决断。因此,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机制,大脑将这些刺激统统转入后台运行甚至打入冷宫,从而实现了大脑减负,便于人类适应环境。最后,潜意识可能是引起某些心理疾病的根源所在。由于自我防御机制的运用不当或者信息筛选、处理不当而导致对个体有重大

意义的刺激没有做出合理解决,而导致了心理失衡的产生。弗洛伊德在潜意识的基础上构建出人格理论,本我和超我中存在大量的潜意识,而自我则是对潜意识操作的结果。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潜意识的“加工机器”和制造厂,决定着将何种信息转为潜意识。释梦理论则是对潜意识理论的具体运用,梦是潜意识的具体和重要的表现形式。

2、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的局限性。

(1)泛性论:

弗洛伊德把从对精神症病患的研究得出的有关性的情结与结论,扩大应用在婴幼儿的摄食、排便等生理活动中,甚至推广应用到人文学科领域中,违反了具体对象应作具体分析的实事求是的一般科学原则。弗洛伊德对于无论是生理现象、心理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都应用同一规律,同一思维模式,也即他的泛性论去加以分析说明,虽引起过一般人不同于不同学科专家的重视与争论,因而使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它在理论上局限与错误始终是明显存在的。

(2)本能论: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最不清楚的,但他重视本能,强调本能,并对本能加以归类却极其明确。但是夸大了本能的作用,以它为主宰人的整个佸动的决定者,那就过份强调本能而将人混同于动物,降低为动物,突现了人的自然属性,从理论上是把本能绝对化,把人本能化、生物化,无视于人的社会性的实质。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也在实践中产生的消极影响。因为按照他的理论,既然人有死之本能,表现为破坏与侵犯的天性,那么犯罪与战争也就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客观上不啻为现实社会中的破坏和侵犯行为进行辨护,提供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