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统编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

八年级统编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

八年级统编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体会文中说明、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感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伟庄严,体会作者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文中对纪念碑各个部分的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作顺序和表达方式,描述一处自己熟悉的建筑或纪念性场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人民英雄的敬仰和缅怀之情,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珍惜和平、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兴建过程、碑的构造、题字、碑文、浮雕等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方法,如由远到近、由下而上、由东往西等,理清文章的结构。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介绍纪念碑过程中所蕴含的对人民英雄的深厚情感,理解纪念碑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领会文中多种表达方式融合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有一座巍峨耸立的建筑,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是对无数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们的永恒纪念,这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瞻仰这座伟大的纪念碑,感受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二)背景介绍(5分钟)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公元1840年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

它于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动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

这座纪念碑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见证,凝聚着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崇敬和怀念。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说课稿一、说教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课,该课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1.掌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2.了解纪念碑表面的图案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3. 能够理解纪念碑对于激发人民爱国热情和鼓舞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课时习题包括选择填空,用“是……,而不是……”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爱国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2)了解纪念碑表面的图案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3)能够理解纪念碑对于激发人民爱国热情和鼓舞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辨能力;(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2)了解纪念碑表面的图案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2.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四、说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教育学生爱国情怀;(2)感性认识法:通过让学生观察纪念碑表面的图案意义,并结合讲解,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纪念碑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2.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红色文化殿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模拟场所。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进入课堂前,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放在黑板上。

学生进入课堂后,老师简单地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并让学生望向黑板上的图片,让学生在心里默默地感恩英雄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的生命,鼓舞学生的爱国情绪。

2.教学环节第一步: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简单而生动地向学生讲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包括建设的目的、时间、地点、设计用意等,以此激发学生对建筑物和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设计说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了纪念碑的位置、兴建过程、结构造型及碑面装饰设计,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人民英雄的崇敬、缅怀之情,书写了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

学习本文时,教师应带领学生从说明对象的特征入手,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在说明中注意语言运用的特色。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重点难点】1.体会本文在语言中渗透的对革命先烈的赞颂之情,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2.学习说明文中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如何完美结合在一起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分析法【课前准备】1.课前上网搜集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初步熟悉文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彩照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

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查1.给加点字注音。

瞻.(zhān)巍.峨(wēi)矗.(chù)立奠.(diàn)基砌.(qì)墙重幔.(màn)镏.(liú)金上溯.(sù)五卅.(sà)不朽.(xiǔ)庑.殿(wǔ)天堑.(qiàn)窖.坑(jiào)旌.旗(jīng)发髻.(jì)2.词语解释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件

逻辑顺序
显示了起义队伍人数众多、势不可当的热烈场面
本文的说明顺序
1. 作者的活动顺序: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 2. 介绍纪念碑结构的顺序: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3. 介绍碑身的顺序:由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 4. 介绍十幅浮雕的顺序: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从近
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小结▶
作者介绍十幅浮雕的方法不尽相同,笔法富于变化,既给了读者 不同的阅读体验,也避免了行文上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准确选用了 “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将 观察方位交代清楚,在介绍时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此外,细节部分,比如介绍浮雕内容时,则选用逻辑顺序,让读者能 如亲临般清晰地了解说明对象。
挑衅( xìn )
峻峭( jùn )
天堑( qiàn )
慷慨激昂( kǎi ) 巍峨(wēi )
重幔( màn )
五卅运动( sà )
搀扶( chān )
逾越( yú )
上溯( sù ) 旌旗( jīnɡ ) 永垂不朽( xiǔ )
执锨x(iān )
矗立: 高耸地立着。 一般用于形容建筑物。
永垂不朽: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 含褒义。 灭。
东长安街、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按照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和时空结合的顺序介绍。
3.请同学们标示出作者步入天安门广场后的行走路线。
进入广场
越过广场
踏着石道走到人民 英雄纪念碑台阶前
到了第二层平台
踏上台阶
4.按照作者的行走路线,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大
小结▶
本文以说明为主,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 方式,使语言富于变化,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第1课时)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第1课时)
第三部分(第11段):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文本研读 1.阅读第1段,找出描写作者瞻仰纪念碑心情
和可以概括纪念碑总体特征的词句。
作者瞻仰纪念碑心情: 万分崇敬。 纪念碑总体特征: 巍峨、雄伟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语,并说说这部分 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 仰 首 都 人 民 英 雄 纪 念 碑 第1课时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形态优美的 中国石拱桥,感受了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今天, 我们一起走近人民英雄纪念碑,去瞻仰这座巍峨、 雄伟、庄严的建筑,去缅怀伟大的人民英雄。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周定舫(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1953 年8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后来分配到新华社北 京分社担任记者。主要从事首都城市建设、工农业、文 教、政治等方面的采访,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 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先后发表几千篇不同体裁的新 闻作品。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表明作者要歌 颂的对象,揭 示全文主旨。
副标题写出了本文的说明对 象,“瞻仰”表现出对革命 先烈的万分崇敬之情。
整体感知
2.朗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突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 征,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
第二部分(第2~10段):带领读者瞻仰纪念碑,围 绕其总体特征展开具体说明。
先四周后中间:碑身四周——碑身——碑心石。 从正面到背面:题字——碑文。
文本研读
(3)这一部分写了纪念碑的哪些内容?
位置——天安门广场南部。 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兴建过程——1949年9月30日决议兴建、举行奠基礼,1952年
8月1日动工。 规模——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第2课时)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第2课时)

合作探究
(1)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 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 还高4.24米。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写 出了纪念碑的高大,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 民对先烈的怀念;与天安门的高度进行对比,突出说明了纪念 碑的雄伟。
恰当地运用形容性词语,如“慷慨激昂”“愤 激”“怒形于色”等,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姿态、表情和 状态。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浮雕上惊心动魄的历史 事件,理解了纪念碑上的文字的深刻内涵,更在 本文严谨而又不失生动的语言中,感受到了革命 先烈的崇高品质,领会到了这座建筑的象征意 义。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牢记历史,不忘先 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新鲜血液。
的转折点。 ⑤“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
“五卅运动”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各界民 众的伟大力量,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 威望,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合作探究
⑥“八一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展开了以革
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
⑦“抗日敌后游击战” 抗日战争时期
合作探究
(2)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 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浮雕的高大和保存历史 之久,体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重要与其纪念意义的深远。
合作探究
(3)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 安门遥遥相对。
三年以来: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三十年以来:
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1919—1949 )。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反思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了反思。

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寓意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文章信息,能够写出简短的课文概括和课文主旨。

二、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包括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寓意和诗歌赏析,以及对纪念碑的瞻仰和思考。

课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有很大作用,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三、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问答、分组讨论、课件展示等。

其中讲解是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以及纪念碑所蕴含的寓意和感人的故事。

问答和分组讨论则是辅助讲解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课件展示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纪念碑的建造过程和相关故事,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

四、教学评价本课教学效果良好。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分享给其他同学。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此外,我也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

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我发现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很好的引导,他们能够理性地表达对纪念碑的情感和思考,也能够正确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信息,同时他们的语文知识储备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本课是一节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的课程,在教学中,我注重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为具有爱国情怀、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描写“十幅浮雕”这一部分说明顺序:
1.虎门销烟1839年1851年 2.金田起义 3.武昌起义 1911年 4.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 5.五卅运动1925年 6.南昌起义 1927年 7.抗日战争时期 8.热烈支援前线 9.胜利渡长江 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10.欢迎解放军
1、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空间顺序 2、从近代再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由实到虚,先说明 浮雕画面的内容, 再点名画面的意义。
由虚到实,先写 太平天国的历史 意义,再具体描 述画面。
人民英雄纪念碑 (南)
武昌起义 1911年 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
先介绍庄重画面,再总结 辛亥革命的意义。
由虚到实,先写太平 天国的历史意义,再 具体描述画面。
五卅运动 1925年
先简介这-运动的经过, 再提示它的意义,最 后介绍画面情景。
品读第二部分 阅读2-3段,写出作者的活动路线,并试着画出简易的示意图。
未进入广场
天安门






堂 西 纪念碑
超出广场 踏上石道
东长安街

纪念碑台阶前 政 协 礼 堂
东 第二层平台
到了平台
走到碑前 踏上台阶
南 这部分是按照由远到近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
第3段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建碑的时间(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动工兴建的时间) 建碑的特殊材料(坚硬的花岗岩和洁白的汉白玉) 建碑的重大意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 (西)
先介绍画面,再指出 其意义。
南昌起义 1927年 抗日战争时期
先总后分地描述了画 面上的人物及其行动, 以此显示人民战争的 特点。
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
胜利渡长江 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一、引入:1.教师向学生展示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图片或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什么,纪念谁?二、了解纪念碑:1.学生可以对纪念碑的由来和设计进行了解;2.纪念碑前面的墙上刻着一段铭文,可以讲解一下铭文的意思;3.纪念碑上面有两个巨大而雄伟的浮雕,学生可以分析一下浮雕的含义。

三、了解人民英雄的定义:1.引导学生了解“英雄”的含义;2.学生可以自己分享一个人民英雄的故事,并进行讲解。

四、瞻仰纪念碑:1.引导学生进行瞻仰纪念碑的活动;2.学生可以自由地寻找适合自己的角度观看纪念碑。

五、思考:1.学生可以自己思考“什么是英雄”;2.学生可以分享一下他们的思考结果。

六、总结:1.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2.要求学生回家后认真回忆今天的活动,并将自己的思考结果记录下来,便于复习。

【知识点讲解】1.纪念碑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某个历史事件或某个人物而建造的一座大型建筑物,是人们纪念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

2.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的一座巨大石碑,是中国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的象征,也是人民英雄的纪念碑。

3.铭文铭文是刻在建筑物或纪念碑上的铭刻文字,主要用于表达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缅怀和纪念。

4.浮雕浮雕是一种雕塑的形式,通过在画面上雕刻形成浮雕,给观看者带来立体的感受。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两个巨大而雄伟的浮雕,分别是《敌后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

5.人民英雄人民英雄是指在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英勇牺牲的人民,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英勇杀敌、保家卫国,是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和最优秀的人民儿女。

【教育意义】通过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掌握中国革命的精神。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了解什么是英雄,学习英雄的精神。

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领悟力,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存不朽》课件(共47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存不朽》课件(共47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文中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这种 心情? 答案 ①万分崇敬。 ②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 伟;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 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理清结构
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出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预读先学
【一】
知人论世识体
周定舫
走近作者
周定舫(fǎnɡ)(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 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同年分配到新华社北 京分社工作。主要从事首都城市建设、工农业、文教、 政治等方面的采访,担任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 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先后发表了几千篇不同体裁的 新闻作品。
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推翻了一座又一座压迫的大山,树立起一座又一 座丰碑。历史渐行渐远,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段充满汗血与牺牲 的岁月。回顾那段历史,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自信心,能 让我们更加珍惜并继续开拓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将要走近 一座巍峨、雄伟、庄严的建筑,与它一同歌颂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 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它就是首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B项消—销;C项抚—扶;D项曜—耀。
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物性说明文,作者以自己瞻仰纪念碑的过程为轴线,以回 顾中国革命的史迹为经线,以纪念碑的空间顺序为纬线,立体地呈现了纪念 碑的建筑形式、承载内容和历史分量,既简练清晰又厚重深沉。我们不仅全 面具体了解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深深为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英勇奋斗而 敬佩。希望同学们缅怀先烈们的光辉业绩,更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并立志为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而努力!
1 分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夜 景
碑文由周恩来同志撰写的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 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抗日游击战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支援前线
欢迎人民解放军
学习目标
1. 掌握一般的说明顺序,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 的建筑特点。
2.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 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永远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思想 感情。
正标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题解:
1.标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 2.揭示全文中心意思。
副标题: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题解:
1.表明了本文说明的对象。 2.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
分崇敬的心情。
课文精讲
课文分析(2—5节) 1.初知本文说明顺序 2.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以及观察点。
1.了解课文思路。
点题总 领正文 (1节)
详写碑 身浮雕 (2—10节)
抒写瞻 仰感受 (11节)
渗透着:无限崇敬 深切怀念
总——分——总



走 踏到




到 上了

东长安街
转 到
纪念碑台阶前 第二层平台 东
三段碑文分开写,由近溯远,层次清晰,表达 了人民_对__各__个__历__史__阶__段__革__命__先__烈__的__崇__敬__和__怀__念__之__情_ 。
课文分析(6—10节)
1. 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 10座浮雕?
2.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 来介绍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东)
1839年 销毁鸦片烟
本文通过对纪念碑的介绍,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 的丰功伟绩和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表达 了人民群众对他们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 座巍峨、雄伟、庄重的纪念碑。
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峻。
(形)雄浑而伟大。
指端庄而有威严。
说明对象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第②③④段,请在文中标示作者步入天安门广场后的行走 路线。
未进入广场
超出广场 踏上石道 走到碑前 踏上台阶 到了平台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第④⑤⑥段,介绍纪念碑碑身的结构。
说明文中的描写
第⑧段: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 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 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 旗,被践踏在地下。
“摧毁”“冲去”“冒”“打断”“撕毁”“践 踏”等动词,准确表现了起义者大无畏的革命气 势,也揭示了清王朝腐朽虚弱的本质;
知识链接
议论: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 和态度。 描写: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画出来,再现给读者的 一种表达方式。 记叙: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 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细读文本
本文是以说明为主,但语言准确而富于变化,兼用了记叙的表达 方式,还有描写性的语言,议论性的语言,是举例分析。
细读文本
本文是以说明为主,但语言准确而富于变化,兼用了记叙的表达 方式,还有描写性的语言,议论性的语言,是举例分析。
说明文中的描写
第⑧段:接下来的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中国民主革命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浮雕的画面 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一群男 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大方激昂地来到天 安门前。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 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愤激的青年演 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 心的气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
本文通过对纪念碑的介绍,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不屈 不挠、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 深切怀念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奠基(diàn) 上溯(suò) 瞻仰(zhān) 五卅(sà)
B.逾越(yú)
重幔(màn) 镶嵌(qiàn) 耸立(chù)
(选自《人民日报》202X年5月28日,有删改)
7.(考点:标题的作用)这是一篇说明文,可标题却很特别。请说 说它的特别之处。 示例:标题“岁月无声,唯石能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且富有诗 意,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考点:说明方法)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课内精读
1.(考点: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 有什么作用?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毛泽东于1955年6月9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 的题词,用它作为标题,不仅浓缩了全文的主旨,更表达了全国人 民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文章标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 标题表明文章要具体介绍的建筑物。通过对纪念碑的介绍说明,赞 美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
念碑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周定舫(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 写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代 表们一致决定修建一座纪念碑来吊唁那些死难的英雄们。这座雄伟的 建筑于1952年8月正式动工,经过五年的修建,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纪念碑 ,写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 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订不同石质文物的保护材料也在进行 系统的研究。这都是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④近年来,国家层面启动的石窟寺调查成效显著。与石窟寺相比,石 刻散布更广、更分散,北至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的金代亚沟石刻,南 至广东珠海高栏岛岩画,东有江苏连云港的将军崖岩画,西至西藏日 喀则大唐天竺使出铭、新疆昭苏的清代平定准噶尔勒铭碑等。但石刻 的历史信息毕竟依附存在于浅表层岩体,受风化作用显著,因此石刻 文字史料的信息化保存十分迫切。尤其是对已模糊不清的石刻,我们 可利用多维数字采集技术,高精度、微痕提取,还原已看不见的文物 信息。石刻与大型岩土文物的显著区分之一是数量多、体量小,即使 在保护技术、专项保护资金、专业保护人员不足的条件下,也可以探 索更多保护研究的方式。 ⑤岁月无声,唯石能言。古人通过石刻记录历史、传播文化。希望经 过我们的努力,形成一套关于石刻调查、保护、利用、展示的系统计 划,使之抵抗住岁月的腐蚀,传之永久。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ù liú màn wǔ
瞻仰: 怀着恭敬的心情仰望。 橘黄: 比黄色略深像橘子皮的颜色。 上溯: 从现在往以前推。 销毁:烧毁,毁掉。 挑衅: 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旌旗: 各种旗子。 峻峭: 形容山高而陡。 天堑: 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
江,形容它的险要。
永垂不朽: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 不磨灭。
周定舫fǎng 周定舫fǎng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周定舫(1931—1993), 浙江定海人,记者。他独自 采写的或与人合写的《建设 中的北京》《北京城里里外 外》 《北京公用事业的服务 员们》《当你们熟睡的时候》 等作品,分别被收入《北京 在前进》《人民的好总理》 等书中。
读读写写
zhān

xìn
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三个
历史解年放代战,争在中国五近四代运史动上发生鸦的片重战大争历史事件是




三对段各碑个文阶分段开革写命,先由烈近的溯崇远敬,和层怀次念清之晰情。表达。人民
碑文
三年以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 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
三十年以来: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
读第4段完成下列各题:
1.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和 作比较 文中 第一句的表达方法是 记叙 。
2. “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
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不能删去是 因为这能说明毛主席、周总理对此事态度非常慎重。,
显示建碑意义的重大。
3.碑文中标出三个年代:“三年以来”,“三十年
台阶
四周:双层汉白玉栏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碑座总是在碑身的下面,这是众所周知的, 不会引起误解。
大碑座四周的十块大浮雕是 本文说明的重点,作者另列开来 进行说明,为的是突出中国革命 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 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中国人民 付出的巨大代价。
课文分析(6——10节)
1 .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的内容 及所展示的历史事件?
板书设计
特征:巍峨 雄伟 庄严 顺序:活动 空间 时间 艰苦道路 光辉业绩 巨大代价
本课结束
从“东长安街”出发: 进入广场
越过广场 踏上石道 走到碑前 踏上台阶 到了平台
天安门
东长安街
纪念碑台阶前
人 民 大 会 堂




西 纪念碑 东 第二层平台


天安门
东长安街


纪念碑台阶前

人 民 大 会 堂




西 纪念碑 东 第二层平台

南 按照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
按顺序找出第4至9段中体现纪念碑结构组成部分的词语。
3 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奠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重幔】指有襞折的帐幕。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瞻仰】怀着敬意看。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慷慨激昂】意思是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整体感知
• 审视标题,分清主标和副标。
• 标题常见作用: 暗示文章内容 揭示文章主旨 体现感情基调 点明行文线索
整体感知 ➢ 读课文标题里了解到文章的哪些信息呢?
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
7、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 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8、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
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 细描绘作了准备。
整体感知
9、如何理解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的“装饰花纹”和小碑座“大花圈”由牡丹花 、荷花、菊花等组成的象征意义?
空间顺序 由上而下:台阶——平台(碑身四周双层汉白玉栏杆)——碑身 (正面题字、背面碑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先四周后中间:碑身四周——碑身——碑心石。 由正面到背面:题词——碑文
整体感知
6、作者按照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为什么不按“台阶——大碑座— —小碑座——碑身”的顺序介绍,而是先介绍“碑身”,而后才介绍“ 小碑座大碑座”呢?
由此可以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 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 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整体感知
5、当作者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站立在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 念碑前时,他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纪念碑的结构、题词和 造型的?
整体感知
10、 对照碑文中的时间,给10幅浮雕分类
第一类: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东之北 1 1839年 销毁鸦片烟 表现中国人民反帝的坚强决心 东之南 2 1851年 金田起义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南之东 3 1911年 武昌起义 结束了封建帝制 第二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南之中 4 1919年 五四运动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南之西 5 1925年 五卅运动 促使大革命风暴爆发 西之南 6 1927年 八一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斗争第一枪 西之北 7 抗日战争 敌后游击战 打击日本侵略者 第三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的解放战争时期 北之中 8 1949年 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
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十课,重点阅读的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意义以及瞻仰的仪式等内容。

本文既饱含爱国主义情感,又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英烈的崇敬与缅怀,是一篇非常优秀的阅读材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理解文中涉及到的词语、短语和句子的意思,明确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能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知识,理解其中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阅读文章;
能够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该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抱有崇敬之情,对革命英烈表达敬意并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增强自己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段落结构;
(2)掌握本文的重要人物形象、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
(1)理解其中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涵,感知文章中呈现的语言、思想情感等;
(2)进行语言艺术的修炼,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
1.导入
课前通过图片或演讲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让学生对纪念碑有初步的了解。

2.整体阅读
(1)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遍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教师再读一遍,讲解生词、短语、句子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文本分析
(1)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段落组织方式,让学生了解每个段落分别在阐述什么内容。

(2)分析文章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4.深入阅读
(1)分组讨论本文的主旨,探讨文章涉及到的政治、历史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涵。

(2)让学生对文章中的语言、思想情感、重要事件等方面作详细讲解,并加以分析,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

5.思考问题
(1)让学生就本文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思考和讨论,感受中国文化中包含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革命英烈的英勇行为表示敬意,
如何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做贡献。

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6.推广作业
让学生选择自己所热爱的国家英雄或先贤,制作相关的PPT
或海报,展示在班级或校区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缅怀这些伟大的英雄人物。

五、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在于全面了解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背景和意义,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可以使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加以辅助;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让学生自己思考,尤其是在思考问题环节中,要让学生把思考到的答案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另外,在本课的教学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修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并了解其在文章中的使用效果。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文学欣赏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真品读其中的文学语言,探究其中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除了该课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和能力目标,本课还包括了情感目标的培养。

本课所表达的是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深刻认
识到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导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此基础上,推广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

让学生选择自己所热爱的国家英雄或先贤,制作相关的PPT或海报,展示在班级或校区内,可以让其他学生了解这些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发更多人的爱国情怀。

同时也可以通过此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

综上所述,本课的教学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多方面进行了培养和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角度的教学,从语词、句子、段落的理解,到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的探究,从情感目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等多方面来培养学生。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一课多维、全面提升”的教学目标。

另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大班教学、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学生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下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适时进行课外拓展,安排参观纪念馆、看电影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营造积极、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应该注重表扬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价值。

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和维护祖国的形象。

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写好一篇作文、如何欣赏文学作品、如何理解历史、如何表现情感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本课的教学是一门多维度的学科,需要教师注重多方面的培养。

只有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提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成长和提高。

本文主要围绕历史与人文课程的教学实践展开讨论,提出了如何使历史与人文课程更为生动、深入和有意义的问题,并给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教师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即对教学素材进行筛选、整理与分析,使其贴合课程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同时,教师还需掌握教学内容的亮点和难点,遵循教学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等,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教学敏感度。

其次,教师还需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感到愉悦、自信和充满探索精神。

在课堂中,教师应兼顾表扬和引导的原则,充分发掘并塑造学生的真实自我,培养高尚情操、正确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写好一篇作文、如何欣赏文学作品、如何理解历史、如何表现情感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只有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提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成长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