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考试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施工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土的可松性:是指自然状态下的土,经过开挖以后,结构联结遭受破坏,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到原来体积的性质。
2.土的渗透性:土的渗透性是指土被水透过的性质。
3.土方调配:土方调配是指取得挖土的利用、堆弃、和填土三者之间关系并进行综合协调处理,确定填-挖方区土方的调配方向和数量,使得土方工程的施工费用少,工期短、施工方便。它是土方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4.摩擦桩:指桩端没有良好持力层的纯摩擦桩,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
5.端承桩:指桩端有非常坚硬的持力层,且桩身不长的情况下,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
6.预制桩:指在地面上制作桩身,然后采用锤击、振动或静压的方法将桩沉至设计标高的桩型。
7.灌注桩:指在设计桩位用钻、冲或挖等方法成孔,然后在孔中灌注混凝土成桩的桩型。
8.接桩:钢筋混凝土预制长桩,受运输条件和桩架高度限制,一般分成若干节预制,分节打入,在现场进行接桩,常用方法有焊接法、法兰接法、硫磺胶泥锚接法等。
9.缩颈桩:又称瓶颈桩,浇筑混凝土后的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尺寸,截面积不符合要求。
10.吊脚桩:是指桩底部的混凝土隔空或混凝土中混进泥沙而形成松软层的桩。
1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可随主体施工进度逐层上升,直至建筑物封顶,然后便可逐层下降进行装修作业,最后回到初始安装位置。
12.闪光对焊:是利用电热效应产生的高温熔化钢筋端头,使两根钢筋端部融合为一体的连接方法。
13.预热闪光焊:钢筋直径较大、端面比较平整时宜用预热闪光焊,它与连续闪光焊的不同之处在于前面增加一个预热时间,先使大直径钢筋预热后再连续闪光烧化进行加压顶锻。
14.电弧焊:是利用电弧焊机通电后在焊条和焊件之间产生高温电弧,使在电弧燃烧范围内的焊条和焊件熔化,待其凝固便形成焊缝或接头。
15.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或相同级别的钢筋之间代换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16.永久性模板:又称一次性消耗模板,即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浇筑后模板不再拆除,其中有的模板与现浇结构叠合后组合成共同受力构件。
17.混凝土的运输:是指将混凝土从搅拌站运送到浇筑点的过程。
18.正确留置施工缝:混凝土施工缝是指因设计或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的原因,而出现先后两次浇筑混凝土的分界线(面)。
19.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20.流水施工:在保证施工过程连续的条件下,把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最大限度
地相互搭接起来,就是流水施工。
21.网络图:网络图由箭线和节点组成,是用来表达各项工作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的网状图形。
22.流水节拍:是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某个专业工作队在一个施工段上的施工时间,通常用t表示。
23.流水步距: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相邻施工过程两专业工作队在保证施工顺序、满足连续施工、最大限度搭接和保证工程质量要求条件下,相继投入施工的最小时间间隔就是流水步距。
24.网络计划技术: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在大型工程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国外开发出的一种新的计划管理技术。它由箭杆和节点组成,用来表达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
25.工作:就是计划任务按需要粗细程度划分而成的、消耗时间或同时也消耗资源的子项目或子任务。
26.线路:网络图中从起点节点开始,沿箭线方向连续通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最后到达终点节点的通路称为线路。
27.虚工序:表示相邻前后两项工序的逻辑关系,既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
2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简称混凝土小砌块)是以水泥、砂、石等普通混凝土材料制成的。其空心率为25%~50%。
简答题:
1.土方工程特点及特征:土方工程具有工程量大、劳动繁重。大多为露天作业、施工条件复杂、施工易受地区和气候条件影响等特点。而土方工程施工要求标高、断面准确,土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土方量少,工期短,费用省。因此,了解土的种类和土的性质,对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防止流砂及塌方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甲方工程顺利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在组织施工时,应尽可能采用新技术和机械化施工。
2.流砂现象: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称为流砂现象。
3.桩的分类:按制作工艺分:预制桩、灌注桩,按成桩或成孔工艺分:打入桩、静压桩、沉管桩、钻孔桩、人工挖孔桩,按对环境影响效应划分:挤土桩、不挤土桩,按材料分:钢材、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
4.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1)桩基就位(2)沉管(3)第一次浇筑混凝土、(4)边拔管、边振动,边继续浇筑混凝土(5)成桩
5.砖墙接槎要求:(1)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2)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处转角处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 6拉结钢筋(120MM厚墙放置2 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度弯钩。
6.单排手架不得留设脚手眼:(1)120MM厚的墙、料石清水墙和独立柱。(2)过
梁上与过梁成60度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4)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MM(石砌体为300MM)和转角处450mm(石砌体为600MM)范围内。(5)梁或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6)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7.后张法有黏结施工:有黏结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的主要施工工序为:浇筑好混凝土构件,并在构件中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后(一般不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5%),将预应力钢筋穿入孔道;利用构件本身作为受力台座进行张拉(一段锚固、一段张拉或两端同时张拉),在张拉预应力钢筋的同时,使混凝土受到预压。张拉完成后,在张拉端用锚具将预应力钢筋锚住;最后在孔道内灌浆使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构成一个整体,形成有黏结后张法预应力结构。
8.吊装工程特点:(1)机械化程度高,工厂预制,人工省,效率高;(2)现场施工速度快,周期短;(3)受预制构件的类型和质量影响大;(4)受起重机械的限制;(5)受力变化大,运输和吊装时内力与就位后的内力不同,支点不同内力就不同,吊装、设计、验算过程复杂;(6)高空作业较多,安全质量保障难度大。
9.结构安装方法:(1)分件安装法:指起重机每开行一次基本上吊装一种或一类构件,起重机可根据构件的重量及安装高度来选择,不同构件选用不同型号起重机,能够充分发挥起重机的工作性能。在吊装过程中,吊具不需要经常更换,操作易于熟练,吊装速度快。采用这种吊装方法,还能给构件临时固定、校正及最后固定等工序提供充裕的时间。构件的供应平面布置简单。目前,一般单层厂房结构吊装多采用此法。但分件安装法由于起重机开行路线长,形成结构空间的时间长,在安装阶段稳定性较差,(2)综合安装法:指起重机在厂房内一次开行中(每移动一次)就安装完一个节间内的各种类型的构件。这种吊装方法具有起重机开行路线短、停机次数少、能及早交出工作面、为下一施工工序创造施工条件等优点。但由于同时吊装各类型的构件,起重机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索具更换频繁,操作多变,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校正及固定工作时间紧张;构件供应复杂,平面布置拥挤。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这种吊装方法。只有使用移动困难的牵揽式起重机吊装时才采用此法。
10.一般抹灰工程施工顺序:是先室外后室内,先上面后下面,先顶棚和墙面后地面。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浇水湿润→吊垂直、套方、找规矩、抹灰饼→抹水泥→踢脚或墙裙→做护角抹水泥窗台→墙面充筋→抹底灰→修补预留孔洞、配电箱、槽、盒等→抹罩面灰
11.饰面砖的一般镶贴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层砂浆→弹线分格→排砖→浸转→镶贴饰面砖→面砖勾缝及擦缝
12.骨架安装施工:依据放线的位置,进行骨架安装。常采用连接件将骨架与主体结构相连。连接件与主体结构可以通过预埋件或埋锚栓固定,但当采用后埋锚栓固定时,应通过实验确定其承载力。骨架安装一般先安装立柱(因为立柱与主体结构相连),再安装横梁。横梁与立柱的连接依据其材料不同,可以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穿插件连接或用角铝连接等方法。
13.横道图优缺点:优点:(1)绘图较简便,表达形象、直观、明了,便于统计资源需要量。(2)流水作业排列整齐有序,表达清楚。(3)结合时间坐标,各项工作的起止时间、作业持续时间、工作进度、总工期都能一目了然。缺点:(1)不能反映出各项工作之间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产和协作关系。(2)不能明确指出哪些工作是关键的,哪些工作不是关键的,换言之不能明确反映关键线路;看不出可以灵活机动使用的时间,因此也就抓不住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