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gada综合征药物激发试验
Brugada波和Brugada综合征(上)
Brugada图1 Brugada三兄弟:Josep Brugada (左),Ramon Brugada (中),Pedro Brugada (右)此后,Brugada三兄弟又积累了2例相似的病例,并于1991年在北美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NASPE)学术年会上做了专题报告。
后来他们又总结了另外4例病例,于1992年在美国心脏学会(AHA)的杂志上发表了“右束支阻滞、V1~ V3导联ST段抬高是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猝死的标志”的论文。
该论文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医师的关注,不少医生相继报告了很多类似病例,并称其为“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这一诊断迅速被全世界采纳,成为年轻人猝死的一个重要病因。
由于很多猝死的东南亚男性青壮年患者均存在这种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使人们在期望中看到了科学的曙光。
中国旅美学者:纠正偏差揭本质Brugada兄弟首次报告了右胸导联心电图三联征常与青年人猝死伴发的现象,但右束支阻滞伴继发性ST-T改变者众多,很多有该三联征的青年并未发生猝死,因此用右束支阻滞难以解释猝死的发生。
此时,在美国心电大师安泽勒维奇(Antzelevitch)实验室工作的中国旅美学者严干新有了意外的突破性发现。
他在研究缺血对三层不同心室肌的作用时观察到,在跨室壁的心电图上记录到了QRS波后新出现的J波。
他发现,这种J波是心外膜与心内膜心肌细胞动作电位1相与2相存在复极差造成的,实际上是心外膜心肌的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增强,使复极加快,并大大缩短了动作电位时程,而心内膜心肌细胞变化不大,两者之间自然出现了跨室壁的复极离散度,从而形成了J波。
因此,J波的出现是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的结果与标志。
严干新把这一新发现报告给了导师Antzelevitch。
进一步研究证实,当心肌明显存在2相复极差时,可引起心肌细胞的顺序激动,并形成2位相折返。
严干新及其导师对Brugada综合征的巨大贡献在于:①纠正了Brugada兄弟对心电图的解释,即不是右束支阻滞的终末除极的R’波,而是一个异常的复极波(J波);②异常的复极波(J波)是存在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标志,提示患者易发生2相折返引发的室速、室颤及猝死。
brugada综合征漏诊误诊临床分析
作者单位:515000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李乔,孙青);515000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曾欣)1992年西班牙Brugada P 和Brugada J 两兄弟首先报道了8例心电图表现有右束支阻滞特征,右胸导联ST 段抬高,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发生,而Q-T 间期正常,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心肌活检均未发现心脏异常的患者[1]。
此后,人们将该征候群称为Brugada 综合征,现已发现其有家族遗传性倾向。
该病心脏器质性病变证据常缺如,心电图上Brugada 波有时呈间歇性出现或表现不典型,平时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或有晕厥、抽搐等。
因此,临床工作中该综合征容易出现漏诊误诊,以致无法及时有效治疗而发生猝死。
本文就2001-2008年我院11例Brugada 综合征被漏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符合Brugada 综合征共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2~57岁,平均36岁,以中青年为主。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例,冠心病病史1例。
1.2临床表现11例患者均有临床症状,其中有晕厥史7例,心悸4例,抽搐史2例,胸闷2例。
所有患者均无胸痛、呼吸困难等其他症状。
1.3辅助检查心脏多普勒彩超检查除了1例提示有左心室舒张功能轻度下降外,其他10例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胸片检查11例未发现异常。
生化检查示1例血总胆固醇增高,1例血甘油三酯增高,1例血钾偏低,心肌酶谱均正常。
1.4漏诊误诊情况11例患者中,首诊误诊为超急性期前间壁心肌梗死2例,神经官能症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早期复极综合征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癫痫1例,癔症1例,急性心包炎1例。
11例患者中有9例行心电图检查,首次心电图检查均未诊断Brugada 波,其中提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2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2例,正常心电图2例。
2结果在随后的复查中,所有患者心电图P-R 间期、Q-Tc 间期均正常,V 1导联QRS 波群均呈RSR′型,且R′波>R 波10例。
Brugada综合征 单其俊 杨兵
Brugada综合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单其俊,杨兵Brugada综合征(BrS)是一种与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疾病。
患者的心脏结构多正常,典型的心电图(ECG)表现为右胸导联(V1-3)ST段呈下斜型或鞍型抬高,临床常因室颤或多形性室速引起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近十余年来,在BrS的分子遗传和细胞电生理机制、临床诊断、危险分层和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等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进展。
一、概述1. 历史回顾早在1917年菲律宾的医学杂志已有类似BrS的病例报道,称之为Bangungut(睡眠猝死时尖叫),在泰国东北部称之为Lai Tai(睡眠之死),在日本称之为Pokkuri(夜间意外猝死),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称之为难以解释的猝死综合征。
直到1992年Brugada三兄弟[1]正式报道了8例类似患者,总结出BrS 的临床特征为右胸导联ST段抬高、不典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结构正常和心脏猝死,此后报道的病例迅速增加,1996年Yan等[2]称之为“Brugada综合征”,此后被广泛接受并延用至今。
2. 流行病学BrS多见于男性,男:女≈8:1,发病年龄多数在30~40岁之间。
由于BrS特殊的临床表现,目前尚无法获得该病确切的发病率。
已经完成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均以BrS样ECG征为指标来间接反映其发病率,但各研究报道的结果相差较大(0‰~70‰,表1)。
除了被调查地区或人群选择的不同以外,各研究采用的诊断标准也不尽相同。
2002年以前发表的研究都以Brugada等首次报道时描述的ECG特征(即右胸导联V1-3的J点抬高≥0.1mV,伴右束支传导阻滞)为诊断依据(表1,虚线以下)。
2002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发布了关于BrS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性建议[3](后文简称“ESC建议”),提出了BrS的诊断标准,其后发表的结果多以此为参考(J点抬高≥0.2mV,ST段呈下斜型或鞍型抬高)。
按照现行标准,BrS样ECG征的人群检出率为0‰~12.2‰,以东南亚多见,欧美相对少见,我国健康人群的检出率约为7.5‰[4]。
早复极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与特发性室颤的研究进展
早复极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与特发性室颤的研究进展作者:叶进王小亮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1946年,Littman D教授提出了早复极(earl repolarization,ER)和早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 syndromes,ERS),距今已有67年[1]。
经典观点认为早复极综合征只是正常心电图变异,无明显临床意义。
而Brugada综合征常表现为突发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东南亚地区年轻人猝死的首要原因之一。
近十年来研究发现早复极综合征并不都为“良性”,它可能与猝死,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缺乏有力证据[2]。
一早复极综合征早复极综合征是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正常人群发病率为1%—2%[3]。
老年人中罕见,年青男性多见,并与室内间隔缺损和/肥厚,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有关。
另外,有报道认为早复极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1.心电图表现(传统标准)J点或ST段凹面向上抬高至少≥0.5—0.1毫伏;主要发生在V2—V5导联,少数见于Ⅱ、Ⅲ、avF导联;常有R波降支切迹(正向)或粗钝。
T波一般是直立;常伴QT间期和QRS间期缩短;运动或心率加快可使J点正常;心率变慢,睡眠可使J点抬高;异丙肾上腺素和奎尼丁可使J点正常。
2..心电图表现(新标准)2.1 连续2个肢体或/及侧壁导联J点及/或ST(在J点后60毫秒处)抬高≥0.1毫伏;连续2个胸导联J点及/或ST(在J点后60毫秒处)抬高≥0.2毫伏;2.2 和/或R波降支有切迹或粗钝;2.3 为了与Brugada综合征区别,早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必需除外V1—V3导联J点及/或ST抬高。
如主要是V1—V3导联J点及/或ST抬高,则不能诊断为早复极综合征。
而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或Brugada样心电改变。
2.4 J点和/或ST抬高一般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抬高程度可不同,但是一般不会降至基线[1]。
心脏Brugada综合征
1986年Pedro Brugada和Josep Bugada等观察到一位波兰的3岁男孩反复发作晕厥和猝死,多次被其父亲成功复苏。该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图形,伴V1~V3导联ST段抬高,晕厥发作记录到心电图为心室颤动。其姐有同样的临床表现,2岁时发生猝死。其后Brugada等在1992年率先总结报道8例类似患者的临床特征,引起广泛关注。随后报道的病例迅速增加,1996年被命名为Brugada综合征。
1996年日本Miyazaki等将此独特的临床电生理病症命名为Brugada综合征。此后,世界各地报道陆续增多,国内最近亦有零星报道。准确发病率尚不清楚,文献认为占特发性室颤中的40-60%。Brugada等认为该综合症的异常心电图及多形性室速的发生与心脏器质性疾病无关。“M细胞”的功能异常、缺如或数目减少可能促使心肌去极、复极的异常,从而产生异常心电图。但Martini3在尸检发现,Brugada综合征虽然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存在,但可能会有隐匿的右室心肌病的存在。故所谓正常心脏性猝死者,其实心脏并不正常,只要有更好的检测手段或方法终究会发现心脏结。
Brugada综合症是一种编码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家族性原发心电疾病。病人的心脏结构多正常,心电图具有特征性的 "三联征":右束支阻滞、右胸导联(V1-V3) ST呈下斜形或马鞍形抬高、T波倒置,临床常因室颤或多形性室速引起反复晕厥、甚至猝死。本病于1992年由西班牙学者Brugada P和Brugada J两兄弟首先提出,1996年日本Miyazaki等将此病症命名为Brugada综合症。Brugada综合征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8:1,发病年龄多数在30~40岁之间。主要分布于亚洲,尤以东南亚国家发生率最高,故有东南亚夜猝死综合症(SUNDS)之称。近年来世界各地均有报道。Brugada综合症的准确发病率尚不清楚
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药物激发试验
药物激发试验的过程
药物激发试验通常在专业的医疗设施中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医生监督。
患者首先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 Brugada 综合征的特征 性心电图表现。
如果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医生会使用药物来诱发 Brugada 综合征的特 征性心电图表现。这些药物通常包括钠通道阻滞剂,如 Ajmaline、 Ranolazine 等。
阴性结果分析
ST段无明显变化
在胸导联V₁至V₃上,心电 图的ST段没有明显的抬高 或下降。
T波形态正常
心电图的T波形态正常,没 有出现倒置或低平的情况。
无心律失常发生
在药物激发过程中,患者 未出现任何心律失常症状。
05 药物激发试验的临床应用 与意义
诊断 Brugada 综合征
药物激发试验是诊断 Brugada 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特定的药物, 如钠通道阻滞剂,诱发 Brugada 综合征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从而确诊该疾病 。
药物激发试验的过程
在使用药物后,医生会继续监测心电图变化,并记录任何异常表现。
如果心电图出现 Brugada 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则试验为阳性,表明患者可能患有 Brugada 综合征。如果没有出现特征性表现,则为阴性结果。
在完成药物激发试验后,医生会根据结果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患 有 Brugada 综合征。
T波倒置
在右胸导联上出现深倒置的T波。
心电图的分类与分级
分级
根据ST段抬高的幅度和 T波倒置的深度,心电图 表现可分为轻度、中度
和重度。
轻度
ST段抬高小于2mm,T 波倒置小于1mm。
中度
ST段抬高2-3mm,T波 倒置1-2mm。
布鲁加达综合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布鲁加达综合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布鲁加达(Brugada)综合征又称右束支传导阻滞-多形性室速-晕厥综合征、意外夜间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心脏遗传病。
1992年brugada两兄弟首先报告4例右胸导联呈右束支阻滞伴ST段抬高,有多形室速与室颤发作,而心脏超声,心脏造影无异常发现,并将这种临床及心电图征象称为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是导致青壮年猝死的主要原因,本病多发生于20-49岁的男性,多数在夏季发病,多数猝死发生于夜间睡眠中。
二病因本病有遗传及家族易感性,有家族史的同族兄弟发病率增加。
劳累后加重的夜间低氧血症、膜Na+/K+泵的缺陷、内分泌紊乱为其诱发因素。
三临床表现患者多为青年男性,常有晕厥或心脏猝死家族史,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发作前无先兆症状。
发作间期可无任何症状。
有时心脏病突发或晕厥,发作时心电监测几乎均为室颤。
常规检查多无异常,病理检查可发现大多患者有轻度左室肥厚。
心脏电生理检查大部分可诱发多形性室速或室颤。
四检查1.心电图Brugada综合征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其标志性的心电图改变,即右胸导联(V1~3)J点和ST段抬高。
2.药物激发试验钠通道阻滞剂药物激发试验可提高Brugada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五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和家族史是诊断的关键。
不能解释的晕厥、晕厥先兆、猝死生还病史和家族性心脏猝死史是诊断的重要线索。
如患者出现典型的I型心电图改变,且有下列临床表现之一,并排除其他引起心电图异常的因素,可诊断Brugada综合征:①记录到室颤;②自行终止的多形性室速;③家族心脏猝死史(<45岁);④家族成员有典型的I型心电图改变;⑤电生理诱发室颤;⑥晕厥或夜间濒死状的呼吸。
对于II和Ⅲ型心电图者,经药物激发试验阳性,如有上述临床表现可诊断Brugada综合征。
如无上述临床症状仅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不能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只能称为特发Brugada征样心电图改变。
Brugada综合征
因此和LQT一样,Brugada综合征也具 有明显的遗传不均一性和表现型不均一性。
Brugada综合征药物激发试验的注意事项
(1) 试验前须向患者及其亲属说明本试验的意义及可 能出现的危险, 并签字同意;
(2) 持续12 导联心电监护及血压监护, 电极的放置要 正确; 用药后心电图有改变者, 心电监护应持续至心 电图恢复基础状态;
(3) 建立静脉通道, 备齐各种抢救药品;
(4) 抢救设备如除颤仪、临时起搏器、气管插管、呼 吸机等处于待用状态。
Brugada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亚洲的发现
虽然CDC 到1977年才注意到该综 合征,但在亚洲已发现多年。
菲律宾 叫做“Bargungut” 日本 叫做“Pokkuki”, 泰国 叫做“Laitai” 所有这些名词的意思为“夜间睡眠 中的死亡” 。
Brugada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中国和泰国
该综合征在泰国最普遍。在泰国东北部,年 死亡率在40/10万,为该地区年轻人第二位 死亡原因,仅次于第一位的交通事故。
基于目前的有限认识,药物激发试验阴性者 不太可能患有Brugada 综合征;对药物激发的 ST 段抬高< 2mm 者尚不能作结论。
(3)III型ST 段抬高(马鞍型)
①基础情况下超过1 个以上右侧胸前导联III 型ST 段抬高(低平型),在应用钠通道阻滞剂 进行药物激发试验时, 转变为I型ST 段抬高, 其意义等同于以上“情况1”的I 型ST 段抬高 并应接受相应的疾病筛检。
Brugada综合征危险分层
B组(中危组) :基础状态下ST段抬高≥2 mm,但无晕厥发作史。
不典型Brugada综合征1例报告
2 20 6 7 0山东寿光市人 民医院
d i1 . 9 9 j i n 10 —6 4 . 0 0 o:0 3 6/ .s . 0 7 s 1x 2 1
0 5.1 56
右室流出道行 S1 、 S2 S1 S3刺 S1 S1 、 S2 激, 均未诱 发 出室速 , 静推 心律 平 20 0 mg 后观察 1 联 心 电图未 见 明显 Bua a 2导 rgd 心电图表 现 , 后建议 患 者行 ID治疗 , 此 C
_
塑 笪
C HI ES C 0 M M UN D 0 C T R S N E J Tv 0
医 屠嚣 鬣田
不 典型 Buaa综合 征 1例 报 告 rgd
脏超 声 、 头颅 C 、 T 心脏 MR 均无 异常 , I 冠
袁 义磊 杨 晓 丽
细胞 ” 的功能异常 、 缺如 或数 目减少 可能
其父母身体健康 。入 院查体无 阳性体 征 , 心 电图表现 为右 束支 传导 阻滞 , s V1T段
呈 马鞍 型抬 高 0 1 v T波倒置 ,R间期 .m , P 及 Q T间期正常。
参考文献
1 章华 瓶 , 郭继鸿. rgd B uaa综合 征 2例. 中华 心律失常杂 志,0 15:0 . 20 , 3 7 2 林加锋 , 张建 华 , 晓曙. rgd 陈 Buaa综 合征 2
合征。Bua a 合征 临床 少见 , 诊 率 rgd 综 误
患者 , ,9岁 , “ 作 性 晕 厥 1 男 1 因 发
周 ”于 20 , 0 8年 8月 2 1日入院 。入院前 1 周起床后 1 0分钟 突然 出现 意识丧 失 , 持 续约 1 分钟 自行苏 醒 , 即赶往 医 院, 随 在 途 中再 次出现意识 丧失 , 有双 眼上 翻 , 伴
Brugada综合征的进展
Brugada综合征的进展
第27页
总结
Brugada综合征的进展
第28页
现有资料表明: Brugada综合征是一个编码离子通道基因异常 所致家族性原发心电疾病,是一个连续疾病病谱,从静息基因携带
者到猝死者这两个极端之间,包含了药品激发试验阳性无症状患者、 无症状自发ECG异常患者、晕厥事件重复患者和猝死生还者,提醒 和LQT一样,Brugada综合征也含有显著遗传不均一性和表现型不均 一性。假如不明确定义当前发觉Brugada综合征三型ECG各自诊疗价 值和意义,就轻易过高预计Brugada综合征发生率;因为存在静息基 因携带者,加之部分患者ECG常表现为间歇性正常和隐匿性,这就 轻易低估Brugada综合征发生率。
Brugada综合征的进展
第2页
Brugada综合征发病机制
Brugada综合征的进展
第3页
编码Ito通道基因
右心室心肌复极1期末电不均一性
2相折返 离子基础
恶性心律失常(VT/VF)
猝死
Brugada综合征的进展
第4页
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特征
Brugada综合征的进展
第5页
欧洲心脏病协会(ECS) Brugada综合征三 型心电图(ECG)特征
患者经历过心脏骤停。毫无凝问, 该组患者应置人ICD。
Brugada综合征的进展
第25页
SilviaBrugada综合征危险分层
B组: 中危组,基础状态下ST段抬高 ≥2 mm,但无晕厥发作史。在Silvia 等报道病例中,该组病例处于较强心 脏事件增加危险性中,但未到达统计 学上显著性,有 41%属于该组,其 中14%经历过心脏骤停。 Silvia等认 为对该组病人治疗还未确定。
最新: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最新: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Brugada综合征(BrS)是由于编码心脏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或钾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致使内向钠电流或钙电流的降低,外向钾电流的增加,引起心电图右胸导联(V1~V3)ST段呈下斜型或马鞍型抬高,T波倒置,伴或不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在临床上患者常因室性心律失常或心室颤动引起反复发作性晕厥,甚至心脏性猝死。
近年来BrS在分子遗传学、细胞电生理、临床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治疗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篇汇总了Brugada综合征的病因、症状、诊疗及预后信息,以飨读者。
Brugada综合征的病因Br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呈不完全外显,经基因组筛选定位,发现几十种基因突变,并且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基因突变被发现。
目前已确定19种基因突变与BrS有关分别为SCN5A基因、甘油-3-磷酸脱氢酶1蛋白(GPD11遑因、1-型钙离子通道CdC亚单位CACNA1C)基因、1-型钙通道β2b亚单位(CACNB2b)基因、钠通道β1亚单位(SCN1B)基因、电压门控性钾通道E亚家族成员(KCNE)3基因、钠通道阳亚单位(SCN3B)S因、内向整流钾通道J亚家族成员8(KCNJ8)基因、心脏钙通道02δ1亚单位(CACNA2D1)基因、钾电压阀门通道,Sha1相关亚家族成员(KCND)3基因、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1(M0G1)基因、肌纤维膜结合蛋白(S1MAP)基因、三磷酸腺苗结合盒亚家族C9(ABCC9)基因、电压门控Na通道∏型(SCN2B)基因、血小板亲和蛋白(PKP)2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基因、钠通道蛋白10α(SCN1OA)基因、HEY2基因、脑信号蛋白3A(SEMA3A)基因等。
以上基因分别为编码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这些致病基因突变通过影响相应的离子通道功能,致使内向钠电流或钙电流降低,外向钾电流增加,最终导致BrS的发生,根据BrS基因突变的不同可将其分为19个亚型。
布鲁加达综合征
布鲁加达综合征一概述布鲁加达(Brugada)综合征又称右束支传导阻滞-多形性室速-晕厥综合征、意外夜间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心脏遗传病。
1992年brugada两兄弟首先报告4例右胸导联呈右束支阻滞伴ST 段抬高,有多形室速与室颤发作,而心脏超声,心脏造影无异常发现,并将这种临床及心电图征象称为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是导致青壮年猝死的主要原因,本病多发生于20-49岁的男性,多数在夏季发病,多数猝死发生于夜间睡眠中。
二病因本病有遗传及家族易感性,有家族史的同族兄弟发病率增加。
劳累后加重的夜间低氧血症、膜Na+/K+泵的缺陷、内分泌紊乱为其诱发因素。
三临床表现患者多为青年男性,常有晕厥或心脏猝死家族史,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发作前无先兆症状。
发作间期可无任何症状。
有时心脏病突发或晕厥,发作时心电监测几乎均为室颤。
常规检查多无异常,病理检查可发现大多患者有轻度左室肥厚。
心脏电生理检查大部分可诱发多形性室速或室颤。
四检查1.心电图Brugada综合征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其标志性的心电图改变,即右胸导联(V1~3 ) J点和ST段抬高。
2.药物激发试验钠通道阻滞剂药物激发试验可提高Brugada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五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和家族史是诊断的关键。
不能解释的晕厥、晕厥先兆、猝死生还病史和家族性心脏猝死史是诊断的重要线索。
如患者出现典型的I型心电图改变,且有下列临床表现之一,并排除其他引起心电图异常的因素,可诊断Brugada综合征:①记录到室颤;②自行终止的多形性室速;③家族心脏猝死史(45岁);④家族成员有典型的I型心电图改变;⑤电生理诱发室颤;⑥晕厥或夜间濒死状的呼吸。
对于II和Ⅲ型心电图者,经药物激发试验阳性,如有上述临床表现可诊断Brugada综合征。
如无上述临床症状仅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不能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只能称为特发Brugada征样心电图改变。
六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不能有效防止心脏事件发生,发作室速、室颤时应采取相应救治措施,唯一有效防止猝死的方法及早置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最新Brugada 综合征
中危组:基础心电图异常的无症状患者,电生 理检查可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可作为植入ICD 的参考;
低危组:无临床症状的基因携带者或药物激发 实验后出现I型心电图者,应长期随访,一旦出 现症状,应对危险性进行重新评估。
治疗
阿义吗林(ajamaline,1mg/kg,10mg/min)、氟卡尼 (flecainide 2mg/kg,最大量150mg , 10min 内)和普 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10mg/kg, 100mg/min)。
诊断
病史和家族史是诊断的关键。50%的病 人有家族史,静态心电图呈典型改变 (I型)即可做出诊断。
ESC于2000年建议的诊断标准
1.出现典型的下斜型(I型)心电图改变,且有下 列临床表现之一,并排除其他引起ECG异常的因 素,可诊断BS:
记录到室颤 自行终止的多形性室速 家族心脏猝死史(<45岁) 家族成员有典型ECG改变 电生理诱发室颤 晕厥或夜间临死状的呼吸
ESC于2000年建议的诊断标准
唯一被证实为肯定有效的治疗为植入ICD。 BS的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见下表:
BS电生理刺激诱发室颤
BS药物激发室颤
展望
目前对Brugada综合征和其他特发性VF/VT 综合征还所知甚少。将来的研究方向应该 集中在对病人的家系进行进一步的基因连 锁分析,以期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发现全部 的致病基因,从电生理的角度揭示该综合 征离子通道异常的本质,并开发、评价特 异性离子通道阻断剂和其他药物的作用。
谢谢
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断
(一)心电图:
右胸导联(V1~V3)J点和ST段抬高。 2002年ESC发布的专家共识建议对于其异 常心电图的定义和分型做了详尽的描述。
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研究现状
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研究现状段慧;郭良敏;李锐【摘要】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除了遗传因素以外还与后天因素有关的离子通道疾病.新近的研究又发现了许多与发病相关的基因和细胞电生理机制,如编码甘油-3-磷酸脱氢酶样基因、心脏传导延迟等.根据发病原因将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分为多种类型.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是部分猝死的真正原因.目前的治疗药物仍首选奎尼丁,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和射频消融逐渐成为治疗获得性Brugada 综合征主要的手段和方法.【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4(035)006【总页数】5页(P736-740)【关键词】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心脏性猝死;离子通道【作者】段慧;郭良敏;李锐【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成都610031;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成都610031;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8Brugada 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的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主要累及男性青壮年,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8 倍,受累者常无冠心病心肌缺血,也无明显的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其险恶的临床危害常令人恐惧,在发病较多的东南亚地区,除交通事故外,其已成为男性青壮年第二位常见的死因。
正当临床医生对原发性Brugada 综合征越来越重视时,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引起的严重临床问题也被提到日程上来。
有专家指出,与原发性Brugada 综合征相比,获得性Brugada 综合征累及患者的数量可能更多,引发猝死的情况可能更严重,需要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1 定义与概念获得性Brugada 综合征是以心电图上特异性Brugada 波,即右胸前V1~V3导联ST 段穹隆型抬高为特征,被药物或非药物因素引起的心脏电紊乱疾病。
患者典型的心电图即特异性Brugada 波与临床表现可在引发因素反复出现时重复发生,使心电图表现从无到有,而诱因消失时,心电图及临床表现也能转阴。
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和危险分层
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和危险分层这种心电图特征可以自发性出现,亦可由阿义吗林、普鲁卡因胺、氟卡尼及吡西卡尼等钠离子通道阻滞剂诱发。
临床常因室颤或多形性室速引起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本病于1992年由西班牙学者BrugadaP和Brugada J两兄弟首先提出,1996年日本的Miyazaki等人将此病症命名为Brugada 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8∶1,发病年龄多数在30~40岁。
主要分布于亚洲,尤以东南亚国家发生率最高,近年来世界各地均有报道。
Brugada综合征的准确发病率尚不清楚。
Brugada综合征带来的主要临床问题是SCD,尽管奎尼丁被认为能够减少Brugada 患者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但其尚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
目前预防SCD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然而,植入ICD可致患者疼痛不适、生活不便捷,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
因此,在为患者植入ICD前必须认真权衡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生SCD的风险及ICD植入后的获益程度,这对临床医师提出了很大挑战。
一、Brugada综合征的发病机制2002年,Brugada兄弟首次提出程序性电刺激(PES,一种有创性检查),PES可诱发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VTs/VF)的患者是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
但与此同时,有关Brugada综合征的数据显示,自发性Ⅰ型Brugada 综合征心电图表现及晕厥病史是心脏不良事件的唯一预测因素,并未证实PES对Brugada综合征的预测价值,因此建议将自发性ST段抬高及晕厥病史作为ICD植入术的危险分层因素。
在此之后的专家共识亦曾支持应用VTs/VF的可诱发性来筛选SCD高危人群,并指出可诱发VTs/VF的高危人群应当植入ICD治疗。
至今,关于VTs/VF可诱发性能否成为评价Brugada综合征患者SCD高危人群的有效预测指标尚存在诸多的争议,仍有不少临床医师根据PES的检查结果来评价ICD植入术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激发试验 :
适应证?禁忌证? 试验的可靠方案?判定标准? 有效性?安全性?
适应证:
●不明原因的心跳骤停复苏成功者; ●不明原因的晕厥者; ●有Brugada综合征家族史者; ●有不明原因的心脏猝死家族史者; ●心脏无器质性异常而发生多形性室速者; ●无症状但心电图呈Brugada II型或III型者。 目前认为,Brugada I型心电图不必行此试验。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在某些地方(如泰国北部),BrS的发生率为5/ 10000,成为40岁以下男性死亡的首要原因。
●据估计,4%-12%的心脏猝死与BrS有关。 ●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心脏猝死者中20%是由
BrS造成的 。
JACC,2003,41:1665-71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 Brugada综合征SCD幸存者再发率为69%; ●晕厥史+自发性BrS心电图,SCD发生率为
Circulation, 2002,106: 2514-196 European Heart J,2003,24:1104-12
禁忌证:
●心功能不全 ●窦房结功能低下 ● 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妊娠
试验方法:
药物: ● Ajmaline(阿义吗林) ● Flecainide(氟卡尼) ● Procainamide(普鲁卡因胺) 不主张使用Propafenone(普罗帕酮)
● II型:J波振幅 ≥2mm,T波正 立或双向,ST 段呈马鞍形抬高
≥1mm;
● III型:J波振 幅≥2mm,T波 正立,ST段呈 马鞍形抬高< 1mm。
Circulation,2002,106:2514-96
对BrS的认识已显著提高:
至2004年2月,国外文献643篇; 国内文献180篇,报告约128例 患者。
Brugada综合征药物激发试验
----安全性、推荐方案及判定标准
曹程浩
●1986年,第一例BrS患者 Lech,时年3岁。
● 1991年在NASPE会议上 报告了4例,至1992年类似病 例积累到8例,以“右束支 阻滞V1-3导联ST段抬高是无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猝死的 标志”为题发表在 JACC,1992,20:1931
Brugada P,et al.JACC,1992,20,1931-36
BrS的临床特征:
● 心电图V1~3导联ST段抬高、多变,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 ● 晕厥反复发作及心脏猝死; ● 心脏无明显器质性异常。
Brugada P,et al.JACC,1992,20,1931-36
BrS的另一临床特征:
Circulation, 2002,106: 2514-196
●1996年被命名为Brugada 综合征。
JACC,1992,20:1931-36
Circulation,1996,93:372-79
1999年,Lech 16岁。
左起: Andrea, Pedro Brugada, Lech.
定义
目前认为,Brugada综合征 (Brugada syndrome,BrS)是由于 编码心肌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引起 通道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综 合征。
19%; ● BrS导致的心脏事件有8%发生在无症状
者中。
JACC,2003,41:1665-71
BrS的预后危险分层
预后危险分层,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ICD)
非常必须! 非常困难!
BrS的预后危险分层
●程序刺激(PES): PES诱发室颤的假阳性率高于9%。 ●现有的研究相结果矛盾,争议很大。
●临床谱很宽。 ●心电图呈动态变化。 ●无症状者占绝大多数,约为59%- 72%。
Circulation 2002, 105: 1342-47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3,14: 455-57
● I型:J波振幅 ≥2mm,T波倒 置,ST段呈穹 隆形逐渐下降的14-196
并发症及处理 :
●主要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 动过速及心室颤动。 ●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必要时行直流电 击除颤和/或以异丙基肾上腺素1- 3μg.min-1静脉注射(Brugada P本人的经 验); ●出现严重低血压者作相应处理。
Circulation, 2002,106: 2514-196 European Heart J,2003,24:1104-12
阳性判定标准 :
●心电图由II或III型转变为I型; ●基础心电图阴性,试验中心电图 V1-3任一导联J波振幅增高≥2mm; ●由III型转变为II型心电图,是否判为 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Circulation, 2002,106: 2514-196 European Heart J,2003,24:1104-12
停止用药的标准 :
●药物达靶剂量; ●试验呈阳性; ●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早搏、室 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II度II型以上房室 传导阻滞等); ●心电图QRS增宽≥30%; ●出现显著低血压。
Circulation, 2002,106: 2514-196
注意事项:
● 试验前须向患者及其亲属说明本试验的意义 及可能出现的危险,并签字同意; ● 患者禁食并保持安静,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 个半衰期以上; ● 持续12导联心电监护及血压监护,电极的放 置要正确; ● 建立静脉通道,备齐各种抢救药品; ● 抢救设备如除颤仪、临时起搏器、气管插管、 呼吸机等处于待用状态。
药物:
使用剂量: ●阿义吗林1mg.kg-1,每分钟10mg,静脉 推注; ●氟卡尼2mg.kg-1,最大剂量不超过150mg, 10min内静脉注射完毕; ●普鲁卡因胺10mg.kg-1,每分钟100mg静 脉注射。
Circulation, 2002,106: 2514-196
药物
●阿义吗林半衰期只有几分钟,普鲁卡因胺 为3-4h,氟卡尼为20h,故应首选阿义吗林。 ●因氟卡尼效果优于普鲁卡因胺,故次选氟 卡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