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光学实验节能改进案例
高中光学部分创新实验改编
光学部分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应用实验一:光的色散实验演示改进(1)、实验仪器三棱镜、幻灯机、带有宽约5毫米,长约5厘米的狭缝的不透光的硬纸板,木块。
(2)、演示方法启动幻灯机,将带有狭缝的纸板放在投影仪上,只有一束白光从狭疑射,作适当调节,以便演示。
将棱镜的底面朝下,并调整白光的入射角度。
使光经折射后投影到屏上,并出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3)、演示效果学生注意观察各色光的排列顺序,光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2)所示。
(4)、问题思考:如果将三棱镜的底面朝上,会有什么现象?调节幻灯机上的平面镜,将通过狭缝的白光反射到较低的位置,问学生:若要使这束光折射到屏上,三棱镜的底面应该朝向哪里?学生会回答:底面朝上。
又问:此时光谱的红色。
紫色的位置分别的哪里?学生经过思考会回答:紫光在上,经在下。
于是将棱境的底面朝上并调整白光的入射角度。
使光经折射后投影到屏上,出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并证实了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
在投影演示中,同学们通过对光的色散的观察、思考和再证实,加深了棱镜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的理解,对光的色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升华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实验二、小孔成像演示的改进(1)、实验仪器带小孔的光屏、幻灯机(改装)、挖空一只蜡烛形状的不透光的硬纸板,光具座。
(2)、演示方法启动幻灯机,将挖有蜡烛形状的纸板贴在幻灯机上,并立起来(如图1)所示,对着带小孔的光屏照射,光具座上的另一个玻璃光屏就出现了缩小倒立的像,如果在远处放一个大的屏幕,就会出现放大的倒立的像。
(3)、演示效果:小孔所成的像可大可小,而且总是倒立的。
(如图4、图5)(4)、问题思考:①如果将小孔换成别的形状(如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状),会有不同的现象吗?②媒体介绍小孔成像的历史背景,进行科学教育史教育。
③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小孔的直径到底多大才能成像,为何大的孔无法成像?实验三:光速测量实验从 16 世纪伽利略第一次尝试测量光速以来,各个时期人们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测量光速。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改进与创新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改进与创新【摘要】本文围绕初中物理中的光的反射实验展开,通过对传统实验内容的分析,提出了实验改进方案和创新实验设计。
在实验步骤中详细描述了新的实验操作流程。
结论部分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光的反射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这些改进和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这篇文章的分享,可以为物理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关键词】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改进、创新实验设计、实验目的、传统实验内容、实验改进方案、实验步骤、实验效果评价、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改进与创新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一直是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但传统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本文旨在对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以提高实验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实验中,通常使用凹凸透镜和光栅作为实验器材,让学生观察光线的折射和波长分布。
这种实验内容往往较为单一和抽象,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光的反射现象。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更加生动有趣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光的反射特性。
通过设计一些创新的实验内容,例如利用激光笔和反射镜搭建模拟天文望远镜,让学生感受光线的反射原理;或者利用反射玻璃和光线追踪系统展示反射光线的轨迹,帮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规律。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真实性,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对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我们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更加丰富多彩的光学世界之窗,让他们在实验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反射原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2. 正文2.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改进传统的光的反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浅谈初中科学的几处光学实验的改进
浅谈初中科学的几处光学实验的改进内容摘要:已推广使用七八年之久的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展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向,体现了科学学习的趣味化,并突出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少不了实验,多年的实践证明教材中实验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或所设计的实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实际教学工作中无法成功。
教学中,我们找出教材中存在问题的实验并加以改进,将不可行的实验变为可行,无疑可以达到完善教材的目的,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科学实验教学改进实验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
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下的浙教版科学教材更加强了实验教学,将以前很多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活动”或“探究”。
在《新课程科学标准》中还明确了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内容,并提出了“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应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核。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在现行的初中科学教学中,实验仍然是薄弱的一环,部分的实验尚需改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初中科学教育质量。
本文在实验教学的作用及几个光学实验改进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实验教学的作用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科学实验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因此,实验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得愉快,学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
根据中学生好奇、好动、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和有关学习兴趣的理论,把实验教学作为激发培养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
高中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
一、微粒排斥实验
1、现有方法:利用物理原理,使用铁研究物质之间微粒排斥的实验来探究物质之间互为双向排斥的原因。
2、改进与创新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结合由计算机绘制出的二维空间图像,对研究物质之间排斥现象进行考察,比传统方法进行的研究具有速度更快,加以更多的定量分析,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二、光散射实验
1、现有方法:使用光源照射特定物体,加以收集光散射,探究物体表面中微粒大小和分布之间的关系。
2、改进与创新方法:利用X射线、红外线散射技术,对特定物体表面的微粒的大小和分布形态分析实验,更进一步地去探究物质表面的微粒状态,具有准确性更高的优点,也使这项实验更加贴近实际应用的需求。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改进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改进常 量(江苏省淮阴中学)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一个好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更能使教学生动、形象。
对于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知识的教学,做好光学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设计小实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比较显著的提高。
下面就初中光学教学中对光学实验的改进做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色光的混合苏科版初二物理探究色光的混合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器材:红、绿、蓝玻璃纸各一张、三个手电筒步骤:以三个手电筒做光源,用红、绿、蓝玻璃纸蒙在手电筒前可得到红光、绿光、蓝光,投射到白纸上。
调整角度让两种或三种色光进行混合,如图1所示观察混合后色光的颜色。
缺点:不同的手电筒产生的光在亮度、饱和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样就会影响到效果。
还有玻璃片的颜色是否纯正也会影响观察到的效果。
而且三种色光混合后得到白光很不理想。
因此我对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
改进方法一:改进器材:投影仪、2个平面镜实验步骤:1、利用PPT ,如图2所示在投影屏幕上打出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光带。
2、若需要两种色光的混合,例如:红光和蓝光混合,可利用平面镜将蓝色光带的蓝光反射到屏幕上的红色光带处。
3、若需要三种颜色的色光混合,可利用两面平面镜将其中两种颜色的光反射到剩下一种颜色的光带上面。
图1图2优点:实验器材容易获取,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并且能看出混合后得到新的色光。
缺点:虽然利用投影仪能得到较为纯正的三原色,但是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光在亮度、饱和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的效果。
改进方法二:改进器材:电脑多媒体中“颜色自定义”功能实验步骤:打开windows 附件的画图板,“颜色”→“编辑颜色”→“规定自定义颜色”就会看到如图3所示界面:在“编辑颜色”右下角有红、绿、蓝及相应的参数,在里面输入不同的参数时(0~255),“颜色∣纯色”框内会显示相应的颜色。
几个光学实验改进
几个光学实验的改进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二学生,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在教师看来很简单,觉得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初中学生看来也许是难以理解的,这是由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能进行的实验尽量实验,而光现象的实验中有几个总是觉得象是有个瓶颈卡住,想演示又不够充分不够明显,不演示学生又理解不了,陷入了一种教学的停滞阶段。
但是很多灵感也许来自于教学本身,以下几个实验的改进或是得以其他同事的启发或是教学实践中的偶得,帮助了我把光学教学中的几个实验过程的瓶颈打开,豁然开朗。
实验1、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同种均匀介质。
原实验:演示光在空气、水、玻璃等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后,提出问题如果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还会沿直线传播吗?设计实验,用激光在空气中传播在教室的白墙上留下一个光斑,如何营造不均匀介质呢?如图1,在教学中用酒精灯在这束激光下方燃烧,让学生观察白墙上的光斑,发现光斑在晃动,然后分析成因,由于酒精燃烧的上方空气变得不均匀所至。
问题:这样的操作比讲授法要生动一些,但是,实验过程中,如果把酒精灯放在激光处,觉得欠妥,放在激光下方更为合适。
学生观察这一实验现象还会有一个疑问:这晃动的光斑能说明光没有沿直线传播吗?传播路径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已经知道了密度的变化引起了传播方向的改变,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没有办法充分的说明光没有沿直线传播,除非真正的看到光路发生了偏折或弯曲。
改进方案:为了方便的显示光路,自然想到了糖水,随即做了实验试一试,然而,很是失望,一点也没有发现偏折,虽有所不甘也只能作罢。
从糖水的正上方的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能看到不均匀的糖水中的折射光线,但是偏折现象是弱到看不出来,按照理论成立的现象而实际实验现象如图2,却没有能显示出弯曲的光路。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上下的密度相差太小,导致微小的变化无法辨别。
如果用方形的水槽实验会出现奇迹吗?实际上,实验方式不改变奇迹依然不会出现的。
初中物理几个小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物理几个小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一、“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演示实验的改进创意:磁体周围的磁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想象而又确实存在的抽象的物质,因此,做好这个演示实验,将对帮助学生建立磁场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实验的通常做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将条形或马蹄形磁铁放在玻璃板的下方,然后再把碎铁屑均匀地洒在玻璃板上面,轻轻敲动玻璃板,使碎铁屑显示出相对规则的形状。
第二种方法是用小磁针代替碎铁屑,采用类似的方法使小磁针的指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这两种实验效果都比较明显,操作也都比较简便,但不足之处是实验现象只能在某个平面上表现出来,缺乏空间立体感。
能否让这个实验变得既简便又具有立体感呢?笔者在此基础上对该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1.所需实验器材带有橡皮塞的大试管一支,碎铁屑、透明胶水、条形(马蹄形)磁铁一个。
2.改进后的实验做法在大试管中装满透明的胶水,同时向胶水中放入适量的碎铁屑,然后用橡皮塞将其密封。
实验时,只需要将试管中的碎铁屑摇匀,然后放在磁铁的周围即可。
这个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建议物理教师不妨一试。
3.实验改进后的优点在改进的实验中充分利用了胶水的粘滞系数大的特点,所以当把大试管放在磁体周围时碎铁屑可以较长时间悬浮在胶水中,从而将磁体周围的磁场立体地展现出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是否相同创意: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光的色彩”讲到“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不同,其中黑色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最强,而白色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最弱”。
虽然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该知识点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如果能够再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进行验证,则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具体做法如下:1.所需实验器材白色的泡沫板一块、毛笔、墨汁。
2.实验方法用毛笔在白色的泡沫板上写几个大字,例如“我爱学习物理”等,然后将泡沫板放在阳光下暴晒,并将有字的那一面正对太阳光,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白色泡沫板上沾有墨迹的部分明显凹陷下去,而且边缘非常整齐、光滑。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基础教育·初中2021年第2期22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以及平面镜成像实验”是新课程标准中20个必做实验中的两个,都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进行探究的实验,可见这两个实验的重要性。
前镀膜反射镜也称高反射镜,高反射镜子不同于普通镜子,它具有以下优点:镀膜在上表面, 反射所成的像无重影;界面光损小,可见光谱区380nm到700nm具有高反射率,反射率大于90%,高可达98%,所成的像清晰。
因此高反射镜可以代替平面镜和玻璃板改进“平面镜成像”实验和“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可以弥补试验的不足,使实验效果更好。
1 光的反射实验改进与创新沪粤版初二物理教材中,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采用平面镜作为反射面,让激光笔贴纸光屏沿着AO射向平面镜,入射光线AO到达平面镜的上表面会经过折射,反射,最后再经过折射后返回到原来的介质中,如图1所示,学生看到了反射光线CD。
图1 平面镜的反射光路图从图1可知,由于平面镜的反射面在下表面,导致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存在以下问题:(1)反射点C和入射点O不能重合;(2)实际上的反射光线CD会整体移动,导致反射角读数存在系统误差;(3)学生分组完成该实验时,会在看到的反射光线CD上任意取一点E,连接OE,导致反射角误差反而更大。
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应尽量选取厚度较小的玻璃板。
但是由于平面镜的厚度导致这个误差始终存在。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选用高反射镜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误差更小。
1.1 实验器材高反射镜,激光(线光源),卡槽,一张印有量角器度数的白纸1.2 实验操作过程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用卡槽将高反射镜固定在水平桌面上,镜面与量角器水平线重合;打开激光光源,让一束光射向镜面,入射点与量角器的O点重合;根据光线位置读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记录实验数据。
1.3 改进和创新后的优点由于高反射镜的镀膜位于上表面,入射光线AO到达反射镜的上表面直接发生反射,可以不需要考虑折射对实验的影响;(1)反射角更接近真实角度,减小误差,使实验数据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严谨思维;(2)线光源操作方便,不需要贴着纸板照射,反射光线清晰;(3)白纸上打印量角器,学生可以直接读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学生分组实验更方便,可以减小由于操作引起的误差。
“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的改进
“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的改进“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的改进“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的改进论文导读: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的改进,初中物理论文。
关键词: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的改进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它是学好本章的基础,所以做好这个实验尤为关键。
对原实验的分析:现在课本上主要采用两种演示方法:一种是用当下流行的激光笔来做(图1) ,光路比较清晰,效果明显,但展现给学生的只是一个平面的光路,缺乏立体感。
另外一种演示方法是利用太阳光(图2),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喜闻乐见,但它不能清晰地将光的传播路径展现出来,尤其是当太阳光穿过凹透镜时,纸面上的光斑非常微弱,不便观察,实验效果比较差。
对原实验的改进:实验器材:大小薄壁烧杯各一个、禅香、铁丝支架、火机、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直径比小烧杯的直径略小)、手电筒实验原理:巧设烟雾,利用烟尘微粒对光的漫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
实验过程:1.取干净的薄壁烧杯大小各一个,倒扣叠放在一起,分别用支架将点燃的禅香放入大小烧杯中各三根初中物理论文,如果烟雾产生太慢,还可以再加几根,等烧杯中充满烟雾时,将两烧杯中的禅香取出论文的格式。
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向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成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图3)。
3.抬起小烧杯,在大烧杯的底部放上凸透镜,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向下照射,这是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小烧杯里的光束没有发生改变,而大烧杯中的光路却向中间发生了偏折,证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图4)。
4.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看到当大烧杯的底部换成凹透镜时,大烧杯中的光路向两侧发生了偏折,证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图5) 。
实验改进后的优点:1.烧杯和烟雾的设置将光的传播路径清晰地展现出来,使整个实验变得更加合理、完整。
实验现象明显,立体感强,学生易于接受。
U型简易气体发生装置_初中物理论文“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实验改进_初中物理论文。
八年级上册物理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光源的改进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光源的改进“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蜡烛作为光源简单易行,可以帮助学生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本人认为用蜡烛作为光源仍有以下几点不足:(1)由于此实验要在密闭的暗室中进行,空气流通不畅,蜡烛在燃烧时发出浓烈的气味并使实验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人感觉不适。
(2)由于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不断变短,因此燃烧一段时间后就不能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要在光屏上找到像时就必须重新调整蜡烛的高度。
(3)烛焰易晃动且大小不稳定对光屏上像的清晰度产生影响而不便观察。
(4)在实验过程中蜡烛不易立稳,液态的蜡流到实验台上会污染环境,难以清理,如果流到地上,学生容易滑倒。
如果不慎还会引起火灾,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以上原因,我认为用以下器材制作的电光源来代替蜡烛比较合理。
制作材料:干电池2节(5号或7号) 2.5V、0.3A小灯泡手电筒(取下聚光罩)焦距为f=5cm的凸透镜圆柱形塑料(纸)盒(直径比凸透镜直径略大,长10cm左右)毛玻璃(较薄)纸板(不透明塑料板)“F”形挡光板 502胶水双面胶制作方法及过程:1、把圆柱形盒子左、右端盖子剪掉。
2、在一块圆形(刚好放进盒子为宜)纸板(不透明塑料板)中间剪出一个直径比凸透镜直径略小的圆形孔,用胶水把凸透镜粘在孔上(如图1),然后把纸板固定在盒子中间靠右位置(凸透镜的主光轴和盒子的轴线重合)。
3、按照图3所示,把取下聚光罩的手电筒放入圆柱形盒子内,为了方便手电筒前后移动,圆柱形盒子上方挖一长方形孔。
使小灯泡(灯丝)位于凸透镜的左焦点上。
4、把中间镂空成“F”形的挡光板用胶水固定在毛玻璃上(如图2)后固定在剪下的盒子的右端后作为前盖套在盒子上(可取下),使字“F”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即使灯泡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字“F”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同一条直线上)。
5、在盒子的下方固定一个支架,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可以替代蜡烛的光源。
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光源的改进
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光源的改进作者:张振福来源:《知识文库》2018年第04期本文主要阐述了物理实验器材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过程的一个具体学生实验器材的改进方案,说明实验器材的更新与改革对物理实验教学及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动手实验能力的积极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实验法也是人们研究物理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和物理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使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另外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保实验操作简便易行、实验的现象清楚、并且成功完成实验是最基本的要求。
为达到这些要求首先要从选择实验器材开始。
实验器材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
新的实验器材、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对物理实验和物理研究起着关键的作用。
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科学地选用器材,科学选用器材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从而使得出的实验结论更加准确。
但是现在许多学校的物理实验室中的多数实验仪器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与开展现代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不符之处。
因此,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一些实验仪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精确性,还能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
请看下面的一个具体实例: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五章第二节中有一个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这个实验中用蜡烛作为光源简单易行,可以帮助学生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本人认为用蜡烛作为光源仍有几点不足之处,并试着自制出蜡烛的替代光源。
1.蜡烛光源的不足第一、由于烛焰自身沿透镜主轴方向有一定的厚度,使物距不是唯一的值,这会给确定像的位置带来困难,从而使所得数据误差较大。
初中物理实验改进的实践探索———以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为例
课程篇一、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原型及存在问题苏科版教科书没有安排关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具体探究活动,教科书配以“林间的光柱”和“光在水中传播”两幅插图,直观地显示了光在空气中、水中的传播路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事先准备好实验器材,让学生上台演示光的传播路线,主要做三个实验:分别将一束光射入到空气、水和固体之中,观察光在不同的介质中所发生的现象。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验证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其中,光在空气和水中的实验要求的条件是在暗室之中,由于这个条件在教室之中不适合演示,即使演示的话由于教室暗度不够,实验的现象不够明显,学生并不能够直接而清晰地观察到光路,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存在一定的不科学、不严谨的问题。
这就需要对原有实验进行改进,让其在教室之内能够操作,让实验过程更容易取材、更容易被学生直接地观察,且实验的过程和原理能够为学生所清晰认知。
二、关于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改进的实验探索(一)关于光在空气中传播实验的改进可以事先寻找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将瓶口拧开,然后点燃一支蚊香并将其放置于矿泉水瓶的瓶口处,当看到烟雾缭绕于矿泉水瓶口处时,利用激光笔将光线放置于瓶口处,让其穿过烟雾,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中空气中会有一条直线光路且非常清晰。
也可以用沾满粉末的黑板擦在黑板上方进行磕碰,这样粉笔末就会向下坠落,此时让激光笔射出的光线对粉笔末进行穿越透射,同样能够在空气中发现一条清晰且明显的光线。
还可以选取一个保鲜盒,要求其具有较强的透明度,同样在其内点上蚊香,并持续几秒钟的时间,确保保鲜盒内充满烟雾,之后将蚊香取出,将保鲜盒的盖子合上,然后借助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射线射向保鲜盒的侧部,这样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结果就能够得到充分证明。
这一实验改进后不仅有效避免了教室内光线强度较大、实验操作演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而且在材料的选取上也非常容易,在实验操作中步骤和程序也极为简单,而且有效地达到了实验的预期效果,学生观察起来更直接、更清晰。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的思考、改进及补充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的思考、改进及补充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
学生喜欢实验(包括演示、学生自己动手)。
做好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实验,适当改进一下实验,使实验更生动,能够吸引学生。
实验设备改进成可以用简单易得的器材替代,最好设计成学生可以亲自动手的实验。
演示发生的现象要让所有的学生清晰可见。
教师开动脑筋,动动手,反复尝试,找到最好的方法。
让演示实验清晰可见。
拓展学有余力的学生的知识面,做实验、观察现象,然后,在分析现象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关键词:简单易行的实验实验的清晰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验的作用不可小视。
一个现象上生动、视觉上新奇的演示实验,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唤起他们探究的渴望。
在概念的形成和建立中功不可没。
一个有趣的学生实验,能让学生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形成的概念和规律将牢固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
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经验,对初中光学实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做了一些补充和改进。
通过教学中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便于学生实验操作有些实验设备比较复杂,不便于学生亲自动手,那就做好演示实验。
如果设备可用简单易得的器材替代,最好设计成学生可以亲自动手的实验。
这样可以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获得感性认识,为升华到理性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对课本中有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的演示实验做了改进,目的是便于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关于光在空气中的直线传播知识,课本中没有演示实验。
不利于学生建立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
光在水中、玻璃砖中的直线传播,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不便于学生自己动手。
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是一个遗憾。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
(一)演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用喷雾器喷出水雾,使空气中弥散着水雾。
用一个激光器(可以用街头卖的玩具激光器)发出激光束,通过有水雾的空气,可清楚地看到直线传播的激光束。
几个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之欧阳歌谷创编
初中物理实验的若干改进和创新欧阳歌谷(2021.02.01)龙门镇初级中学杨丹引言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教学则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终生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年来,我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不断探究、改进和实践,将教材中几个实验加以改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自制简易的实验器材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1 、自制简易的激光光源光学实验中的激光光源灯泡很容易坏,也为老师的教学增加了不少麻烦。
因此我试着自制了一个简易的激光光源,使整个光学实验顺利完成。
方法如下:买一个玩具激光手电筒,在废灯泡芯上取一小段玻璃柱,将玻璃柱装在激光电筒的前盖内,适当调整玻璃柱的角度,一个实用的光源就做好了。
2 、自制浮沉子演示浮沉条件时,课本上曾用鸡蛋与盐水做或用青霉素的瓶子加水做。
在实际操作时前者操作复杂,后者根本不能实现。
我是这样制作的:取一个5cm左右的塑料笔盖,再取一个螺丝旋进笔盖内做配重,另一端用用气球上的橡皮膜扎住,然后放入盛有大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盖紧瓶盖,不能漏气,手捏矿泉水瓶即可实现浮沉,同时可观察到橡皮膜发生形变,说明浮沉的原因。
3、自制灵敏度高的演示温度计当使用温度计上演示实验课时,可见度非常差,我自制的演示温度计,不但可见性好,而且灵敏度高。
用日光灯起辉器的铝质外壳做测温泡,在铝筒口上紧塞一只橡皮塞,塞子的中间钻一小孔,注入红色的墨水适量,再把一内径2-3mm的玻璃管紧插入孔内,并伸到接近底部的位置。
在玻璃管背面衬上白色背景的刻度板,就可以做成一个灵敏度高的温度计。
可用来演示蒸发吸热,比热容实验。
4.导体与绝缘体的相对性用一个25W的白炽灯与一个白炽灯的废灯芯串联安在竖放的木板上,用插头接入220V的电压。
中学光学实验节能改进案例
中学光学实验节能改进案例
柯本勇;熊力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和改进实验教学是当前物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大课题。
进行实验创新与改进时,必须考虑节约、节能问题,使新实验办案既满足现代物理教学的需要,又能降低实验成小,减少资源的浪费。
本文通过几个简单的光学实验案例,介绍北京市第八中学在利用新技术、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柯本勇;熊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八中学,100033;北京市第八中学,10003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中光学实验节能改进案例探究
2.中学光学实验困难的破解办法
3.初中生家庭光学实验案例设计
4.科技实践活动中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以学校开展的“节能系列”主题活动为探究案例
5.光学实验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