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就业区位商(LQ)用来衡量产业集群状况,其公式为:LQ=(E ij/E j)/(E in/E n)。

其中,E ij指区域j里面产业i的就业人数,E j指j区域的总就业人数,E in指整个国家i产业的就业人数,而E n是指国家的总就业人数。

读2019年电子信息产业省际就业区位商示意图,完成1~2题。

1.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最明显的省(区、市)是( )
A.广东省B.上海市
C.北京市D.江苏省
2.与其他省(区、市)相比,该省(区、市)吸引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独特优势是 ( ) A.毗邻港澳B.市场广袤
C.环境美丽D.人才足够
【答案】1.A 2.A
3.(2019·广东七校联考)下图为湖南省2019~2009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改变趋势图。

结合图中信息,关于该省2019~2009年城市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失调B.速度变慢
C.拉力减弱D.水平降低
【答案】A
(2019·安徽淮南模拟)其次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改变在肯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区工业化进程。

下图表示某国1960~2019年其次产业就业人口数及其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的改变状况。

据此完成4~6题。

4.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就业人口总数改变特征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5.该国最可能是( )
A.美国B.中国
C.巴西D.日本
6.该国20世纪80年头其次产业就业人口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 ) A.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工业
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动力导向型工业
【答案】4.D 5.B 6.C
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

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

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7~9题。

7.依据表格资料可以推断出,该区域( )
A.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协调发展、同步推动
B.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
C.工业化始终超前于城市化,城市经济良性发展
D.工业化始终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很低
8.上述资料表明,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 )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
B.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C.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
D.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9.依据资料信息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 )
A.墨西哥B.英国
C.中国D.坦桑尼亚
【答案】7.B 8.D 9.C
“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①骑单车出行②经营手工业作坊③去速食店就餐④建大型游乐场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11.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改变是( )
①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②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③从季风水田农业到商品谷物农业④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10.A 11.B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9·上海虹口区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城市化的发展除传统的城市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很多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

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见下表)。

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城市化发展影响因子表
(2)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市化第一因子的差异。

(8分)
(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市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

据此推想这些省(区、市)三大产业共同的改变状况。

(6分)
【答案】(1)沿海大部分省(区、市)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沿海各省(区、市)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城市化发展速度不均衡。

(2)辽宁省的重工业比重大,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镇发展慢,城乡居民收入较少;铁路交通网密度大,而马路网密度较小,省外人口迁入少。

广东省的轻工业比重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快速),小城镇发展快速,工业化发展速度快,城乡居民收入较多;马路网密度大,吸引大量外来人口。

(3)(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其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

13.(2019·山东临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某地30年来土地利用和行政中心改变图。

近年来,该地区在发展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城镇和工业过度集中、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1)指出该地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变及其主要缘由。

(6分)
(2)依据图示信息,推想30年来该地区社会经济的主要改变。

(6分)
(3)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该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实行哪些有效措施?(6分)
【答案】(1)改变:由水稻、桑树生产转向以蔬菜生产为主。

缘由: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用地削减;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改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农村劳动力流失)。

(2)外来人口大量增加;城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其次产业(制造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发展快速;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重。

(3)将部分工业向周边地区转移;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各城镇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实行错位发展。

学.科.网
14.(2019·浙江嘉兴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嘉兴始终为富庶繁华之地,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近些年来,嘉兴在一无能源、二无资源的状况下,形成了“皮革之都”——海宁、羊毛衫市场——桐乡、木业大县——嘉善、服装中心——平湖等特色产业区域。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嘉兴市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改革开放初期,环太湖地区很多集镇人口没有进入城市,集镇渐渐发展成为小城市。

简述这种城市化发展方式对当地的影响。

【答案】(1)问题:其次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对资源消耗、交通运输要求高,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峻,产品的附加值低等。

措施: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大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等。

(2)有利影响: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整体发展;乡村地区得到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避开了大城市的拥堵、污染等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等。

不利影响:县级城市重复建设,投入高,减弱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