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顶级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1.下列实验或生产操作,其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①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后形成沉淀 ②将饱和氯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③二氧化氮经加压凝成无色液体 ④溴水滴入植物油中振荡褪色
⑤胆矾风化 ⑥除去混在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③⑤
D .①⑥
2.下列有关NaClO 和NaCl 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中,H +、NH 4+、SO 42-、Br -
可以大量共存 B .该溶液中,Ag +、K +、NO 3-
、CH 3CHO 不能大量共存 C .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2++ClO -+2H +=== Cl -+2Fe 3++H 2O
D .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22.4LCl 2,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HClO 属于弱酸,H +和ClO -生成HClO ,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B 、Ag +

Cl -生成AgCl 沉淀,因此不能大量共存,故正确;C 、NaClO 和NaCl 溶液显碱性,没有大量H +,故错误;D 、没有说明标准状况下,故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盐类水解、气体体积等知识。

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甲、乙、丙含同一种元素。

下列各组物质可按下图转化的是 甲乙
丁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C →CO →CO 2,C 和足量氧气反应生成CO 2,因此符合转化关系,故正确;②
N 2和氧气在放电的作用下生成NO ,NO 和氧气生成NO 2,但N 2不能直接生成NO 2,故错误;③S 和O 2生成SO 2,SO 2和O 2在催化剂和高温下生成SO 3,但S 不能直接转化成SO 3,故错误;④过量铁和硝酸反应生成Fe(NO 3)2,Fe(NO 3)2和硝酸反应生成Fe(NO 3)3,
铁和硝酸直接生成Fe(NO 3)3,故正确。

因此选项C 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4.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了N A 个电子,则阳极质量减少32 g
B .1molSiO 2中有2N A 个硅氧键
C .1 mol FeCl 3跟水反应,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N A
D .1mol Cl 2与过量的铁反应,转移3N A 个电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精炼铜时,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u -2e -=Cu 2+
,粗铜作阳极,粗铜中含有锌、铁等杂质,因为锌、铁比铜活泼,先失电子,因此转移N A 个电子,阳极减少的质量不确定,故错误;B 、1molSiO 2中1molSi 中含有4mol 硅氧键,故错误;C 、胶体是多个分子的集合体,因此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N A ,故正确;D 、1mol 氯气和铁反应转移2mol 电子,故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知识。

5.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干、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不能得到纯净
物的是
A .向漂白粉浊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
B .向带有氧化膜的铝片中加入盐酸
C .向含有1molCa(HCO 3)2的溶液中加入1molNa 2O 2
D .向含有1molKAl(SO 4)2的溶液中加入2molBa(OH)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 、漂白粉的成分是CaCl 2和Ca(ClO) 2,浊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发生Ca(ClO) 2
+CO 2+2H 2O=Ca(HCO 3)2+2HClO ,Ca(HCO 3)2=====△ CaO +H 2O +CO 2最后得到是CaO 和
CaCl 2,故符合题意;B 、发生的反应是Al 2O 3+6HCl=2AlCl 3+3H 2O ,2Al +6HCl=2AlCl 3+3H 2↑,因为Al 3+
水解,最后加热蒸干灼烧至质量不变时, 得到Al 2O 3,故不符合题意;C 、2Na 2O 2+2H 2O=4NaOH +O 2↑,消耗1molNa 2O 2生成2molNaOH ,Ca(HCO 3)2+2NaOH=CaCO 3↓+Na 2CO 3+2H 2O ,根据数量关系,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碳酸钠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到的是Na 2CO 3,故不符合题意;D 、根据数量关系,Ba 2+和SO 42-恰好生成BaSO 4沉淀,Al 以AlO 2-
的形式存在,即溶液中的溶质为KAlO 2,最后得到的物质为KAlO 2,故不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盐类水解等知识。

6.某实验小组对一含有Al3+的未知溶液进行了如下分析:(1)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无明显变化;
(2)继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3)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减少。


验小组经定量分析,得出如图所示沉淀与滴入氢氧化钠体积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未知溶液中至少含有3种阳离子
B.滴加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
C.若另一种离子为二价阳离子,则a=10
D.若将最终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其质量一定为6 g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0~a没有沉淀产生,说明含有H+,有沉淀产生,NaOH过量时沉淀溶解,但为完全溶解,说明原溶液中含有Al3+、Mg2+(Fe3+)等,因此至少含有3种阳离子,故说法正确;B、根据100~110间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因此消耗的NaOH 的物质的量为(0.2-0.15)mol=0.05mol,因此NaOH的浓度c(NaOH)=0.05/10×10-3mol·L-1=5mol·L-1,故说法正确;C、根据图像n(Mg2+)=0.15mol,n(Al3+)=(0.2-0.15)mol=0.05mol,Mg2+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为60mL,Al3+消耗的氢氧化钠的体积为30mL,则a=100-(60+30)mL=10mL,故说法正确;D、因为不能确定最终沉淀中金属价态,因此无法计算,故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计算等知识。

7.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解析】
试题分析:A、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也能产生此现象,故错误;B、验证K+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故错误;C、下层溶液显紫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I-,利用氯水把I-
转化成I2,I2易溶于四氯化碳,故正确;D、NH3极易溶于水,没有加热,可能NH3溶于水,因此需要加热,故错误。

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的评价等知识。

8.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SO32-+2H+= SO2↑+H2O
B.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SiO32-+SO2 +H2O = H2SiO3↓+SO32-
C.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2O32-+4H+=SO42-+3S↓+2H2O
D.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2Na2O2 +2Cu2++2H2O=4 Na++2Cu(OH)2↓+O2↑【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32-氧化成SO42-,故错误;B、因为通入过量的SO2,因此生成HSO3-,故错误;C、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故错误;D、过氧化钠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O2,然后NaOH再和CuSO4反应,故正确。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断等知识。

9.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A.30 B.46 C.66 D.69
10.事实上,许多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a2O2反应,且反应极有规律,如Na2O2 +SO2 = Na2SO4 2Na2O2 +2SO3= 2Na2SO4 +O2据此,你认为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Na2O2 + 2N2O4= 4NaNO3B.Na2O2 + 2NO2 = 2NaNO2 + O2
C.2Na2O2 + 2N2O3= 4NaNO2 + O2D.2Na2O2 + 2 Mn2O7 = 4Na2MnO4 + O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最高价,和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氧气,A、N2O4中的N为+4价,因此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5价N,即生成NaNO3,故正确;B、应把+4价N氧化成+5价,即NaNO3,故错误;
C、应生成NaNO3,故错误;
D、应发生2Na2O2+2Mn2O7=4NaMnO4+O2,故错误。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信息题等知识。

11.据悉,奥运会上使用的发令枪所用的“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色烟雾。

撞击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ClO3+6P=3P2O5+5KCl,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6∶5
C.产生白色烟雾的原因是生成的P2O5白色固体小颗粒(烟)吸水性很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磷酸小液滴(雾)
D.上述反应中消耗3mol 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说明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故说法正确;B、根据发生的化学方程式,Cl由+5价→-1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属于氧化剂,P由0→+5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属于还原剂,因此两者的比值为5:6,故说法错误;C、P2O5能吸收水分,生成H3PO4液滴,产生白色烟雾,故说法正确;D、根据反应方程式,消耗6molP转移电子30mole-,因此消耗3molP转移电子得到物质的量为3×30/6mol=15mol,故说法正确。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五氧化二磷的性质等知识。

12.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1/2O2(g) 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ΔH >-452 kJ/mol
D.C 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燃烧热的单位是kJ·mol-1,故错误;B、根据题中信息,消耗2molCO放出566kJ的热量,但消耗1molCO放出284kJ热量,故错误;C、CO2(s)=CO2(g) △H1>0,Na2O2(s)+CO2(g)===Na2CO3(s)+1/2O2(g),两式相加得到:2Na2O2(g)+2CO2(s)=2Na2CO3+O2(g) △H=(-226+△H1)×2kJ·mol-1,>452kJ·mol-1,故正确;D、2CO(g)+O2(g)=2CO2(g) ①,Na2O2(s)+CO2(g)===Na2CO3(s)+1/2O2(g) ②①+②×2得出:CO(g)+Na2O2(s)=Na2CO3(s) △H=(-566+2×226)/2kJ·mol-1=-57kJ·mol-1,转移电子2mole
-,故错误。

考点:考查燃烧热、反应热的计算等知识。

13.下列关于碱金属某些性质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Li<Na<K<Rb<Cs B.密度:Li<Na<K<Rb<Cs
C.熔点、沸点:Li<Na<K<Rb<Cs D.还原性:Li>Na>K>Rb>Cs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同主族从上到下,半径增大,故正确;B、同主族从上到下,密度增大的趋势,但是K的密度小于Na,故错误;C、碱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降低,故错误;D、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故错误。

考点:考查碱金属的性质的递变等知识。

14.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体积相等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7 B.1∶5 C.1∶9 D.2∶9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NO2和NO的体积相等,即物质的量相等,令物质的量均为1mol,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即有2n(Cu2S)×1+n(Cu2S)×8=1×1+1×3,解得n(Cu2S)=2/5mol,参加反应的硝酸一部分做氧化剂,一部分起酸性,因此n(Cu2S):n(HNO3)=2/5:(2+4/5)=1:7,故选项A正确。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守恒等知识。

15.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c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c与d同周期,d的原子半径小于c。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四种元素中d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B.它们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C.只有a与其他元素生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b.c.d与氢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说明a属于第三周期第IA族元素,即为Na,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推出b为C,c的最高价为最低价绝对值的3倍,c为O,c与d同周期,d的原子半径小于c,则d为F,A、F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故说法正
确;B、Na2O2、Na2O,CO2、CO,O2F2、OF2等,故说法正确;C、离子化合物中含有金属或NH4+,故说法正确;D、C与H形成的如CH=CH,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故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化学键等知识。

16.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B.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可能不变
C.b<318.2
D.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从图表第一层,发现每减少0.1mol·L-1,蔗糖水解速率减少1.6mmol/(L·min),同理第二层每减少0.1mol·L-1,蔗糖水解速率减少 1.5mmol/(L·min),则a=(7.5-1.5) mmol/(L·min)=6.00 mmol/(L·min),故说法正确;B、升高温度,水解速率增大,有可能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好蔗糖的浓度,相互抵消,故说法正确;C、在物质的浓度不变时,升高温度,水解速率增大,降低温度,水解速率减小,由于在物质的量浓度是
0.600mmol/(L·min),温度是318.2T时水解速率是3.60mmol/(L·min),现在该反应的速率
是2.16mmol/(L·min)<3.60 mmol/(L·min),说明反应温度低于318.2T,即b<318.2,故说法正确;D、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因此速率减慢,但是温度不同,在相同的浓度时的反应速率不相同,故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温度、浓度的关系等知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9分)金属钙线是炼制优质钢材的脱氧脱磷剂,某钙线的主要成分为金属M和Ca,并含有3.5%(质量分数)CaO。

(1)Ca 与最活跃的非金属元素A 形成化合物D ,D 的电子式为 ,D 的沸点比
A 与Si 形成的化合物E 的沸点 。

(2)配平用钙线脱氧脱磷的化学方程式:
P+ FeO+ CaO 高温
Ca 3(PO 4)2+ Fe
(3)将钙线试样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过量NaOH 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
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M(OH)n 。

则金属M 为______;检测M n+的方法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达)。

(4)取1.6g 钙线试样,与水充分反应,生成224mlH 2(标准状况),再向溶液中通入适
量的CO 2,最多能得到CaCO 3 g 。

【答案】(1) ,高;(2)2P+5FeO+3CaO 高温
Ca 3(PO 4)2+5Fe ;(3)Fe ,
Fe 3++3SCN -=Fe(SCN)3;(4)1.1。

【解析】
试题分析:(1)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 ,则D 为CaF 2,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F 与Si 形成的化合物为SiF 4,而SiF 4属于分子化合物,一般离子化
合物的沸点高于分子化合物;(2)P 化合价有0→+5,化合价↑5,Fe 由+2价→0↓2最小公倍数为10,即P 系数为2,FeO 系数为5,然后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其他,即反应方程式为:2P +5FeO +3CaO =======高温
Ca 3(PO 4)2+5Fe ;(3)白色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说明M 为Fe ,此时红褐色沉淀为Fe(OH)3,因此检验Fe 3+,需要用KSCN ,溶液变红,此反应为Fe 3++3SCN -
=Fe(SCN)3;(4)钙线中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发生Ca +2H 2O=Ca(OH)2+H 2↑,根据产生氢气的体积,得出n(Ca)=224×10-3/22.4mo l=0.01mol ,氧化钙中钙物质的量为1.6×3.5%/56mol=0.001mol ,根据钙元素守恒,n(Ca CO 3)=0.01+0.001mol=0.011mol ,即质量为1.1g 。

考点:考查电子式的书写、熔沸点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Fe 3+
的检验、化学计算等知识。

18.(13分)高纯MnCO 3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

实验室以MnO 2为原料制备少
量高纯MnCO 3的操作步骤如下:
(1)制备MnSO 4溶液:
在烧瓶中(装置见下图)加入一定量MnO 2和水,搅拌,通入SO 2和N 2混合气体,反应3h 。

停止通入SO 2,继续反应片刻,过滤(已知MnO 2+ H 2SO 3= MnSO 4+H 2O )。

①石灰乳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反应过程中,为使SO2尽可能转化完全,在通入SO2和N2比例一定、不改变固液投料
的条件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③若实验中将N2换成空气,测得反应液中Mn2+、SO42-的浓度随反应时间t变化如下图。

导致溶液中Mn2+、SO42-浓度变化产生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2)制备高纯MnCO3固体:已知MnCO3难溶于水、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100℃开始分解;Mn(OH)2开始沉淀时pH=7.7。

请补充由(1)制得的MnSO4溶液制备高
纯MnCO3的操作步骤[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Ca(OH)2、NaHCO3、Na2CO3、C2H5OH]。

①边搅拌边加入,并控制溶液pH ;
②;
③检验SO42-是否被洗涤干净;(实验操作:)
④用少量C2H5OH洗涤;
⑤。

【答案】(1)①Ca(O H)2+SO2=CaSO3+H2O ;②控制适当的温度、缓慢通入混合气体;③Mn2+催化O2与H2SO3反应生成H2SO4(或H2SO3+ O2= H2SO4);(2)①Na2CO3,pH<7.7;②过滤,用少量水洗涤2~3次;③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稀盐酸,若无沉淀生成,则洗涤干净;⑤低于100℃干燥。

【解析】
试题分析:(1)①SO2有毒,尾气必须处理,且属于酸性氧化物,和石灰乳发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Ca(OH)2+SO2=CaSO3+H2O;②为使SO2尽可能转化完全,要缓缓通入气体,防止SO2没有被完全反应,还要控制温度;③从图中可以看出,c(Mn2+)减少,c(SO42-)增加,可以认为Mn2+在O2与H2SO3反应中其催化作用;(2)①实验目的是制备高纯MnCO3,因此加入Na2CO3,调节pH<7.7,防止Mn2+生成Mn(OH)2,发生Mn2++CO32-
=MnCO3↓;②步骤①中生成沉淀,然后进行过滤,对沉淀进行洗涤;③检验SO42-,取
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稀盐酸,若无沉淀生成,则洗涤干净;
⑤步骤④中用乙醇洗涤,步骤⑤对沉淀进行干燥,但MnCO3在100℃时开始分解,因此
应在低于100℃干燥。

考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离子的检验等基本知识。

19.(10分)聚合氯化铝是新型、高效絮凝剂和净水剂,其单体是液态碱式氯化铝[Al2(OH)n Cl6
]。

工业上常采用铝盐溶液部分水解制备碱式氯化铝,其工艺流程如下:-n
已知:高岭土:Al2O3(25%~34%)、SiO2(40%~50%)、Fe2O3(0.5%~3.0%)及少量杂质和
水。

Al3+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为5.2。

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溶解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适量铝粉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的pH需控制在 4.2~4.5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蒸发浓缩”需保持温度在90~100 ℃,控制该温度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写
出该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l2O3+6H+===2Al3++3H2O,Fe2O3+6H+===2Fe3++3H2O;(2)除去溶液中
的铁离子;(3)pH超过4.5,Al3+会形成Al(OH)3沉淀;pH低于4.2,Al3+水解程度很
小,很难形成液态碱式氯化铝[Al2(OH)n Cl6-n] ;(4)水浴加热,2AlCl3+
nH2O===Al2(OH)n Cl6-n+nHCl。

【解析】
试题分析:(1)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因此
加入盐酸发生的反应:Al2O3+6H+=3H2O+2Al3+,Fe2O3+6H+=3H2O+2Fe3+;(2)金属
铝活动性强于铁,加入铝粉,能把铁置换出来,达到除去铁的目的,因此加入铝粉的目
的:除去溶液中的铁离子;(3)根据题目信息,大于4.5时,Al3+发生水解生成Al(OH)3,
低于4.2时水解程度较小,很难形成液态碱式氯化铝;(4)温度控制在90~100℃,因此
需要水浴加热,该过程是生成碱式氯化铝,因此反应方程式为:2AlCl3+
nH2O===Al2(OH)n Cl6-n+nHCl。

考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方案设计、基本操作等知识。

20.(10分)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
(1)已知:
计算上述反应的△H =________。

(2)维持体系总压强p 恒定,在温度T 时,物质的量为n 的乙苯蒸汽发生催化脱氢反应。

已知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 _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工业上,通常在乙苯蒸汽中掺混水蒸气(原料气中乙苯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9),控制反应温度600℃,并保持体系总压为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在不同反应温度下,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和某催化剂作用下苯乙烯的选择性(指除了H 2以外的产物中苯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示意图如下:
① 掺入水蒸气能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解释说明该事实___________。

② 控制反应温度为600℃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4)某研究机构用2CO 代替水蒸气开发了绿色化学合成工艺——乙苯-二氧化碳耦合催
化脱氢制苯乙烯。

保持常压和原料气比例不变,与掺水蒸汽工艺相比,在相同的生产效率下,可降低操作温度;已知该工艺中还能够发生反应:222CO +H =CO+H O ,2CO +C=2CO ,据此可推知新工艺的特点有_________(填编号)。

① 2CO 与2H 反应,使乙苯脱氢反应的化学平衡右移
② 不用高温水蒸气,可降低能量消耗
③ 有利于减少积炭
④ 有利用2CO 资源利用
【答案】(1)124 kJ·mol -1
;(2)2
2(1)p a K p a =- ;(3)① 正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增加,加入水蒸气稀释,相当于起减压的效果;② 600℃乙苯的转化率和苯乙烯的选择性均较高。

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转化率低;温度过高,选择性下降。

高温还可能使催化剂失活,
且能耗大;(4)①②③④。

【解析】
试题分析:(1)△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苯环的键能总和+348×2+5×412-(苯环的键能总和+348+612+3×412+436)kJ·mol-1=+124kJ·mol-1;(2)根据三段式,乙苯的分压(n-na)P/(n+na),苯乙烯的分压naP/(n+na),氢气的分压naP/(n+na),
代入K P的公式,得出
2
2
(1)
p
a
K p
a
=
-
;(3)①常压下充入非反应气体,体积增大,组分
浓度的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答案:正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增加,加入水蒸气稀释,相当于起减压的效果;②从图像上看,600℃时,乙苯的转化率和苯乙烯的选择性均较高,温度较低,反应速率慢,转化率低,温度高,选择性下降,高温还可能使催化剂失活,且能耗大,综合考虑,应控制温度为600℃;(4)①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为可逆反应,若混有CO2,由于CO2与氢气反应可使生成物浓度减小,化学平衡右移,乙苯转化率增大;②不用高温水蒸气,必然降低能耗;③由于反应CO2+C=2CO,可减少积炭;④CO2得到有效应用,可减少CO2排放并作为资源得到利用,故选择①②③④。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平衡的计算、工艺流程等知识。

21.(10分)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Na+、Mg2+、Al3+、Fe3+、Ba2+、Cl-、I-、NO3-、CO32-、SO42-中的几种。

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用pH试纸检验该溶液呈强酸性,可推出离子不存在。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红色,可推出离子不存在。

(3)另取部分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成,则可推出离子不存在。

取部分碱性溶
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离子存
在。

(4)另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推出离子不存在。

(5)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确定: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还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答案】(1)CO32-;(2)NO3-、Fe3+;(3)Mg2+、Al3+,NH4+;(4)SO42-;(5)Ba2+、I-、NH4+,K+、Na+、Cl-。

【解析】
试题分析:(1)用pH测的溶液显强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H+,CO32-和H+反应生成CO2,因此原溶液中不含CO32-;(2)加入氯水,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I-,NO3-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Fe3+具有强氧化性,能与I-反应,因此NO3-、I-不能大量存在;(3)加入NaOH溶液,滴加过程中和完毕,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无Mg2+、Al3+,取出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产生,且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此气体为NH3,原溶液中含有NH4+;(4)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为BaSO4,原溶液中含有Ba2+,不含SO42-;(5)根据上述分析,一定含有的离子Ba2+、I-、NH4+,可能含有的离子有:K+、Na+、Cl-。

考点:考查离子的检验、离子共存等知识。

高考一轮复习微课视频手机观看地址:http://xkw.so/wks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