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关注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实效人教版新课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论文-关注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人教版新课标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以获取有效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创设和谐氛围──提高课堂实效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感知、注意力、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如何才能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呢?首先教师要树立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

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能力才能得以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乐学氛围。

其次要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地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

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热情与期待,让学生感到你值得信赖,相信你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课堂上教师还多赞赏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

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并努力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是要创设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如“老师和你们比赛读,看看谁读得好”、“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这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这样的课堂自然而然地活跃而和谐。

二、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
1.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师生间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生命的一大源泉。

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与禀赋。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
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就是尊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恰当地处理教材,提问有计划、有目的,容易回答的就让中下生回答,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从不讽刺、挖苦,同时利用多种激励的技法去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

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

2.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

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

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

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只有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妙用非智力因素激活课堂。

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

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妙用肯定和奖励评价法、适度竞争法等。

三、运用多种策略──提高课堂实效的保证
1.自主学习,鼓励质疑。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

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阅读教学
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2.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

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

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小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发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并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知识,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提高。

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

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

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交流,以解决问题。

3.引导探究,培养能力。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小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

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

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

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

可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如同一个问题,看哪一组先解决,解决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决办法,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古诗《暮江吟》时,首先让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培养学生自学与质疑的能力),再引导学生查字典、看注解,用联系上下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来理解这些词语(培养学生多梁道获取与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诗句展现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培养学生因文入画的想象能力),
动手画一画,最后,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能换成别的词吗?如“照”、“射”?(通过比较,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培养学生推敲词句,筛选信息的能力)……这样,既让学生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