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乘加、乘减的式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2、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想象、操作等力量。
3、培育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思索问题的习惯,表达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学重点:把握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挨次,并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情境图理解乘加、乘减的算理。
教学预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欢送来到游乐园的旋转木马游乐区。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可能有:一共有多少只木马?(口头列算式解答:34=12(只))
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新知绽开
1、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请思索一下,把算式写在数学本上。
2、汇报:可能有:3+3+3+2=11(人) 33+2=11(人)
3+3+3+3-1=11(人) 34-1=11(人)
3、分析算理、理解算法。
(1)指着算式33+2=11(人)。
提问:①你是怎么想的?②33在图中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
③11是怎么算出来的?
(2)指着算式34-1=11(人)。
提问:①你是怎么想的?②34在图中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
③11是怎么算出来的?
4、提醒课题:这些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你们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字吗?(乘加、乘减)。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5、运算挨次: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齐读一遍)
6、比拟优化方法:解决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可以用连加、乘加、乘减等方法。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拟简便?为什么?
7、小结:以后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多观看、多思索,盼望大家能够查找出自己喜爱而且简便的方法。
三、稳固练习
第一关:填一填()(做一做第1题)
其次关:算一算()(做一做第2题)
1、43+4= 23-3= 55+5=
44-4= 53+2= 45-4=
(1)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2)抽乘加、乘减各一题说运算挨次。
(3)43+4= 表示什么意思。
2、(练习十二第1题)
53-5= 53+5= 54+5=
52= 54= 55=
(1)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2)你发觉了什么?
第三关:解决问题()
1、练习十二第4题
2、哪个图形中的个数多?说说你是怎样比拟的。
(练习十二第5题)
3、课堂评价中生成的一共有多少个?
四、全课总结
今日你有什么收获?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使学生把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挨次,能正确地进展计算,培育学生的迁移类推力量。
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挨次。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挨次,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挨次;
⑵得出:
①整数连乘的运算挨次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挨次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挨次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学问为学校图书馆的建立出一份力。
二、尝试:
学校图书室预备铺地砖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
信息?
1、出例如题
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2、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怎样知道100块瓷砖够不够呢?
板书:0.9×0.9×100=81(平方米)(100块不够)
3、那110块够吗?(学生独立尝试,可以怎样算?)
(1)0.9×0.9×110 (2) 0.81×10+81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以及是如何算的?
4、(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挨次是怎样的?
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留意什么?
6、尝试后练习:“做一做”。
⑴生先说每题的运算挨次。
⑵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做乘加题留意什么?
三、运用:
1、⑴出示: 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⑵怎样推断它对不对?
先看它的运算挨次是否正确;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⑶依据这两点进展推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⑷集体订正。
2、看谁算得快。
(分组竞赛)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四、体验:今日都学了什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5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洁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挨次。
3、能够正确地进展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忙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沟通,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洁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挨次。
3、能够正确地进展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洁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群小朋友在玩旋转木马,看他们玩得多快乐呀!
出示课本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看主题图。
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沟通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坐了多少人?
3、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
依据学生答复板书
3+3+3+2
3×3+2
4×3—1
教师小结。
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索用不同方法进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挨次,学会计算。
三、稳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
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挨次。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稳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挨次的熟悉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
=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
4+6+8=口×33+4+5+6+7=口×口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肯定的展现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
挨次。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娴熟程度,培育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思索问题的习惯,表达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的有用价值,培育仔细观看、独立思索等良好学习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熟悉了乘法,把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根底上。
引导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把握它的运算挨次。
同时,一方面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展练习,缓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熟悉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把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6~9的乘法口诀做好方法上的预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挨次。
教学难点:敏捷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教材第46页情境图: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解决吗?哪个问题不行?
引出问题:4匹木立刻一共坐了多少人?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的初步熟悉,把握了1~5的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仍以“游乐园”情境为根底,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复习了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发觉了只用乘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乘加、乘减”的教学呼之欲出。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解题方法
(1)呈现问题情境:
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
(每个木立刻可以坐3人,三个木立刻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立刻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
(3)汇报沟通:
预设一:3×3+2=11
提问: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
预设二:3×4-1=11
提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
预设三:3+3+3+2=11
2.提醒本课课题: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
(板书课题)
3.探究计算挨次
(1)在计算乘加和乘减式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
(2)总结规律: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设计意图】现实情境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所以在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的方法尝试列式,加深学生对情境的理解,感受各数据的特点,为后面的探究积存感性阅历。
解决问题时鼓舞学生从不同角度思索,列出不同的算式,并充分的进展争论沟通,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乘减的运算挨次,学会计算。
(三)稳固练习,深化理解。
1.计算练习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沟通时,重点沟通“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
(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沟通思索: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一样?
2.解决问题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鼓舞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
鼓舞学生从不同角度进展观看,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体会乘法口诀的有用价值,培育仔细观看、独立思索等良好学习习惯。
让学生在稳固计算练习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思索问题的习惯及推理的力量;在拓展练习中培育学生敏捷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胜利的欢乐,共享收获的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困惑,让学生带着思索下课,将课堂学习延长到课后,培育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动物们重建家园的情境中的信息,探究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
2、培育学生们提出问题和综合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探究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预备:
多媒体、学具等。
信息:1.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
2.共有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已经建好3间。
学生:预备:本子,笔,学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森林里发生了水灾,小动物的家被洪水冲垮了。
他们在忙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信息图)谁能说说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画面,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这么多数学信息,主要说了哪几件事?
关于小熊搬砖盖房子的信息都有哪些呢?(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这位小朋友信息找得很精确,谁能把小熊搬砖的信息再大声说一遍呢?关于小兔盖房子的”信息又有哪些呢?谁能把小兔子盖房子的信息再大声说一遍?师边指边说:信息经过这样分类整理,是不是就更清晰了呢?当遇到信息较多时,我们就应当像刚刚这样把信息进展分类整理。
我们一起读一读小熊搬砖的信息,想一想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砖?”这个问题有点难,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活动二解决问题1
同学们看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先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
同学们在小组里沟通一下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教师发觉许多小组的同学争论好了,哪个同学情愿代表小组沟通一下?
实物投影:生沟通算式:4×5=20,20+24=44
师: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生指算式:4×5=20我先求已经搬了多少块砖。
再用20+24=44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砖?
师:小朋友们听清晰了吗?他先用4×5=20,求出小熊已经搬了多少块砖。
现在请小朋友们看黑板,谁来说说他是依据哪条信息求出小熊已经搬了多少块砖?他是依据每次班4块,已经搬了5次,这两条信息求出了已经搬了多少块。
他又用20+24=44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砖?谁知道他又是依据哪两条信息求出来的呢?教师指着再重复依据已经搬的和还剩24块没搬。
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砖?
哪个小组做法与他一样的举手?谁能完整的再说一说,你先依据什么信息求出了什么,又依据什么信息求出了什么?
还有哪个小组有不同做法想下来沟通?
(4×5+24=44(块),他列出了综合算式。
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得吗?这种做法我们以后还会学习,今日先不讨论,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分步算式。
刚刚我们小朋友沟通了自己的不同做法,可不管哪种做法,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都是先依据“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
求出“已经搬了多少块砖”,再依据已经搬的砖和剩下的砖合在一起,求出一共的砖。
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算式是,生答师板书:
4×5=20(块)
20+24=44(块)
同学们看,刚刚我们先用乘法求出已经搬的砖又用加法求出一共多少块砖,这就是今日要学习的乘加两步计算。
活动三:解决问题2
师:同学们帮小熊解决了搬砖的问题,小兔子焦急了,说:快来帮我们吧!
我们一起读一遍小兔盖房子的信息,同学们想一想假如把这三个信息都用上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还有几只小兔没有房子住?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做完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下面同桌之间沟通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哪位同学情愿起来沟通一下自己的做法?
板书:3×4=12(只)
16-12=4
(生沟通,师板书,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你依据什么信息求出来的,能说出来吗?再完整的说一说,依据哪些信息求出了什么,又依据哪些信息求出了什么?
你现在明白了吗?自己改正一下
小结:同学们看,刚刚我们帮小兔解决问题,先算乘,再算减,这就是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板书课题。
四、稳固练习
小猴摘桃
活动四:
课堂总结:教师发觉咱班同学真了不起,不但会动脑思索,还很擅长沟通,信任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更棒。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6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具备肯定的数学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理解并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娴熟应用“1~5”的乘法口诀。
2、学生具备肯定的数学活动阅历,有较强的探究求知欲望,有兴趣解决实际情景中的乘法问题;但在解题过程中,缺少方法的多样性和敏捷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待加强。
3、学生已经具有了肯定的合作学习和沟通的力量,喜爱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发觉并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受在现实生活情景中运用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过程,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并会正确列式。
2、经受探究乘加、乘减计算挨次的过程,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3、感知同一组口诀中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思索数学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表达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化。
4、通过“说”数学发觉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来分析并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制造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把握乘加、乘减计算挨次;
2、体验算法多样化;
3、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力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索问题,表达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资源课件、投影机、学具、玉米卡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师:秋天的田野里,一只小鸟欢快地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说:“玉米熟了,玉米熟了!”农夫伯伯忙把他们收回家,可是农夫伯伯太马虎了,竟然把池塘边的一片玉米地给忘了(课件动画出示4株玉米,每株有3个),小鸟飞过来飞过去,数了又数,也没数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同学们你们情愿帮小鸟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索,
全班沟通。
)
2、探究新知,小组合作。
师:(课件演示)突然一只小熊走了过来,他想干什么?
(生奇怪,想知道)
师:快看!他要掰农夫伯伯的玉米!(课件动画出示过程)小鸟想:“还剩多少个玉米棒呢?”同学们你们情愿连续帮小鸟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看能列出哪些算式,由小组长登记来,并汇报。
全班沟通,说说列出了哪些算式,小组长汇报各种方法,师有意识地分类板书。
)
师:观看比拟,猜一猜像3×3+2=11这样的算式叫做什么算式呢?4×3—1=11这样的算式又叫什么算式呢?(提醒课题:乘加、乘减)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乘加、乘减)
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沟通、动手实践,通过直观观看,发觉问题并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
本活动旨在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力量和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3、探究乘加、乘减计算挨次。
师:观看乘加、乘减算式,看看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争论沟通)
生1汇报:先算乘,后算加、减。
师:为什么这样算?(注意算理的理解)
(生争论沟通)
生2汇报:由于只有先算3×3,再算9+2,计算结果才能是11;同样只有先算4×3,再算12-1,计算结果才能是11。
所以应当先算乘,后算加、减
4、稳固练习:
过五关,斩六将(课件出示)
①口算下面各题,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5×3-2=2×3+1=3×3-2=4×3+4=4×4-4=
观看最终两道题4×3+4=4×4-4=还可以用哪个口诀来计算(体会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②王大爷家的桃园今年大丰收,他请了几个朋友来吃桃,他一共摘了多少个桃?(课件出示)
③同学们坐车去看展览,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个学生?(课件出示)
④摆一摆,看谁列的算式多。
教师手中有13朵花,想请同学们数一数,你准备怎么数,列出你的算式,先用你的学具摆一摆,看谁数的方法多。
把列式写到纸上。
⑤猜一猜
教师要贴小红旗,一次预备贴3面,最终还多1面,问教师可能有多少面红旗?(得数不超过14面)(开放题多种答案)
采纳“过五关,斩六将”的嬉戏活动,即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五关障碍,催促并鼓舞学生积极应对难题,通过五关。
本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好竞争、喜爱被他人认可的心理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泼了课堂。
5、课堂小结
小组争论沟通,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看法和收获。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沟通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育学生合作沟通的意识;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见解,敬重学生共性,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