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套中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解读作品思想内涵。
2、探究作品的警示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式
【课时】
1课时
【教学思路】
1、作品中“套中人”的表现在哪儿?
明确:
(1)生活上有形的套子。
套鞋,雨伞,棉大衣,装怀表、小刀的套子,高高竖起的衣领,坐车支起车棚,用棉花堵耳朵眼,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字等。
别里科夫无论睛雨,都要穿上套鞋带着雨伞,把自己严密地包裹起来,自己的用具也都包在套子里,因为“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所以他总是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
(2)思想上无形的套子。
教古代语言,老是歌颂过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千万别闹出乱子来”的口头禅等。
村长的妻子玛芙拉,她“一辈子从没走出过家乡的村子,从没见过城市或者铁路,近10年来一直守着炉灶,只有夜间才到街上去走一走”,玛芙拉蜷缩在自己的村子和家里,我们不难想象她狭小而可怜的人生。
2、“套中人”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套中人”现象的形成,与专制制度密不可分。
生活在沙俄时代的无数个别里科夫,他们的胆怯、退缩、躲进套子,正与治者的高压统治有关。
而套中人对于人们生活的监视、钳制,和社会整体的沉默无声,也与治者的高压统治有关。
专制统治下,屠刀的指挥作用是极强的。
清朝的辫子,就是在血腥的屠杀之下种了下来,并成为中国人的标配。
因了专制的力量,屠杀的作用,民众就如羊一样顺从,自觉地走进、遵从和维护屠杀者的套子了。
3、“套中人”现象的危害是什么?
明确:人变得谨小慎微,畏葸不前,人生的质量与生活的幸福被剥夺,社会活力被禁锢。
4、你认为“套子”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明确:是人的懦弱与退缩,健全的人应该具有活力、创造力、开拓精神、进取意识,应该无畏于天地间,不断开创未来。
5、作品还写到生活中的哪些“套子”?
明确:
“我们住在城里,空气污浊,十分拥挤,写些无聊的文章,玩‘文特’,这一切岂不就是套子吗?至于在懒汉、爱打官司的人、无所事事的蠢女人中间消磨我们的一生、自己说而且听人家说各式各样的废话,这岂不也是套子吗?”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无往而不在套子之中。
总是有许多有形无形的,让人厌恶却又无奈的,关乎政治、文化、道德、习俗的种种套子制约着人们,窒息着社会。
“你忍受侮辱和委屈,不敢公开说你跟正直和自由的人站在一边,你自己也做假,还微微地笑,你这样做无非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得到一个温暖的角落,做个一钱不值的小官儿罢了。
”
憎恨套子的人同时也在遵从和维护套子,从而导致“套中人”现象难以破解,就像我们憎恨腐败和特权,却又积极托人情走后门,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一样。
别里科夫们已成为套子的一部分,而厌恶套子的人何偿不在纵容和利用套子?何尝
不在“自套套人”,使之成为难以破解的死结?
6、我们的历史和现实中还有哪些“套子”现象?
明确:
传统文化中的保守与退缩。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等将思想言行禁锢在繁文缛节的套子里,如女人裹小脚,残杀祥林嫂的节烈观等精神的套子。
不敢打破世俗的盲目偏执,不敢打破既有的惯性思维,没有勇气克服自我的惰性。
7、“套中人”现象的警示意义及人文思考
明确:
警惕“套中人”现象,避免其持续泛滥,生活在套子里的“人”如何自救,如何破除种种窒息活力阻碍发展的“套子”,如何解放“人”。
【教学反思】
《套中人》这篇小说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契诃夫幽默夸张的艺术风格,对主人公别里科夫“套子”表现的惊诧,更是寓言般地昭示了我们生活中的“套子”式的思维模式:如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盲目跟风地报理科,不肯突破自我惰性,对语文的认真学习从明天开始等等。
通过教学,学生内心真正受到了震撼,意识到了自己某种程度上也是别里科夫,进而开始自我反省。
我认为通过这堂课,人文教育的目标得以很好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