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建筑抗震鉴定和建筑抗震鉴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
抗震性能和加固设计是建筑物被安全持续使用的重要保障。

如果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达标,加固设计不合理,那么一旦发生强烈地震,将会严重破坏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并给居民造成严重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文章通过对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以求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应对现实问题,提高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其抗震性能,使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更加有保障,同时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人类面对的各种自然灾害种,地震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和超强破坏性等特征,成为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受经济发展程度制约和建筑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居民建筑其抗震能力普遍较差,而且受其结构的制约,加固难度系数也较大,当地震发生时,很难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现有建筑进行科学的抗震性能鉴定和评估,并针对其问题采用合理的加固措施,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文章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鉴定方法和加固设计来进行探讨,以求能找到科学有效应对方法。

1需要进行抗震鉴定的建筑物类型
在我国传统的居民建筑中,普遍存在抗震性能差的问题。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建筑都需要进行抗震性能鉴定,以下列举需要进行鉴定的类型:
(1)当建筑物涉及结构改变,如扩建、改变使用功能或者进行重大修理、重建。

(2)现有的建筑物已经达到或者超过设计寿命年限,仍然要保持其使用功能。

(3)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如对建筑工程质量有怀疑或者对建筑物进
入验收程序。

当面临以上问题时,就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来决定该建筑是否能继续投入使用。

2对现有建筑抗震性能的鉴定
2.1鉴定步骤。

(1)收集建筑的原始资料。

对建筑物的施工图纸、地基性质勘测、工程用料等原
始资料要进行完整准确的收集。

(2)勘测建筑现状。

对建筑物的地基、主体结构进行抽检,并对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损耗情况和与施工图的吻合情况进行勘测,并针对特定地区的地质地貌进行分析,如是否有地面沉降、地下水位是否有大幅度的变化等。

(3)依据有关的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并按照鉴定结果,经整理后形成鉴定结果
报告,并对是否需要加固设计提出意见。

2.2鉴定方。

法采用筛选法分两级进行鉴定是目前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的建筑物抗震
性能鉴定方法。

在该两级鉴定的实施过程中,均有相关的明文规定。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对建筑物的第一级鉴定作出了明确要求:宏观控制对象和以
建筑的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判;第二级鉴定,应该以现在的通行规范为基本依据,进行结构抗震验算为主并结合构造影响进行评判。

如果是后续合理使用年限为30年的建筑物,首先要按照第一级鉴定的要求来进行鉴定,如果符合使用的相关安全标准,则可以不用进行第二级鉴定。

如果是后续合理使用年限为40年的建筑物,那么就要对建筑物的整体抗震结构进行检查,然后再通过结构软件进行分析,对其抗震能力作出综合评估。

如果符合持续使用的安全标准,就不需要再进行加固处理。

3对现有建筑的加固方法
对现有建筑的加固,主要是在其已经建成的基础结构上,通过科学的力学分析,再辅之以加固材料,进行有效的加固设计。

而目前通行的加固方法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3.1直接加固法。

直接加固法主要是在原来建筑结构的表面,通过加固体的附着和松散结构的再加固,使整体结构趋于稳定的一种加固方法。

在加固前,需要对建筑物的表面风化物进行剥离、清理。

通常使用的直接加固法具体加固方式如下:
(1)外包加固法。

这种加固法主要是通过在建筑物的原结构上,添加加固材料,使其原来的承重面变大,从而分散单位面积上的受力,减小主体结构的压力。

这种加固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其不会破坏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且便于施工,不会破坏建筑物的整体性。

而且加固材料多为钢梁、钢板、混凝土等材料,易于采购。

(2)增大截面加固法。

这种加固法主要通过加大原结构的主要构件的尺寸,来减少受力不均引起的结构性形变的问题。

在这种加固法的实施中,要求加固材料和原材料要尽可能地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加固料和原结构件整体连接,使其保持稳定的一体性。

这种加固方式多应用于大面积的立式结构,如承重墙、支撑柱等建筑构件。

(3)增设辅助结构加固法。

这种加固法是在原来建筑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建筑外结构的结构分析,制作各种分力架构,与原建筑结构相结合,以此来达到加固目的的方法。

这种加固方式优点突出,对原建筑结构的影响小,且具有可重复性。

不过这种加固方法的限制性也较为明显,即其对建筑物的空间要求比较高,适合对有较大剩余空间的建筑结构进行加固。

3.2间接加固法。

间接加固法主要是通过对原建筑结构加设辅助构件,以此来改变原来的建筑结构受力散布,进行受力分散,以此来达到加固目的的方法。

较为常用的方法:
(1)增设构件法。

增设构件法主要是通过在原建筑结构的连接薄弱点,通过增加一个辅助构件,使原构件和新构件共同发挥作用,增强建筑构件的连接整体性,使建筑物能更好地适应各种压力。

(2)增设支点法。

增设支点法主要是在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上,加设若干的支点,
如在房梁、支撑板和承重墙上加设支撑点,用增加跨数的方式,来减少跨长,来对重力进行分散,从而达到加固目的。

(3)改变刚度比值加固法。

这种加固法主要是对原建筑结构的构件刚度进行设计
改变,对建筑物的内力分布进行合理化调整,以此来增强建筑结构的水平抗力,达到加固目的。

4结束语
建筑物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通过理论探究和对实践中建筑物稳定性的勘测,发现建筑物结构和加固对提高其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建筑结构,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拒外力破坏的能力。

而对建筑物进行后期的加固,不仅可以对部分工程瑕疵进行有效改善,还可以使一些已经达到或者将要达到设计使用寿命的建筑的使用寿命进行一定程度的延长。

这样不仅对提高建筑的使用合格率具有较高的可采性,对提高建筑物资源的利用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为了贯彻地震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损失,对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并为抗震加固或采取其他抗震减灾对策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建筑,在遭遇到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生产设备,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

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地震基本烈度。

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应按专门的规定进行鉴定。

注:本标准“6、7、8、9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的简称。

现有建筑应根据其重要性和使用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分为四类,其抗震验算和构造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甲类建筑,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专门规定采用;
乙类建筑,抗震验算,可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构造,除9度外可按
提高一度的要求采用;
丙类建筑,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
丁类建筑,7~9度时,抗震验算可适当降低要求,抗震构造可按降低一度的要求采用;6度时可不做抗震鉴定。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工业建筑抗震鉴定注意要点?
工业建筑抗震鉴定要求是保障已有工业构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使其在遭受抗震鉴定和加固所取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于严重破坏,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结构抗震要求
1 钢结构
1)受力构件、杆件(包括支撑)无短缺,无明显弯曲,无裂缝,无任意切割所形成的孔洞或缺口。

2)受力构件、杆件及其连接和节点无锈蚀。

3)锚栓无损伤、锈蚀,螺帽无松动;对受剪为主的锚栓,其栓杆在托座盖板面处无丝扣。

基础混凝土无酥裂、无腐蚀条件。

4)受力构件的支承长度符合非抗震设计要求。

5)柱间支撑斜杆中心线与柱中心线的交点不位于楼板的上、下柱段和基础以上的柱段。

2 钢筋混凝土结构
1)受力构件、杆件无短缺,无明显变形,没有因切割、打洞等形成的损伤。

2)受力构件、杆件的混凝土无酥裂、腐蚀、烧损、脱落,无露筋,无超过设计规范限值的裂缝。

3)预制受力构件的支承长度符合非抗震设计要求。

4)连接件无锈蚀。

5)当设有填充墙或柱间支撑时,没有由此增大结构单元质心对刚心的偏心距和沿高度方向水平刚度的突变,没有因半高刚性墙而增大柱的线刚度或形成短柱。

3 砖结构
1)墙体不空臌,无歪斜和酥碱。

2)承重墙体及纵横墙交接处无裂缝,咬槎良好,无任意开凿而形成明显削弱原结构抗震能力的孔洞。

3)各部位的局部尺寸满足国家现行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规定的限值要求。

4)砖过梁无开裂和变形。

5)没有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裂缝及其它明显影响墙体质量的缺陷。

4 其他要求
1)满足非抗震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

2)使用过程中未改变原设计的基本依据,或虽有改变但不降低构筑物的抗震能力;结构没有重大损伤和缺陷。

3)力构件及其节点符合本标准有关构造要求,无先行出现脆性破坏的可能。

4)相邻建(构)筑物、边坡的震害不致危及被鉴定构筑物的安全。

5)没有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场地条件;地基土无液化、失稳或严重不均匀沉降可能。

结构抗震鉴定安全度和结构影响系数
【注】
① 钢结构,当不能满足对塑性变形能力的抗震构造要求时,应降低表中容许应力值,并应在地震力计算中加大结构影响系数。

②钢筋混凝土结构,当不能满足对塑性变形能力的抗震构造要求时,应提高表中安全
系数值,并应在地震力计算中加大结构影响系数。

③砖结构,除按要求进行强度验算外,还应符合抗震结构的配筋等构造要求。


于的确难以达到抗震鉴定和加固标准的构筑物,应根据技术经济的综合分析结果,或采取措施适当提高其抗震能力,或报请批准后报废;对于尚可使用但无加固价值的次要构筑物,必须对人员和重要生产设备采取安全措施。

房屋结构抗震鉴定方法及主要内容
房屋结构抗震鉴定及主要内容
房屋建造过程中停工续建时或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层、夹层、扩建或较大范围的结构体系或使用功能改变时,需要对原有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内容包括对原结构进行检测、对原结构体系和构造进行鉴定、按改建结构进行结构抗震验算,综合评估改建后的结构抗震性能和改建方案可行性,必要时,提出改建方案优化措施和原结构抗震加固措施建议。

房屋改建抗震鉴定一般须依据现行抗震设计标准。

1、检测项目
通过检测房屋的质量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房屋在规定烈度的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2、适用范围
未抗震设防或设防等级低于现行规定的房屋,尤其是保护建筑、城市生命线工程以及改建加层工程。

3、检测内容及过程
1)主要检测参数有:
倾斜、沉降、裂缝、地基基础、砌体结构构件、木结构构件、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结构构件等,各参数的检测一般为现场检测。

2)非现场检测项目有:
a.混凝土结构构件检测中,混凝土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b.钢结构构件检测中,钢材抗拉强度试验法检测钢材试件抗拉强度,钢材弯曲强度试验方法检测钢材试件弯曲变形能力。

c.木结构构件检测中,木材顺纹抗压、抗拉、抗剪强度试验,木材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试验,木材横纹抗压强度试验。

3)检测过程:
1、收集房屋的地质勘察报告、竣工图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必要时补充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2、全面检查和记录房屋基础、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的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

3、调查分析房屋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等抗震措施,复核抗震承载力。

4、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检测项目,应根据结构承载力验算的需要确定。

5、一般房屋应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

抗震鉴定方法分为两级。

第一级鉴定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级鉴定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房屋抗震能力综合评价。

房屋满足第一级抗震鉴定的各项要求时,房屋可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否则应由第二级抗震鉴定做出判断。

6、对现有房屋整体抗震能力做出评定,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房屋,按有关技术标准提出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建议和抗震减灾对策。

抗震性鉴定有哪些标准
从房屋高度、平立面和墙体布置、结构体系、构件变形能力、连接的可靠性、非结构的影响和场地、地基等宏观方面检查现有建筑是否存在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不利因素,具体包括以下8个方面:
1)当北筑的兴顾质量刚度分布和墙体平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在平面内明显不对称时,应进行地震扭转效应不利影响的分析:开当结构竖向构件上下不连续或刚度沿高度
分布突变时,应找出薄弱部位并按相应的要求鉴定。

2) 检查结构体系。

应找出其破坏会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护亢震能力或丧失对重力的
承载能力的部件或构件:当房屋有错层或不同类刑型结构体系相连时,应提高其相
应部位的抗震鉴定要求。

(3)检查结构材料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当低于规定的最低要求时,应提出采取相
应的抗震减灾对策。

防五街
(4) 多层建筑的高度和层数,应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 200 各章规定的
最大值限值要求。

鉴定要求。

(5)当结构构件的尺寸、截面形式等不利于抗震时,宜提高该构件的配
筋等构造抗震(6)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应满足结构整体性的要求:装配式厂房应有较
完整的支撑系统。

(7) 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接构造应满足足不倒塌伤人的要求;位于出人口及
人流通道等处,应有可靠的连接。

(8)当建筑场地位于不利地段时,乐点还应该符合地地基基础的有关鉴定要求。

20.5抗震验算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根据震害经验。

对6度区的一般建筑,着重从构造措施上提出鉴定要求,可不进
行抗霞承载力验算。

当6度第- -级鉴定不不满足时,可通过抗震验算进行综合抗震能力评定;其他情况,至少在两个主轴方向分别按安具体方法进行结构的抗震验算。

当未给出其体方法时,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2023 规定的方法,按下式进行结构构件抗震验算:
S≤R/YRa
式中S结构构件内力(轴向力、剪力、弯矩等)组合的设计值。

计算时,有关的荷
载、地震作用、作用分项系数、组合值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23 的规定采用。

其中,场地的设计特征周期可按表20-1确定,
地震作用效应(内力)调整系数应按相关规定采用,8度、9度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
构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