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1课《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课。
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对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回答的出来,是因为地球在自转.但是不是只有地球的自转才能造成昼夜的交替实际上,引起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可能性有好几种,虽然结合生活的实际,一些昼夜交替的解释是不合理的,但只从地球自转这个角度来阐述昼夜的交替显然也是不客观,不科学的.但要清楚地解释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还要运用到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
《昼夜交替的解释》中的"解释"是指学生要根据自己对各种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不同运动方式可能引起昼夜交替的不同假设,设计模拟实验对自己假设进行验证后,根据验证结果做出的解释.这样目的是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地球运动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对地球上昼夜交替的解释有很多种,并不是只有地球自转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历小学五年系统化的学习后,思维发展开始逐步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经过两年多的科学探究学习后,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可以进行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
对地球运动也有初步的认识,大多数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但如果让学生说出自转或公转的证据,那就很少,甚至会有错误的观点:如,认为月球的运动也会使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不清楚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等。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对昼夜交替现象提出假设并进行模拟实验验证。
【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的地点的已知时间,推测其他地区的所处时间,认识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教学准备】
及时贴,小地球仪、大灯泡、小组记录表等;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两人一组。
①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
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
②学生讨论并交流:(人不动自己转、自己不动别人绕着自己转、两人都转,但转的速度不一样。
)
一、着眼生活,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你认得这是什么地方吗?(街口街)
是的,这是从化街口街。
这又是哪里呢?(还是街口街)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一个是白天一个是晚上)
你是怎么判断出白天还是晚上呢?(白天有阳光照射晚上有灯光)我们称有阳光照射的地区为昼,照射不到的称为夜。
(课件出示白天、黑夜的照片)板书:昼夜
当白天过后肯定是晚上,晚上过后又是(白天),接着又是(晚上),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交替现象
[设计意图:以课件导入,从学生熟悉的街口街入手,发现生活中昼夜交替的现象。
教师巧妙追问,轻松自然地引出课题“昼夜交替”为下面的提出问题作了恰如其分的铺垫。
]
二、探究活动一: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
1、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与什么有关?(地球和太阳)
过渡:要想做一名科学家,我们首先要敢于猜想,敢于提出假设。
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开动大脑,猜想一下:地球、太阳怎样运动才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要求把你的想法用示意图的形式呈现,可以用两个圆分别代表地区和太阳,标出地球、太阳的名称,用箭头表示运行的方向。
(课件出示实验记录表)小组讨论,将可能的假说画在记录单上。
2、学生作出假设,暴露初始想法,画示意图。
3、集体交流,收集学生的假设: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设计意图:问题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用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启迪他们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导入环节收集学生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前概念。
]
过渡:猜测是科学课的一种方法,同学们刚才进行了大胆猜想,说明大家有良好的科学预测习惯。
很好!在大家的猜测中有好几种观点,到底哪种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我们要进行论证。
怎样去判断呢?
三、探究活动二:“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模拟实验
(出示:一个大灯座灯泡和地球仪)小组讨论:你们准备用这些材料怎么做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选用有简单、有效的实验器材,便于学生开展探究。
原来教材中的手电筒由于光束是单一方向的,与太阳光四面八方有区别;所以学生操作时
有麻烦,但缺选用了大灯座灯泡后,与太阳更相似,学生操作更简便。
]
1、把地球仪当作地球,用灯泡来代替太阳,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
2、用及时贴在地球仪上的中国版图做标记,这就是我们的家。
3、小组合作,设计草图:
我们已经选择好了合适的模拟实验材料,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你们小组提出的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观点,先小组合作设计模拟实验方案,画出示意图,设计完成之后再全班交流,看看哪个小组的设计方案最科学。
(1)学生合作设计方案,教师巡视、交流、指导。
(2)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你们的设计方案(学生汇报,教师给以鼓励)
模拟实验,探究发现
出示实验要求:
(1)调节灯泡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仪。
(2)实验中地球仪不要转动太快,灯泡不能随便乱动。
(3)认真观察。
(4)完成实验记录表,作解释。
同学们对周围的环境还有什么要求?关灯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实验细节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
5、学生上台展示、交流,给予评价。
(在模拟实验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其他可能性。
如太阳绕地球转,地球自转;太阳不动地球绕另一圆心公转;地球自转,太阳绕另一圆心公转;地球和太阳在同一轨道上,地球自转等。
)
[设计意图:在探索研究过程中要注重“解放孩子,使孩子的双手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陶行知语)。
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动手做科学,动手学科学,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同时,科学探究是严谨的,通过让出示实验注意点,使学生其体会到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
四、总结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
1、我们在做的几个模拟实验,地球或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2、模拟实验的方法有多种?对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有多种可能在没有新证据前,前面有哪些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暂时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使学生懂得要解释一种自然现
象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
]
通过大家的验证,认为好几种情况都可能使地球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那么,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研究。
也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这方面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并把查到的资料带到课堂上来。
[设计意图:多元化的答案更能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探究兴趣。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在课外继续去探索与发现,展示自己的才华。
]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猜想:
验证:
发现: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2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回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材主要呈现了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学说和观点,学生通过阅读并用小球模拟地球运动来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和证据,培养利用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尝试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
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学说观点是不容易马上理解和消化的,即使有些学生在字面上能看懂。
因此,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的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解释这些证据的意思。
在理解证据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到达一定高度,才能反过来思考科学家这些证据是否就能够说明他的观点。
学生通过解释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比较两位科学家之间的不同和相同点,他们对于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并能够根据已有观点选择认为正确的猜测。
同时对于历史上科学家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精神产生共鸣。
【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大多十岁左右。
学生已经感受过模拟实验,具有简单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对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具有初步的了解,但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还有欠缺。
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比较片面,愿意相信科学家的全部观点,辨证看待问题的意识不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体会证据对于科学真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阅读并分析历史上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假说,找出相应证据支持或批判其中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科学真理在证据的支持下不断完善,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前进。
尝试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信息素养目标:
通过恰当的媒体教学,呈现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情景,促进知识融会贯通,逐步把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最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另外,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协作交流,锻炼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并且使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逐渐掌握运用信息工具进行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体会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
【教学难点】
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图片、文本资料。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我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教科书上提出的四种假设有可能使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针对这四种假设你们收集到肯定或否定的证据了吗?(学生用搜集到的证据去判断四中假设,老师投影太阳运行速度的证据一起计算探讨并逐一判断。
)
2、对于地球,于人类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
放映幻灯片5、6
3、对昼夜交替的现象,人类经历了怎样的认识过程呢?(放映幻灯片7、8)
4、阅读教科书,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二、认识
(一)地心说的主要观点及其证据:
1、放映幻灯片9、10阅读资料
2、全班交流:托勒密的“地心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怎样解释他的观点?(放映幻灯片11)
3、师生一起整理表格(放映幻灯片12)
4、你怎样看待他的观点及其解释?他的观点能解释昼夜现象的成因吗?放映幻灯片13、14、1
5、16
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及其证据:
1、放映幻灯片17、18、19
2、全班交流:哥白尼“日心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怎样解释他的观点?
3、学生独立整理表格(放映幻灯片20)汇报、探讨、纠正、完善。
4、你怎样看待他的观点及其解释?他的观点能解释昼夜现象的成因吗?(放映幻灯片21)
(三)“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比较
1、讨论交流:“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2、学生真理、汇报、探讨、完善。
3、“日心说”是怎样反驳“地心说”的?“日心说”的证据充分吗?
(四)、思考:如果按照这两种观点来做模拟实验,都能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吗?(放映幻灯片25)
三、修正自己的观点:
1、小组交流:根据以上的资料,我们对昼夜现象的解释有什么变化?
2、全班交流:要排除哪一种解释?保留哪一种解释?为什么?
3、放映幻灯片27、28(探讨这是现代天文观察工具观察到的现象)、29、你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吗?放映幻灯片30
四、拓展延伸
1、现代宇宙观测工具的简单了解及其拍摄到的图片欣赏。
(放映幻灯片331——59)
2、说说自己的感想
五、全课小结
回顾这节的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3课《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已经发现了一些可以说明地球在自转的论据:1.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2.地球上水平直线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向现象,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这些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但这些现象,学生是较难观察到的。
课本选取了“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实证。
傅科摆摆动以后,除受重力外,没有受到其他力的作用,由于惯性,摆摆动方向是不变的。
当观察者推动静止的摆锤沿子午线作南北方向的摆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看到摆动方向与子午线方向发生了偏转,从而证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实验要求较高,教师可以简化实验,通过动手实验来认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从而借助实验来验证地球的自转,理解“傅科摆”何以证明地球的自转。
本课通过观察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来理解傅科摆原理,从而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材安排了四项主要活动:第一,旧知回顾。
第二,摆的特点研究。
通过实验,观察摆摆动起来的特点,知道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第三,验证地球自转。
通过实验,对比地球转动,地球不动时摆摆动的特点,从而得出地球转动时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转。
第四,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分析和排除。
最后引导学生收集更多证明地球自转的资料。
【教学目标】
1、知道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2、制作一个简易的“傅科”摆,知道“傅科”摆摆动后,与地面的刻度盘会发生“偏移”。
3、用收集到的证据来解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
4、认识到地球自转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能通过实验证实。
【教学重点】
摆的特点。
【教学难点】
傅科摆的原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摆的特点,形成科学概念
1.出示摆:同学们,这是一个单摆,在上个单元中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摆的知识了,相信大家对它已经很熟悉熟悉了(此时师将摆摆动起来),谁能描述一下现在钩码的摆动方向?(左右)
2.猜测:如果将摆的整个装置转动90度,它的摆动方向会发生变化吗?(没有)转动180度、270度、360度呢?
3.师直接告知:大家的想法跟一百多年前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的结论是一致的(说明我们……的学生都是非常聪明的),也就是在摆动过程中,摆的摆动方向不会随着底盘的转动而发生改变,即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板书:摆具有保持摆向不变的特点。
)
二、讲授
(一)理解傅科摆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1.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验来体验下,若发现实验结果跟你的猜想一样的时候,请马上停下来。
2.指导学生实验(出示实验提示并示范):
(1)摆动时摆的幅度不要超过铁架台边沿;
(2)缓慢而平稳地转动转盘;
(3)若出现打转现象或碰到铁杆请重新开始。
3.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交流。
(二)探究在转动过程中摆摆动时在刻度盘上的指向变化情况,为理解地球自转作铺垫。
1.出示具有前后左右箭头指向的底盘:老师在转盘上标了四个方向,现在将摆摆动起来,摆在底盘上的指向是怎样的(前后)?
2.因为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那么当转盘转动90度时,摆在底盘上的指向还是前后吗?那180度、270度、360度呢?
3.就让我们再次通过实验来观察一下。
注意在实验中一定要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底盘,摆的摆动幅度不要超过铁架台边沿。
完成“摆在刻度盘上指向记录表”。
4.领取刻度盘,学生实验并记录。
摆在刻度盘上指向记录
底盘和摆架转动情况
摆在刻度盘上的指向
未转动时
前后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90度后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180度后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360度后
我的结论是:在转动过程中,摆摆动时在底盘上的指向(会/不会)发生改变。
5.实验完成,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在转动过程中摆摆动时在底盘上的指向是会发生改变的(板书)。
6.是什么原因造成摆摆动时在底盘上的指向发生改变的?(底盘的转动)7.如果底盘不动,转动底盘下面的桌子,会不会产生这种变化?如果底盘不动,桌子不动,转动教室,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吗?
(三)引出傅科摆,理解傅科摆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1.引入:同学们,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国有一个叫傅科的科学家利用摆的性质做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实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播放傅科摆的视频。
3.小组讨论交流:在傅科所做的这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板书:摆在沙盘上的指向会发生变化)
4.追问:实验中地板有没有动?房子有没有动?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继续播放视频)
5.师总结:视频中展示的实验就是举世闻名的傅科摆实验,在我们北京博物馆中就有一个傅科摆,它向我们证明了地球时刻都在转动着,傅科摆在沙盘上指向的变化就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反过来说傅科摆的这种变化就有力的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揭题板书:证明地球在自转)
(四)探究其它证据,深化科学概念。
1.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除此之个,还有哪些证据也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2.阅读P92页资料《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现象?》。
3.汇报交流。
(五)应用讨论,修正关于地球运动的科学前概念。
1.下面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同学们在《昼夜交替现象》一课的研究中所形成的关于地球运动的猜测(出示卡片纸),这些是老师班里同学的猜测,你们认为哪些可能是正确的应该保留下来,哪些是错误的,可以排除了?
2.讨论交流小结:凡是有地球自转的一类解释应保留下来,而认为地球不动的一类解释可以排除了。
(六)课堂延伸,拓展科学概念。
1.出示地球仪(没有固定轴):傅科摆已经证明地球在自转,那它又是怎么转的呢?
2.请同学上来演示。
3.延伸:对于同学们的想法我们暂时保留,地球到底是怎么转动的,我们下一节课继续进行研究。
【板书设计】
证明地球在自转
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在转动过程中摆摆动时在底盘上的指向是会发生改变的
摆在刻度盘上的指向会发生变化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2.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3.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
知道地球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东边早西边晚。
认识世界时区图,知道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取决于地球自转的方向。
能够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能够通过观察世界时区图,理解东西经和时区的概念,并用来计算不同地区的时差。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世界时区图一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我们祖国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老师搜集了两个城市的一些照片与大家共同分享。
欣赏完后,请说一说是什么城市?(北京、乌鲁木齐)2.你们知道这两个城市分别在我国的什么位置吗?我们可以通过地图来观察一下。
我们还可以在地球仪上找到这两个城市的位置。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在不停的自转,由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那这两个城市,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一样吗?哪个城市会先迎来黎明呢?
二、模拟实验:
位置确定了,我们可以做模拟实验了。
教师指导六名学生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圈模拟“地球”,其中两个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个同学站在圈外代表“太阳”。
在自转的过程中,这两位同学看到太阳的时候就喊一声“天亮啦”好吗?开始。
(自西向动转两圈,自东向西转两圈。
)
模拟实验记录单
模拟实验记录单第_____小组
地球自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
(用示意图画出来)(用示意图画出来)
我们组发现:_________先迎来黎明。
我们组发现:_________先迎来黎明。
三、理解相对运动,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
1.为了帮助我们研究,我们先来回忆与感受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运动现象,看看有什么规律?
(1)乘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的运动的?(向后运动)
指名一学生回答。
(人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向后退。
)树、房子这些物体真的在向后运动吗?
(2)如果看到车窗外的景物向前运动,你能判断我们乘坐的车向哪个方向运动吗?(向后运动)
的确,当我们随同车一起运动的时候,会看到车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这就是科学上所说的相对运动。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车外的景物的运动方向,判断出车的运动方向。
(3)乘坐旋转木马,大转盘,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科学记录单二:
上面的几种运动现象,我们能得出的规律是:
4)推想:乘上转椅,看到周围的景物是在顺时针旋转,你的转椅应该往哪个方向旋转?为什么?再请几位学生在转椅上体验。
(5)现在我们假想这是一把地球大转椅,我们每天看到地球周围有哪些星体在运动,它们的运动方向如何?(自东向西),由此,你们推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的其它星体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他们相对运动的结果。
而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它们自东向西运动的方向相反,是自西向东。
)
四、认识世界时区图:
1.确定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现在你们能判断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再次让地球仪自转起来。
2.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几小时呢?也就是说,北京迎来黎明了,乌鲁木齐要再过几小时才能迎来黎明呢?(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方的北京比西面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
3.这个问题我们请世界时区图来帮助我们解决。
出示世界时区图。
从图上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的时间相差几小时?
4.介绍世界时区图:为什么世界时区图可以帮助我们算出各个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了多少呢?(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副图呢?)
五、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