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生应有堆花时
①朋友从江西旅行回来,约我到他家小酌,聊聊旅途见闻。
佐酒的菜是在街上买的几样传统卤菜。
酒却是从江西带回来的,有一个既好听又有意思的名字——堆花。
这酒过去听人说起过,是江西名酒,最早产于庐陵一带,原本叫“谷烧”。
相传庐陵人文天祥少年时求学白鹭洲书院,文章之余与同窗于酒家买醉,但见“谷烧”倒入杯时,有酒花叠起,醇香满店,遂脱口赞道:层层堆花,好酒好酒!若干年后,文天祥举兵抗元兵败被捕,被押送元大都途经白鹭州时,百姓沿途把“谷烧”酒相送——送他过惶恐滩、过零丁洋。
到大都后,文天祥仍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庐陵百姓闻讯,纷纷以“谷烧”洒地遥祭英魂……后来,人们就借文天祥当年赞语,把“谷烧”改名为“堆花”,作为对英雄的纪念。
②想到这些,我迫不及待地催朋友开瓶,想看看“堆花”是什么样子。
瓶开伊始,有淡淡的醇香弥散,似乎并无多少独特。
但在倒的过程中,奇妙就出现了——丰富的气泡不断泛起.煞是好看。
原来这酒是米酒,发酵期长,一遇空气自然产生“酒花”,层层叠叠堆于杯中,很有层次感和诱惑力。
③堆花的“堆”,一是作量词用,如一堆土,一堆草。
一是作动词用,堆砌,堆放。
小时候参加农业劳动,因体弱常与妇女一起干些轻活。
最喜欢的活是摘棉花,不需要多少农业技术不说,还轻松干净。
到要收工时,会计就会提一杆秤,拖声吆喝:“堆花啰,堆花啰!”他喊的“堆花”,其实就是把棉花集中到一起过秤记工分。
这是我儿时听到的最有意趣的呼叫,堆花于是入脑入心。
④每个人都会对某些词语过敏,或者被不断地击中。
堆花二字,就常常让我莫名其妙地在毫不相干的情景或语境中想到它。
读诗读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会想到堆花;看天看到头顶的朵朵白云,会想到堆花;在江边看到絮状的芦花,会想到堆花;夏天吃冰淇淋,会想到堆花……
⑤我知道,我感兴趣的并不是花,而是“堆”。
细细揣摩,原来作为量词的堆,总是给人多的感觉。
求多,多多益善,是人的欲望本性,堆的前提一定是多,给人惊喜、给人满足、给人愉悦,对从小生活在物质短缺年头中的我来说尤其如此。
比如,打鱼的亲戚送来一堆活蹦乱跳的小鱼,惊喜;乡下的同学送来一堆桃子、李子,高兴;母亲的学生送来二大堆红薯,那就很满足了。
成堆东西,不仅仅是物质,也是堆砌的快乐。
须知,如果我到集市去买,鱼是一条,李子是几个,红薯是几根。
一堆,会给人一种富足感。
⑥如果说量词的堆,对人来说往往是被动地接受,那么,作为动词的堆,却是主动作为地去改变物态。
比如堆花,绝无“一堆花”的意思,而是让花堆积、集聚。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名句:“堆花压柳桥”。
花是雪
花,积压在柳桥上,意境是冷清了点,但想到雪化后,桥两岸柳树会抽枝发叶,会飘起春天的飞絮,所以雪虽是冬天的堆花,但也与春天相关。
⑦宋代有个诗人叫方千里,名气远不及白居易,但也留下了一阕非常有名的《庆春宫》:“层云遮日,送春望断愁城。
篱落堆花,帘枕飞絮,更堪远近莺声……”篱落堆花,堆的是春天的落英,往往会把春天的愁绪堆在人的心头。
林黛玉是春愁最多的人,见不得花谢花飞,受不了红销香断,更不堪花朵“零落成泥碾作尘”,于是就去葬花。
葬花,先要把落花堆拢,收入花篮,再提到一个适合的地方,挖个坑埋了。
因此,堆花就不只是行为方式,也是情感的托付。
⑧中国是工艺大国,很多传统工艺品都有“堆花”的技艺环节,即在物品上凸起花朵或纹理,成为别致的艺术。
比如陶器瓷器,就是在已成型的坯体上,堆出相关的造型,增加鲜活感与立体感;比如面馍糕点,会在食物上堆五颜六色的花朵,使之更美观灵动,刺激感官增加食欲。
如此看来,堆花其实是一种凡俗生活中美学与诗性的表达,有锦上添花的情致,也有烈火烹油的热烈,乃雅俗共赏之事。
⑨中国的昆曲是雅到极致的,男女主角清辞丽曲的唱腔和细腻含蓄的表演,体现出温煦、婉约的剧种特征。
但为剧情需要,也有群体的载歌载舞。
鼓乐齐鸣,排场热闹,就有了人间烟火的凡俗。
譬如《牡丹亭》著名桥段“游园惊梦”中,当杜丽娘和柳梦梅“惊梦”之后转到台下时,便有生旦净丑不同角色装扮的花神粉墨登场。
他们手持代表一年十二个月的不同花卉绢灯,边舞边唱“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尽开遍”。
这样的堆花,既再现了良辰美景,也烘托了亦真亦幻的梦境。
⑩又比如,年轻时候喜欢插花,追求花枝的舒朗与错落有致。
画花鸟画时,也最爱画一枝梅或几瓣菊,喻示不慕繁华、耐得孤寂的清欢之境。
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喜欢到人多的地方“打堆”,由倾心独枝到喜爱花丛,偶尔也就画起大红大绿的牡丹来,在一重一重繁复的绿叶上,把红花一朵压一朵地堆上去,图个热闹图个红火,这就是未能免俗。
但俗与雅往往会互为转移,大雅反俗或大俗成雅早已是司空见惯了。
想到此,突然有所参悟:人生应有堆花时。
是的,人们不能老是把眼光落在奇花异卉或闲花野草上,也不能只做走马观花者或素手采花人,也要干点堆花的事——把最普通的花朵收集起来,缀合成花团锦簇的景致,装点大众化的生活。
这与把每个平凡的日子缀合起一段人生一样必要。
时不时地堆一下,或许会堆出一种境界的高度来。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本文围绕“堆”,“思接千载,神游八荒”,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B. 第③段,会计“堆花”的吆喝声,为作者儿时本不繁重的农业劳动更添一份乐趣。
C. 第⑨段“便有生旦净丑不同角色装扮的花神粉墨登场”写出了表演滑稽可笑的特点。
D. 第⑩段作者从年轻时爱画梅或菊到年长后也画牡丹,触发了他对雅俗关系的思考。
E. 文中多处使用引号,如“层云遮日,送春望断愁城……”和“游园惊梦”都属于直接引用。
2. 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3. 本文题目中的“堆花”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写出其中包含的意蕴。
4. 第⑦段用“黛玉葬花”情节,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对整篇文章起到哪些作用?
5. 作者在第④段中说“每个人都会对某些词语过敏,或者被不断地击中”,作者被“堆花”一词“不断击中”,有经历,有体会,请结合类似经历谈谈你的体会。
要求:举出两例“击中”自己的具体词语,表达人生体会。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
茹志鹃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
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
一开始他就把我撩下几丈远。
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
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哎!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
但脸还是朝着前面。
没看我一眼。
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
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
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
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
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
我着恼地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
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
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
……
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
来了一个乡干部,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
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
不一会儿,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
”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
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
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
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
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
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
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
我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
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
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
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
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
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
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
新媳妇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
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
新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有删改)
6. 文中画线的句子“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有什么作用?
7. 结合文本,分析“小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8. 小说以“我——一个包扎所的女青年”的角度来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9. 小说中的“百合花”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你如何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试加以探究。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件军上衣
宋西峰
正是盛夏三伏季节,天气酷热。
有很多战士耐不住热,索性脱了上衣,光着膀子,豹子一样蛰伏在一座山头的战壕里。
每个人的枪口都冒着烟,枪管灼热。
一场激战刚刚结束。
鬼子又一次疯狂的进攻被击退了,他们丢下许多具尸体,退缩回了山下的树林里。
这是一场激烈的拉锯战,战斗进行得异常残酷。
八路军与日军在一座山头已经相持了三天了,双方伤亡都很大。
驻守山头的八路军只有一个团,而鬼子则有一个师多,可谓敌众我寡。
这座山头是军事要塞,在整个夏季战役中举足轻重,目前,双方的主力部队正在平原一带展开激战。
上级要求驻守的队伍严防死守,再有半天时间,主力部队就要过来增援了。
狭窄拥挤的战壕里,支前的老乡们手脚利索地忙碌着,他们从村子里送来食品、水等补给,又把受伤的战士转移走。
那些轻伤的战士是绝不会下火线的,他们只简单地包扎一下,继续留下来同敌人厮杀。
譬如祥子,他的左肩膀挂了彩,一块弹片擦了过去掀开了胳臂上的肌肉。
由于胳膊上缠着纱布,祥子就脱了军上衣,小心地叠放好,放在战壕边上。
祥子是去年参加八路军的,今年刚满十八岁。
虽然年龄小,但却长得身材魁梧、高大结实。
祥子对鬼子充满了仇恨,他训练刻苦,才一年多时间,他的枪法已经练得非常精准了,是队里出色的神枪手。
祥子永远忘不了那一幕。
去年春天的一天,鬼子闯进了祥子家的村庄,抢劫老乡们的粮食。
鬼子遇到了有力的反抗。
一些勇敢的村民对鬼子并不惧怕,他们用土枪向鬼子射击,抄起铁锹、镢头等家伙同鬼子展开肉搏。
鬼子恼羞成怒,便疯狂地向人们扫射,洗劫了整个村庄。
全村三百多口人,除外出的人外,全
部被屠杀。
那天,祥子碰巧外出,躲过了这次劫难。
等他回到家时,禁不住被眼前的血腥场面惊呆了,村民们横七竖八倒在血泊里,村街上一滩滩鲜血直晃人的眼。
整个村庄都空空荡荡的,成了一个无人村庄。
祥子的亲人,一家九口全被鬼子杀害了,祥子成了孤儿。
就这样,祥子怀着对鬼子的满腔仇恨,一路追寻参加了八路军。
在部队里,祥子了解到,战友大都和他一样,都是穷苦出身,同鬼子和地主、军阀等反动势力有着不共戴天的血仇。
祥子的身上淌满了汗水,他的左胳膊火辣辣地疼,可他满不在乎。
他静静地伏在战壕里,两眼血红血红,等待着鬼子下一次更加凶狠的攻击。
空中不时地划过几声冷枪。
鬼子躲在山下边的树林里,双方距离五百多米。
眼下,双方都在抓紧时间修整,山头暂时变得文静下来。
一阵大风刮了起来,凉爽无比。
祥子惬意地揩了揩身上的汗水。
突然,他的军上衣由于没有压紧,被风卷了起来,向着山下翻滚着。
祥子急了,对身边的排长报告说,他的上衣被刮跑了,他要去捡回来。
排长怒斥他,不就一件上衣嘛,命令他坚守岗位,不要擅自乱动。
祥子紧张地注视着前方,风很大,那件上衣继续向前翻滚着,离他越来越远了。
他突然一跃而起,要追上那件上衣。
战友们都惊呆了。
祥子像一头豹子,矫健敏捷地向前飞扑而去,很快就抓到了那件上衣。
这时,对面的树林里发出了排枪。
子弹噗噗地钻进祥子周围的土地上,溅起了一团团灰尘。
战友们焦急地喊着祥子的名字。
祥子快速地向回冲刺,二十米,十米,五米,祥子马上就要扑进战壕了。
突然一粒弹头捕捉到了他,嵌进了他的后背。
祥子摇晃了一下,挣扎着扑倒在地,那件上衣被紧紧压在身下。
战场变得死寂无比……
不久,八路军的增援部队就赶到了,战斗取得了胜利。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默默地向祥子致哀。
团长仔细地搜查着祥子的那件上衣。
最后,从里面的口袋里找出了一张照片。
那是一张全家福,一家共十口人,祥子稚气未脱地躲在妈妈的怀里,每个人的脸上都灿烂地笑着……
团长流下了泪水,战友们都流下了泪水。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10.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一件军上衣”为题,为作品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联想。
同时“一件军上衣”也具有线索的作用,对小说的主题有一定的暗示。
B. 老乡们不顾战斗的惨烈前来支援,轻伤的战士们坚决不下火线,表现了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绝不屈服的精神。
C. 大风刮走了祥子的军上衣,祥子在被排长怒斥后依然不听从命令去捡军上衣,这一举动表现了祥子做事
鲁莽冲动、不计后果的特点。
D. 祥子牺牲后,“团长流下了泪水,战友们都流下了泪水”,这是一个细节描写,表明战士们为祥子而感动,可以理解祥子的行为。
11. 小说中插叙了一段祥子的人生经历,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2. 有人认为祥子为了一件军上衣而牺牲生命不值,有人认为他的牺牲是值得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王(齐宣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称谓,妇人对丈夫的尊称;特指孔子;后世亦沿称老师为夫子。
这里用第一个意义。
B. “不敏”不明达,不敏捷。
《国语•晋语二》:“款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导,以至于死。
”此处用作谦词。
C. “庠序”指古代的贵族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设庠序以化于邑,学子愤慨于庠序。
商朝曰庠,周朝曰序。
D. “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敬爱兄长。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15.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用“士”与“民”无恒产进行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重要。
B. 有恒产才有恒心,所以要先足衣食后治礼仪。
这就是《管子•牧民》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道理。
C. 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家畜及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
D. 最后一段几乎与孟子在梁惠王那里所展示的一样,从中可以体会到他为救世济民而不辞辛劳,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积极入世的精神。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春(分司东都作)①
韩愈
辛夷花房②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
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
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
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③。
[注]①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韩愈因受谗言诽谤,自请分司东都。
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
所任之职多为闲职。
②辛夷:又名望春花,其花色泽鲜艳。
花房:花冠、花瓣的总称。
③环回:盘桓。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写辛夷花瓣忽然全部展开,语含惊喜;下句由“正盛”联想到“将衰”,略带伤感。
B.颔联写辛夷一日之变:随着时间推移,花由清晨时的鲜艳明丽变成薄暮时的黯淡无光。
C.颈联由描写转为抒情,抒发因辛夷花而生发的感叹;“况乃”一词加深了诗人的感叹。
D.诗歌用对比手法刻画辛夷花:衰与盛、辉辉与耿耿、明与暗、满地与摧颓,前后对比鲜明。
18.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名篇名句默写。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运用顶真修辞,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渲染了与朋友即将离别时的凄凉氛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的《马说》中写道,即使有名马,但是在“___________,_______”的险恶生存环境中,不能展示其日行千里的才华,终究无法成为千里马。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不惧挫折、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0.下面是某校图书馆借书业务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1.下面是江城中学“金秋读书会”活动筹委会发给某著名作家的邀请函正文,其中有五处不得体或不简明,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第五届“金秋读书会”将于2018年11月25日——30日举行,您是贵校杰出校友,我们荣幸地向您发出邀请,恭请您拔冗为广大莘莘学子作一次文学讲座。
您现在是蜚声中外的著名作家,日理万机,但我们仍十分期盼您的到来。
(1) ______ ;(2)_______;(3) 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_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广东省新高考方案正式公布,高一的同学要选科了。
是选物理还是选历史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小吴说:“我决定选物理,我发现选物理可以选择的大学和专业比选历史的多。
”
小李说:“我也选物理,我舅舅是核物理研究专家,我们都觉得国家发展很需要物理专业的人才。
”
小栗说:“我觉得物理太难学了,我选历史吧,学起来容易一些,说不定高考分数能高一些。
”
小史说:“我也选历史,纯粹是因为我真的喜欢历史,我想到大学研究中国历史。
”
小郑说:“我妈说,选科一定要考虑以后的就业,别选了一个以后找不到工作的学科。
”
……
你作为高一的学生,面临选科,肯定也听了不少建议,有过很多体验,作过很多思考,形成了你的认识。
请根据材料内容,或记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思考和心得,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要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