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中化学优质课:化学反应的作用(教学设计)(阜阳一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二课时)

阜阳一中化学组孟丹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知识,对电子转移引起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理论有所接触,初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积极思考,有较强的协作意识。学生刚刚通过《必修2》的学习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一定会急于探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知道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3)通过制作简易原电池,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正确判断简单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

子流向,初步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把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适当增加趣味性设计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知识。

(3)通过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总结解释现象、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思维能力,提高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设计原电池实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以及体会化学科学的实用性,进

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2) 通过原电池用途的简单教学,体现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及化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

明确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3)通过对电池的开发,树立能源观、环保观、转化观,增强社会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探究相结合法。

六教学用具实验仪器:烧杯、电流表、导线

实验药品:锌片、铜片、碳棒、稀硫酸、酒精等

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学生演示实验

探究、分析

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分析问

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质疑、验证的能力。

总结、板书

二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2. 电解质溶液

3. 构成闭合回路

总结、概括

学生演

示实验

实验、探究

强调 必须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理解 PPT 展示 干电池和铅蓄电池的构造图

分析

联系实际,

强化新知

拓展实验

使用实验篮中的仪器你能再组装出一些原电池

吗?

思考、实验

概括整

化学能 电能 一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阴离子→ 负极(Zn 片) Zn →Zn 2+

+2e -

氧化反

阳离子→ 正极(Cu 片)2H ++2e -

→H

2↑

还原反

二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2. 电解质溶液

思考

构建整体知识

框架

装置:原电池 e-

氧化还原反应

八随堂练习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 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 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2.把a 、b 、c 三种金属片浸泡在稀H 2SO 4中。 若a 、b 相连时,a 为负极;b 、c 相连时,c 为

负极;a 、c 相连时,c 上有气泡冒出。 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

A. a>b>c

B. a>c>b

C. c>a>b

D.b>a>c

3. 你能将Cu+2FeCl 3=2FeCl 2+CuCl 2设计成原电池?电极材料是什么?电解液是什么?请画出简图。

九 板书设计

二、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化学能电能

一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阴离子→ 负极(Zn 片) Zn →Zn 2+

+2e -

氧化反应

阳离子→ 正极(Cu 片)2H ++2e -→H 2↑ 还原反应 二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2. 电解质溶液 3. 构成闭合回路

氧化还原反应 装置:原电池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