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教案(自己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第二节第三框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掌握其方法论要求,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能力目标:
在学习原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思考个人及社会等现实问题,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在不断的质疑、释疑中增强对哲学学习的兴趣,感悟哲学思维的魅力,认识到哲学学习的价值,从而热爱学习和生活。

【教学重点】
通过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一基本原理分析自身或社会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难度大,需借助生动形象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
1.讲授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设疑—激疑—解疑三步走的讲授方式,使学生的独立探索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集体讨论法: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例举生活中有关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例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深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3分钟)
在第二节第二框题我们分别学习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那它们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如果有,又会是怎样联系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个“白马非马”的小故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中看出点东西来。

多媒体一显示:“白马非马”的小故事
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

公孙龙却说:“我牵的是马吗?我牵的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规定只说马不准出关,但并没有说白马不准出关呀!"经过一番舌战,公孙龙还是牵着马出关去了。

教师提问:公孙龙为什么能出关?公孙龙的论断有无合理性?从哲学角度看它错在什么地方?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学生1:哦,你认为公孙龙之所以能出关,是因为他偷换了白马和马的概念。

学生2:你觉得公孙龙的论断是错的,为什么?因为他没有看到马和白马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我来总结一下。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是典型的诡辩论,夸大了白马的特殊性,而否认了白马作为马的普遍性,割裂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二者的关系,因而便得出了如此荒谬的结论,这样的说法既不符合生活常识,也不通哲理。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P101。

二、讲授新课。

(35分钟)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板书)
(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引导学生阅读P101小字部分找出“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矛盾的特殊性——个性。


(板书)通过阅读教材我们知道:
矛盾的普遍性: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状态、性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

(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在性质、状态和变化发展规律方面的不同特点。

(个性)
教师总结:我们举个例子来说一下,水果:共性:含有果酸、糖类、味甜等,个性:形状、颜色、大小等。

教材通过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共性和个性的说法,帮我们更好的理解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涵。

那在了解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本节课的所指后,我们来具体考察一下二者的关系。

(二)原理内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板书)
教师活动:请学生阅读教材P101-P102找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相互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活动:好,读完教材后,谁能告诉老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有几层关系?学生3:相互联接;相互转化。

教师: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层关系
教师讲解: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板书)
(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板书)
教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寓”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4:
教师分析: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这里的“寓”原意是“居住”、“寄托”之意,在这里则演化为“存在于”或“含于”的意思,即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教师活动: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使我们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比较难理解,希望同学们集中精力,认真听讲。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副图片来分析这一原理。

多媒体二显示:图片形状不一、色彩斑斓的各种树叶
教师提问:天地间有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为什么?(莱布尼茨)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学生5:没有。

因为这些树叶从颜色上、形状和大小上看,它们都有自己特殊的地方,这是它们的特殊性。

教师提问:好,这位同学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找到了图片中的特殊性,那同学们
再仔细看看图片中的树叶是否存在普遍性?
学生6:抛开他们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就可以发现其实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包括叶片和叶柄,这是它们的普遍性。

教师提问:很好,有同学找到了普遍性,那有谁能告诉老师这个普遍性是从哪里来的?它原来存在于什么地方?
学生7:要想总结出树叶的本质,就必须考察每一片树叶,所以树叶的普遍性是从树叶的特殊性中抽取出来的,原来它就存在于每一片具体的树叶中。

教师总结:很好,刚才几位同学已经顺着老师的思路理解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含义,老师来总结一下:普遍性是同类事物中许许多多不同的特殊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它是人们从同类事物中总结、概括、抽象出来的,原来它就存在于一个个具体事物之中,所以我们说普遍性就存在于各种特殊性之中,并且只能通过特殊性而存在,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2)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板书)
多媒体二显示:图片形状不一、色彩斑斓的各种树叶
教师提问:好,同样的图片,老师有不同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天地间有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为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学生8:没有。

教师提问:为什么呢?这岂不是与刚才的结论矛盾了?谁能给老师分析一下?学生9:尽管这些树叶从颜色上、形状和大小上看,它们都有自己特殊的地方,具有特殊性;但是它们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包括叶片和叶柄,这是它们的普遍性。

所以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教师总结:世界上的树叶无论怎样特殊、奇异,它总是具备树叶的共同特征,如果某一种“树叶”不具备树叶的本质特征,那么它也就称不上是树叶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教师活动:通过这幅图,我们学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教材P102第三段,巩固刚才所学内容。

过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2第4、5、6段,看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第二层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板书)
教师提问:请问“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是什么意思?
学生10:普遍性换一个场合可以变为特殊性,反之特殊性换一个场合也可能是普遍性。

教师提问:谁能举个例子具体地说明一下?
学生11:马相对于白马是普遍性,但是相对于动物是特殊性。

学生相对于中学生是普遍性,但相对于人是特殊性。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所举的事例,我们确实发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这里的“场合”可分两种情况:
(1)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多媒体三显示:播放幻灯片展示图片:鹤立鸡群鸡立鹤群
教师提问: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这两幅图体现了什么哲理?
学生12:鹤立鸡群:鹤是特殊性,鸡是普遍性;但是转换场合,鸡立鹤群:鸡是特殊性,鹤是普遍性,所以在不同范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教师总结:这是由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决定的。

(2)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上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发展阶段上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教师提问:接下来,老师要考察一下大家的历史知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它在什么范围是普遍性的矛盾,在什么范围是特殊性的矛盾,为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学生13:
教师总结: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所共有的东西,对于资本主义来说,这是矛盾的普遍性。

但是进入整个人类社会,资本主义的这种矛盾,是阶级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东西,对于一般阶级社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来说,这是矛盾的特
殊性。

所以在不同阶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这是由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

可见,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

多媒体四显示:原理部分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完整地概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第一: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第二: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这表现为两种情况: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上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发展阶段上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

过渡:学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请阅读教材P 102 第7、8段——P103第1、2段的内容。

(三)方法论意义: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板书)
1.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板书)多媒体五显示:三组图片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律——冥王星发现
教师提问:请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原理分析冥王星的发现过程。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学生14:
教师分析: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对大量的类似于苹果落地的具体事实进行归纳、分析与综合的过程中发现的,然后在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发现了冥王星。

整个过程从苹果落地(特殊)--万有引力定律(普遍)----冥王
星的发现(特殊),都体现了这一认识秩序。

正是这一过程的循环往复,使人的
认识一次比一次更提高,一次比一次更深入,使人类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
进。

结论:认识事物的次序特殊——普遍——特殊(板书)
2.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有助于我们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板书)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3第3、4自然段并思考:
教材上列举了几种科学的工作方法,你能运用哲学道理就其中的一种加以分析吗? 学生活动:看书并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15:
教师分析:多媒体六显示
科(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前者是从特殊到普遍,后者是从普
学遍到一般。

的(2)“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一般号召体现了普遍性,个别指
工导体现了特殊性。

相结合体现了由特殊到普遍(产生一般号召),再
作由普遍到特殊(进行个别指导),再由特殊到普遍(丰富完善一般号召)。

方(3)“解剖麻雀”“抓好典型”——是指深入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
法个点中,调查研究,指导工作。

通过了解“麻雀”、“典型”这些特殊的东西,了解普遍、一般的东西。

(四)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
学依据。

(板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lO4,并找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看书并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16:
教师分析:多媒体七显示
矛盾的普遍性马克思的基本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原理
由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本质特征,所以每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原有的基础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等,因而社会主义一般规律及其本质和特征的实现形式、途径也必定是各不相同的,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这又是矛盾的特殊牲。

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l.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教师提问:如何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邓小平理论?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学生17:
教师总结: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则,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等;另一方面,又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课堂小结】
多媒体八显示:知识体系图
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相互联接
辩证关系普遍性也离不开特殊性
相互转化普遍性变为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
和特殊性有助于正确地认识事物
的关系方法论意义有助于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课堂拓展】
多媒体九显示:阿凡提染布的故事
阿凡提开了一个染坊,给乡亲们染布。

巴依见大家都夸阿凡提的布染得好,十分妒嫉,想要刁难他一下。

一天,巴依挟着一匹布,来找阿凡提:“听说你的布染得好,能不能给我染一染?“你要什么颜色?”阿凡提问道。

“我要染这样一种颜色,它不是红的,不是绿的,不是黄的,也不是蓝的,不是紫的,不是黑的,连白的也不是……不知道这种颜色你能不能染?”巴依洋洋自得地说道。

“当然能染,染完后保你满意。

”“什么?你能染?那好。

我取布的日期是哪一天呢?”“日期嘛!”阿凡提微微一笑,顺手把布扔到柜里:“不是礼拜一,不是礼拜二,不是礼拜三,不是礼拜……更不是礼拜日。

我的巴依,到了那一天,你就来取吧!”
教师活动:让学生讨论并用所学哲学原理分析
【布置作业】
多媒体十显示:针对练习
1、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吃苹果、香蕉、桔子,并喊道:“我要吃水果!”此病人错误在于()
A、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B、否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C、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区别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2、“白马非马论”这一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
A、它只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否定了矛盾的次要方面
B、它看到了内因而否定了外因
C、它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D、它片面地夸大了矛盾的普遍性,而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有()
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C、一般号召与个别领导相结合
D、“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这段话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

C、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

D、不同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