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上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陆时万、吴国芳等编著
主讲人:柴素芬
教学参考书
1、徐汉卿主编,植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丘荣熙、祁碧霞,植物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吴万春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植物学
绪论
一、植物界
(一)生物界的划分
1、两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瑞典科学家林奈,十八世纪。

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

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非胞生物界(类病毒、病毒),七十年代,我国学者。

本教材采用两界系统。

(二)植物界的发生发展
生物:无机物→有机物→非细胞→细胞
1、简单→复杂(单细胞执行全部生活功能→多细胞,有分工现象。


2、水生→陆生(苔藓是过渡类型,从而产生根、茎、叶和维管组织。


3、低级→高级(不能适应的,趋于衰退或灭亡,适应的,从生理功能到形态结构都将发生变异。


二、内容
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分支学科:植物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地植物学等。

三、作用
主要讲光合作用
叶绿素
6CO
2+6H
2
O C
6
H
12
O
6
+6O
2
太阳能
①贮能:太阳能→化学能,并以化学键能的形式贮存在碳水化合物的分子中,
植物也就成为地球上其它生物的能量供应者。

②放氧:动、植物人类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使地表大气中CO
2和O
2
的浓度基
本恒定。

③无机物→有机物:自身营养,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

绿色植物的三大宇宙作用。

四、学习方法
观察、比较、实验。

认真上好理论课和实验课,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植物细胞的一般形态和大小,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及植物细胞后含物的类型;掌握植物细胞的繁殖方式。

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及
植物组织的类型,各种植物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其分类。

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后含物的类型,各种植物组织的结构特点及组织的分类。

难点: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植物组织的结构特点。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原生质体、纹孔、胞间连丝、质体植物细胞后含物、组织。

问答题:简述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真核细胞:有细胞核、细胞器
原核细胞:无核膜,有核区或拟核,核物质分散在原生质中
单细胞:一切生命活动都由一个细胞承担(衣藻)
多细胞:分工、联系,各自行使特定的功能,相互依存,彼此协作
细胞的认识:
1665年,英国学者虎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第一次发现了细胞。

1838年,德国植物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Cell theory(细胞学院):细胞是有机体,动、植物都是这些有机体的集合物,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在动、植物物体内。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游离:球形、椭圆形
多细胞:多面体(由于挤压),14面体(未经分化的薄壁细胞)细胞的形态与其功能以及外界环境是密切想联的。

输导作用:长柱形
支持作用:长梭形
吸收作用:能产生管状突起
大小:一般情况下都很小,在种子植物中,一般的细胞直径为10~100μm 细胞体积小的原因:
1、细胞核起重要作用,而其所控制的范围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2、(相对表面积大),便于物质交换。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个成熟的活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壁,壁内为原生质体(内部为中央大液泡)。

(一)原生质体
原生质:细胞内具有生命活动的物质。

原生质体:一个细胞内的原生质。

原生质除水以外,最重要的化学组成是4类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即核酸、蛋白质、类脂和糖类。

细胞质 原生质体
细胞核
1、 细胞核储存和传递遗传
信息,在细胞遗传中起重要作用。

核膜(膜上有小孔 双层):控制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流。

核仁:合成和贮藏RNA 的场所折光较强(产生核蛋白体的场所,核蛋白体是参加合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 染色质(深) 核 液(浅)
染色质常以丝状悬浮在核液中,称染色质丝。

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丝盘绕并收缩,变成许多粗而短的个体,称为染色体。

每一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

染色质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组成,核酸分为RNA 和DNA ,它们都是遗传物质,DNA 主要存在于核中,细胞质中RNA 多。

胞质环流是一种生命现象。

2、 细胞质
不断运动作胞质环流
⑴质 膜: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选择透性膜
(质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很厚,紧贴C 壁,在光学显微镜下较难识别)。

⑵细胞器:由原生质体分化成的有生命的结构(细胞质
中具一定形态结构和特定功能的小“器官”)。

⑶胞基质(P27):有弹性和粘性的胶体溶液,作胞质运
动(胞质运动是一种生命现象,细胞死亡,流动也停止)。

核质: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
质膜是一层单位膜,单位膜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出由三层结构组成为一个单位的膜。

液泡膜也是单位膜,只是其透性比质膜小,所以液泡中有许多贮藏物质。

蛋白质在膜上的分布,科学家提出许多假设的模型,目前较普遍接受的是一种“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这样的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构成膜的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膜的选择透性主要与膜上蛋白质有关,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具有“识别”、“捕捉”和“释放”某些物质的能力,从而对物质的透过起主要的控制作用。

质膜(的厚度约7~10毫微米,)由二层平行的磷脂所组成,并有蛋白质以各种方式与双层磷脂结合。

①结合在膜的内外表面;
蛋白质:②嵌入磷脂层中;
③穿过两层磷脂
(明带的主要成分为类脂、暗带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细胞器:
①质体植物细胞持有
白色体:不含色素,小、多,常为圆球形或纺缍形,贮藏淀粉的为淀粉体,含蛋白质的为造蛋白体,含油滴的叫造油体(黄色)
有色体:含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呈黄色、橙黄色或橙红色,形状各异,分布在花和果实的细胞中。

柿子果肉的有色体橙黄色。

叶绿素绿色光合作用
叶绿体:含叶黄素
黄色辅助光合作用
胡萝卜素
秋季叶绿素被破坏后,叶片才显示出黄色。

球形、卵形或凸透镜形
叶绿体色素位于基粒的膜上。

有色体和白色体表面有双层膜包被,内部没有发达的膜结构,不形成基粒。

前质体是一种较小的无色体,能分裂,约1~3μm。

关于质体的发育,一般认为是由前质体发育而来的。

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因环境条件的变化可互相转变。

黑暗
有色体
白色体→叶绿体→有色体
白绿红
②线粒体:体积小,直径约0.5~1.0μm,长1~2μm,条形,粒状,电镜下常呈“香肠”状,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

主要功能是:参加三羧酸循环中的氧化反
应,电子传递和能量转换,内膜上分布了许多
参与呼吸代谢的酶,嵴可增加内膜的面积,线
粒体释放的能量,能透过膜转运到细胞的其它
部分,为提供各种代谢活动的需要,线粒体被
称为细胞中的“动力工厂”。

③内质网:由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内与核膜相连,外与质膜相连,还能与相邻细胞的内质网发生联系,沟通了细胞核与质膜,以及细胞与外界的联系。

粗造型内质网膜上附有核糖核蛋白体,能合成蛋白质。

光滑型内质网不含核糖核蛋白体。

④高尔基体(P23):由一叠扁平的囊所组成的结构,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

如:根冠细胞的分泌粘液,树脂道上皮细胞分泌出树脂。

⑤核糖核蛋白体(核糖体):d:170~230A(17μm~23μm)的小颗粒,是合成蛋白质的中心,主要分布在粗糙型内质网上。

⑥液泡:幼小的细胞,液泡小而分散,成熟的细胞,液泡形成一个大的中央液泡,主要成分是水,称为细胞液。

这时,其余部分被挤成为紧贴细胞壁的一个薄层。

具有一个大的中央液泡是成熟的植物生
活细胞的显著特征,也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
在结构上的明显区别之一。

细胞液中既有营养物质(水溶液称细胞液),也有代谢废物,其中有糖、有机酸、蛋白质、植物碱、鞣质、花青素、草酸钙等。

草酸钙以晶体形式存在(单晶、簇晶、针晶),在植物中,营养物与排泄物没有严格的界限,因为植物具有对物质再度转化利用的能力。

花青(色)素使植物呈现各种颜色,前面讲到的有色体也使植物呈色,但两者是不同的。

液泡膜具有特殊的选择,能使许多物质大量积聚在液泡中,生物碱有的有毒,有的可作药用。

植物果实的酸、涩、甜是由于细胞液中的含有机酸、(鞣质)丹宁、糖造成的。

细胞液的主要生理作用:决定细胞的渗透压,使细胞吸收水分,保持紧张状态,使柔软组织挺直,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和抗旱性。

⑦溶酶体:空球状,d:0.25~0.3μm,膜内有许多(消化酶)水解酶,(当酶在溶酶体内是无活性的,只有等酶释放出后才能起作用),能分解生物大分子。

⑧圆球体:圆球状,直径为0.1~1μm,膜包裹,内有颗粒。

⑨微体:与溶酶体相似,只是含有不同的酶。

⑩微管、微丝(中间丝):是一些管状或丝状的结构,它们交织在起成为一个网状结构,称为细胞骨架,帮助细胞保持一定的形状,促使细胞成分运动,将细胞核和细胞器定位于细胞质中。

(二)细胞壁
1、层次:是包围在原生质体外面的一层坚韧的外壳,由原生质体分泌出来。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纤维素分子是一条不分枝的长链,许多这些长链组成长的纤维索或带,称为微纤丝。

微纤丝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细胞壁根据形成的时间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分成三层:
胞间层
细胞壁初生壁
次生壁
中层(胞间层):细胞壁最外面,主要为果胶,有很强的亲水性和可塑性,果胶易被酸或酶等溶解,如番茄、苹果、西瓜等成熟时,果肉细胞的胞间层被酸溶解,致使细胞发生分离,果肉变软。

初生壁:细胞生长中的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

次生壁: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而成,主要为纤维素。

许多细胞在形成初生壁后,如不再有新壁层的积累,初生壁便成为它们永久的细胞壁。

渗入细胞壁的物质常有角质、栓质、木质、矿质等,它们渗入细胞壁的过程分别称为角质化、栓质化、木质化、矿质化。

2、纹孔和胞间连丝(细胞壁生长并不是均匀增厚的,在初生壁上具有一些明
显的凹陷区域,称为初生纹孔场)。

纹孔——次生壁的生长不均匀地附加在初生壁上而形成的孔隙。

一个纹孔由纹孔膜和纹孔腔所组成。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单纹孔
纹孔
具缘纹孔
细胞的原生质丝通过这些初生纹孔场上的小孔,与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相连。

这种相邻二细胞间通过壁上小孔的原生质丝称为胞间连丝。

是细胞原生质之间的物质和信息发生直接联系的桥梁。

纹孔、胞间连丝的存在,有利于细胞与环境以及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流。

四、后含物
细胞代谢活动的产物,主要是没有生命的贮藏物质(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通常转化成不溶解的贮藏物质)。

(一)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混合物(它们都是由α-葡萄糖残基聚集成的长链化合物)。

淀粉粒是在造粉体上形成的,形成时,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围绕一个核心由内向外交替累积而成。

碘液可以鉴定淀粉,直链淀粉遇碘显深蓝色,直链淀粉显红色至紫色,所以淀粉遇碘液显蓝紫色。

不同植物的淀粉粒不同(形状、大小)
(二)蛋白质:晶体状、颗粒状
在豆科、谷类和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蛋白质常以糊粉粒而存在。

糊粉粒能溶于水,实验装片时,要用甘油取代水,蛋白质可被碘染成暗黄成。

糊粉粒是一种发亮的球形颗粒,水稻、小麦的种皮下是糊粉层。

(三)脂肪和油类:含能量最高而体积最小的贮藏物(呈球体贮存在选油体中,或游离在细胞质中)。

脂肪遇苏丹IV酒精显橙红色,遇锇酸呈黑色,这是脂肪的特征反应。

单晶
(四)晶体(P36)针晶
簇晶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
细胞繁殖:细胞产生新细胞的过程。

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细胞分裂,就单细胞植物来讲,每经一次分裂就增多一个
新个体,对于多细胞植物,细胞分裂为植物体的组建提供了所
需的细胞。

对植物生活和后代繁衍有重大意义。

一、无丝分裂
比较简单,多出现于低等植物,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中也有无丝分裂,如:甘薯的块根、马铃薯的块茎等。

无丝分裂依其核的形态变化,可分为许多类型。

如横缢、出芽等。

核与核仁先拉长,中部横缢,断裂为二个核,在二核间产生新细胞壁,最后形成二个子细胞。

无丝分裂过程比有丝分裂过程简单,不出现纺缍丝和纺缍体等一系列变化,消耗能量少,分裂速度快。

但其遗传物质没有平均分配到子细胞,所以子细胞的遗传性可能是不稳定的。

二、有丝分裂(间接分裂):
是真核细胞分裂的最普通形式。

(一)核分裂
习惯将其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前期:染色质丝形成染色体,染色体是双股的,由二根染色单体组成,由着丝点相连结,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在核的两极开始出现纺缍丝。

核内出现染色体,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丝。

一定种类的植物,每个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通常是恒定的,在中期能较方便计数。

中期:染色体排列到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纺缍体明显。

梁色体牵丝
纺缍丝
连续丝
着丝点与纺缍丝相连,形成一个纺缍体的构象,称纺缍体。

染色体排列到细胞中央,纺缍丝→纺缍体。

后期:染色体分裂成二组子染色体,二组子染色体分别朝相反的二极移动。

每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在着丝点处裂开,分成二条独立的单位,称子染色体,细胞两极的染色体数目相等。

末期:染色体到达二极,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消失,染色体解螺旋,变得细长,分散在核内,成为染色质丝。

染色体到达二极,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染色质丝,纺缍体消失。

间期:一次细胞分裂到下一次细胞分裂之间,即末期之末到下一次前期之始(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的一段时间)。

期)合成DNA、蛋白质、酶的合成
复制前期(G
1
间期复制期(S期)基本完成DNA的复制,组蛋白的合成
复制后期(G
期)合成速度下降
2
间期是细胞进行生长的时期,合成代谢很旺盛,包括DNA复制,RNA合成,蛋白质的合成,能量的积累,为细胞分裂进行物质上的准备。

在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核呈球形,有核膜、核仁,染色质丝不规则地分散于核液中。

(二)胞质分裂:开始于后期之中完成于末期之末不久。

植物的胞质分裂是在子核之间产生细胞板(成膜体)。

细胞板形成的开始是赤道面有许多微小的囊泡。

围绕纺缍丝聚集而成,囊泡来自于高尔基体,囊泡成群地融合,形成细胞板。

主要成分为果胶质,囊泡的膜成了两个子细胞的质膜。

细胞板由细胞中心向四周扩散,最后与母细胞的侧壁相连,把细胞质分成两部分,形成二个子细胞。

细胞壁的形成:细胞板→中层,在中层两边由原生质产生出大量纤维素组成初生壁,次生壁紧贴初生壁。

一般情况下,核分裂和胞质分裂是紧接的,但在有些情况下,核分裂后才进行,就会形成多核细胞,种子的胚乳发育过程中就有多核细胞出现。

有丝分裂保证了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潜能,保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只是在核的区域核质较浓密,称为拟核(没有核膜、核仁、有核的功能)。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一、细胞的生长:细胞不断分裂,细胞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体积增大。

细胞纵向延长
细胞横向扩展
细胞的生长受遗传因子的控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到了一定限度就会停止生长。

二、细胞分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结构和功能的特化。

相同的细胞通过分化出现了差异。

植物体的个体发育,是植物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

植物在受精卵→成年的过程中,最初受精卵重复分裂,产生一团比较一致的分生细胞,以后,细胞分裂逐渐局限于植物体的某些特定部位,而大部分的细胞先生长,
进而彼此间出现差异,以后,细胞分化越来越明显,使植物体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作业:试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四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组织——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简单组织:一种类型细胞构成。

复合组织:多种类型细胞构成。

组织是植物体内细胞生长,分化的结果,也是植物体复杂化和完善化的产物。

由受精卵开始,不断进行细胞分裂、生长、发育、分化,从而产生了许多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不同的细胞。

通常,植物的进化程度愈高,其体内生理分工愈精细,组织分化愈明显,内部结构也愈复杂。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的场所,相应地在叶中就出现了发达的绿色同化组织。

茎干是输导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必经通道,管状的输导组织也就相应地发达起来。

这些都说明了功能决定形态,形态适应于功能,并使功能得以充分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组织: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一)分生组织:由持续分裂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为植物体增加新的细胞,本身保持恒定数量。

类型顶端分生组织
位置侧生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
顶端分生组织:位于茎顶,分枝顶端。

使根,茎不断伸长,形成叶和侧枝,产生生殖器官。

特征:细胞小而等径,薄壁,核位于中央并占较大的比例,液泡小而分散,原生质浓厚,细胞内缺少后含物。

侧生分生组织:位于根、茎侧(方近)表面(部分)。

维管形成层:使根、茎长粗
木栓形成层:形成新的保护组织,是典型的次生分生组织。

特征:长梭形,高度液泡化,细胞质不浓厚。

居间分生组织:夹在成熟组织之间的分生组织,只能保持一定的分生能力,以后则安全转变为成熟组织。

原分生组织具持久而强烈的分裂能力
按来源性质分初生分生组织一边分裂,一边分化,是分生组织向成熟组织的过渡类型次生分生组织成熟组织脱离原来的成熟状态转变而成(反分化)如果把二种方法对应起来看,顶端分生组织包括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而侧生分生组织一般是属于次生分生组织,其中木栓形成层是典型的次生分生组织。

(二)成熟组织:由分生组织分裂所产生的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逐渐转变而成。

成熟组织在生理上和形态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一般情况下,不再进行分裂,因此,也称为永久组织,但实际上依分化程度不同,仍可具有一定的分裂潜能,凡仍保持有原生质体的成熟组织的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脱(反)分化,均可恢复分裂活动。

1、保护组织:
初生保护组织表皮
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表皮:典型的为一层细胞,也有二层以至多层,覆盖体表。

排列紧密(有气孔),无细胞间隙,外常有角质层和表皮毛。

气孔的关和开能调节气体的出入和水分的蒸腾。

角质层可阻止水分蒸腾,防止病菌侵入,增加机械支持。

表皮毛具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根的表皮主要是吸收组织,根的表皮有根毛,有利于根的吸收。

周皮:
木栓(紧密排列,壁厚,高度不透水,抗压,隔热,绝缘,弹性起保护作用)
木栓形成层(侧生分生组织)
栓内层(薄壁,活细胞)
(第四章第二节中详述)
在周皮的某些部位,木栓形成层细胞更活跃,向外衍生出一种与木栓层细胞不同,并具有发达细胞间隙的组织(补充组织),它们突破周皮,形成各种形状的小突起为皮孔,皮孔是通气结构,可进行气体交换。

2、薄壁组织:
特点:细胞壁薄(由纤维素构成),液泡大,细胞间隙发达(典型的为14面体)。

①同化组织:原生质体中发育出大量叶绿体。

②储藏组织:贮藏大量营养物质的薄壁组织,存在于各类贮藏器官。

③储水组织:细胞大,液泡中含有大量粘性汁液(一般存在于旱生的肉质植物中,如仙人掌等)。

④通气组织:细胞间隙特别发达,形成大的气腔或互相贯通成气道。

气腔和气道内蓄积大量空气(使光合作用而产生的氧气通过通气组织进入根中),有利于呼吸时气体的交换,同时,这种蜂巢状系统的通气组织,可以有效地抵抗水生环境中所受到的机械应力。

水稻的根中和茎的基部通气组织发达,并与叶鞘的气道通连,这是对湿生条件的适应。

⑤传递细胞:典型特点是细胞壁向内生长,突入细胞腔内,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多褶突起。

细胞质膜紧贴这种多褶的胞壁向内生长物,形成了“壁——膜器”结构,这样,细胞质膜的表面积便大为增加,比普通薄壁细胞的平滑质膜的面积增大数倍至20倍以上,从而有利于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和传递。

有利于细胞从周围迅速地吸收物质,也有利于物质迅速从原生质体中释放出去。

传递细胞的核大,细胞质稠密,含丰富的细胞器。

分布较广,小叶脉,维管组织,种子的子叶、胚乳。

3、机械组织:主要功能是支持作用。

机械组织是巩固、支持植物体的组织。

植物器官的幼嫩部分,机械组织很不发达,甚至完全没有机械组织的分化,其植物体依靠细胞的膨压维持直立伸展状态。

随着器官的生长、成熟,器官内部逐渐分化出机械组织。

机械组织与其他组织配合下,充分发挥支持作用。

机械组织的共同特点是其细胞壁局部或全部加厚,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①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

特点:a、生活细胞,有分裂潜能。

b、壁增厚不均匀,常位于角隅。

c、常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大量的果胶、半纤维素。

果胶有强烈的亲水性,壁中含大量水分。

分布在器官的外围,有一定的坚韧性、可塑性和延展性,既可支持器官的直立,又适应于器官的迅速生长,所以,普遍存在于正在生长或经常摆动的器官中。

植物的幼茎、花梗、叶柄和大的叶脉中,其表皮的内侧均可有厚角组织分布。

②厚壁组织:
特点:原生质体通常死亡,具均匀增厚的次生壁。

石细胞:一般由薄壁细胞经过细胞壁的强烈增厚分化而来。

细胞腔极小,通常原生质体已消失,成为仅具坚硬细胞壁的死细胞,故具坚强的支持作用。

多为等径的,也有形状较长的,或具多分枝的或呈不规则的星状。

石细胞往往成群分布在薄壁细胞之间,有时也可单个存在。

分布广,桃、李、梅、(椰子)等果实的坚硬的“核”,主要由石细胞构成,水稻的谷壳,豌豆、菜豆的种皮中都有大量石细胞存在,梨果肉中的沙粒物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