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小节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选择题
1.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解释是( B )
①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B.②③⑤
C.①②④D.①③⑤
[解析]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首先排除第④项。

第①项的实质是生物的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是在环境因素诱导下的定向变异,这与拉马克的观点是一致的,不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下图是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些的长颈鹿,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后代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应环境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所解释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变异、自然选择、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综合作用。

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自然选择使生物朝着适应环境、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方向发展。

3.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4.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解析]抗生素不能诱导细菌发生突变,而是对具有不同耐药性的细菌进行选择,A项错误。

细菌本
身就存在耐药性和非耐药性两种类型,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可能是耐药菌,B 项正确。

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将会导致体内的致病菌数量增加,但不会增加其耐药性,耐药性的增加是药物对致病菌进行选择的结果,C项错误。

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不能对该类细菌产生免疫力,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繁殖,但不会导致耐药菌的形成,D项错误。

5.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A )
A.中间体色与环境色彩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解析]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方可被保留并繁殖后代,否则将被淘汰。

6.每条雌鲫鱼一年可产很多卵,约有3 000个受精卵孵化成小鱼。

小鱼经一年成熟后就可繁殖下一代。

理想状态下,一对鲫鱼三年后可产后代几十亿条,但事实上只有很少的个体生存下来。

该生物现象体现了( D )
①过度繁殖削弱生存斗争的强度②过度繁殖加剧了生存斗争③激烈的生存斗争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④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过度繁殖会产生大量的个体,而生存空间和食物有限,故生存斗争加剧;在激烈的生存斗争过程中,适应(或生存)能力强的个体被保留下来。

激烈的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和发展有利。

二、非选择题
7.下面是关于果蝇对DDT抗药性的进化实验:
实验一将一个果蝇群体(第一代)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涂有a浓度DDT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2a浓度的DDT处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a 处理果蝇。

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存活。

因此,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即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

另有学者发现了实验一设计的缺陷,怀疑实验一得出的结论的科学性。

因而设计了实验二。

实验二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浓度的DDT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

然后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果蝇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

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a处理果蝇。

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也产生了能抗15a浓度的DDT的果蝇群体。

然而这些具有抗性的果蝇的父母及其祖先并没有接触过DDT。

通过对实验二的分析,你认为:
(1)DDT对果蝇变异所起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_选择__,果蝇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果蝇个体的变异是__不定向__的,果蝇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DDT处理)之__前__(填“前”“中”或“后”)。

(2)通过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比较分析,你认为实验一得出不正确结论的原因是什么?
__①实验一将果蝇个体作为进化单位研究,不能发现个体变异不定向的特点;②实验一用DDT直接处理果蝇,虽然看到的是群体变异,但容易误认为DDT对果蝇的抗性起“诱导”作用,而看不出“诱导”掩盖下的选择作用__。

[解析](1)按照自然选择学说,变异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论有无选择,变异都是存在的。

因此果蝇抗药性在环境变化之前产生。

(2)该案例中实验一没有对照,不能说明问题。

两实验对照可知,自变量为实验中果蝇是否接触DDT,因变量是实验后果蝇的存活情况。

从实验结果看,二者结果一致,说明抗药性的变异与是否接触DDT无关。

8.甲虫幼虫期以农作物叶为食,破坏力极强,后来使用某杀虫剂进行防治,开始使用时,对甲虫防治效果显著,但随着继续使用,甲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

分析说明:
(1)甲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__差异__,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不定向__的;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_选择___作用。

(2)甲虫与杀虫剂之间的关系叫__生存斗争__。

在害虫进化过程中,属于有利变异的是__具有抗药性的__个体。

(3)下图中能反映甲虫的变化曲线的是__c__。

(纵坐标表示个体数目,横坐标表示抗药性由弱到强,
①表示最初状态)
(4)如图是甲虫在使用杀虫剂之后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据图分析,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__前__(填“前”“中”或“后”)。

(5)现代研究表明,__生物杀虫剂__必将代替化学杀虫剂。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选择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相同的是( B )
A.变异、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条件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同观点。

2.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解析]只要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一定能引起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是不同的概念,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就是生物进化,只有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形成物种;由环境引起的性状的改变,并没有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会引起生物的进化。

3.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重要过程
D.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解析]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的理解。

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的是可遗传变异。

其他几项都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这是选择的原始材料
B.A→B的变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抗药性增加
[解析]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增强。

5.(2019·潍坊高一检测)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过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解析]b、d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A项错误;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项正确;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有可能形成了生殖隔离,二者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C项错误;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但二者之间可能不存在生殖隔离,是同一物种,D项错误。

6.(2018·湖北十堰市高二期末)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

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

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
B.保护区内藏羚羊数量增加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种群基因库
D.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产生了生殖隔离
[解析]两个保护区因存在地理隔离,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种群可能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且两个种群间没有影响,加之两个保护区内的食物和栖息条件存在差异,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所以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同,A错误;保护区内藏羚羊数量增加,不一定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错误;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使其种群基因库增大,丰富了种群基因库,C正确;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种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地理隔离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_生殖隔离__。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
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没有__,理由__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__。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种群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自然选择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解析]因计算b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所以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种群b和种群c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因此植物a在不同的环境中进化,形成了不同的植物b和c。

b和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8.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曾被授予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偃麦草与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

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杂种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说明了什么?
__普通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两者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__。

(2)F1不育的原因是什么?
__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__。

(3)要使F1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这样得到的后代是几倍体?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与一般物种形成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哪个方面?
__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__八倍体__此物种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产生生殖隔离__。

(4)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
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图),请在右图填出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①__突变和重组(或可遗传的变异)__,
②__种群基因频率__,
③__生殖隔离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