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预测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江苏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预测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江苏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列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谭鑫培的唱腔,其感情上的描绘,尺寸上的操持,长短腔的安排,都是章法分明,
________.《空城计》散板前六句用腔简捷,到第七句腔调迂回曲折,如行云流水,悦
耳动听,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化境。
有时________,耐人寻味:有时浓墨一挥,气象万千。
听之似乎无板眼之拘;细拍之则________,意到神随,美不胜收。
A.秋毫无犯淡妆浓抹丝丝入扣
B.秋毫无犯轻描淡写环环相扣
C.有条不紊轻描淡写丝丝入扣
D.有条不紊淡妆浓抹环环相扣
【答案】
C
【考点】
字义词义辨析
【解析】
此题考查了正确使用词语。
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
语的运用是否恰当。
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
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
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
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解答】
秋毫无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有条不紊: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这里说唱腔,应该是有条不紊。
淡妆浓抹:(1)指浓淡适宜,颜色很好看(多用来形容优美的风景、华丽的衣着)。
(2)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装饰,也比喻浓丽和素雅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色。
轻描淡写:原
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
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这里形
容唱腔,用的是轻描淡写的本意,和后面浓墨一挥形成对比。
丝丝入扣: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
比喻做得十分细致,有条不紊,一一
合拍。
环环相扣:一环接着一环,形容连接紧密。
此处的“扣”,是动词,义为套住或
搭住。
环是圆圈形的物品,环与环相互套在一起,很牢靠,没有脱落之虞。
比如自行
车的传动链条,就是“环环相扣”,一节与一节衔接得很牢固。
这里说唱腔应该是丝丝
入扣。
故选:C。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丁精神的基本特征就是深刻、崇高、锲而不舍的自我批判、自我忏悔、自我完善的
自觉意识以及对全民族、全人类道德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思虑和关切。
在人类物质进步
的发展历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算社会历史的和精神观念的陈腐垃圾的基本原因
②这就是为什么人类每前进一步总要有一批思想家最先挺身而出
③事实上,这种但丁精神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走向历史进步
④离不开这种自觉的批判精神、忏悔意识和进取意志
⑤而个人、民族和人类在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中
⑥离不开精神进步这一重要层面
A.⑥②①⑤④③
B.④②①⑤⑥③
C.④③⑤⑥②①
D.⑥⑤④②①③
【答案】
D
【考点】
句子衔接与排序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连贯性这个考点,我们要注意句子中代词、关联词的连接作用,在内容
上注意逻辑关系(时间、空间、事理﹣﹣转折、递进、并列、条件、假设、总分、因果),主语一致与否。
【解答】
语段阐述的但丁精神的基本特征。
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
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本题根据前文语境“物质进步”,观察所给语句,应该说“精神”,总说的只有⑥,
所以可以排除BC两项。
根据理解文本语境,第⑤由总说,到说个人,所以必然与⑥
衔接。
最后是看文段空缺处的结尾句③,是对上面的总结。
3. 下列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
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
②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
③杰阁重开,依然万里群峰小
斯楼更上,犹觉千秋此地高
④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A.①醉翁亭②岳阳楼③鹳雀楼④蓬莱阁
B.①兰亭②黄鹤楼③鹳雀楼④滕王阁
C.①醉翁亭②黄鹤楼③天一阁④滕王阁
D.①兰亭②岳阳楼③天一阁④蓬莱阁
【答案】
B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联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分析,概括出描写的对象。
【解答】
结合“列坐流觞”“修禊”等分析,出自《兰亭集序》,所吟咏的名胜古迹为兰亭。
排除A 项、C项。
湖北是古代的楚国,故有“三楚”之称。
古人常用“白云黄鹤”指黄鹤楼,又有“黄鹤楼上吹玉笛”的诗句。
黄鹤楼位于汉水汇入长江的地方,故说“二水”。
长江和汉水又各有无数支流,所以说“百川支派”。
所吟咏的名胜古迹为黄鹤楼。
排除D项。
结合“杰阁”“此地高”等分析可知,所吟咏的名胜古迹为鹳雀楼。
这是清李其宴题滕王阁的对联。
上下联的前面一句为集句:上句出自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下句出自东晋陶渊明《移居二首》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4. 下列选项中,对漫画意图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嘲讽不加调查先入为主的看法
B.批评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的做法
C.讥刺违反规定吸烟作业的工人
D.调侃头脑简单听人指挥的莽汉。
【答案】
B
【考点】
表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漫画内容、探究漫画寓意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揭
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
首先要认真细致的
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
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
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解答】
图中的工人边砍树,边抽烟。
啄木鸟在啄他的头,认为他的头里有害虫。
那我们就要想:这个工人的什么想法是不对的。
从图中可以看到他挥着斧子在砍伐树木,这破坏
了生态环境。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晟,高密人。
笃学善文辞,尤工诗。
少举进士,如洛阳。
时进士类修边幅,尚
名检。
晟豪举跌宕,不蹈绳墨,遂弃去,渡河,客赵、魏间。
庄宗建号,以豆卢革为相。
革雅知晟,辟为判官,迁著作佐郎。
天成中,复为朱
守殷判官。
守殷伏诛,晟亡命至正阳。
未及渡,追骑奄至,疑其状伟异,睨之。
晟不顾,坐淮岸扪弊衣啮虱,追者乃舍之。
渡淮至寿春,节度使刘金得之,延与语,晟佯
喑不对。
授馆累日,忽谒汉淮南王安庙。
金先使人伏神座下,悉闻其所祷,送诣金陵。
时烈祖辅吴,四方豪杰多至,晟口吃,造次不能道寒暄,坐定,辩论风生,上下今古,听者忘倦。
烈祖酷爱之,使出教令辄合指,遂预禅代秘计。
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
谨密,人莫窥其际。
烈祖受禅,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
元宗立,累迁左仆射,与冯延巳并相。
每鄙延巳,侮诮之,卒先罢。
保大十四年,周师侵淮南,围寿州,分兵破滁州,擒皇甫晖,江左大震。
以晟为司空,使周奉表,
请得内附。
晟见延巳曰:“此行当属公,然晟若辞,是负先帝也。
”既行,中夜叹息,
语其副礼部尚书王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终不忍负永陵一抔土耳。
”已而周人以楼
车载晟于寿州城下,使招刘仁赡。
仁赡望见晟,戎服拜城上,晟遥语之曰:“君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周主诘之,晟曰:“晟为唐大臣,岂可教节度使外叛?”于是遣崇质归
而留晟。
会暑雨班师,晟从至大梁,馆都亭驿。
遇朝会,使班东省官,后每召见,必饮以
醇酒,问江南事,晟但言:“寡君实无二心。
”周将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能,倡言重进反。
金陵闻之,以为有间可乘,遣蜡丸书招重进。
重进上其书,多反间之言,由是发怒。
时钟谟亦奉使在馆,俱召见责让,晟正色请死无挠辞。
又问江南虚实,终不肯对。
比出,命都承旨曹翰护至右军巡院,饮之酒,数酌,翰起曰:“相公得罪,请自尽。
”
晟神色怡然,整衣索笏,东南望而拜曰:“臣受恩深,谨以死报。
”遂自尽。
元宗闻之
流涕,赠太傅,追封鲁国公,谥文忠,厚恤其家。
(选自陈鳣《续唐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蹈绳墨绳墨:法度
B.造次不能道寒暄造次:仓促
C.会暑雨班师班师:出征
D.倡言重进反倡言:扬言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晟擅长写诗,曾到洛阳应试进士,因与洛阳士子们注重仪表、崇尚名声的风气不合,后放弃功名,北游赵、魏。
B.孙晟装哑不愿为刘金所用,被送到金陵后,他起草的教令合乎烈祖心意,因而参与
了烈祖受禅称帝之事。
C.元宗即位后,孙晟升作左仆射,并和冯延巳同处相位,但他鄙薄冯延巳的为人,轻
侮嘲弄他,最终被罢相。
D.孙晟受命前往寿州劝降时,身着戎服坐在楼车上,对着城上守将行拜礼。
周主恼恨
他没有完成任务,于是将他扣留。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
译文:________
②此行当属公,然晟若辞,是负先帝也。
译文:________
③重进上其书,多反间之言,由是发怒。
译文:________
(4)孙晟谥号“文忠”,“忠”体现在文中哪些事情上?请简要概述。
【答案】
C
D
孙晟每次入宫拜见烈祖,过了一会儿就出来,特别注重谨慎保密,没有人能看出他们
关系亲近,这次出行应当委托您,然而我要是推辞(的话),这就是辜负了先帝。
,李重
进把金陵的蜡丸密信呈上给元宗,(元宗看到)信里有很多诱人叛变的话,因此发怒。
冒死承担出使重任,不愿劝降寿州守将,不肯吐露江南虚实,从容赴死以身报国。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
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
品的形象;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
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筛选文本信息并概括内容,考生要注意抓住文本中描写相关
事件人物的语句,然后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解答】
C.班师:不应译作“出征”,而应译作“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或“出征军队胜利归来”;
整句译为:刚好暑天大雨,出征的军队归来;
D.“孙晟受命前往寿州劝降时,身着戎服坐在楼车上,对着城上守将行拜礼”错误;原
文“已而周人以楼车载晟于寿州城下,使招刘仁赡。
仁赡望见晟,戎服拜城上”,是刘
仁瞻穿着军服在城上向城下的孙晟行拜礼;
①移时:一会儿,时间不长;乃:就;务:致力于,注重;际:彼此之间,此处指两
人关系亲近;
整句译为:孙晟每次入宫拜见烈祖,过了一会儿就出来,特别注重谨慎保密,没有人
能看出他们关系亲近。
;
②属:通“嘱”,委托;辞:推辞;是负先帝也:这就辜负了先帝;
整句译为:这次出行应当委托您,然而我要是推辞(的话),这就是辜负了先帝;
③反间:诱人叛变;是:代词,这;
整句译为:李重进把金陵的蜡丸密信呈上给元宗,(元宗看到)信里有很多诱人叛变的话,因此发怒。
“忠诚”,从文中筛选信息,注意他对效忠对象的忠诚事件,如“遂预禅代秘计。
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为烈祖谋划受禅时极其小心;“使周奉表,请得
内附”他说“吾行必不免,然终不忍负永陵一抔土耳”,不愿意让国家损失一寸土地;周
人要他劝降,“晟遥语之曰:‘君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以至于自己被留作人质;“后每召见……问江南事,晟但言:‘寡君实无二心’”,不透露其他信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对酒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
②裁:写诗(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答案】
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描写了眼前景物变化映照在酒杯中的景象;抒发诗人
新诗难成的苦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慨)。
面对美景、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
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
参考译文:
眼前都是新诗的材料,可我一时无法表达;鸟儿从眼前飞掠,云儿在天上飘浮,都倒
映进我的酒杯。
做着小官,文书堆案没完没了,使人厌倦;猛抬头,楼前又是一番风雨,秋天已经到来。
是非非,接踵不绝,书生渐渐老去;岁月匆匆,翩翩燕子,已仓
促回归。
我把一切烦恼都抛到脑后,含笑抚摸着用江南竹根做的枕头,喝醉了酒,美
美地睡上一觉,鼾声如雷。
赏析:
诗首联切题,但以倒装出之。
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掠过,浮云缓移,这一切都倒
映在杯中,于是心中若有触动,觉得这是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似乎找不到适当
的诗句来表达。
江西诗派的诗喜欢拗折,这样起句,将因果倒置,诗便显得突兀而有
波折。
同时人葛胜仲在评论陈与义诗时,曾指出他的诗“务一洗旧常畦径,意不拔俗,
语不惊人,不轻出也”,这联诗便是很好的例子。
诗写的情况,是每个诗人都遇到过的。
这样的感触,就是陶渊明《饮酒》诗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即李商隐
《锦瑟》诗所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明明是极好的景情,诗似乎就
在口边,却一下子说不出来。
陈与义对这种境界体会很深,多次拈出,如《春日》云:“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又如《题酒务壁》云:“佳句忽堕前,追摹已难真。
”
第二、第三联写现实生活,抒发感慨。
两联都一句说情,一句写景作陪衬,进一步阐
发情。
诗人当时官符宝郎,到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罢,出监陈留酒税。
这时候,他
或许已对官场的倾轧感到了厌恶,而自己已是三十五岁,官低位贱,展望未来,前程
似漆,于是在这两联诗的出句中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有
出头的日子;没完没了的是非恩怨,又缠绕着自己,伴随着自己渐渐老去。
与所抒发
的心理动态相呼应,两联的对句便写相应的景物,自成连续,说眼见到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
到岁月在匆匆地流逝。
这两联是名句,方回对此极为赞赏,在《瀛奎律髓》中评说:“此诗中两联俱用变体,各以一句说情,一句说景,奇矣。
”宋吴开《优古堂诗话》说:“近时称陈去非诗‘案上簿书何时了,楼头风月又秋来’之句。
或者曰:此东坡‘官事无穷
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耳。
予以为本唐人罗邺《仆射陂晚望》诗‘身事未知何日了,
马蹄唯觉到秋忙’。
”方回则以为本苏轼词“官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第三联则与
陈与义自己的《寓居刘仓廨中晚步过郑仓台上》的“世事纷纷人老易,春阴漠漠絮飞迟”同意,“是为变体”。
吴开及方回都遵循江西诗派宗旨,在“无一字无来历”上下工夫,实际上,不论陈与义是否袭用前人,诗都写得意深情深,格调高迥;其中以“书生”对“燕子”、“簿书”对“风雨”、“是非”对“岁月”,都很灵动,非俗手所能做到。
在发了一通感慨后,诗进入尾声,回应题目,说自己含笑把这些人世间的烦恼都远远
地抛开,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
这联虽然是故作达语,力
求轩豁,但气势与上不称。
陈与义曾经提出作诗要达到两个标准,一是“忌俗”,一是“不可有意用事”,这联却写得很俗气,违背了自己的标准,所以清纪昀、许印芳都曾
予以指摘。
这首诗属于拗体,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形式,显得兀傲奇崛,是陈与义学黄山谷诗的结果,因此被极力鼓吹江西诗派诗的方回赞为“学许浑诗者能之乎?此非深透老杜、山谷、后山三关不能也”。
【考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诗句在诗歌中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从诗句的内容、在诗歌中的结构、诗句体现的情感等角度进行作答和分析。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思想赏析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把握对全诗内
容的理解,要注意认真分析体现情感的关键诗句,要仔细研读诗歌的内容。
【解答】
诗首联以倒装句切题,说自己被倒映酒杯中的美景触动却写不出诗句来。
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掠过,浮云缓移,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于是心中若有触动,觉得这是
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似乎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表达。
其次从结构上思考:首联中的“酒杯”和尾联中的“一樽”形成了呼应。
从情感上寄托着作者在美景和美酒都具备的前提下,对新诗歌难成的苦恼。
本诗首联是对良辰美景下新诗难成的苦闷和苦痛之情。
第二、第三联写现实生活,抒发感慨。
两联都一句说情,一句写景作陪衬,进一步阐发情。
诗人当时官符宝郎,到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罢,出监陈留酒税。
这时候,他或许已对官场的倾轧感到了厌恶,而自己已是三十五岁,官低位贱,展望未来,前程似漆,于是在这两联诗的出句中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有出头的日子;没完没了的是非恩怨,又缠绕着自己,伴随着自己渐渐老去。
与所抒发的心理动态相呼应,两联的对句便写相应的景物,自成连续,说眼见到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岁月在匆匆地流逝。
在发了一通感慨后,诗进入尾声,回应题目,说自己含笑把这些人世间的烦恼都远远地抛开,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匪我愆期,________。
(《诗经•氓》)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3)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4)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6)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7)________,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答案】
子无良媒
驽马十驾
扪参历井仰胁息
四弦一声如裂帛
奈何取之尽锱铢
望帝春心托杜鹃
风霜高洁
山河表里潼关路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属于直接性默写。
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解答】
子无良媒(重点字:媒)
驽马十驾(重点字:驽、驾)
扪参历井仰胁息(重点字:扪、胁)
四弦一声如裂帛(重点字:弦、裂、帛)
奈何取之尽锱铢(重点字:锱、铢)
望帝春心托杜鹃(重点字:鹃)
风霜高洁(重点字:霜、洁)
山河表里潼关路(重点字:潼)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静
沈从文
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望到一个从城里不知谁处飘来的脱线风筝,在头上高空里斜斜的溜过去。
身后楼
梯有小小声音,一个男小孩子手脚齐用的爬着楼梯,“小姨,小姨,婆婆睡了,我上来
一会儿好不好?”女孩便走过去,把小孩援上晒楼。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了一会天上,又望了一会
河水。
他们是逃难来的,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五岁大的北生。
胡胡涂涂坐了
十四天小小篷船,船到了这里以后,应当换轮船了,一打听各处,才知道武昌城还被
围着,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到此地以后,一家人就找寻了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
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
爸爸是一个武昌军部的军事代表。
哥哥也是
个北京军官,二哥在上海教书。
几个人住此已经有四十天了。
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
过一会,从里边有桃花树的小庵堂里,出来了一个小尼姑,手上提了一个篮子,越过大坪向河边走来。
这小尼姑走到河边,慢
慢的卷起衣袖,各处望了一会,又望了一阵天上的风筝,才从容不迫的,从提篮里取
出一大束青菜,一一的拿到流水里乱摇乱摆。
因此一来,河水便发亮的滑动不止。
小
尼姑把菜洗好了,又用一段木杵,捣衣裳,捣了几下,又把它放在水中去拖摆几下,
于是再提起来用力捣着。
小尼姑在水边玩厌了,便提了篮子,走回去了。
小尼姑走后,女孩岳珉望到河中水面上,有几片菜叶浮着,想起这小尼姑的快乐,想起河里的水,远处的花,天上的云,以及屋里母亲的病,这女孩子,不知不觉又有
点寂寞起来了。
她记起了早上喜鹊,在晒楼上叫了许久,心想每天这时候送信的都来送信,不如
下去看看,抱着北生下楼。
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
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
母亲像是醒过一
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女孩岳珉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
开了。
”
病人不说什么,想到刚才咳出的血,微微的笑着。
“你咳嗽好一点吗?”
“好了好了,不要紧的。
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
得不成样子。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
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脸,女孩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还梦到三
毛老表来接我们,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爸爸莫非已动身了!”
“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
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
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卜课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
女孩岳珉便站
到房门边去,装成快乐的声音:“姐姐,大嫂,先前有一个风筝断了线,线头搭在瓦上
曳过去,隔壁那个妇人,用竹竿捞不着,打破了许多瓦,真好笑!”
女孩岳珉拉了姐姐往厨房那边走去,低声的说:“姐姐,看样子,妈又吐了!”姐姐说:“怎么办?北京应当来信了!”小孩走过姐姐身边来,把两只手围抱着他母亲,“娘,娘,大婆又咯咯的吐了,她收到枕头下!”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
“看呀,看呀,快来看呀,一个一块瓦的大风筝跑了,快来,快来,就在头上,我
们捉它!”北生拍着手叫着。
女孩岳珉抬起来了头,果然从天井里可以望到一个高高的风筝,如同一个吃醉了
酒的巡警神气,偏偏斜斜的滑过去,隐隐约约还看到一截白线,很长的在空中摇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
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
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写了“楼上”与“楼下”两个不同的世界。
“楼上”的世界,自由,灵动,充满生机,
有生命感;“楼下”的世界,单调,沉重,充满苦难,给人压抑感。
B.小说对小尼姑望风筝、洗青菜、捣衣裳的描写,意在表现河上环境的安静、小尼姑
的天真和欢乐,女孩岳珉也受到这种景象的感染,心绪逐渐地趋于平静。
C.“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脸,女孩就勉强笑着”,体现岳珉为了安慰母亲而强装快乐;“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体现岳珉面对死亡阴影的无奈。
D.结尾处写到这里的影子恰如爸爸坟上的旗帜。
这里通过父亲的死与急切的期待的强
烈对比,表明岳珉等人的等待是徒劳的,由此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2)文中多处写到“风筝”这个意象,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以“静”为题的好处。
【答案】
B
①“看风筝”表达了对亲人回归的期盼;②“风筝”象征战乱时代下层人民无法掌握自己
的命运;③飘摇不可捉摸的风筝暗示故事的悲惨结局。
①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孤寂中毫无希望地静静等待;②营造一种静穆的气氛,衬托出作品中的人物无援无助的悲伤情绪;③是小说的一条暗线,贯穿全文;④突出主题,寂静掩藏下的饱经离乱之苦的沉重。
【考点】
小说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
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
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
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
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核分析文中的物象的作用,答题时找到出现这些物象的语段,结合文章的
内容作答。
(3)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时,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和主题
思想,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等方面去理解即可。
【解答】
B.“心绪逐渐地趋于平静”错误,原文“想起这小尼姑的快乐,……这女孩子,不知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