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的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的探析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情严重、灾害分布面积广。
地质灾害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各种工程设施和实体建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应用也愈来愈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也将越来越完善。
本文章主要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仅供参考。
标签: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治理措施;成因
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
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
而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地质问题的科学。
工程地质学的产生源于土木工程的需要,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工程技术。
从事工程地质的是地质专家(地质师),侧重于研究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的相互作用;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目标和地质条件,建造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
因此,无论学科领域、工作内容、关心的问题,两者都是有区别的。
一、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简介
岩土工程是指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与岩土的开挖与加固有关的工程,而地质灾害通常是指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引起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而在本文中地质灾害主要是指与岩土工程施工与开发过程中有关的地质灾害。
目前,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岩土工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每年由岩土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达到了10亿以上,因此找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以及制定合理的应急方案,通過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岩土地质灾害的损失就成了目前岩土工程事业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分类、危害以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分类
岩土工程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由自然原因所引发的自然灾害;第二,由人为原因所引发的自然灾害。
其中有自然原因所引发的自然灾
害又被称为不可转移性自然灾害,不会因为社会等人为原因发生任何的更改;而第二类灾害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这类灾害的产生通常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变得频发,造成的损失也会逐渐增大。
目前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这些灾害的产生通常会有一定的关联性,一种灾害通常会引起其他自然灾害的产生,因此在岩土工程灾害防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关联性灾害的防治。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目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愈加频繁,对于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由于岩土工程引发的自然灾害通常具有突发性、强灾害性,所以一旦发生就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同时由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企业的施工期不能准确制定,施工效率不能有效提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已经成为破坏经济发展、威胁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离不开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施工地区原本生态环境就比较脆弱,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而频繁的施工以及对植被的破坏更加剧了灾害发生的频率。
同时,不合理的人为操作也是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如何制定合理的灾害预警机制并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已经成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
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及原则
1.治理措施
(1)通过植树造林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地质灾害的发生很大原因是施工区域生态环境过于脆弱,承受不起施工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
因此,只有加强植树造林工作,通过生物性措施不断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才能在根本上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各个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大面积退耕还湖、还林、封山育林等等,只有预防措施到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才会明显减少。
(2)不断提升地质灾害监测水平
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存在着明显的前兆,如滑坡发生前期,井水会突然干涸、地面会出现大面积的位移与裂缝等,通过对这些前兆的有效观察,并及时制定科学的预警措施,那么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同时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灾害监测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与遥感系统的结合,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对工程施工区域的地层进行充分的定位、时刻观察地层的移动情况,通
过遥感系统对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进行充分的调查,最后将两者数据进行有效的结合就能对该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时间以及其危害程度大小作出精确的统计,从而制定出合理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3)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
要减少地质灾害对环境以及企业的危害,除了有效地防治与检测以外,还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工程的建设工作,通过对护坡工程、拦截工程以及移民工程的建设,有效地减轻地质灾害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通过不断的加固地层和施工工程,提高施工的进度与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从而在根本上促进岩土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4)适当的避让措施建设
所谓适当的避让措施,就是在不影响施工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工期的情况下,对工程的施工的地点以及时间进行细微的调整,例如,在雨天应尽量停止作业,并在适当时候加强对工程的加固工作。
同时制定合理的灾害转移方案,采取就近转移的原则对施工人员与相关的居民进行转移工作,从而减轻地质灾害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搬迁以及适当的避让措施已经成为我国规避岩土地质灾害的主要手段。
2.原则
岩土工程的防治措施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应当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适当的工程防治手段,在工作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让地质灾害的的防治工作变得有规律可循。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避让与治理相统一,坚持全面規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地质灾害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自然灾害引起,具有一定偶然性。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和人们地质灾害防治经验的逐渐增多,人们可以捕捉到一些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国家政府地质灾害防预部门要做好地质灾害信息捕捉工作,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报预警,采取有效的措施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耗降低到最
低限度。
2)由于自然灾害引发的地质灾害,结果必须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综合防预治理;而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则要坚持贯彻“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地质灾害治理投入很大,治理工作延续时间长,《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自然原因引发的地质灾害归属各级政府负责,包括中央政府和地质灾害发生地区政府都要负起责任。
3)要坚持统一管理,分工合作的原则。
《条例》第七条明确指出,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全国地质灾害的防治、组织协调工作;国务院下属的其他相关部门依据自己的责任负责相关的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工作;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结语
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其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需要弄清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的概念,分析地质灾害类型和产生的原因,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类型采取适当的措施,坚持正确原则,就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立权.张建杰.浅谈防治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相关技术和措施[J].科技风.2012.
[2]韩广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中华建设.2013.
[4]雷林.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3.
[5]徐丹.曲海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6]王克峰.胡旭峰.浅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