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
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自汉以来,特别是隋唐时期在承袭前朝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选官制度,从汉代的察举制到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选拔标准从以推荐为主转移为以考试为主,这使得选拔更加的公平公正,选官制度也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二是中枢政务机构,隋唐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使决策、审核、执行分归相对独立的三省,分割了相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使君主专制在“君主集权”的框架下也容纳了部分“民意”,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也更加完善;三是赋税制度,从汉代的编户齐民到唐代的两税法,赋税制度都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唐代的赋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标准,在拓宽征税广度的同时还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隋唐时期的制度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推动,从而构成一套完整的运转体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对于秦汉以来的朝代更迭、隋唐盛世的知识点有所了解,但有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及创新的内容几乎没有涉及。
而高中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制度的变化,并与前代制度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总结出隋唐时期制度的创新之处和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2.运用时空定位,了解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化。
3.通过史料分析,比较汉、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制度,分析隋唐时期制度的创新之处。
4.通过史料分析,理解制度的变化及创新是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进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
释和历史理解能力。
5.通过感受古代的政治智慧及其对后世的借鉴作用,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历史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秦汉以来历代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赋税制度的变化,并深入认识隋唐时期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二)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前朝与隋唐时期的制度,分析隋唐时期制度的变化和创新之处。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材料分析法、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选官制度
世官制——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二、三省六部制
三公九卿——三省六部
三、赋税制度
租调制
均田制——两税法
租庸调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通过三张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教师所给图片,
进入情境,认真思考
问题。
让学生提
高学习兴
趣,了解本
课的学习
内容。
一、国之栋梁——选官制度历代选官制度的变化,通过时间轴凸显选官制度的演变
趋势,便于让学生总结。
通过时间轴也更加清晰地显示
出隋唐选官制度的创新之处。
(一)九品中正制。
分析教材内容,结合图片和材料进
一步了解九品中正制的发展历程、标准的变化以及衰落
的原因,从而开启本课的重点内容。
(二)科举制。
重点讲解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记
忆。
运用材料和图片,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运用
史料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加深学生对于内容的了解。
(三)分析从先秦时期到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对选官
制度演变趋势分别从选拔标准、选拔方式、选拔基础、
选拔形式方面进行总结。
1、回顾之前知识内
容,对整体知识有一
定的把握。
2、阅读教材,根据教
师的引导,对教材内
容进行总结。
3、分析材料,对教师
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生成答案。
4、组内合作完成问
题的探究,并进行总
结。
让学生回
归教材内
容,更加清
晰的明确
教材内容,
分析材料
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
力和史料
分析能力,
以及团结
协作的能
力。
二、国之中枢——三省六部制中枢政务机构的演变:以提问的方式回顾知识,同时指
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六部制的不足之处,引出隋唐时
期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创立与发展:展示隋文帝和唐太宗的图片,讲述二人
对于三省六部制发展所做的贡献。
与魏晋南北朝时期进
行对比,明确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
2、职能(运行程序):展示图示,根据图示内容进行讲
解,更加清晰直观的展示三省六部制的运行过程,增强
学生记忆。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思考相应
问题。
根据教材内容,分析
三省六部制的运行过
程。
复习回顾
知识,增强
记忆。
培养独立
思考问题
和对比分
析的能力。
根据图示
更加直观
的感受三
3、作用:让学生根据讲解自主创作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同时对三省六部制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
当堂巩固:展示题目,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结合,同时补充六部的职能。
学生根据教材及教师讲解进行总结。
思考问题,进行记忆
省六部制的优势和作用。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加学生的知识含量。
三、国之命
脉——赋
税制度
1、1、赋税制度的演变: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唐初的租庸调制,
采用图片的方式,展示租庸调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租庸调制的优势。
2、两税法:展示两税法实行背景材料和内容,对材料进行整合和概括,引导学生分析出根本原因。
3、运用唐诗分析,思考两税法实行的消极影响。
4、设计合作探究总结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阅读教材,结合ppt 内容对问题进行额分析。
阅读材料,进行问题的分析。
根据所给材料进行思考。
小组讨论进行分析、总结。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明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含义。
培养学生合作、概括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
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互相推动的。
隋唐时期的一批政治家,开明豁达,充满自信,既善于从历代兴亡中总结出治国安邦的政治经验,又锐于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开创了唐前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样的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典范。
隋唐文明也成为古代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代名词。
认真体会其中含义。
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历史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内容的学习,对于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及其创新有了初步的了解,运用图片能够更好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内容,形成图文记忆;而运用史料一方面能清晰地感受到时代气息,另一方面则是更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是对于材料的分析给予学生时间过少,没能真正的从材料中提取更多的信息;二是在讲解过程中,留给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过少,同时没能充分的和学生进行问题的交流,师生互动较少;三是在PPT 的展示中,知识点相对应的习题较少,不便于及时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