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共49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杂种子一代:F1
♀ 2)母本:
3)亲本: P 4)杂交:× 5)自交:⊙
8)杂种子二代:F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实验过程:
P 纯高茎 × 纯矮茎 F1
F2
高茎 ⊙ 高茎
高茎 矮茎
显性性状
在杂种子一代(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高茎)
隐性性状
在杂种子一代(F1)中未显现出的性状。(矮茎)
4.(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 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 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 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 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 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 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 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3)生白化病小孩的几率是: 2/3 × 2/3 ×1/4 = 1/9
P5
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 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 (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 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 分离比。
课本第8页练习答案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 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 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 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 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 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 之一。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 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 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这 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 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 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 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 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如:高茎的显性遗传因子为D。
隐性遗传因子 决定隐性性状(如矮茎)的遗传因子。 用小写字母表示。(d、b、p)
如:矮茎的隐性遗传因子为d。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如:纯高茎遗传因子是DD, 纯矮茎遗传因子是dd。
纯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纯高茎DD,纯矮茎dd。
C、Dd×Dd ) )
B
B、Dd×dd
D、dd×dd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 测交试验: 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结果: 高茎:矮茎 = 30:34 ≈1:1 测交结果符合预期设想: 1)证实F1是杂合子;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分 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黑人家庭中的“小意 外”
18岁的黑人女子罗斯麦尔·费尔南 达· 德· 安德雷德和黑人前夫生下第 一个患有白化症的女儿露丝(Ruth) 时,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起初,她以为这是个恶作剧。直到 第二个白化病孩子出生之后,她才 开始了解这种由于缺失黑色素导致 的白化病。
显隐性的判断
无中生有为隐性
孟德尔提出问题:
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
为什么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为什么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1)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 的性状。 显性遗传因子 决定显性性状(如高茎)的遗传因子。 用大写字母表示。(D、B、P)
如:茎的高度、花的颜色及种子性状等。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相对性状常用一对“反义词”来描述。如茎的“高 - 矮”、“粗-细”、果实的“大-小”,生长速 度的“快-慢”等。
请判断下列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1)牵牛花的阔叶与小麦的窄叶 ( 不是 2)兔的白毛与黑毛 ( 是 3)狗的长毛与卷毛 ( 不是
和矮茎比为1∶1
实验验证: 进行测交实验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 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 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 子遗传给后代。
实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形成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
练习
4)下列个体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 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 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19世纪以前科 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 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而假说—演绎法, 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 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 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 验证的研究阶段。
练习
3)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出 的小羊全部表现为白色,这是因为( D )
A、黑色母羊必为杂合子
B、白色小羊必为纯合子
C、控制黑色的基因消失
D、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
练习
5)下列哺乳动物细胞中,一般不存在成对 遗传因子的细胞 ( ) D
A、合子
B、受精卵
C、神经元
D、精子细胞
自花传粉
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 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父本
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母本
异花传粉时,接受花粉的植株。
去雄
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原因二: 豌豆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性状
性状:生物表现出来可以观测到的特征。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
) A
练习
6)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 生出黑色小鼠 的概率是 ( ) B 生出黑色小鼠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 A A、2/3
C、1/2
B、3/4
D、1/4
练习
7 )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生出四只豚 鼠,它们的性状可能是 ( )D
A、全部白色或全部黑色
B、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
C、二黑二白
D、以上任何一种
练习
8 )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 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 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多少? 解:(1)确定该夫妇的遗传因子及其几率。 Aa的几率是2/3,AA的几率是1/3。
(2)假设该夫妇为Aa, 后代患病可能性为1/4。
植株统计
比值
787
3 :
277
1
想一想
一株高杆小麦自花传粉产生 200 粒种子,
长出的幼苗中 148 株为高杆, 52 株为矮杆。可
高杆 是显性的,_____ 矮杆是隐性的。 知,_____
想一想
红果西红柿与黄果西红柿杂交,F1所结
的果实全是红色。这说明西红柿果实红色是
_____ 性状,黄色是_____ 性状。 隐性 显性
性状分离
在杂种子二代(F2)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 隐性性状的现象。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实验结果: P 纯高茎 × 纯矮茎 F1 F2 高茎 ⊙ 高茎 高茎 矮茎 孟德尔做了豌豆 七对相对性状的杂 交试验,并用统计 学方法对结果进行 分析,都得出了惊 人相似的结果,即 F2代的显性:隐性 = 3:1。
杂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F1中的高茎Dd。
隐性个体一定是纯合子 纯合子的性状能稳定遗传
杂合子的性状不能稳定遗传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对d有显性作用, F1(Dd)只表现为高茎。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下 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亲本表现性 实验组 状 1 2 红果× 黄果 红果× 黄果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课后作业
3
红果× 红果
红果 492 997 1511
黄果 504 0 508
是隐性性状。 ; ; 。
(1)番茄果实的颜色中 是显性性状, (2)实验组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是 实验组2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是 实验组3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是 (3)写出实验组1的亲代与子代遗传图解。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成对遗传因子分离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F2
DD
高茎
Dd
高茎
Dd
高茎
dd
矮茎
DD:Dd:dd=1:2:1 高茎:矮茎=3:1
练习
2)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F1), 呈3:1的性状分离,这个杂交组合是( C 的性状分离,这个杂交组合是( 呈1:1 A、DD×dd
) ) )
下面都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C) ①红葡萄与白葡萄 ②黄菊花与白菊花 ③黑头发与黄皮肤 ④白猫与黑狗 ⑤高杆水稻与矮杆水稻 ⑥黄牛与奶牛
A、①②⑤
C、③④⑥
B、①②③
D、③④⑤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异花传粉 母本 父本
去雄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常用符号:
1)父本: ♂
6)杂种后代:F
孟德尔,奥地利人。 利用豌豆、山柳菊、玉米 等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潜 心研究8年。其中豌豆的杂 交实验非常成功,孟德尔 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 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 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
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原因一:
豌豆是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植物。
闭花传粉
花未开放时,已经完成受粉的过程。
测交 后代
Dd
高茎
dd
矮茎
1
:
1
假说——演绎法
1)提出问题(观察和分析) 2)提出假说(推理和想象)
3)演绎推理
4)检验结论(实验)
5)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假说正确 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假说错误
孟德尔是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基因的 分离定律。
提出问题: F2中为什么出现3∶1的分离比 作出假说: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演绎推理: 设计测交实验,预期后代中高茎
♀ 2)母本:
3)亲本: P 4)杂交:× 5)自交:⊙
8)杂种子二代:F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实验过程:
P 纯高茎 × 纯矮茎 F1
F2
高茎 ⊙ 高茎
高茎 矮茎
显性性状
在杂种子一代(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高茎)
隐性性状
在杂种子一代(F1)中未显现出的性状。(矮茎)
4.(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 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 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 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 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 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 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 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3)生白化病小孩的几率是: 2/3 × 2/3 ×1/4 = 1/9
P5
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 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 (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 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 分离比。
课本第8页练习答案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 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 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 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 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 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 之一。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 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 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这 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 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 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 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 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如:高茎的显性遗传因子为D。
隐性遗传因子 决定隐性性状(如矮茎)的遗传因子。 用小写字母表示。(d、b、p)
如:矮茎的隐性遗传因子为d。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如:纯高茎遗传因子是DD, 纯矮茎遗传因子是dd。
纯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纯高茎DD,纯矮茎dd。
C、Dd×Dd ) )
B
B、Dd×dd
D、dd×dd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 测交试验: 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结果: 高茎:矮茎 = 30:34 ≈1:1 测交结果符合预期设想: 1)证实F1是杂合子;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分 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黑人家庭中的“小意 外”
18岁的黑人女子罗斯麦尔·费尔南 达· 德· 安德雷德和黑人前夫生下第 一个患有白化症的女儿露丝(Ruth) 时,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起初,她以为这是个恶作剧。直到 第二个白化病孩子出生之后,她才 开始了解这种由于缺失黑色素导致 的白化病。
显隐性的判断
无中生有为隐性
孟德尔提出问题:
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
为什么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为什么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1)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 的性状。 显性遗传因子 决定显性性状(如高茎)的遗传因子。 用大写字母表示。(D、B、P)
如:茎的高度、花的颜色及种子性状等。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相对性状常用一对“反义词”来描述。如茎的“高 - 矮”、“粗-细”、果实的“大-小”,生长速 度的“快-慢”等。
请判断下列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1)牵牛花的阔叶与小麦的窄叶 ( 不是 2)兔的白毛与黑毛 ( 是 3)狗的长毛与卷毛 ( 不是
和矮茎比为1∶1
实验验证: 进行测交实验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 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 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 子遗传给后代。
实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形成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
练习
4)下列个体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 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 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19世纪以前科 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 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而假说—演绎法, 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 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 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 验证的研究阶段。
练习
3)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出 的小羊全部表现为白色,这是因为( D )
A、黑色母羊必为杂合子
B、白色小羊必为纯合子
C、控制黑色的基因消失
D、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
练习
5)下列哺乳动物细胞中,一般不存在成对 遗传因子的细胞 ( ) D
A、合子
B、受精卵
C、神经元
D、精子细胞
自花传粉
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 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父本
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母本
异花传粉时,接受花粉的植株。
去雄
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原因二: 豌豆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性状
性状:生物表现出来可以观测到的特征。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
) A
练习
6)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 生出黑色小鼠 的概率是 ( ) B 生出黑色小鼠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 A A、2/3
C、1/2
B、3/4
D、1/4
练习
7 )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生出四只豚 鼠,它们的性状可能是 ( )D
A、全部白色或全部黑色
B、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
C、二黑二白
D、以上任何一种
练习
8 )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 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 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多少? 解:(1)确定该夫妇的遗传因子及其几率。 Aa的几率是2/3,AA的几率是1/3。
(2)假设该夫妇为Aa, 后代患病可能性为1/4。
植株统计
比值
787
3 :
277
1
想一想
一株高杆小麦自花传粉产生 200 粒种子,
长出的幼苗中 148 株为高杆, 52 株为矮杆。可
高杆 是显性的,_____ 矮杆是隐性的。 知,_____
想一想
红果西红柿与黄果西红柿杂交,F1所结
的果实全是红色。这说明西红柿果实红色是
_____ 性状,黄色是_____ 性状。 隐性 显性
性状分离
在杂种子二代(F2)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 隐性性状的现象。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实验结果: P 纯高茎 × 纯矮茎 F1 F2 高茎 ⊙ 高茎 高茎 矮茎 孟德尔做了豌豆 七对相对性状的杂 交试验,并用统计 学方法对结果进行 分析,都得出了惊 人相似的结果,即 F2代的显性:隐性 = 3:1。
杂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F1中的高茎Dd。
隐性个体一定是纯合子 纯合子的性状能稳定遗传
杂合子的性状不能稳定遗传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对d有显性作用, F1(Dd)只表现为高茎。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下 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亲本表现性 实验组 状 1 2 红果× 黄果 红果× 黄果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课后作业
3
红果× 红果
红果 492 997 1511
黄果 504 0 508
是隐性性状。 ; ; 。
(1)番茄果实的颜色中 是显性性状, (2)实验组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是 实验组2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是 实验组3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是 (3)写出实验组1的亲代与子代遗传图解。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成对遗传因子分离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F2
DD
高茎
Dd
高茎
Dd
高茎
dd
矮茎
DD:Dd:dd=1:2:1 高茎:矮茎=3:1
练习
2)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F1), 呈3:1的性状分离,这个杂交组合是( C 的性状分离,这个杂交组合是( 呈1:1 A、DD×dd
) ) )
下面都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C) ①红葡萄与白葡萄 ②黄菊花与白菊花 ③黑头发与黄皮肤 ④白猫与黑狗 ⑤高杆水稻与矮杆水稻 ⑥黄牛与奶牛
A、①②⑤
C、③④⑥
B、①②③
D、③④⑤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异花传粉 母本 父本
去雄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常用符号:
1)父本: ♂
6)杂种后代:F
孟德尔,奥地利人。 利用豌豆、山柳菊、玉米 等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潜 心研究8年。其中豌豆的杂 交实验非常成功,孟德尔 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 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 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
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原因一:
豌豆是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植物。
闭花传粉
花未开放时,已经完成受粉的过程。
测交 后代
Dd
高茎
dd
矮茎
1
:
1
假说——演绎法
1)提出问题(观察和分析) 2)提出假说(推理和想象)
3)演绎推理
4)检验结论(实验)
5)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假说正确 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假说错误
孟德尔是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基因的 分离定律。
提出问题: F2中为什么出现3∶1的分离比 作出假说: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演绎推理: 设计测交实验,预期后代中高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