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行学说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五行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西游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里,仅就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和白龙马四众本身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谈一下五行学说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在五行学说看来,事物之间的联系,其规律就是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
方位、味道、脏腑、声音、季节、颜色、感官、人事等,无不可以划入五行范畴。
因而,在《西游记》一书中,悟空、悟能、悟净和白龙马四众,也分别被赋予了五行属性,即悟空为金、为火,悟能为木、为水,悟净和白龙马为土。
唐僧代表着三藏,即金(火)、木(水)、土。
从中国传统宇宙观的角度上,四众五行合三藏,乃是贯穿全书总的旨要。
三藏缺一,到不了西天;五行缺一,取不回真经。
五行齐全而不和睦,同样难归正果。
可以说,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过程,既是金木土同妖魔相斗的过程,也是五行生克调和的过程。
而这后一个过程又是通过前一个过程实现的。
道家称铅为“金公”,认为“真铅生庚”,庚辛为金,地支申酉亦为金,申属猴,又火能克金,为金之公,故悟空被称“金公”,既是金,又是火。
道家称汞为“木母”,认为“真汞生亥”,亥为水属猪,水能生木,为木之母,故悟能被称“木母”,既是木,又是水。
道家修炼,想铅汞化合,阴阳交媾,却得有土相助,悟净和白龙马即是土。
土能使金木相交,水火调和,仿佛媒婆一样,故悟净被称为“黄婆”。
悟净之为土,除了书中回目和诗词中多次有过暗示外,从自身上还找不到更合适的解释。
而白龙马之为土,则是因为辰属龙,辰即为土。
阴阳五行理论定型之前,五行的排列顺序有以水为首的,也有以木为首的,后来才定型为以金为首。
根据五行图式,从季节上讲,秋为金,春为木,长夏为土。
从日时上讲,日入为金,清晨为木,日西为土。
撇开白龙马(因为他毕竟只是一脚力),悟空、悟能、悟净三众既然被重点赋予了金、木、土的属性,那么在唐三藏收他们为徒弟时,不仅要按照金、木、土的顺序依次露面,而且在季节与日时上也大致与五行图式相吻合。
书中第13回讲到:唐三藏离开长安,前往西天取经,“正是那季秋天气”。
数日,到了巩州城。
又两三日,至河州卫,然后过双叉岭,再前面就是两界山。
以此推算,那唐三藏在两界山遇到孙悟空,仍是秋季。
书中虽然没有提到唐三藏收下孙悟空的确切时间,却讲到唐三藏收下悟空后,向前走不多时,遇一猛虎,被悟空照头一棒,打的脑浆迸出万点桃红。
悟空剥下那虎皮,裁为两幅。
收起一幅,把一幅围在腰间。
然后,“师徒两个走着路,说着话,不觉得太阳星坠。
但见:焰焰斜辉返照,天涯海角归云……一钩新月破黄昏,万点明星光晕”(14回)。
由此可知,那孙悟空跪在唐三藏马前时,即使不是日入之时,也该将近日入之时,可谓金季金时收金公。
书中第18回讲到:唐三藏和悟空路过高老庄,“正是那春融时节”。
悟空与当时尚为妖怪的悟能战了一夜,“天色将明”,悟能“怯战而走,把洞门紧闭不出”(19回)。
悟空随后就去把那门打得粉碎,将其绑剪着手背,揪着耳朵,顷刻间,到了庄前,拜见了唐三藏。
书中也没有明确交待收伏悟能的时间,但谁都可以推算得出,那时该是清晨之际,正是木季木时收木母。
书中第22回讲到:唐三藏师徒三众,行至八百里流沙河,正是那“大火向西流”之时,也就是夏秋相交之季,说是长夏之末,也说得通。
书中同样没有交待收下悟净的确切时间,却详细叙述了悟能与悟净两天里的三次大战,并且在木叉奉法前来收伏悟净时,悟净指着悟能说了这么一句话:“他不知是那里来的个泼物,与我整斗争两日,何曾言着一个取经的字儿?”请注意,悟净不是说斗了这两日,而是说整斗了这两日。
以此推断,唐三藏收下悟净,当在日渐偏西之时,可谓土季土时收净土。
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先是空顶了一个“三藏”的名字,只是行至两界山,也就是如来五指化作的“五行山”,方开始五行渐生,三藏逐步到位。
他在两界山收下孙悟空,取经路上,开始有了金、火二行,金(火)藏到位。
在鹰愁涧得了白龙马,白龙马虽为一土,却难为一藏。
在高老庄收下猪悟能,取经路上才添了木、水二行,木(水)藏到位。
在流沙河收下沙悟净,土行加盟,土藏到
位。
至此,唐三藏才名副其实。
而后,就是书中第22回的一首诗中所说的那种情况:“五行匹配合天真,认得从前旧主人。
炼己立基为妙用,辩明邪正见原因。
金来归性还同类,木去求情共复沦。
二土全功成寂寞,调和水火没纤尘。
”
五行不全,经难取。
五行齐全后,相互间又有个相生相克的问题。
在被称为“金公”的孙悟空与被称为“木母”的猪悟能之间,时常发生矛盾,有磨擦。
悟空总是作弄悟能,悟能又总是撺掇师父去整治悟空。
但他们毕竟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保唐三藏取得真经后成就正果。
他们必然要克服相互间的磨擦,消除不睦之心。
在外因上,需要有土撮合;在内因上,也有相生的一面。
按五行相生相克说,金生水、木生火、金克木、水克火。
当悟空为金、悟能为水时,金生水,故悟空多次救助悟能;当悟能为木、悟空为火时,木生火,故悟能也能救助悟空,如孙悟空被红孩儿三昧真火熏坏了,几乎丧了残生,就是由悟能救治过来的(第42回)。
当悟空为金、悟能为木时,“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如第19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当悟能为水、悟空为火时,水克火,如在27回中,就是因为悟能从中撺掇,方使“圣僧恨逐美猴王”。
土能使金木相交、水火调和。
但在金木不睦、水火闹别扭时,作为三藏之一的净土沙悟净,虽在书中被称为“黄婆”,却极少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整个给人以苍白模糊的感觉。
在悟能撺掇师父念紧箍儿咒时,他就一次也未曾劝解过。
悟空在第一次被逐回来后,就曾不满意地对他说过:“你这个沙尼!师父念紧箍儿咒,可肯替我方便一声?都弄嘴施展。
”(31回)。
相比之下,白龙马这个土的撮合作用发挥的倒要更好一些。
在悟空被撵回花果山,悟净被黄袍怪捉住,唐三藏被妖精给变作老虎囚起来时,“意马忆心猿”(34回),是他力劝悟能去把悟空请回来的。
话又说回来,沙悟净虽不善于调解悟空与悟能之间的矛盾,但没有一次在二人之中拨弄是非,扩大矛盾。
应当说,他是在无声无息中化解金木之间的矛盾。
五行和睦归正果。
和睦中包含着分离,克服大分离,才会有大和睦。
孙悟空的两次被逐(一次是因为打死白骨精被逐,一次是因为打死了几个草寇被逐),虽然造成了“中道分离乱五行”(58回)的局面,但这两次大分离的最终被克服,却又带来了五行大和睦的新局面。
孙悟空第一次被逐回来后,在一段时期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32回)。
第二次回来后,金、木、土“剪断二心,锁猿马,同心戮力,赶奔西天”(59回)。
此后,金木之间虽偶尔也发生一点小磨擦,却是再也没有闹过别扭。
等到第89回,“金木土计闹豹头山”,三家和睦后,也就到了西天。
炼丹家在五行中独崇拜金,以为金属至高无上,“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因而在《西游记》中,从第1回贯穿到100回的主人公,不是代表三藏的唐僧,不是被称为“木母”的猪悟能,更不是被称为“黄婆”的沙悟净,而只是被称为“金公”的孙悟空。
孙悟空这只天生的石猴,一落地就“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1回);在当美猴王和齐天大圣时,使金箍棒,披黄金甲,顶紫金冠;待做了唐三藏的大徒弟后,那黄金甲、紫金冠是不见了,但也要给他戴顶嵌金花帽,还要套上一个金箍儿。
这位响当当的“金公”,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身金。
有人认为,《西游记》里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唐僧和沙和尚这两个艺术形象的塑造就比较差。
说前者写出了鲜明性格,有个性差异,后者缺乏鲜明的个性,倒也是事实。
若因此断定《西游记》的作者擅长编述神奇生动有趣的故事,而不善于塑造出成群的使人读了不能忘记的鲜明的艺术形象,那就太过于武断了。
从五行学说的角度上分析,为金为火的“金公”与为木为水的“木母”之间,既有相生的一面,又有相克的一面,个性自然是鲜明的。
而代表着三藏的唐僧,往往把握不住金(火)藏与木(水)藏之间的相生相克;道家在以土助铅汞化合时已经证明,土在化合中的作用并不是那么积极主动的,因而唐僧和沙和尚缺乏鲜明的个性也就不足为怪。
这样写,正说明作者是另有一番寓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