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四制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五四制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生字词、作家作品、名言名句、文言文字词的识记等。
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深化理解所学课文。
3.品味赏析文章语言,领悟含义深刻的语句。
【复习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品味赏析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复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
1.任务一:掌握第四单元生字词,会读、会写、会用。
(1)请把每课后面的读读写写抄写在下面空白处。
(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修润:修改润色。
商酌:商量斟酌。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付之一笑: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修葺:修理。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
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2.任务二:知道一点文学常识。
以书本注释为重点,背记、掌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家,代表作有随笔集《》等。
叶圣陶,原名,家、家、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童话集《》等。
《驿路梨花》作者,作家。
《最苦与最乐》作者,字,号,别号,家、,著作大多收入《》。
《陋室铭》作者。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者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爱莲说》作者,字,(朝代)家,著有《》《》等。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3.任务三:课文内容梳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德行高远者的追思景仰。
《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所见所闻为顺序,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讲述了人们学习雷锋精神,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赞颂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道德。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议论文,作者从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4.任务四:积累一些文言文知识。
《陋室铭》
(1)古今异义:
惟吾德馨.古义:今义: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
(2)一词多义:
之: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
(3)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4)文言句式
倒装句: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宾语前置)
《爱莲说》
(1)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古义:今义:
(2)一词多义:
鲜: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3)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二、自主评价
(一)积累与应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pǐ) 竹篾.(miè) 契.约(qì) 淤.泥(yū)
B.累.赘(léi) 喷.香(pèn) 鸿儒.(rú) 亵.玩(xiè)
C.别.扭(biè) 折.损(shé) 案牍.(dú) 鲜.有闻(xiǎn)
D.露宿.(lù) 圣.贤(shènɡ) 西蜀.(shǔ) 诲.人不倦(hu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拖杳驿路监督苔痕
B.妥帖黑碳坟墓隐逸
C.草率屋粱卸却洗濯
D.商酌修葺循环枝蔓
(二)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成第3-5题。
3.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
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作者虽然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却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B.本文是一篇记人的文章,但是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议论为主,结合记叙,以小见大,突显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C.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的核心是“写话”与“简洁”,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他的主张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D.在文风方面,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不失其真挚。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B.《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
C.“丁卯年”是干支纪年法的表述,课文中指的是1987年。
D.“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5.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这句话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也引出下文的观点。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句话用了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方法,以交往人物之雅表现陋室不陋。
C.“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这句话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将视觉和嗅觉互通,表现紫藤萝花给我的愉悦之感。
D.“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这句话用了拟人
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胜利者阿蒙森的得意和失败者斯科特的沮丧之情。
(三)阅读《驿路梨花》,完成第6-8题。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这个事件发生的顺序是解放军战士建造小屋一一哈尼族小姑娘梨花照料小屋一一梨花出嫁后妹妹继续照料小屋一一瑶族老人借住并照料小屋一一“我们”借住并照料小屋。
B.选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中间穿插有解放军战士建造小屋和梨花及妹妹照料小屋的故事,文章构思巧妙、新颖。
C.结尾再写梨花是对人物美好品质的赞美。
引用诗句结尾,照应题目,深化主题,寓意深刻。
D.选文主要通过直接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解放军和梨花始终没有出场,但通过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也直观地表现出他们乐于助人的精神,因此是直接描写。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刻画人物时,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间接描写。
对梨花姑娘采用的是间接描写。
B.文章开头对陡峭连绵的青山、茂密的树林进行描写,主要作用是展现事情发生地点的幽静、美丽。
C.文中的“梨花”是即指自然界中的梨花,也指梨花姑娘,同时赞美了梨花姑娘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
D.文章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正面写屋,侧面写人,写出了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
8.选文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抒发思古之幽情,缅怀宋将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功绩。
B.这“驿路梨花”是边境盛开的洁白梨花,是哈尼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C.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D.含蓄而又形象地写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深刻含义,升华了中心思想。
(四)阅读《短文两篇》,完成第9-19 题。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0.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
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
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
1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
C.春冬之时
D.观之正浓
1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13.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14.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
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他人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卖油翁”“孝亲敬老”“回忆鲁迅先生”“最苦与最乐”“孙权劝学”的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爱莲说》《登飞来峰》《贾生》《己亥杂诗》的作者都是宋代人。
D.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如“江阴”在长江之南,“衡阳”在衡山之南。
16.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17.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
A.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
C.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
D.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
18.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
A.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
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幽,洁净地挺立。
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19.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是作者对莲的高贵品质的概括与赞扬。
B.文中写菊、牡丹,是表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表明像陶渊明那样爱菊的真隐士很少了。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崇尚高洁、正直、庄重、豁达、脱俗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