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范文7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7篇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7篇
初中地理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2、运用地图,联络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3、运用地图,联络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p 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根本特点
4、运用地图,理解巴西的城市建立和人种构成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

工农业特点
难点: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
一、地理概况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2题,从纬度位置的角度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
3、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第1题,考虑: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根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
5、学生自读材料‘地球之肺“,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
6、学生讨论完成活动第3题,
〔过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冲积而成,亚马原是有哪条河流冲积而成的呢?
二、亚马孙河
1、引导学生观察图3-41,考虑:亚马孙河的发地,流向,注入的海洋
2、设问: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阅读考虑
3、考虑: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
4、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
三、迅速开展的经济
1、学生自读教材,考虑: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表达出来?
〔过渡〕巴西工业的迅速开展,离不开巴西丰富的自然资
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和水力资
四、人口和城市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
[小结稳固]
学生小结
[作业布置]
见基训
初中地理教案篇2 教学目的:
理解森林资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的主要分布地区;理解森林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的方法。

教学重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具: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考虑,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

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外表上的森林。

今天,我们就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消费、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老师总结:森林除了刚刚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
森林的环境作用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调节大气成份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净化空气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增加空气湿度
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节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此,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该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楚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

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

老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p :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防止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降低而沉落。

学生答复: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图〕注:图中箭头的粗细和颜色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老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复: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步沉积在坡上。

老师提问:减少的那局部径流到哪里去了?
学生答复: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

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

除此之外,老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答复,老师总结:森林还有调节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那么,森林资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的分布。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的分布〕:
老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答复: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老师提问:森林资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答复:全球森林资绝大局部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森林资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惹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
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如今当今森林资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热带雨林假如消失,不仅动植物资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节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

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大方地向人类奉献着它的一切。

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育。

当前森林资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的自觉性。

四、森林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开场认识到森林资的重要性,开场注意保护森林资,维护生态平衡。

各国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开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考虑题,多媒体播放考虑题: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 全部保护起来,制止砍伐。

2. 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立和人民生活需要。

3. 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老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且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

为改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

人们在搞经济建立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务实际效果。

初中地理教案篇3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第2 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经济开展最
早,目前经济开展程度较高的地区。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消费程度高,种植
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2、才能目的: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能分析^p 其原因,熟悉本区的主要旅游资或旅游景点的分布。

3、教育目的:通过对旅游资的学习,可以扩展学生严结
合增加旅游地理知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消费程度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能分析^p 其原因,熟悉本区的主要旅游资或旅游景点的分布
教学难点: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消费程度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p 法、比照分析^p 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

〔学生回忆,并答复以下问题。


二、导入新课:
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三、教授新课:
板书: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54页图简单介绍资本的开展史。


1、欧洲是资本经济开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开展程度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2、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3、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消费程度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兴旺的农牧业
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理解欧洲局部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
瑞典——造船、汽车、机器制造业
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水产品
荷兰——鲜花〔尤其是郁金香〕
板书二、繁荣的旅游业
1、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简单分析^p 其原因,
2、主要旅游资或旅游景点〔通过幻灯让学生欣赏〕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阳
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国——田园风光、“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
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
目的检测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比拟简单,可以通过大量的材料指导学生自学。

在今后的讲述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课,增加课堂的兴趣性。

初中地理教案篇4 教学目的
①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别离的假设干证据的分析
^p ,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p 、归纳、表达等认知才能;
②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进步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进步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寻找大陆移的证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海陆是变迁的
导入: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

其实古人早就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此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
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
/Soft/Index.>课件。

〔可以出示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


活动:〔观察、分析^p 、讨论〕
提示: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状况?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
1.地壳变动;
2.海平面升降;
3.人类活动。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剧烈的争论。

时机总是垂青擅长观察、考虑的人。

正像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来阅读一下《偶尔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生:阅读。

〔最好出示资料片〕
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
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同学们都学过剪纸能否用这种剪纸的方法证明一下你的观点。

生:讨论,用剪刀、白纸活动。

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们讨论的方法演示一下呢?
生:上前演示。

师:结合学生演示评价。

事实说明不能看到轮廓吻合就主观认为二者是连接在一起的。

咱们同学做事也是一样,要注意认真求证,不能想当然。

谁来介绍一个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
生:〔简单介绍〕魏格纳最终为科学而献身。

师:从魏格纳发现并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理论。

四、大陆漂移假说观点
师:魏格纳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建立,如今我们就来看一看大陆漂移假说。

〔出示大陆漂移课件〕它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生: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才分裂为几块,〔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

〕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布局。

初中地理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重点和难点:
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准备:
1、小地球仪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第一时:
导入:
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
〔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
他到了太空,回头看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样的?
〔地球上大局部都是水,在太空中地球是如此的蔚蓝美丽〕
提出问题:
那么地球外表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板书:一、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1、人类对地球相貌的认识过程
对地球相貌的探究,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为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出色的奉献。

下面就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他们对人类所作的奉献。

〔学生介绍的过程中用向学生提供古“丝绸之路”道路、郑和下西洋道路、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道路等示意图〕学生分组活动:
1、丝绸之路
2、马可波罗游记
3、郑和下西洋
4、哥伦布地理大发现
5、麦哲伦环球航行
〔学生互相评价〕
〔1〕组织活动
①指导学生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平分成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比拟海洋和陆地面积的大小
②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按自转方向转动,闭上眼睛,让地球仪停顿转动后用一个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然后统计分别陆地和海洋的人数并计算所占的比例。

〔2〕但是,由于我们只有40多人,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面积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出示教材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拟”〕
学生活动
得出结论: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按照要求参与活动,计算出陆地和海洋的比例
学生答复
71%为海洋,29%为陆地。

概括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板书:2、全球海陆分布比例
〔3〕问:所以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时认为它应叫什么?
提问:
同学们,你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看法?
〔鼓励学生〕〔水球〕
〔这是由于古人当时并不理解地球的整体相貌,不知道地球外表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果;人们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的“地球”了,没必要再改成“水球”。


提问:
这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均匀地分布于地球外表吗?显然不是。

看手中地球仪,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展示南北半球图及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比例,帮助学生总结海陆分布特点。


板书:3、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学生活动:
观察地球仪说明,并总结出海陆分布的特点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板书: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围着,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阔的局部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局部;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

我们经常听到大洋、大陆、半岛、岛屿、海、海湾、海峡等众多的称谓,终究是怎么回事?请看图〔用展示某地区的立体示意图和平面轮廓图,两图均标注注记〕,自学上述地理名词的意义
2、我们把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成为大洲。

看教材图
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答复:
①世界上有哪几大洲和哪几大洋?
②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
〔太平洋沿岸有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③东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
④西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南、北美洲〕
⑤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陆地
〔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
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
〔亚洲、太平洋〕
⑦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
〔大洋洲、北冰洋〕
⑧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欧洲、北美洲〕
⑨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洲、北冰洋〕
⑩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
〔南极洲、北冰洋〕
3、有些大洲是相连的,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到这些大洲及其分界限,并把分界限描绘出。

重点指导学生读2.7,找到亚、欧、非三洲的分界限,并描绘说明。

学生活动:
通过两图比照,明确其地理意义。

边查图边答复,进一步熟悉稳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稳固练习:
1、填图:在教材图2.1中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绘图:在教材图2.9中,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并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初中地理教案篇6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根底上,理解经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

二、教学时间
约10分钟。

三、教具
地球仪,一张直径30cm的圆纸,一条注出经度的宽3cm 的长纸条。

四、教学过程:
师:[指地球仪上经线]我们已经讲过了经线,它是连接两极的半圆线;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为了区别每条经线,给经线标出度数,这叫经度。

它是怎样划分的?[出示一张直径约30cm的圆
纸片]我们来看,这圆纸的两边是两个半圆线,代表两条经线,它们如今是相对的,组成了一个……[指圆纸周边] 生:经线圈。

师:对,如今把圆从中间折起,这折出的直线相当于地轴,它和经线之间形成两个半圆的面。

请看如今这两条经线之间[折成直角]所夹的角是多少度?
生:90°
师:[又缩小一半]这样呢?
生:45°
师:对,[展示圆面]如今这两条线中间多少度?
生:180°
师:很好,[指圆纸反面]假如再看这面呢?
生:也是180°
师:对,所以经度一共有360°,为了区别清楚,要找一个0°作起点,经过各国共同商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板书]的经线作为0°经线[指地球仪],叫作本初子午线[板书],如今大家都从图上找一找。

生:[看图]
师:0°经线确定后[在地球仪上指出并演示]向东10°、20°、30°……越向东度数越增加,到180°;从0°经线向西10°、20°、30°……越向西度数越增加,也到180°。

[板书]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

0°和180°是东、西经共有的。

[画板图]请看这两幅图(图1)有什么不同?并和我一起画。

生:0°经线向东是东经度,数字递增;0°经线向西为西经度,数字也是递增的。

180°经线向东为西经度,数字递减;180°向西为东经度,数字也是递减的。

师:对,我们注经度时一定要注明东经度或西经度。

地球仪的经度常注在赤道上,地图多注在图下。

[出示注好经度的纸条,并围成一圈]
大家回去裁一张纸条(2cm—3cm宽,40cm长)从0°开场,注上经度(每1cm作10°),最后在180°处粘在一起,成一纸圈,帮助你加深对经度划分的理解。

初中地理教案篇7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理解可再生资与非可再生资的区别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区别它们;
3、理解可再生资与非可再生资的相对性;
4、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土地资的重要性和主要利用类型;
5、通过分析^p 世界土地资分布图,使学生理解世界土地资的分布大势,知道世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概况;
6、通过漫画、资料等使学生理解土地利用和破坏的现状,理解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问题和保护土地资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保护土地资的重要性及合理利用土地资的意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p
“土地资”这局部内容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土地资的利用类型、土地资的分布大势、土地资的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的分类方法很多,教材选择了与实际生活联络较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土地资的分布大势,主要是通过读图让学生理解世界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分布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考虑,既复习了前面相关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打根底,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p 问题的才能。

对于土地资的利用和保护局部,教材首先说明了土地与人的亲密关系,接着进一步通过一些数字说明由于人口增加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问题,尤其是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污染等问题,并进一步通过阅读资料“巴比伦的兴废”,提出土地资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供同学们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