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脉找准点——学困生的转化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好脉找准点——学困生的转化案例
发布时间:2021-05-14T10:14:36.2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1期作者:孙菊珍
[导读]
孙菊珍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清江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4455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25-01
案例背景:“学困生”一直以来是我们一线教师最头疼,也是最关注的一部分群体,休息的很多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对他们的辅导上,可以说花费了精力,气坏了身体。

我一直想从这个繁重的“辅差”行列中走出来,恰逢本学期学校数学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作为主持人的我结合学科教学实际确定工作室本学期研究主题为“如何将学困生控制在课堂内?”于是在学困生的转化这一领域我进行了有意识的研究和记录。

案例描述:
生A是103班一个年龄偏小的女生,十分可爱,她那忽闪忽闪的非常有神的眼眸里总是透着一种灵气,但令我不解的是她的成绩和她的课堂表现不尽人意。

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在试卷并不难的情况下总是上不了75分,课堂上举手很积极,甚至有时老师问题没说完她就高高地举起了手,但神情却有些许紧张和不安,有时脸都憋红了。

因为她成绩不理想的缘故我总是爱点她回答问题,而她有时回答对,有时答非所问,有时站起来很难为情地手挠着脑袋说:还没想好。

至于练习反馈当然也是错得不少。

我反复观察和思考,发现她上课举的是“假手”,其实自己并不懂,甚至没听清老师和同学说的话的本质含义,而是在用假积极的表象掩盖自己因为内心不懂的不安。

在那一次对家长的开放课上孩子依然表现如此,课后我和家长、孩子三方一起正视并沟通了这个问题。

我直言不讳地给家长反映了孩子课堂上“装”的假积极状态,孩子在一旁很紧张的看着爸爸和老师的表情,得到老师和爸爸肯定她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后她紧张的情绪缓和了些,我进一步帮她分析:如果一直这样装下去,自己很累,在“装”的紧张状态下肯定学不好,我们喜欢看到真实的她,也很愿意帮助她一起进步后。

她如释重负地承认了自己的“装”。

孩子的爸爸非常的配合与支持,没有任何责备孩子的意思,并且和老师一起给孩子指点了方法,并承诺只要在她自己真实的状态下真实的学习就行了,无论考多少分,爸爸、妈妈都不会怪她,老师也不会怪她,我们愿意一起帮助她。

在这之后,孩子的整个状态慢慢发生了变化,课堂上她自己想好了就举手,没想好就默默地思考。

她不仅能认真听老师讲,也能耐心地听同学讲,并且能听到重点。

记得有一次在探究13-9=?时,我让孩子们先自己独立探究(可以借助小棒),在巡视时我发现有的孩子用了想加算减,有的用了破十法,有的用了连减,还有的用了一个一个地减(即倒着数)。

我清楚的看见她用了一个一个地减的方法,并且也肯定了她的这个方法是可以的。

在汇报时,我首先让另一位用一个一个减的方法的同学回答了,然后我问还有别的方法吗?于是点生A,问:你怎么不举手啊?她站起来腼腆地说:我的被xx说了。

我当即肯定了她:真是一个会听同学表达的孩子,会倾听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掌声送给她。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的自豪溢于言表,很是开心。

随即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肯定了生A这段时间的进步,指出她之所以进步明显就是因为她不像原来那样“装”了,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这样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才会好,所以进步快。

在那一次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可以说她整个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

语文老师反映她的字在慢慢写好,不像原来那样只图速度快;上课虽然举手不如原来积极,但能讲到点子上,整个人在倾听和思考的状态中;作业正确率也在逐步提高。

是的,这些好的状态的逐步转变也正是在我的数学课上同样发生的,我甚是欣慰。

成绩自然在逐步提高,90、93、95……令人倍感振奋的是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居然语文99分,数学100分。

成功的从学困生转化成了学优生。

案例反思:
学困生是指不包含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

学困生的心理障碍类型通常有:恐惧心理、沮丧心理、防御心理、对立心理以及畏难心理。

本案例中生A是属于恐惧心理加防御心理的类型。

她是一个内秀的乖乖女,她怕不举手老师批评训斥,怕同学小瞧,怕家长说她不够努力,于是她用“装”的方式来防御老师、家长说她的不够努力,不够积极;用“装”的方式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在“装”的过程中担心着、紧张着,从而不能很放心的专心进入学习状态。

找准生A“学困”的症结后,我经过仔细思考、周密设计,拟定了转化策略:1、心理沟通,使她从心理感觉到自己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学习。

只要她呈现自己真实的状态,无论是对还是错,家长、老师都不会怪她,更不会批评她。

2、指出“装”的危害。

“装”让自己很累,不能安心进入学习状态,而且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不知道她哪里不懂,哪里需要帮助。

3、根据她“学困”的原因制定符合她的转换策略——不但强化、肯定她安心学习的状态,并适时跟踪指导、记录、再指导。

4、家校形成合力。

在最开始的几周,每逢周末一定会把孩子在学校安心投入学习的点滴用微信或电话的方式告诉家长,让家长回家后大加赞赏她不“装”,安心学习的状态,同时请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的状态,笔者周一或是其它合适的时机肯定她安心学习的状态。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在不断摸索中前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倾注爱心,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困”的,把好脉、找准点,从而因材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