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图像教学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来看,图中四个方框分别表示哪一部分;若是从地壳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四个方框分别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中的哪一个;若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则又是表示海水、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中的哪一个方面。

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例如:在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中,同时将《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世界土壤分布图》图像系统置放同一处,让学生通过分析每一农业地域类型所在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来掌握这些地区出现这一农业地域类型的自然条件。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2.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图像系统的整体性、规律性、特殊性,来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地图反映的是众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

有时需要将其中某些组成部分分割开来,以突出某一空间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在读图时要求学生不能只了解一幅图的概貌,还必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事物有所认识、分析和了解。

例如,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通过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地峡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都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特殊现象,让学生了解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的规律及其特殊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2.4训练学生绘图制表、缺图补图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绘制图表、缺图补图”要求学生能模仿、记忆、想象,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也是读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生的动手绘画过程,能加强对地图的认识,强化学生地图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

2.5通过指导学生掌握图文变换的方法,增强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转换能力。

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地图,熟悉地图、阅读地图和绘制地图,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图像与文字的转换,即能用文字、图像或变换图像,来说明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5.1以文释图
即指将图像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图分析,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部分。

学生在现有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条件下,对一张新的图像进行观察、阅读、分析、掌握和完善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过程。

以文释图一般分三个层次,一是能够根据图像和图表叙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二是能够根据图像和图表进行分析,得出有规律性的知识;三是能够把图像中有联系的事物,经过分析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2.5.2以图释文
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像或图表,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大有益处的。

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2.5.3以图释图
指用一张新图来表述原图。

地理学科的教学要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
转到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上来。

培养学生以图释图,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工作。

而能够做到以图释图,就必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灵活的思维方式,一个人如果只会按一种固定的方式或教师教给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是不会形成创新能力的。

实施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常规思维的同时,应充分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善于打破思维定势,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以图释图,就需要灵活的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2.5.4补全图像。

根据地理图像提供原因或结论,但又不全面,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图像知识和技能,联系所学的知识加以补充完善,称之为补全图像。

这样就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不仅能培养用图绘图能力,也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空间,满足学生创造欲望。

2.6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野外地形地质考察等活动,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理图像描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各种地理图像在日常生活中,认识世界的过程都非常的有用,并能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成功乐趣,从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兴趣。

更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在每年的暑期都会外出考察,拍很多的景观照片让学生看,学生有直观的映像。

3、小结
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许多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象的分布、演变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间概念;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智能。

用好地图——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自然地理是整个中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永远的焦点!而目前我们的高一学生却是在基础极为薄弱的前提下学习本部分内容的,特别是其空间思维能力和读图析图的能力很差!对于我们高中地理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

必修一所涉及到的自然科学知识面广,内容抽象,需要较高的综合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而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理信息和地理技能,与文字教材相比,它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和综合性,更利于观察、分析、理解、想象、推理、判断、归纳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利用地图作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思路的推广势在必行。

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方法
在高一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至关重要,因为在高一地理的教学内容中涉及了大量的地理原理图、模式图、剖面图、自然景观图等,学生通过读图可加深对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非常关键。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对读图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在用图过程中只要按照读图的一般程序去做就可以了,通过反复的应用使学生加强对读图程序的巩固。

在读图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地图主题,引导学生读图。

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通过阅读地图的图名明确该图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不要被图中的其他符号蒙蔽,影响读图的结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图之前要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制定出明确的读图目的,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考,感知所需要的信息。

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应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地图,在引导学生读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了解学生在利用地图时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扫清认知障碍。

高一地理的很多
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都是通过利用地图来加以理解的,就出现的地图而言很多是反映空间概念的立体图。

第二,教学中教师作必要的引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

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阅读地图前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所提要求应从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树立起信心。

第三,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读图和用图分析问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应贯穿在平常的教学中,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主动用图。

教师对图态度、用图技巧会对学生用图习惯和对地图兴趣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地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地理教学中的图文转换
地理教学中经常遇到图文转换的问题,图文信息转换题也是近几年高考中的主要题型,在教学实践中,图文信息转换的方式很多,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选择最恰当的转换方法,如:由图到文的转换、由文到图的转换,由图到图的转换等。

通过图文转换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文转换是地理教学中的基础,也是地理思维的具体体现,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捕捉信息、判读分析各种图表的能力就更凸显其重要性。

从高考来看,图文信息转换题又是近几年高考的主要题型,它具有综合性、技巧性强,有创新等特色,能够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等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进行多角度的图文信息转换,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然而,图文信息的转换又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掌握地理学科基本知识的情况下,面对新的图形、新的情景,又会束手无策,百思不解,知识迁移受阻,读不懂图成了地理学习中的一大障碍。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加强图文信息转换的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由图到文的转换,在正确理解地图语言的基础上,将图象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即以文释图。

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些能力也能在转换中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是由文到图的转换,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象或图表,以直观的图象、图表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即以图释文。

这一过程难度较大,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文字,还要具备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转化能力。

三是由图到图的转换,将一幅陌生的地图转化为熟悉的地图,或将一个抽象的图象转化为形象的地图,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即以图释图。

教学中教师安排由学生参与动手转换,既加强了学习活动的亲历性和体验性,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不但达到知识融会的目的,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教学实践中因该有意识地加强图文转换的训练,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图文转换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基础,是地理思维的具体体现,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捕捉信息、判读分析各种图表的能力就更凸显其重要性。

从高考来看,图文信息转换题又是近几年高考的主要题型,它具有综
合性、技巧性强,有创新等特色,能够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等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进行多角度的图文信息转换,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然而,图文信息的转换又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掌握地理学科基本知识的情况下,面对新的图形、新的情景,又会束手无策,百思不解,知识迁移受阻,读不懂图成了地理学习中的一大障碍。

在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加强图文信息转换的教学,对图文转换的教学策略做了一些探讨,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由图到文的转换:在正确理解地图语言的基础上,将图象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即以文释图。

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些能力也能在转换中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是由文到图的转换: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象或图表,以直观的图象、图表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即以图释文。

这一过程难度较大,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文字,还要具备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转化能力。

三是由图到图的转换:将一幅陌生的地图转化为熟悉的地图,或将一个抽象的图象转化为形象的地图,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即以图释图。

由于学生动手转换,加强了学习活动的亲历性和体验性,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通过图文信息的转换,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思,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升“图文转换”能力
考生要熟练提取地理图像中的地理信息,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学会图文转换。

例如一幅等高线图,考生应能从图上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等。

学会地理图像间的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表格转换成曲线图、扇形图与柱状图的转换等等。

看到一幅图(或者是无图考图的试题)时,考生应调动大脑中储存的地理知识信息,定位一定要准确,然后浮现出老师在课上讲过的相应知识点去思考去分析阐述该地相应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小提醒:针对每年必考的地球运动部分的知识,考生一定要在头脑中构建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图,把这部分的知识回归到这个图上来作答,进而分析出那些现象出现在北半球冬季,那些现象是北半球夏季出现(一定要清楚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策略:训练地理图表的辨识能力1、分解复杂地理事物把比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分解成若干个图像,有重点地对某个问题进行
2、变形课本的地理图表对课本中的形态结构图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形。

由立体图改为平面图;由直观图改为示意图;由实物图改为文字图等,或是将课本中的关联图改变形式以新的形式出现
3、简化抽象的地理图表把课本插图中具有提示性质的内容进行适当合理的删除,使图解变得抽象、简炼,以增大读图的难度。

4、辨别易错的地理区域对课本插图的形态、结构、功能进行变化。

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5、各种地理要素之间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以训练培养图文转换能力。

如把文字(或数据)训练图文转换能力1、读懂图意,把图像含意转换成文字或数据,再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分析
6、表达的内容改用坐标曲线表达,把坐标曲线改用文字表达等。

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把信息互相转换,以体验、掌握图文转换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第三,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养成编绘过程图的习惯,如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与对地面保温作用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土壤形成过程图等,同时对课本中出现的各种关系图要认真阅读并加以练习,培养图文转换的习惯和读图的敏锐程度。

训练分析和解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