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4)代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褐飞虱危害和抗药性机理及其治理共27页文档

褐飞虱危害和抗药性机理及其治理共27页文档
摘自:浙江省农科院何月平等,2019 抗性倍数:RR<3敏感,3<RR<5敏感性下降,5<RR<10低水平抗性,10<RR<40中等水 平抗性,40<RR<160极高水平抗性。
抗性机制
1.表皮穿透性下降
表皮穿透作用降低实际上是穿透常数降低,即仅仅是使杀虫剂穿透表 皮的速率降低, 而不是使透过表皮的杀虫剂减少, 最终的透人量是一样 的。但由于药剂进入虫体的速度减慢, 能为代谢作用提供充足的时间, 表皮穿透因子在褐飞虱的抗药性中可对其他抗性因子起催化作用。
COEs 昆虫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产生的代谢抗性主要与酸酯酶活性变化相关,其 主要机理是是通过隔离并缓慢代谢杀虫剂产生广谱抗性或者直接代谢含有一个共通 酯键的有限类型的杀虫刻
P450s Cty p450介导的昆虫主要:p450过量表达、氨基酸序列改变及两者的联合作用。昆虫 p450基因分为4个亚家族:CYP2、CYP3、CYP4和线粒体亚家族。
褐飞虱危害和抗药性机理及其治理
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
褐飞虱抗药性及其抗性治理
农药学
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内容如下
1.褐飞虱简介 2.褐飞虱抗药性 3.抗性治理
褐飞虱简介
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Stal)
分类属性:同翅目 飞虱科 Homoptera:Delphacidae 分布:有远距离迁飞习性;亚洲国家的首要害虫;
合理利用水稻抗虫品种
• 目前就已成功地将对褐飞虱具杀虫效果的雪莲凝集素基因
与野生稻抗虫基因转人水稻植株之中。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 褐飞虱的天敌蜘蛛、蜷和寄生蜂等是田间控制褐飞虱种群 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充分利用天敌对褐飞虱的抑制作用, 可以减少用药, 延缓其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种植技术-褐飞虱如何防治?

种植技术-褐飞虱如何防治?

种植技术-褐飞虱如何防治?治褐飞虱,要根据褐飞虱的发生和危害特点,适期用药,并根据田间褐飞虱的发生情况选用适当的杀虫剂。

褐飞虱的发生和危害特点褐飞虱为迁飞性害虫,在北纬25°以北不能越冬,每年虫源逐代、逐区、呈季节性南北往返迁移。

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褐飞虱一般在7月中下旬以后迁入,通常在台风等由南向北的气流过境时形成迁入峰。

每次迁入的成虫,数量一般不会特别大,不足以立即对田间水稻造成大的危害,通常在田间繁殖一两代,虫量才会增加到足以对水稻造成危害的程度。

褐飞虱成虫寿命长,产卵期长,产卵量大。

在温度26~28℃条件下,褐飞虱雌成虫寿命为15~25天(在17~20℃时寿命长达30天)。

雌成虫繁殖力强,每头产卵150~500粒,多的(特别是短翅型成虫)可达700~1000粒;产卵盛期历时10~15天,产卵高峰期通常持续6~10天。

褐飞虱卵完成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与气温高低有密切关系,在15℃、20℃、25℃、28℃及29℃恒温下卵期分别为26.7、15.2、8.2、7.9及8.5天,在28℃左右卵期最短,在25℃左右温度下孵化率最高。

褐飞虱危害水稻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方面。

直接危害是直接吸食水稻汁液,消耗稻株养分,造成危害。

褐飞虱的成虫、若虫都能吸汁危害水稻。

间接危害是褐飞虱成虫、若虫刺吸汁液和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和感染菌核病,其排泄物滋生霉菌,还会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褐飞虱防治策略水稻对褐飞虱有较强的耐害能力,田间有少量褐飞虱发生时,水稻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一般不需要用药防治。

但在褐飞虱大发生的年份,如果水稻生长前中期褐飞虱迁入量大,应及早用药控制田间害虫数量,减少害虫基数。

在水稻生长前中期预防性用药,防治指标一般为每百穴500头,也就是一穴有5头左右。

到水稻生长中后期,褐飞虱防治指标一般为每百穴1000头,也就是一穴有10头左右。

离收获期不远的水稻,茎秆等组织老化,耐褐飞虱危害的能力强,防治指标可以适当提高。

七(4)代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七(4)代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七(4)代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2005~2007年,七(4)代褐飞虱在响水县连续大发生,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已成为水稻后期不可忽视的主要害虫。

分析了七(4)代褐飞虱在响水县连续大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七(4)代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对策;江苏响水我县地处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属淮北沿海中粳稻区。

褐飞虱是本地水稻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之一,历史上为间歇性重发,而且以六(3)代为主害代,七(4)代仅少数年份发生较重,但近3年,七(4)代褐飞虱连续大发生,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已成为水稻后期不可忽视的主要害虫。

现就本地近3年七(4)代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如下。

1大发生原因1.1四(1)代褐飞虱迁入期早据诱虫灯观察,常年本地四(1)代始见期在7月上旬,迁入峰早的年份在7月上旬,迟的年份在7月中旬末,一般年份在7月上旬末至7月15日左右。

2005~2007年,四(1)代始见期分别出现在6月25日、6月26日和7月1日,迁入峰分别出现在6月26~27日、7月4日和7月2日,峰期虫量分别为6头、7头和12头。

四(1)代始见期、迁入峰比常年早10d左右,使得五(2)代、六(3)代发生期提前,十分有利于本地基数的积累,8月下旬调查,六(3)代田间平均百穴虫量分别为73头、186头和65头,奠定了七(4)代大发生的虫量基础。

同时,由于七(4)代虫量上升早、上升快,危害期提前,危害时间拉长,七(4)代发生危害程度重,9月下旬调查未防治田平均百穴虫量分别为5 433.4头、22 164.3头和3 859.6头,3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冒穿田块。

1.2五(2)代、六(3)代褐飞虱有虫源补充迁入据诱虫灯观察,2005年,五(2)代在7月30~31日出现1个迁入峰,峰期虫量7头;2006年,五(2)代在8月13~14日出现1个迁入峰,峰期虫量44头,六(3)代在8月26~29日和9月3~5日连续出现2个大的迁入峰,峰期虫量分别为8 606头和318头;2007年,五(2)代在7月26日和8月16日分别出现1头和3头。

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地虫源的大量迁入、气候条件适宜、水稻成熟期推迟、褐飞虱抗药性增强、施药技术不到位造成的。

针对这些原因,防治上应采取“主动出击,积极预防”、“压前控后”的对策。

关键词褐飞虱;发生原因;防治对策褐飞虱是一种迁飞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水稻害虫,2005~2007年在浙江省新沂市连续3年水稻穗期大发生,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其中8月中旬至9月中旬,迁入峰次多,迁降虫量大,田间虫卵量高,虫口增殖速度快,滞留危害时间长,为害严重。

部分防治不力田块9月下旬出现“冒穿”、“倒伏”。

1 褐飞虱大发生的原因分析1.1 外地虫源的大量迁入是导致褐飞虱大发生的直接原因褐飞虱初始虫源均由南方(主要是南岭地带及其以南)随暖湿气流长距离迁飞而来。

近3年水稻中后期褐飞虱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特别是水稻后期褐飞虱随频繁过境本地的暖湿气流迁入,迁入虫量“落地成灾”,导致3、4代褐飞虱大发生。

2007年8月中旬出现成虫迁入高峰,迁入虫口繁殖迅速,3代大发生;3代繁殖及后期不断大量补充迁入的虫源,9月中旬再次出现虫口高峰,4代大发生。

1.2 气候条件适宜,利于生长繁殖褐飞虱生长发育适温为20~30℃,最适温度26~28℃,适宜的相对湿度在80%以上,近3年夏季温度适宜,雨水偏多,秋季气温偏高,利于褐飞虱滞留繁育和前期基数的积累,使得田间虫、卵量高,危害持续时间长。

2007年初伏、中伏气温偏低,对褐飞虱的发生繁殖极为有利,造成褐飞虱短翅成虫出现早、比例高,有效卵量多,卵孵率高,初孵若虫成活率高。

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气温持续偏高,这种“晚秋不凉”天气,为六(3)、七(4)代褐飞虱繁殖、滞留创造了有利条件,危害时间延长,褐飞虱在田间持续为害至收割期。

1.3 水稻成熟期推迟,寄主环境适宜随着水稻高产、迟熟粳稻品种的种植,部分稻田施肥量偏大,特别是氮肥施用过迟、过多等,导致水稻田间小气候湿度大,植株嫩绿,稻株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为褐飞虱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同时刺激褐飞虱短翅成虫的形成,为种群大量增殖打下基础。

涟水县水稻褐飞虱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涟水县水稻褐飞虱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2 0 年3 中等偏 轻 , 代中等偏重 发生( 08 代 4 详见 表1) 。
13 为 害 期 推 迟 .
2 0 年 以前 , 飞 虱一般 为8 05 褐 月下 旬 前后 为害 , 为本地
表2
2 0 年 以来 粳 稻 田褐 飞 虱 虫 量 发生 及 为 害 情况 05
作者 简介 : 施慎 年( 9 4 )男 , 1 6 一 , 大专 , 农艺师 , 从事植物保 护工作 。
中图分类号S . 1 4 5 1 3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1 0 - 1( 1 )0- 9 — 0 7 7 2 0 7 3 0 0 2 01 03
涟水 县地处 江苏省淮北 地 区, 常年稻 麦两熟 , 稻种植 水 面积5 m 左 右 。 飞 虱是 水 稻上 的 主要 害 虫 , 中 以褐 万h 稻 其
收 稿 日期 :0 9 1 — 4 20 - 2 0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A h igi c Bl 0 1( ) n uA rSi u. 1, 0 . . 1 0 2 2 6
发生 的第3 代。2 0 年 以来 ,4 飞虱成 虫滞 留增多 ,代 05 32褐 4 发 生 明显重 于3 ,Y 中 、 旬 出现 “ 代 9] 下 冒穿 ”9 下旬 田间 ,月 虫量仍呈上 升趋 势 , 为害时间可持续 到 1月 中旬。 O
22 品种 以 及 种 植 制 度 的 变 化 .
水 稻 生育 进 程推 迟 , 富的 营养 条 件有 利3 丰 代成 虫 的
滞留、 繁殖 。 一是 近年 推广 的水 稻 品种 以迟熟 中粳 为主 。 主
期, 直接 影 响水 稻. 灌 浆 结 实 , 成水 稻 减产 。 0 5~ 白 勺 造 从2 0 2 0 年 的情况 看 ,月 底 田间 虫量仍 然 偏 高 , 08 9 超过30 0 0 头/ 百穴, 面积 占粳稻 面积 的 比例分 别 为42 %、.5 75 .5 87 %、.%、 1 5 这些 田块一般 产量损 失在2~4 , . %, 2 成 严重受 害 的“ 冒 穿” 田块 , 年在33 m 以上 , 每 .h 产量 损失 在5~8 , 至失 成 甚 收。 年实 际稻谷 损失均在 1 0 t 0 以上( 0 详见 表2) 。

水稻褐飞虱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褐飞虱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褐飞虱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 通过对涟水县2000年以来褐飞虱发生资料的分析,2005年以来七(4)代水稻褐飞虱连续偏重发生,剖析褐飞虱重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迁入虫量大、水稻生育期推迟、暖秋气候、防治质量下降等因素,并提出压前控后、科学用药、注重用药质量,提高防治效果等防治对策。

[关键词] 褐飞虱;发生原因;防治对策涟水县地处江苏省淮北地区,常年稻麦两熟,水稻种植面积76万亩,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其中褐飞虱为害最为严重。

2005年以来七(4)代褐飞虱发生较重,在9月20日前后,部分田块出现不同点、片、“冒穿”的严重为害症状。

通过对近年来涟水县褐飞虱发生情况的分析,总结出七(4)代褐飞虱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发生概况及特点1.迁入虫量高褐飞虱是迁飞性害虫,在水稻中后期(即8月中下旬),如大量迁入加上原本地虫源,即可造成大发生。

2006年、2007年8月下旬褐飞虱迁入量高,造成田间虫量多,发生重。

2.重发生年度增多2000年以来,涟水县粳稻面积不断扩大,褐飞虱有2年大发生(2006年、2007年),2年中等发生(2005年、2008年),2009—2011年由于迁入虫量少,2、3代虫量很低,4代发生也很轻,但在2006年、2007年,3代中等偏重发生、4代大发生;2005年、2008年3代中等偏轻,4代中等偏重发生。

3.为害期推迟2005年以前,为害时段一般为8月下旬前后,为本地发生的第3代。

2005年以来,3代褐飞虱成虫滞留增多,4代发生明显重于3代,9月中下旬出现“冒穿”,9月下旬田间虫量仍呈上升趋势,为害时间持续到10月中旬。

4.为害损失较重2005年以来,4代发生数量增多,此时水稻处于生长后期,直接影响水稻的灌浆结实,造成水稻减产。

从2005—2008年的情况看,9月底田间虫量仍然偏高,超过3000头/百穴,面积占粳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25%、8.75%、7.5%、1.25%,这些田块一般产量损失在2~4成,严重受害的“冒穿”田块,每年在50亩以上,产量损失在5~8成,甚至失收。

褐飞虱突发原因及治理措施

褐飞虱突发原因及治理措施

褐飞虱突发原因及治理措施徐翠芳1 顾金祥1 陈乃祥2(盐城市亭湖区植保站,江苏盐城224002;亭湖区病虫测报站,江苏盐城224001) 2004以来,亭湖区水稻四代褐飞虱突发,尤以去年较为突出,局部地区“冒穿”,损失较大,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广泛开展技术指导,全力组织防治,取得“虫口夺粮”的最后胜利,确保秋粮丰收。

现将近年来我区水稻褐飞虱后期突发的主要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总结如下。

1 四代褐飞虱重发原因分析1.1 迁入虫量高为后期突发提供了虫源基础褐飞虱是迁飞性害虫,近两年来迁入虫量明显高于常年,据我站田间监测,褐飞虱在7月中旬开始陆续迁入我区,并进行繁殖危害,其中二代、三代发生较轻,四代最重,危害损失最重。

1.2 适宜的气候是后期突发的重要因素气温是影响种群迁入后发生危害的重要因子,“凉夏暖秋”是后期大发生的重要条件,据气象数据分析,2005年8月、9月份平均气温分别为25.9℃、23.1℃,分别比常年低0.8℃、高0.9℃。

8月、9月份平均总降雨量分别为119.8mm、58.3mm,分别比常年多65.2mm、19.9mm,而且8月下旬、9月初台风多,雨水多,导致迁入虫量大,峰次多,加之气温高,有利于褐飞虱产卵和存活。

1.3 田间管理不当,后期长势嫩绿为后期突发提供了有利的食料条件由于防治灰飞虱,各地采取了推迟水稻栽插期一星期以上,导致水稻中后期长势嫩绿,孕穗破口期长,食料条件优越,有利于褐飞虱滞留、繁殖与存活。

1.4 农民思想麻痹影响了防治,措施不当影响了防效的发挥主要表现在(1)在喷药时大多数田块喷水量收稿日期:2006-10-12作者简介:徐翠芳(1962-),女,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工作。

不足,并且没有对准水稻基部喷,严重影响防效。

(2)用药次数少,没有能够有效地控制褐飞虱的基数,有很多农民对褐飞虱的认识不足,认为就要收获了,打一次药就了事,在思想不够重视。

2 治理措施2.1 加强监测工作褐飞虱是一种易暴发的长距离迁飞性害虫,加强虫情监测工作至关重要,做到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灯下调查与田间调查、查虫与查卵相结合,调查工作坚持到10月上旬,农民要自已进行田间拍查,力争消灭虫源。

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

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

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作者:王彦华, 王鸣华, Wang Yanhua, Wang Minghua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刊名:农药科学与管理英文刊名:PESTICIDE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年,卷(期):2007,28(2)被引用次数:12次参考文献(10条)1.Heinrichs E A Impact of insecticides on the resistance and resurgence of rice planthopper 19942.程遐年;吴进才;马飞褐飞虱研究与防治 20033.高希武;彭丽年;梁帝允对2005年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思考[期刊论文]-植物保护 2006(02)4.王艳青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06(02)5.Ressig W H;Heinrichs E A;Valencia S L Insecticide-induced resurgence of the brown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on rice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resistance 1982(01)6.Zhong-xian Lu;Kong-luen Heong;Xiao-ping Yu Effect of nitrogen on the to lerance of brown 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to adverse environmental factors[外文期刊] 2005(02)7.丁锦华;苏建亚农业昆虫学 20038.Liu Z -W;Han Z -J Fitness costs of laboratory-selected imidacloprid resistance in the brown 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 (St(a)l)[外文期刊] 2006(3)9.顾秀慧;贝亚维;王仁民几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稻褐飞虱生殖影响的初报 1984(06)10.顾中言;许小龙;苏建坤拟除虫菊酯农药导致稻飞虱再猖獗机理及调控方法[期刊论文]-西南农业学报 1999(04)引证文献(12条)1.杨惠俊.邰德良.梅爱中.王春兰.仲凤翔25%吡蚜酮WP田间防治水稻褐飞虱试验[期刊论文]-北京农业 2008(12)2.刘芳.江涛.赵俊玲.张桥.秦吉祥.石细敏.包善微.傅强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褐飞虱及其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 2009(6)3.易红娟.杨凌峰.张谷丰.孙雪梅江苏通州市稻区褐飞虱暴发特点及控制策略[期刊论文]-中国稻米 2008(5)4.盛仙俏.张发成.刘莉.戴水高.贾华凑不同剂型毒死蜱防治褐飞虱效果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稻米 2010(2)5.张谷丰.易红娟.孙雪梅南通市通州区水稻生育后期褐飞虱暴发虫源分析及治理对策[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2009(3)6.郭辉.冯锐.张晓丽.秦学毅利用普通野生稻褐飞虱抗性改良水稻恢复系的研究[期刊论文]-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3)7.黄凤宽.黄所生.吴碧球.韦素美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水稻种质资源发掘[期刊论文]-植物保护 2012(4)8.易红娟.张谷丰.孙雪梅.丁晓丽沿江稻区褐飞虱重发特点及原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植保导刊 2012(4)9.WU Ying-ying.吴莹莹.黄凤宽.韦素美.黄所生.吴碧球茉莉酸甲酯诱导水稻后对褐飞虱的抗性研究[期刊论文]-广西农业科学 2008(4)10.邱良妙.林仁魁.吴玮.占志雄6种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毒力及控制作用[期刊论文]-福建农业学报2011(3)11.郭辉.冯锐.秦学毅.张晓丽聚合回交法选育抗褐飞虱水稻恢复系[期刊论文]-南方农业学报 2011(11)12.陈燕.吴碧球.黄所生.黄凤宽.凌炎.龙丽萍中国南宁和越南褐飞虱不同地理种群比较[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13(1)引用本文格式:王彦华.王鸣华.Wang Yanhua.Wang Minghua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期刊论文]-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7(2)。

褐飞虱大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

褐飞虱大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

褐飞虱大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摘要分析了近几年褐飞虱发生及田间消长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方面。

关键词褐飞虱;发生特点;综合防治怀宁县位于东经116°28′~117°31′,北纬30°20′~30°50′。

境内有丘陵浅山形成的冲田、傍田及沿江、沿河冲积形成的圩畈田,双季稻占54.5%,一季稻占45.5%。

由于多种原因如劳力紧缺、水源缺乏、虫害严重,一季稻面积逐年扩大,主要有一季迟早稻、一季中稻、一季早晚稻、双季稻,形成四稻混栽的局面。

为水稻主要害虫如螟虫、稻纵卷叶螟、飞虱等提供桥梁田和丰富的食料,有利于世代繁衍。

水稻进入生长中后期(抽穗至灌浆期)褐飞虱快速增殖,发生严重,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害虫。

自2005年褐飞虱在中晚稻上大发生,吡虫啉类防效下降难以控制其快速增殖,引起大面积“冒穿倒伏”,加之近两年又严重发生,农民已经到了谈虱色变的地步。

本文把褐飞虱在本地区发生特点及取得的防治经验加以总结以飨读者。

1近几年发生的特点1.1迁入期早,迁入量大灯下迁入期早,如2005年、2006年、2007年均在5月上中旬。

迁入量大,后期重发可能性大,形成基数暴发型如1997年、2005年;但迁入量的大小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如果后期气候适宜,也可能暴发,如2006年;迁入量大、气候又适宜则更易大发生,如2005年(见表1)。

1.2短翅型成虫始见期早、量大单季杂交稻短翅型成虫始发期,田间调查表明:多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近几年均较1997年发生早。

如果此期间平均气温偏低,旬极端最高气温也偏低,即盛夏不热的天气,则后期单季稻褐飞虱易大发生。

晚秋不凉,虫口基数大,则晚稻发生较重(见表2)1.3田间飞虱消长规律,中、晚稻褐飞虱抽穗灌浆期增殖快,危害严重水稻分蘖期郁蔽度差,通风透光条件好,不利褐飞虱生存繁殖,对白背飞虱无不利影响,因此田间以白背飞虱为优势种群,中晚稻进入孕穗期,郁蔽度好,食料丰富,褐飞虱种群开始上升逐渐占优势,到抽穗灌浆期快速增殖并为害十分严重(见表3)。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水稻褐飞虱是水稻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以及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褐飞虱主要以吸取水稻叶片汁液为食,使水稻叶片逐渐变黄,严重时甚至枯死。

褐飞虱还会分泌蜜露,导致叶片上发生黄曲叶病,并诱发病毒病害。

褐飞虱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褐飞虱的吸食会导致水稻叶片的减产。

褐飞虱的吸食会使叶片失去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水稻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进而导致水稻产量的降低。

褐飞虱还可以通过其唾液传播水稻黄矮病毒和白叶枯病毒等病毒病害。

这些病毒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弯曲等病症,严重时可使水稻叶片完全干枯。

褐飞虱的繁殖能力很强,一般一年可以繁殖5-6代。

它们的繁殖速度快,数量也多,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疫情,就会给水稻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水稻褐飞虱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其危害程度。

下面是几点综合防治措施:选择抗虫品种是一个重要的防治措施。

选择抗虫品种可以减少褐飞虱的危害,提高水稻的抗虫性,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合理施肥是防治褐飞虱的重要措施之一。

适当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虫力,从而减少褐飞虱的繁殖和危害。

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也是必要的。

当发生严重的褐飞虱危害时,可以采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雾治理,以控制褐飞虱的数量和繁殖。

掌握好防治的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

褐飞虱的危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灌浆期、抽穗期和蕾期,因此在这些时期要加强防治工作,及时监测虫口密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加强农田管理也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

及时清除农田中的杂草、稻草等杂物,减少褐飞虱的栖息地;合理灌溉,控制水田水位,避免大面积大水,以减少褐飞虱的滋生条件。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减少褐飞虱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虫品种、合理施肥、化学防治、掌握防治时机以及加强农田管理等。

只有综合利用各项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2010年江阴市水稻褐飞虱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浅析

2010年江阴市水稻褐飞虱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浅析

() 1采用选择性 杀虫剂保护 天敌 。防治药剂 目前仍应以
主要 是培 育壮苗 , 提高 稻株的抗病 虫能力 。( ) 1 保持 适
当水稻群体。要在保证每 6 7 m 6 基本苗 16万左右 的前提 . 下, 当加大行距 , 适 减小株距 , 以改善水稻 中下部光照条件 , 使植 株生长稳健 。( ) 2合理施肥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 注
关键 词 :水稻 ,褐 飞 虱 ;发生 ; 防治 措 施
褐飞虱属 同翅 目飞虱科 , 在江 阴地 区常年发生 4 代, ~5 是 当地水稻上最具威胁 的害虫之一 。20 ~2 1 年 问有5 05 0O 年 为重发年份 , 尤其是2 0 、 0 6 0 5 2 0 年达 特大发生程度 。2 1 年 00 坚持 “ 预防为主 、 综合 防治” 的植保方 针 , 泛宣传发动 、 广 措 施有力 到位 、防控及时科学 , 飞虱危害得到有 效控 制 ,田 褐
33 生 物 防 治 是 辅 助 .
为实现农业增效 、 民增 收的 目标 , 农 同时围绕太湖流域 水污染综合治理对 农药减量使用 的要 求, 对褐 飞虱的防控 宜
采用 “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 化学 防治为 关键 、生物防治为辅
助 的综 合防治体系。
31 农 业 防 治是 基 础 .
月2 日即出现 “ 9 冒穿” 极少数严重 田块产量损失达 5 %以上 。 , 0
2 中后期重发的主要原因分析 2 1 天气条件 .
积粳稻正处于破 E期 ,植株 长势旺盛 、茎秆嫩绿 ,利于 3 l 代
成虫的繁殖 。
2 5 防 治技 术 失 误 .
褐飞虱是一种喜温喜湿性害虫 。据江 阴市气象局数据显
级 卯占 3 . 5 8 3 %,二级卵 占 4 .6 3 7 %,三级卵 占 8 4%,四 .4

2008年金湖县水稻褐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2008年金湖县水稻褐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2008年金湖县水稻褐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摘要阐述了2008年金湖县水稻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六(3)代和七(4)代褐飞虱暴发的原因,并总结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稻褐飞虱;发生特点;暴发原因;防治措施;江苏金湖;2008年褐飞虱是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年度间发生程度差异明显。

2008年金湖县褐飞虱大发生,全县3.33万公顷水稻,褐飞虱累计发生面积6.07万公顷次(其中3代和4代褐飞虱发生达4.33万公顷次)。

由于各级领导重视,植保技术人员测报准确及时,技术宣传到位,防治措施有力,通过广大农民的积极防治,有效地控制了褐飞虱的危害。

1发生特点1.1灯下见虫迟,前期迁入量少,五(2)代虫量较低据灯光诱测,8月1日始见,比2006年迟10d,比大发生的1997年迟20d,至8月5日,灯下累计虫量6头,2006年为9头,1997年为588头。

8月4~5日田间普查,平均虫量46.3头/百丛(成虫4.7头/百丛,若虫41.6头/百丛)。

1.2水稻后期补充迁入明显,田间虫量高8月28日至9月10日灯下出现明显补充迁入峰,峰日虫量133头,而2006年和1997年灯下峰期不明显,分别为3头和21头。

六(3)代低龄若虫盛期(9月4~5日)普查,平均虫量4 009.1头/百丛(成虫805.8头/百丛,若虫3 203.3头/百丛),七(4)代低龄若虫盛期(9月29日至10月3日)普查,平均虫量3 861.4头/百丛(成虫611.6头/百丛,若虫3 249.8头/百丛)。

1.3受害面积大,危害严重五(2)代和六(3)代褐飞虱适生面积均为 3.33万公顷,七(4)代适生面积 1.87万公顷,五(2)代发生偏轻,发生面积1.67万公顷;六(3)代和七(4)代都重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3.00万公顷、1.33万公顷。

金湖县“冒穿”毛面积533.33hm2,净面积66.67hm2,占水稻总面积的0.2%,虽经全力防治,全县因褐飞虱为害仍损失6 520t。

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作者:康霞云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6期摘要介绍了水稻害虫褐飞虱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以期为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褐飞虱;发生;防治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6-0140-011为害特点褐飞虱是一种迁飞能力很强、繁殖速度极快的水稻害虫。

它是喜温性害虫,在我县不能越冬,每年均由南方(主要是南岭地带及其以南)随暖湿气流长距离迁飞而来。

褐飞虱主要聚积在水稻的基部、靠近水面的地方,以啃食水稻根部为生。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在水稻穗期暴发成灾,致使水稻大幅减产。

褐飞虱对水稻的为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直接刺吸为害以成虫、若虫群聚于水稻基部,刺吸茎叶组织汁液。

虫量大时引起稻株瘫痪倒伏,俗称“冒穿”,导致严重减产或失收。

1.2产卵为害产卵于叶鞘组织中,致叶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刺伤稻株茎叶组织,形成大量伤口,促使水分由刺伤点向外散失,加重水稻的受害程度。

轻者,水稻下部叶片枯黄,影响千粒重;重者,生长受阻,叶黄株矮,茎上褐色卵条痕累累,甚至死苗,毁秆倒伏,形成枯孕穗或半枯穗,产量损失很大。

1.3传播或诱发水稻病害褐飞虱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同时,破坏输导组织,侵染水稻进行为害。

取食时,排泄的“蜜露”因含糖类、氨基酸类,覆盖在稻株上,极易招致病菌滋生。

2发生规律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趋嫩绿性,处于分蘖盛期至乳熟期且生长嫩绿茂密的稻田虫量大。

卵多产在水稻叶鞘肥厚部分的中部,产卵痕呈长条形,初期暗绿色,后变褐色。

短翅型成虫在温暖高湿、食料营养丰富的条件下出现较多。

短翅型雌性比例大、寿命长、产卵量多,稻田内短翅型成虫大量出现为褐飞虱虫量将迅速增加的预兆,必须引起警惕。

褐飞虱成虫迁入的时期和数量是影响发生程度的关键因子。

迁入早、数量多则多为大发生;反之则轻。

在一定的迁入虫量基础上,配合适宜的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和生育期,能促使其大量繁殖,田间小气候更直接影响其发生为害的轻重,天敌数量对田间种群消长也起到一定的促控作用。

水稻褐飞虱防治方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水稻褐飞虱防治方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水稻褐飞虱防治方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1、防治方法:做好水稻的检测与汇报工作,在种植水稻之前,做到合理布局,远离虫子较多的地方。

采用优质抗病虫的药,防止褐飞虱的出现。

利用褐飞虱的天敌,来减慢其生长速度。

2、出现原因:外地虫源的大量迁入,致使水稻中出现了褐飞虱。

气候温度条件适宜,有利于褐飞虱的生长与繁殖。

水稻成熟延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田间用药次数过多,出现了抗药性。

一、水稻褐飞虱防治方法1、每天都必须做好水稻的检测与汇报工作,在种植水稻之前,须做到合理布局、规划一致,远离虫子比较多的地方。

2、每天都需要定时对田间的水进行管理,借此防止青蛙的生长与繁殖,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减少田地的整体湿度。

3、可采用优质的抗病虫品种的药,借此防止褐飞虱的出现。

4、可以充分利用褐飞虱的天敌,来减少其生长与繁殖的速度。

二、水稻褐飞虱的原因1、外地虫源的大量迁入由于外地的虫子不断地涌入与大量过境,致使水稻中出现了褐飞虱。

2、气候温度条件适宜褐飞虱的最佳生长与发育时间为20摄氏度左右,湿度在80%左右。

夏季高温多雨,最有利于褐飞虱的生长与繁殖,从而加剧了水稻间其数量的总体占比。

3、水稻成熟期的延迟褐飞虱特别喜欢生活在晚熟、肥料较多的田间,有一些田地的施肥量偏大,从而间接地增加了田间的总体湿度,为褐飞虱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4、田间用药次数过多褐飞虱已经对之前喷洒在田间的农药产生了极大的免疫性,抗药性大大地增强,还间接地刺激了褐飞虱的产卵量,增加了其数量,减少了其天敌的数量。

5、施药技术的不到位在对田间的作物进行施药的时候,没有做到全面、细致,从而影响了整体的防治效果,褐飞虱主要以水稻的中下部为主要食用部分,而之前喷洒的农药大都为速效农药,且大部分都没有喷洒到水稻的中下部位,从而导致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

2005~2006年通州市4代褐飞虱暴发原因分析及其控制对策

2005~2006年通州市4代褐飞虱暴发原因分析及其控制对策

2005~2006年通州市4代褐飞虱暴发原因分析及其控制对策摘要阐述了4代褐飞虱暴发成灾的特点:来势猛,发生量大,防治难度高;冒穿时间早,危害损失重。

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是:4代迁入虫源多;田间短翅型成虫数量大、田间小气候条件适宜,增殖率高;滥用广谱性杀虫剂,破坏生态平衡,自然控制力下降。

有效控制对策是推广应用“治二压三控四”策略,强化预测预报,适期用药防治,选择对路药剂,提高防治质量,服务措施到位。

关键词4代褐飞虱;暴发成灾;危害损失;控制对策褐飞虱是通州市水稻生产中后期的主要害虫,2005年在沿江、沿海地区大发生,导致水稻出现大面积成片倒伏枯死;2006年又是特大发生,低龄若虫高峰虫量是2005年的2.61倍,成为又一个暴发成灾年。

全市3.43万公顷水稻,2005年因褐飞虱直接为害而冒穿倒伏折实面积达33.3hm2,2006年只有1hm2,共计损失稻谷70多万千克;2006年应用“治二压三控四”策略,强化预测预报,适期用药防治,有效地控制了4代褐飞虱的暴发为害,因褐飞虱造成的损失仅为2005年1/38,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4代褐飞虱暴发成灾的特点一是发生数量大,增殖倍数高,田间密度罕见;二是防治难度大,一般药剂防效差,难以控制其扩张蔓延;三是冒穿时间早,倒伏面积大,危害损失重。

据调查观察:2005年4代稻飞虱危害冒穿的初见期为9月中旬初,9月20日出现高峰,9月下旬普遍出现冒穿,出现大片枯死倒伏,造成水稻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其为害损失是2000年以来最重的1a。

2006年冒穿倒伏时间比2005年推迟10~15d,最终为害程度也明显轻于2005年。

24代褐飞虱暴发成灾的原因分析2.1后期稻飞虱的大量迁入,为4代大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虫源4代迁入虫源多,田间短翅型成虫数量大,增殖率高;气候条件适宜,是造成2005~2006年后期大发生的主导因素。

2.1.1迁入峰多,迁入量特大。

杂交水稻褐飞虱防控措施

杂交水稻褐飞虱防控措施

杂交水稻褐飞虱防控措施【摘要】褐飞虱是一种在水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的常见害虫,若没有进行有效的防控,则会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及产量。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在杂交水稻孕穗末期和灌浆初期对褐飞虱进行施药试验,重点就试验结果进行探讨,并总结出合理的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水稻;褐飞虱;结果分析;防控措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播种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20%,而稻谷的总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0%,水稻的生产和供应直接影响到我国粮食的消费及贸易,更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褐飞虱是威胁水稻生产安全的常见害虫之一,经常会集结与水稻基础,刺吸水稻茎叶组织汁液,引起稻株瘫痪倒伏,导致水稻产量严重减产和失收,同时褐飞虱还会在水稻上产卵,破坏到水稻的疏导组织,加重水稻的受害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粮食的安全。

因此,水稻务农工作者必须清晰认识到褐飞虱害虫带来的危害,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确保水稻的产量及成长。

本文通过在杂交水稻孕穗末期和灌浆期进行施药控制穗期褐飞虱的效果试验,证明了杂交水稻孕穗末期是最适施药期,为褐飞虱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水稻品种供试水稻品种为粤晶丝苗2号和粤晶丝苗4号。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1.2.1 药剂处理试验设3个处理:①100g/L乙虫腈SC40mL/667m2+40%毒死蜱EC80mL/667m2。

②25%吡蚜酮WP20g/667m2。

③清水对照。

随机排列,每处理重复3次,药剂处理小区面积100m2,清水对照小区面积50m2。

1.2.2 施药时期及方法试验在两块相邻的杂交籼稻田中进行。

第1块田水稻品种为粤晶丝苗2号,于2009年8月12日孕穗末期施药,第2块田水稻品种为粤晶丝苗4号,于2009年8月29日灌浆初期施药。

均采用农邦—16型喷雾器(4孔喷头,孔径为1mm)喷雾,喷雾量45kg/667m2。

施药时各处理区灌水3~5cm,保水5~6d。

褐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褐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褐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植保
【期刊名称】《农家致富》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褐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虫害之一,不少读者来信来电询问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现做答如下: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植保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3
【相关文献】
1.褐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福建莆田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发生规律与治理技术
3.贵州惠水褐飞虱灯诱种群发生规律分析
4.贵州道真县褐飞虱发生规律
5.重庆秀山县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发生规律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 未 防治 田平 均 百穴 虫 量 分别 为 54 34头 、21 43头 和 3 . 2 6 .
38 96头 , 均 出 现 了 不 同 程 度 的 冒 穿 田 块 。 5 . 3年
1 . 五 ( ) 、 ( 代 褐 飞 虱 有 虫 源 补 充 迁 入 2 2 代 六 3)
据 诱虫灯 观 察 ,0 5年 , ( ) 20 五 2 代在 7月 3  ̄ 1日出现 1 03
气 温 2 .℃ , 常年 高 1 ℃ ,0 6年 9月下 旬 至 1 32 较 . 5 20 0月 中旬 句温度 分别 为 2 . ̄ 2  ̄ 03C、0C和 2 .℃ ,较常 年 分别 高 03C、 01 . ̄
性 重发 , 而且 以六 ( ) 为主害 代 , ( ) 仅 少数 年份 发 生 3代 七 4代
本 地使 用吡虫 啉 类药 剂防 治 褐 飞虱 已 有 1 0多年 历史 。
长期 单 一的使 用 一种 药 剂必 然会 产 生抗性 。 3年来 , 南 近 据
京农 业大 学 测定 , 飞虱对 吡 虫啉 类农 药 已产生 了 高抗 , 褐 然 而 目前 市场上 仍 有一 部分 经销 商 在推销 使 用 吡虫 啉类 农 药 防治褐 飞虱 , 导致 防治 效果 下降 。
2 .℃ 和 2 .℃ , 19 03 较常 年分 别 高 1  ̄ . C和 20 , 而 促 成 了 9 .℃ 从
七 () 褐飞 虱 的大发 生 。 4代 1 . 褐 飞 虱 对 吡 虫 啉 类 农 药 抗 性 上 升 4
11 四 ( ) 褐 飞 虱 迁 入 期 早 . 1代
据 诱 虫 灯观 察 , 年 本 地 四 ( ) 始见 期 在 7月 上 句 , 常 1代 迁 入峰 旱 的年份 在 7月上 句 , 的年份 在 7月中 旬末 . 迟 一般 年份在 7月上 句末 至 7月 1 5日左 右 。0 5 2 0 2 0 ~ 0 7年 ,四 ( ) 1 代始 见 期分 别 出现 在 6月 2 5日 、 6月 2 6日和 7月 1日. 迁 入峰 分 别 出现 在 6月 2  ̄ 7日 、 62 7月 4日和 7月 2日。峰 期
较重 , 但近 3年 , ( ) 褐 飞虱连 续 大发 生 , 水 稻生 产 威 七 4代 对
胁极 大 , 已成 为水 稻后 期 不可忽 视 的主 要害 虫 。 现就 本 地近 3年七 ( ) 4 代褐 飞虱大 发生 原 因及防 冶对 策探讨 如 下 。
1 大 发 生 原 因
17 和 37 ,0 7年 9月下 旬 和 1 .℃ .℃ 2 0 0月上 旬 温 度 分 别 为
维普资讯
植物保护
现代农业科技}o 8 2o 年第 2 期
七 ( ) 褐 飞虱大 发 生 原 因及 防治对 策 4代
陈洪新 韩伟斌 丁 栋 封 雷 刘 素成 z
( 苏省 响 水 县 植 保 植 检 站 , 苏 响 水 2 4 0 响水 县 气 象 局 ) 江 江 2 6 0; 摘 要 2 0 0 7年 , ( ) 褐 飞 虱 在 响 水 县 连 续 大 发 生 , 水 稻 生 产 威 胁 极 大 , 0 520 七 4代 对 已成 为 水 稻 后 期 不 可 忽 视 的 主 要 害 虫 。 析 了 七 ( ) 分 4 代褐 飞虱在 响 水县 连续 大发 生的 原 因. 出防治对 策 提 关 键 词 七 ( ) 褐 飞 虱 ; 发 生 原 因 ; 策 ; 苏 响 水 4代 大 对 江 中 图 分 类 号 S 3 .1 4 51 2 文献 标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5 七 ( ) 褐 飞 虱 防 治 不 力 . 4代
虫量 分别 为 6头 、 7头和 1 2头 。 ( ) 四 1 代始 见期 、 迁入峰 比常
年 旱 l d左 右 , 得 五 ( ) 、 ( ) 发 生期 提 前 , 分 有 O 使 2代 六 3代 十 利 于本地 基数 的积 累 , 8月下 旬调查 , ( ) 田间平 均百 穴 六 3代 虫量 分别 为 7 3头 、8 1 6头和 6 5头 , 奠定 了七 ( ) 大发 生 的 4代 虫量 基 础 。 时 , 同 由于 七 ( ) 4 代虫 量 上 升 早 、 升 快 , 害 期 上 危
提 前 , 害 时 间拉 长 , () 发 生危 害 程 度 重 , 危 七 4代 9月 下 旬 调
由于七 ( ) 褐 飞虱 初 孵 若 虫 盛期 ( 4代 防治 适 期 ) 9月 在
中旬 , 时水 稻已进入 灌 浆期 , 此 常年 本地 水稻 最 后 1次 用药 时 间 在 破 口抽 穗 期 , 穗 后 很 少 用 药 , 民 没 有 防 治 的 习 齐 农
惯 , 水稻 后 期 褐 飞 虱危 害 的严 重性认 识 不足 , 想麻 痹 , 对 思 主 动 防 治 的 意 识 不强 , 的 农 户 适 期 没 有 用 药 , 到 出现 有 直 “ 冒穿 ” 用药 , 的农 户使 用药 剂不对 路 , 治效 果不好 。 才 有 防
2 防 治 对 策 21 加 强 虫 情 监 测 .
我 县 地处 淮 河 下 游 , 濒 黄 海 , 淮 北 沿 海 中粳 稻 区 。 东 属
褐 飞 虱 是本 地 水 稻 重要 的迁飞 性 害 虫 之 一 , 史上为 间歇 历
O5 、.℃和 03 :十 分 有利 于五 ( ) 和 六 ( ) .℃ 02 ,Y , 2代 3 代褐 飞虱
本地基数的积累, 加之连续遇上暖秋年份 , 0 年 9月中旬 2 5 0
病 虫 测 报 是 冶 虫 控 害 的 基 础 。 抓 好 褐 飞 虱 的 防 治 工 要
个迁 入峰 , 峰期 虫 量 7头 ;0 6年 , ( ) 20 五 2 代在 8月 1 ~ 4日 31 出现 1个迁 入峰 , 期 虫量 4 峰 4头 , ( ) 在 8月 2 - 9日 六 3代 6'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