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阈下的高校艺术类学生日常管理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关怀视阈下的高校艺术类学生日常管理探究
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念逐步被给予高度的重视。
艺术类学生个性鲜明,尤其需要管理模式的创新。
本文首先从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实际情感需求出发,分析高校艺术类学生管理的现存问题,探究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方法,希望为高校管理工作提供一个新角度,帮助高校管理不斷完善和提升,以取得突破性的实效。
标签:人文视阈;艺术类;日常管理
一、人文关怀视域的基本概念阐述
人文关怀视域即坚持以人为本,将社会主体的人置于中心重要地位,一切活动都以人为出发点,给人以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和完美人格的自我塑造,尊重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求、理解人的追求,以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为最终发展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作为党的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
高校艺术类学生管理因为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管理工作应从情感角度入手,考虑被管理者的情感接受程度,开展符合被管理对象的个性化需求的管理工作,以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高校管理工作引入人文关怀视域,是对管理模式的创新性探索和发展性研究,不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又积极响应了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改革。
二、高校艺术类学生的主要特点
艺术学习是一个挖掘个性的学习过程,要求激发创作灵感。
高校艺术类学生通常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点,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独立和自我意识较普遍。
艺术专业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加上小班教学的授课途径等原因,让学生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思维和行为模式通常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过分强调自我,而忽略周围群体的感受。
思维上存异、心理上逆反、认识上片面、生活上散漫。
艺术生往往形象思维异常活跃,敢于尝试新颖事物、追逐变化与刺激,因此行为也较为随意散漫,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组织纪律性不强。
三、高校艺术类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忽视管理对象的特殊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仍停留在忙于事务处理阶段,常常重管理,轻服务,关注于“管好学生”“管住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实现学校的现实需要,而不是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每个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家庭背景、认知程度
的不同,导致各类情况均有,不能一概而论。
尤其是艺术类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维、行为方式个性化十足,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同时专业发展要求,管理工作不能完全抑制学生的个性。
因此在管理中,应根据学生特点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法,管理方式人性与理性相结合,使学生在纪律的约束范围内保持一定的个性,而不是完全思想放任自由的状态,是一种在创作基础之上的个性。
(三)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出现管理评价机制不健全、管理队伍发展途径不明晰、管理奖惩方式不合理等众多问题,制度健全和模式完善程度是限制高校管理工作落实的关键因素,往往造成实际情况是人性化管理工作仅止步于喊口号阶段,不能顺利实施。
在当前的管理模式中,管理人员主要依靠“管、控、压”的强制手段,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与学生之间产生较大隔阂。
这种命令式的管理模式缺少了服务的功能。
管理者与学生缺乏积极有效的正面沟通,管理制度没有根据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主要依靠过往经验和主观意识来决定,民主参与程度低,变通性较差,制度适应性弱,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式的发展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人文环境创营不足
人文环境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物质文化综合环境。
具体到高校管理,则表现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为全体师生营造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环境和氛围。
充分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自觉性,使其主动参与到高校管理工作环节里,在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提升个体创新能力,发展个体综合素质,从而加强高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但实际高校管理中常常面临无法充分创营人文环境的棘手现状,片面强调高校管理工作的社会属性层面,而忽略管理工作自身的人文性特点,高校管理者人文关怀意识淡薄,忽通常一概而论而视被管理者的个性特色和情感需求。
四、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艺术类学生日常管理问题的对策探究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人文关怀视域理念与教育管理理念的目标是相同的,两者的差别在于人文关怀更关注学生的内在健康发展,新时期的高校管理制度不应该再沿用强调约束工具的传统方式,应该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引导下,积极探索发挥情感关怀的作用。
树立以人为本的概念,先育人后育才,充分发挥被管理者自身的自觉性。
在充分尊重高校管理的一般规律前提下,制定相关人文管理制度,给予被管理者有制度束缚下的弹性自由。
通过创建更加和谐、轻松的管理氛围,从人性化角度给予管理对象更多的情感关怀,帮助其最大化实现自身价值。
(二)强化教师人文素养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文关怀视域的引入,能最大程度的为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提供动力和保障。
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师培育与发展,顺应发展的新形势,始终践行“以培代管,建设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细致入微,全面做好管理育人工作”的理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符合教师职工的个性化发展要求。
改变管理模式,不再强制性要求细节,而是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接纳被管理者的意见火箭或建议,让管理制度不再是学生手册上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师生共同商讨出的符合高校实际、满足时代需求、能让当下95后艺术类大学生完全认同接纳的有温度有弹性的人性化管理。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将自身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服务工作中,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广阔的平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作为管理工作过程的直接参与人员,教师应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予高度重视并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因材施教,与学生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对不同成长环境的被管理者区别对待,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性能一定程度上阻止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缓解学生对制度的抵触感,抑制逆反心理的产生。
(三)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面对艺术类学生,高校需要采取更灵活、更丰富、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及管理手段,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能够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创作能力。
有选择性的让学生加入管理工作,从切身体验意识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及其执行难度,将“外界管”变成“内在变”。
让学生参与管理过程就是人文关怀视域下学生管理模式的体现,表现出教育管理的公平性和民主性。
设立班团干部和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示范岗,一方面锻炼学生干部综合素养,另一方面从学生群体保障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
比如成立大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高”为宗旨,引入“被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思维,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群体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做到“引导同学、服务同学、树立形象、共同进步”。
这样的举措,让学生不再是管理工作的旁观者,不再是被动地等待被管理,而是主动的参与管理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于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接纳感,是推动学生管理工作高水平发展的具体实践,是构建文明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四)强化校园人文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的营造对于学生的积极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每日在校园中生活学习,润物细无声的感受校园文化的浸染。
人文关怀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設应创建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真正确保人文关怀能够浸润于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中,给予学生正能量的精神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向积极的性格品性。
在人文关怀视域下,全方位积极营造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氛围,弘扬优良校风
学风。
组织开展各类课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效地推动第二课堂的育人成效。
艺术类专业应充分考虑专业的特殊性,适度提高实践类课程的学分与学时比例,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通过风景写生、市场考察、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探索新的途径,扩宽人文教育空间,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高校应当重视采用科学的方法,让人文关怀融入管理工作全程。
如新生入学便进行全员心理健康普测,对结果建档,加强重点学生的心理监控和督导,全方位多层次给予大学生有效地与关心与帮助,从而促进其积极正向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允.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问题探究[J].知识文库,2017(07):234.
[2]杨静宇.人文关怀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刍议[J].教育教学研究,2015:35.
[3]方娇慧.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问题[J].经济与社会科学研究,2017(5),421-422.
[4]候钰.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沈阳音乐学院为例[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6).
[5]马力.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问题[J].科教文汇,2016(5),112-113.
[6]王蕊.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7):286.
[7]张晓松.艺术院校校园危机管理研究——以SY学院为例[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