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及语用题】精练卷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及语用题】精练卷汇
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及语用题】精练卷
A.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
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之士由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
授浔州司法参军。
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
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
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
与之曰:“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况故杀子孙,罪止徒。
”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朱崖地产苦橙,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
与之皆为榜免。
其他利病,罢行甚众。
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
将度岭,趣召不已,行次池口,闻金人至边,乃造朝奏:“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容缓。
”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虎将自遗患。
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
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黩货为叛卒所逐,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
与之以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
先是,军政不立,戎帅多不协和。
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
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抃,名三贤祠。
理宗即位,累迁,皆力辞。
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
帝览奏嘉叹,趣召愈力,控辞至十有三疏。
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自领乡郡,不受廪禄之入,凡奉余皆以均亲党。
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
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
(选自《宋史·卷四百六·列传一百六十五》,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B.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C.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D.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立太学始于西周,入太学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A学”。
B.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与“吏、户、礼、兵、刑”并称为六部。
C.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台(纪念堂),与庙相似,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D.控辞即请求辞免,古人请辞的说法很多,比如乞骸骨、致仕、挂冠、下车等,原因不一定就是年老退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与之勤奋学习才华出众,更开创了广东学子从太学取士的先河,在之后的任职中多次被委派到南方地区,造福当地百姓。
B.崔与之认为对仓促间失手将富豪打死的百姓应从轻发落,因为富豪拖欠百姓款项并诬陷百姓在先,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C.崔与之为政宽仁,在广西提点刑狱期间废除了许多不利百姓的政策,深得百姓爱戴,离任时,军民夹道送行,不忍他离开。
D.崔与之一辈子奔波劳累,在政务、军事方面都有建树,殚精竭虑,深得皇帝信任和重用,直到退休也没真正闲下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
(2)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14-15题。
永遇乐
【宋】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
今三年矣。
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
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
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注】创作此词时,临安陷落已两年,词人蛰居在临安附近乡村。
李易安《永
遇乐》:李清照南渡后,常怀京洛旧事而赋上元《永遇乐》词。
缃帙:书籍、书卷。
釭(gng):油灯。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月明云淡,景色可嘉,却引发词人突兀一问,这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忧伤。
B.元宵节全城因风雨而冷落不堪,无处游玩,词人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C.词人写李清照的经历、心绪,实则是抒发自己与李清照相同的郁闷之情。
D.词人无路可走,无家可归,申诉了流离之苦,更突出了深沉的家国之痛。
15.本词抒发情感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对太守宴会描绘得让人眼馋,不仅有“”捕到的肥鱼,还有用泉水酿的酒和摆在面前的各种“”。
(2)《诗经·氓》中,女子把婚期延迟到秋天,是因为对方“”。
回顾婚姻生活,自评没有差错,可是对方“”,行为没有准则,三心二意。
(3)韩愈《师说》中“,”两句总结了士大夫之族师道不复的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热正持续升温,我们欣喜地看到,( )。
与此同时,我国几千年传统语文教育中—些符合汉语学习规律,的方法与理论也被语文教育研究者重新擦亮,开启了现代语文教育的寻根之旅。
事实上,在语文教育现代性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传统一直在场。
语文教育现代价值的诉求,或宣称“新”的东西,在语文教育传统中有很丰富的资源,只不过长期被,没有被挖掘罢了。
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白话取代文言,成为现代书面语主流的历史必然,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语文教育的革命厥功至伟。
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使其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我们学习和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的精神,绝不能照搬与照抄,毕竟现代教育目的与传统教育目的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或者盲目复古都是行不通的。
对传统语文教育知之愈全、愈深,才能用之愈当,我们要避免语文教育上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避免对传统语文教育的过度阐释或过度开发。
17.文中厕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使其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B.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因而使其走上了大众化、普及化的道路。
C.语文教育被它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走上了大众化、普及化的道路。
D.语文教育被它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因而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是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使得不少语文教师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B.不少语文教师以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C.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需要语文教师的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的。
D.不少语文教师被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激发了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立竿见影建设遮掩扬汤止沸 B.立竿见影建构遮掩扬汤止沸
C.行之有效建设遮蔽刻舟求剑 D.行之有效建构遮蔽刻舟求剑
20.下面是一位大学生受邀回高中母校所作报告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这次能回母校汇报我的学习和生活,不胜荣幸。
在校史馆中,我看到很多事业有成的校友忝列校史名人录,非常羡慕也非常惭愧。
学生不良,有几幅拙作奉送给母校,敬请惠存。
今天有许多恩师在座,我来不及一一拜谢,一定另找时间登门拜访,当面赐教。
我的发言也许有不妥之处,欢迎禀告。
21.下面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LOGO,代表该公司的品牌,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该LOGO内容及寓意。
(不超过120字)(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A【解析】“广西提点刑狱”是官名,宜作为一个整体;“至浮海巡朱崖”为动宾结构并列,宜作为一个整体;“而”表顺承,前
面要停顿。
11.D【解析】“下车”是“到任”的意思。
12.B【解析】被打死的是富豪之子,不是富豪。
13.(1)琼州的百姓用吉贝纺织做衣服,做这个活的都是女人,服这项劳役有需要一整年的,(女人们)只能抛弃小孩离开老人,百姓尤其感到苦不堪言。
(“衣衾”“期年”“违
老”“苦”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句顺畅1分)
(2)(皇帝)就拿哪些政事应当停止,哪些人才应当重用的事来询问他。
崔与之都尽力快速回奏。
(“孰”“疾”、“罢行”、“用舍”每译对一处各1分,语句顺畅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答案】B。
【解析】“元宵节全城因风雨而冷落不堪”表述有误,词中“满城似愁风雨”是写元宵节满城本无风雨却如有风雨,冷落不堪,词人借此表达了国土沦亡后的悲伤之情。
15.【参考答案】(1)对比。
上阙以临安今昔不同的春景春事特别是元宵况味(昔日“香尘暗陌,华灯明昼”,今日“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穿插对比,抒发国家衰亡的哀痛。
(2)用典。
下阙用杜甫被叛军困在长安,月夜里思念鄜州的亲人的典故,抒发乱离流落无家可归的凄苦心情。
(3)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空相对”三句,以“满村社鼓”的乐景反衬一己之悲情,抒发临安沦陷后的寂寞悲苦心情。
(4)情景交融。
“禁苑娇寒,湖堤倦暖”,既是描写昔日临安宫苑,湖堤天气,寒暖适宜,也是借景抒发对往昔临安太平景象的深情眷恋。
“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景中含情,满城都处在宵禁之中,风雨之中,饱含词人的忧虑之情、凄苦之情。
(答对一点得2分,指出表现手法1分,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如何借助表现手法抒发情感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答案】(1)临溪而渔山肴野蔌(2)子无良媒士贰其行(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每空1分,共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答案】A(说明:因A项陈述与原文相同,所以此题计分处理时无论选哪项均计3分)
【解析】承接上文,句子的主语应该为“它”,即“五四新文化运动”;“因而”强调因果关系,“从而”也表示因果关系,但更侧重强调事情的结果或者进一步的行动,故而应用“从而”更恰当;“普及化”“大众化”存在逻辑上的先后关系。
故选A。
18.【答案】B
【解析】综合本文两段段意,旨在论述语文教育中应辩证继承文化传统。
根据上文“我们欣喜地看到”,下句应以“语文教师”为陈述对象,陈述的内容为目前语文教学活动中对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19.【答案】D
【解析】立竿见影:指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
词意指喻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
多用于描述某种具体措施能立刻见效;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
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建设:建立、设置;陈设布置;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充实新精神。
建构: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
遮蔽:遮挡;挡住某物不易显露,可用于抽象的事物;遮掩:掩饰、隐瞒,常用于具体的事物。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不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徒劳无功,达不到目的;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
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参考示例】“忝列”改为“荣列”;“不良”改为“不才”“不佞”或“不肖”;“赐教”改“聆教”;“也许”改“难免”;“禀告”改为“批评指正”。
21.【参考示例】
内容:华为公司LOGO,由上方的八瓣散开的花瓣图案和下方的HUAWEI拼音文字组成。
(2分)
寓意:散开的花瓣如光芒四射的太阳,寓意着光明、热情和希望,
象征着华为公司蒸蒸日上;八瓣花瓣呈对称状,寓意和谐发展;花瓣向四周散开,寓意开放合作;整体标识图案饱满大方,寓意稳健发展。
(答对任意两点即给4分)。
说明: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若答其它寓意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均可。
B、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
未弱冠,州辟从事。
会稽太守孟顗(顗:y)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
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
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
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
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
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
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
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
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蠲:jun,免除)养。
耆年老齿,岁时有饩。
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堨:è,堰),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
”世祖许之。
又修治马人陂,民获其利。
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
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B.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C.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D.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掾属的制度。
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士人。
B. 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C.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职责之一是推行人伦教化。
D. 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谥号,是继承帝位的子孙对其的尊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
会稽太守孟顗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
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
B. 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
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 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
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令村民畏服;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 沈亮为官清廉,深受器重。
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多次担任要职,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2)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答案】10. A 11. D 12. A
13. (1)东方发生灾荒,民生凋敝,粮价高涨,富人屯积粮食,使粮价一天天上涨。
(2)酒不过是喉咙唇舌获得享受之物,却不是进食必备的东西,尤其应该禁止,杜绝投机营利的行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可用排除法。
本题“清约”是“莅官”的谓语,不可断开,排除BD项;“服玩”与“车马”是并列关系,都是“累积”的宾语,排除B项。
故答案为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D项,太祖,非谥号,是庙号。
两者不同: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故答案为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A项,“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错,原
文说“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转”,改换任地,或转换官职,并不一定是贬职。
故答案为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关键词有(1)“凋”,凋敝;“踊”,高涨;“成”,使……上涨。
(2)“利”,好处,此处指“得到享受”;“资”,凭借,必备(之物);息游费:息,停止,指“杜绝”;游费,指“游资交易”。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沈亮,字道明,节操清廉,笃思好学,擅长写作。
未成年时,本州便征召他担任从事一职。
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中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而被罢免官职,又上书陈说天文地理的灾难异常现象,转任西曹主簿。
当时三吴发生水灾,粮价昂贵,百姓饥饿。
刺史彭城王刘义康吩咐部属献计献策,解决百姓的疾苦,沈亮献策说:“东边三吴发生灾荒,民生凋敝,粮价高涨,富人屯积粮食,使价格一天天上涨。
朝廷应该命令下属,查明贫富的虚实情况,命令广有积蓄的富户,允许他们留下一年的储粮,其余粮食都要卖出来,从而稳定粮食价格,这是可推行于千百年间的好方法,暂时适宜用于这一个时期。
另外,因为淮河流域今年丰收,城镇富裕,土地肥沃,麦子已经丰收,粟米也将成熟,可以分出一部分抵税,在互市交换,凡是三吴的饥民,就借贷给他们钱财,让强壮劳力转运粮食,来赡养年老衰弱的人(帮助渡过难关)。
酒只是喝着舒服(酒不过是喉舌的享受之物),但并非必须进食的东西,尤其应该禁止,杜绝投机营利的行
为。
”他的这些建议立即都被采纳实行。
襄阳与边关相接,从江左建制以来,从未有皇子出镇此州。
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外担任抚军将军、雍州刺史。
因为老宛城近邻两关,与崤山陕县相隔很近,是襄阳北边的屏障,加上这一带内外都有强蛮之人,盘踞边疆之上。
世祖任命沈亮担任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
边区强蛮之人非常敬畏佩服沈亮,都积极缴纳赋税,有几个村的村民非常狡猾,沈亮将他们全部杀死。
他又派遣官员巡视各县,对县中不能养活自己的孤寡衰病者,官府都免除他们的赋税并施以救济。
他对年老者,每年都有馈赠。
当时儒学兴盛,沈亮开办学校,收学生授课教化。
郡内有个古时石堰,年久荒芜,沈亮上告高祖请加以修制,他说:“我看到本郡境内有旧石堰,那一带土地肥沃,确是一块宝地,但是荒废太久无人耕耘,我的意见,是应加以重新改造。
”世祖同意了沈亮的建议。
沈亮又修造马人陂,当地人民获得很大好处,他任期四年,升任南谯王刘义宣司空中兵参军。
随王刘诞镇守襄阳时,沈亮再当后军中兵,兼任义成太守。
沈亮做官清正廉洁,很受文帝称赞,赐给他车马玩具服装,前后无数。
每有远方贡献稀奇器物,也赐一些给他,另外又赐给沈亮二千卷书籍。
二十七年,在任上去世,当年四十七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重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注】《重阳》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
当时,皇帝、皇太后均已投降,并劝文天祥投降。
何心:何来的心。
龙山:隐喻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的发源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实写他长期被囚的景况以及孤独思乡怀国的情绪,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囚人形象。
B. “梧桐”是狱中所见景象之一,诗人着意写它,寄寓了一片深情,属触景生情的写法。
C. 颔联通过想象描绘雁南飞、燕归巢等美妙景象,表现作者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
D. 尾联“龙山”既可指作者战败被捕之地,也指华夏民族发源地、沦陷的中原地区。
15. 请从颈联撷选的意象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答案】14. C 15. “落叶何心定流水”句撷选“落叶”和“流水”两个意象。
“流水”喻指时代大势,“落叶”是自喻,喻指个人力量。
诗人用“何心定”串联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难以阻挡这一历史趋势的悲痛之情。
“黄花无主更西风”撷选“黄花”和“西风”两个意象。
“黄花”,即黄菊,素有生命力顽强、品格高贵的寓意。
“西风”,即秋风,常寄予萧杀之意。
“黄花”无主却更胜萧杀的“西风”,诗人以勇立“西风”中的无主“黄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坚守理想和民族大义、绝不屈服的决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形象、手法、情感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C项,“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错,到文天祥被捕、身陷囹圄的时候,全国都已沦陷,包括当时的皇帝、皇太后等都投降了,作者清醒地知道没有多少重获自由的可能;后文诗句尽管表达出宁死不屈的心意,但属于对华夏民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