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三章节学习要求-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固——一昼夜固定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时间,min; – ∑t其它——一昼夜其它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时间,min。
§3.3三、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的计算
K1r空 T 1 4 M 4t固 0 t固
式中 K——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
M——用于办理列车到发技术作业的线路数;
γ空——到发线空费系数,根据《站细》规定,其值可取0.15~0.20。
§3.3 一、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
2.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 t’中=t接+t’中技+t待发+t发
式中 t’中技——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包括变更列车运行方向、变更列车重量、
换挂车组)技术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时间(根据该种列车技术作业过程的规定取值), min。
§3.3 一、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
§3.4二、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的影响 因素及其基本计算公式
根据上述影响到发线通过能力的因素可见,到达场 到发线通过能力是有条件的。 它是指驼峰能力、列检能力、列车到达间隔与作业 时间分布规律等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不间断接车可 靠性的要求,到发线一昼夜可能接入的最多列车数。
§3.4二、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的影响 因素及其基本计算公式
§3.3六、区段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3.方向别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咽喉和到发线通过能力按方向别汇总后,车站最终通过 能力应按办理该方向列车的各项设备中受控制的(即利用 率最大)某项设备的能力来确定。 当车站有几个到发场分别接发列车,而经由的咽喉有几 条不同进路时,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应考虑以下两种情 况。
确定在与到发线通过能力相对应的行车量情况下列车的占线时间(主要是待检、 待解)和线路空费系数的合理值,是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的关键。分析 证明,待检、待解时间和空费系数的影响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很难用理论公式 表达,必须采用计算机模拟法取得有关数据并进行回归,求得其经验公式。
§3.4三、计算等待时间和空费系数的经验公式
n 到 3 q 2 q 2 2 3 p 3 3 q 2 q 2 2 3 p 3 a 3
§3.3 一、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
1.无调中转货物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 t中=t接+t中技+t待发+t发
式中t接——列车接车占用到发线时间,min; t发一-列车出发占用到发线时间,min;
t中技一-无调中转列车技术作业占用到发线时间(根据该种 列车技术作业过程的规定取值),min。
t待发一-列车等待出发占用到发线时间,min
3.到达解体货物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
式中
t解=t接+t解技+t待解+t牵
t解技一-到达解体列车技术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时间(根据该种列车技术 作业过程的规定取值),min;
t待解——列车等待解体占用到发线的时间,min; t牵——车列牵出占用到发线的时间,min。
§3.3 一、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
§3.3四、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到发线通过能力应按方向和列车种类分别计算接车和发 车的通过能力。
N 货接 N 货 中 N 货 中 N 货解 N 货发 N 货 中 N 货 中 N 货编
N 接 发 N 货 中 N 货 中 N 货 解 N 货编
§3.3五、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举例
某单线横列式区段站详图及计算行车量见图5-3-2,具 有两个到发场,到发场1设有3条到发线(3、4、5道), 到发场2设有4条到发线(7、8、9、10道),其固定用途 见表5-3-2。 各种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为
448
5
70
350
3
70
210
5
65
325
5
75
375
5
73
365
5
76
380
2773
0
§3.3五、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举例
到发场1 到发场2
K114 14 3 30535 1 11 10.20.37 K214 244 7007 0 130.20.60
§3.3五、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举例
4.自编出发货物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 t编=t转+t编技+t待发+t发
式中 t转--车列转线占用到发线的时间,min; t编技——自编出发列车技术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时间(根据该种列车技术
作业过程的规定取值),min。
§3.3 一、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
5. 单机占用到发线时间 6. 固定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时间 7. 其它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时间 此外,如该站有转场(交换)车,应按一种车列计算其 占用到发线的时间。 各种等待时间(待解、待发)标准应采取有效措施,将 其压缩到最小限度。可用图解法或分析法予以确定。
§3.3二、到发线占用时间的计算
一昼夜总占用时间按下式计算。 T=n中t中+ n’中t’中+ n解t解+n编t编+n机t机+∑t固+∑t其它
式中
– n中、 n’ 中、 n解、n编、n机一—列入计算中一昼夜在该到发场办理 到发作业的无调中转、部分改编中转、到达解体、自编出发的列车数和 单机数;
– t中、t’中 、t解、t编、t机——办理以上各种列车一列或单机一次占 用到发线的时间,min;
理解,令
a
61.08t到技
10.5t到技
1440C0.00404
C
p t技 到占 158..8344.73v3.1176n峰 0.00988n峰 2 a2
0.00404
3
q 1 r 空 14 M 到 4t 固 0 a 3 a p 0 . 0040 2 4 7 3
§3.3五、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举例
表 5-3-5
场别
作业项目
到发场 1
到发场 2
接发 C 到 A 旅客列车
接发 A 到 B 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接发 B 到 A 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小
计
接发 A 到 C 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接发 C 到 A 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接发 B 到 C 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接发 C 到 B 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⑴一条固定进路一个到发场 ⑵几条不同进路几个到发场
§3.3六、区段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4.车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车站最终通过能力应按受控制的某项设备的接车和发
车通过能力分别进行计算。
接车能力
N接=∑n
发车能力
N发=∑n
式中n,n——i方向的接车或发车能力
第四节 编组站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第三章 学习要求
第三节 区段站到发线通过能力
一、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 二、到发线占用时间的计算 三、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的计算 四、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五、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举例 六、区段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第三节 区段站到发线通过能力
1. 概念: 到发线通过能力是指到发场中办理列车到发作业的 线路一昼夜能够接、发各方向的货物列车数和运行图 规定的旅客列车数。 到发线通过能力可采用利用率计算法进行计算。
1.计算等待时间的经验公式
t 待 到 1. 8 5 4 3 8 . 7 v 4 3 . 1n 1 峰 0 7 . 06 0 n 峰 2 6 9 . 0 1 8 1 n 解 t 8 到 C 8 4 0 技 . 0 40 0 n 解 2
式 中 υ— — 列 车 到 达 间 隔 的 变 异 系 数 ( 根 据 数 理 统 计 在 一 般 情 况 下 , 到 达 场 衔 接 三 个 及 其 以 下 方 向 时 可 取 0. 75~ 0.8, 平 均 取 0.775, 四 个 及 其 以 上 方 向 时 , 取 0.85~ 0.90, 平 均 取 0. 875 ) ;
接车或发车
接车 小计 发车 小计
表5-3-6 方向
A B C
A B C
分方向列车种类别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表
列车种类
直通
区段
零摘
38.1
3.3
3.3
32.7
3.3
3.3
16.7
1.7
1.7
87.5
8.3
8.3
36.0
3.3
3.3
34.7
3.3
3.3
16.7
1.7
1.7
87.4
8.3
8.3
合计
44.7 39.3 20.1 104.1 42.6 41.3 20.1 104.0
接 A、B、C 到解区段列车
接 A、B、C 到解零摘列车
发 A、B、C 到解区段列车
发 A、B、C 到解零摘列车
小
计
各车场占用时间计算表
每昼夜 每次作业
占用时间(min)
作业
时间 总时分 其中固定作业时
次数 (min)
T
分∑t 固
3
17
51
51
11
64
704
9
64
576
1331
51
5
64
320
7
64
n峰 — — 驼 峰 的 解 体 能 力 ( 包 括 重 复 解 体 交 换 车 的 能 力 ) , 以 列 数 计 ; n解 一 一 一 昼 夜 到 达 场 到 达 解 体 的 列 车 数 ; t到 技 ― ― 到 达 技 术 作 业 时 间 , m i n ; C - 一 列 检 组 数 , 当 到 达 技 术 作 业 时 间 取 25、 30、 35min时 , 分 别 按 一 昼 夜 办 理 39、 34、 30
t中 t接 t技 中 t待发 t发 8 30 20 6 64min t中 t接 t技 中 t待发 t发 8 36 20 6 70min t解 t接 t技 解 t待解 t牵 8 25 20 12 65min t解 摘 t接 t技 摘解 t待解 t牵 8 35 20 12 75min t编 t转 t技 编 t待发 t发 12 25 30 6 73min t编 摘 t接 t技 摘编 t待发 t发 15 35 20 6 76min
1r空 14M 4到 0 t固
n 到
t到占
对一个具体车站,M到、∑t固是已知值
而在t到占中, – 列车技术作业平均占线时间也是相对稳定的。它基本上服从正态分 布,可以通过统计或查定取其平均值。
– 待检和待解时间以及每列摊到的空费时间则与列检和驼峰负荷水平、 列车到达间隔和列检、驼峰作业的不均衡性以及到达场接车的可靠 性要求有关。
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可用直接计算法确定。其一 般计算公式为
1r空 14M 4到 0 t固
n 到
t到占
t到——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程度达到饱和时每列解体列车 平均占用到发线的时间,min,且
t到占t技 到占 t待 到
t占=t接+t到技+t推占+t解占+t它占
§3.4三、计算等待时间和空费系数的经验公式
§3.3六、区段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车站最终通过能力是将咽喉、到发线的通过能力以及调 车设备的改编能力进行综合分析,针对车站的薄弱环节, 重新调整咽喉、车场。驼峰和牵出线的分工,最后确定车 站按方向别一昼夜所能通过的最多货物列车数和运行图规 定的旅客列车数。 在确定车站最终通过能力时,应首先将车站各项设备的 能力进行汇总。
一、编组站车列作业排队服务系统 二、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基本计算公式 三、计算等待时间和空费系数的经验公式 四、计算举例
§3.4一、编组站车列作业排队服务系统
§3.4二、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的影响 因素及其基本计算公式
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 (1)列车到达的不均衡性。 (2)列检能力 (3)驼峰解体能力及其负荷 (4)接车延误率。 (5)空费系数。
列 计 算 。
§3.4三、计算等待时间和空费系数的经验公式
2.计算空费系数的经验公式
'空 0 .2 0 0 .03 M 1 到 0 2 .00 n 峰 0 0 .1 26 4
由于t汁算公式中n解在确定通过能力时就是该到达场到发线的通过能力n到,
将t计算公式代入(5-3-26),可得一个n到的三次方程式,解该方程式并考虑合
§3.3六、区段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车站最终通过能力是将咽喉、到发线的通过能力以及调 车设备的改编能力进行综合分析,针对车站的薄弱环节, 重新调整咽喉、车场。驼峰和牵出线的分工,最后确定车 站按方向别一昼夜所能通过的最多货物列车数和运行图规 定的旅客列车数。 在确定车站最终通过能力时,应首先将车站各项设备的 能力进行汇总。
§3.3三、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的计算
K1r空 T 1 4 M 4t固 0 t固
式中 K——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
M——用于办理列车到发技术作业的线路数;
γ空——到发线空费系数,根据《站细》规定,其值可取0.15~0.20。
§3.3 一、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
2.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 t’中=t接+t’中技+t待发+t发
式中 t’中技——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包括变更列车运行方向、变更列车重量、
换挂车组)技术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时间(根据该种列车技术作业过程的规定取值), min。
§3.3 一、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
§3.4二、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的影响 因素及其基本计算公式
根据上述影响到发线通过能力的因素可见,到达场 到发线通过能力是有条件的。 它是指驼峰能力、列检能力、列车到达间隔与作业 时间分布规律等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不间断接车可 靠性的要求,到发线一昼夜可能接入的最多列车数。
§3.4二、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的影响 因素及其基本计算公式
§3.3六、区段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3.方向别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咽喉和到发线通过能力按方向别汇总后,车站最终通过 能力应按办理该方向列车的各项设备中受控制的(即利用 率最大)某项设备的能力来确定。 当车站有几个到发场分别接发列车,而经由的咽喉有几 条不同进路时,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应考虑以下两种情 况。
确定在与到发线通过能力相对应的行车量情况下列车的占线时间(主要是待检、 待解)和线路空费系数的合理值,是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的关键。分析 证明,待检、待解时间和空费系数的影响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很难用理论公式 表达,必须采用计算机模拟法取得有关数据并进行回归,求得其经验公式。
§3.4三、计算等待时间和空费系数的经验公式
n 到 3 q 2 q 2 2 3 p 3 3 q 2 q 2 2 3 p 3 a 3
§3.3 一、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
1.无调中转货物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 t中=t接+t中技+t待发+t发
式中t接——列车接车占用到发线时间,min; t发一-列车出发占用到发线时间,min;
t中技一-无调中转列车技术作业占用到发线时间(根据该种 列车技术作业过程的规定取值),min。
t待发一-列车等待出发占用到发线时间,min
3.到达解体货物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
式中
t解=t接+t解技+t待解+t牵
t解技一-到达解体列车技术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时间(根据该种列车技术 作业过程的规定取值),min;
t待解——列车等待解体占用到发线的时间,min; t牵——车列牵出占用到发线的时间,min。
§3.3 一、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
§3.3四、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到发线通过能力应按方向和列车种类分别计算接车和发 车的通过能力。
N 货接 N 货 中 N 货 中 N 货解 N 货发 N 货 中 N 货 中 N 货编
N 接 发 N 货 中 N 货 中 N 货 解 N 货编
§3.3五、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举例
某单线横列式区段站详图及计算行车量见图5-3-2,具 有两个到发场,到发场1设有3条到发线(3、4、5道), 到发场2设有4条到发线(7、8、9、10道),其固定用途 见表5-3-2。 各种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为
448
5
70
350
3
70
210
5
65
325
5
75
375
5
73
365
5
76
380
2773
0
§3.3五、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举例
到发场1 到发场2
K114 14 3 30535 1 11 10.20.37 K214 244 7007 0 130.20.60
§3.3五、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举例
4.自编出发货物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 t编=t转+t编技+t待发+t发
式中 t转--车列转线占用到发线的时间,min; t编技——自编出发列车技术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时间(根据该种列车技术
作业过程的规定取值),min。
§3.3 一、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
5. 单机占用到发线时间 6. 固定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时间 7. 其它作业占用到发线的时间 此外,如该站有转场(交换)车,应按一种车列计算其 占用到发线的时间。 各种等待时间(待解、待发)标准应采取有效措施,将 其压缩到最小限度。可用图解法或分析法予以确定。
§3.3二、到发线占用时间的计算
一昼夜总占用时间按下式计算。 T=n中t中+ n’中t’中+ n解t解+n编t编+n机t机+∑t固+∑t其它
式中
– n中、 n’ 中、 n解、n编、n机一—列入计算中一昼夜在该到发场办理 到发作业的无调中转、部分改编中转、到达解体、自编出发的列车数和 单机数;
– t中、t’中 、t解、t编、t机——办理以上各种列车一列或单机一次占 用到发线的时间,min;
理解,令
a
61.08t到技
10.5t到技
1440C0.00404
C
p t技 到占 158..8344.73v3.1176n峰 0.00988n峰 2 a2
0.00404
3
q 1 r 空 14 M 到 4t 固 0 a 3 a p 0 . 0040 2 4 7 3
§3.3五、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举例
表 5-3-5
场别
作业项目
到发场 1
到发场 2
接发 C 到 A 旅客列车
接发 A 到 B 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接发 B 到 A 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小
计
接发 A 到 C 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接发 C 到 A 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接发 B 到 C 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接发 C 到 B 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⑴一条固定进路一个到发场 ⑵几条不同进路几个到发场
§3.3六、区段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4.车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车站最终通过能力应按受控制的某项设备的接车和发
车通过能力分别进行计算。
接车能力
N接=∑n
发车能力
N发=∑n
式中n,n——i方向的接车或发车能力
第四节 编组站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第三章 学习要求
第三节 区段站到发线通过能力
一、占用到发线时间标准的确定 二、到发线占用时间的计算 三、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的计算 四、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五、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举例 六、区段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第三节 区段站到发线通过能力
1. 概念: 到发线通过能力是指到发场中办理列车到发作业的 线路一昼夜能够接、发各方向的货物列车数和运行图 规定的旅客列车数。 到发线通过能力可采用利用率计算法进行计算。
1.计算等待时间的经验公式
t 待 到 1. 8 5 4 3 8 . 7 v 4 3 . 1n 1 峰 0 7 . 06 0 n 峰 2 6 9 . 0 1 8 1 n 解 t 8 到 C 8 4 0 技 . 0 40 0 n 解 2
式 中 υ— — 列 车 到 达 间 隔 的 变 异 系 数 ( 根 据 数 理 统 计 在 一 般 情 况 下 , 到 达 场 衔 接 三 个 及 其 以 下 方 向 时 可 取 0. 75~ 0.8, 平 均 取 0.775, 四 个 及 其 以 上 方 向 时 , 取 0.85~ 0.90, 平 均 取 0. 875 ) ;
接车或发车
接车 小计 发车 小计
表5-3-6 方向
A B C
A B C
分方向列车种类别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表
列车种类
直通
区段
零摘
38.1
3.3
3.3
32.7
3.3
3.3
16.7
1.7
1.7
87.5
8.3
8.3
36.0
3.3
3.3
34.7
3.3
3.3
16.7
1.7
1.7
87.4
8.3
8.3
合计
44.7 39.3 20.1 104.1 42.6 41.3 20.1 104.0
接 A、B、C 到解区段列车
接 A、B、C 到解零摘列车
发 A、B、C 到解区段列车
发 A、B、C 到解零摘列车
小
计
各车场占用时间计算表
每昼夜 每次作业
占用时间(min)
作业
时间 总时分 其中固定作业时
次数 (min)
T
分∑t 固
3
17
51
51
11
64
704
9
64
576
1331
51
5
64
320
7
64
n峰 — — 驼 峰 的 解 体 能 力 ( 包 括 重 复 解 体 交 换 车 的 能 力 ) , 以 列 数 计 ; n解 一 一 一 昼 夜 到 达 场 到 达 解 体 的 列 车 数 ; t到 技 ― ― 到 达 技 术 作 业 时 间 , m i n ; C - 一 列 检 组 数 , 当 到 达 技 术 作 业 时 间 取 25、 30、 35min时 , 分 别 按 一 昼 夜 办 理 39、 34、 30
t中 t接 t技 中 t待发 t发 8 30 20 6 64min t中 t接 t技 中 t待发 t发 8 36 20 6 70min t解 t接 t技 解 t待解 t牵 8 25 20 12 65min t解 摘 t接 t技 摘解 t待解 t牵 8 35 20 12 75min t编 t转 t技 编 t待发 t发 12 25 30 6 73min t编 摘 t接 t技 摘编 t待发 t发 15 35 20 6 76min
1r空 14M 4到 0 t固
n 到
t到占
对一个具体车站,M到、∑t固是已知值
而在t到占中, – 列车技术作业平均占线时间也是相对稳定的。它基本上服从正态分 布,可以通过统计或查定取其平均值。
– 待检和待解时间以及每列摊到的空费时间则与列检和驼峰负荷水平、 列车到达间隔和列检、驼峰作业的不均衡性以及到达场接车的可靠 性要求有关。
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可用直接计算法确定。其一 般计算公式为
1r空 14M 4到 0 t固
n 到
t到占
t到——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程度达到饱和时每列解体列车 平均占用到发线的时间,min,且
t到占t技 到占 t待 到
t占=t接+t到技+t推占+t解占+t它占
§3.4三、计算等待时间和空费系数的经验公式
§3.3六、区段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车站最终通过能力是将咽喉、到发线的通过能力以及调 车设备的改编能力进行综合分析,针对车站的薄弱环节, 重新调整咽喉、车场。驼峰和牵出线的分工,最后确定车 站按方向别一昼夜所能通过的最多货物列车数和运行图规 定的旅客列车数。 在确定车站最终通过能力时,应首先将车站各项设备的 能力进行汇总。
一、编组站车列作业排队服务系统 二、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基本计算公式 三、计算等待时间和空费系数的经验公式 四、计算举例
§3.4一、编组站车列作业排队服务系统
§3.4二、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的影响 因素及其基本计算公式
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 (1)列车到达的不均衡性。 (2)列检能力 (3)驼峰解体能力及其负荷 (4)接车延误率。 (5)空费系数。
列 计 算 。
§3.4三、计算等待时间和空费系数的经验公式
2.计算空费系数的经验公式
'空 0 .2 0 0 .03 M 1 到 0 2 .00 n 峰 0 0 .1 26 4
由于t汁算公式中n解在确定通过能力时就是该到达场到发线的通过能力n到,
将t计算公式代入(5-3-26),可得一个n到的三次方程式,解该方程式并考虑合
§3.3六、区段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车站最终通过能力是将咽喉、到发线的通过能力以及调 车设备的改编能力进行综合分析,针对车站的薄弱环节, 重新调整咽喉、车场。驼峰和牵出线的分工,最后确定车 站按方向别一昼夜所能通过的最多货物列车数和运行图规 定的旅客列车数。 在确定车站最终通过能力时,应首先将车站各项设备的 能力进行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