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获奖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影》说课稿
说课人:任欣欣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简析教材
《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朱自清早期的一篇回忆叙事散文。

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语言简洁、朴实、真切、感人,全文不着一个“爱”字,却把父亲对儿子之情的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经典的散文之作,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学习本文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消除隔膜,更加理解自己的父亲。

(二)分析学情
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很高,但不容易体会散文抒发的是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这一特点。

不容易理解朱自清先生与其父亲独特的父子关系,即存在一些隔膜的父子关系。

另外,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被关爱,觉得一切对于他们的呵护都是理所当然。

八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性格叛逆,与父母长辈的关系不甚理想。

因此,让这些孩子深刻理解《背影》中父亲对儿子的爱是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从课标要求的三个维度出发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积累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3、品味刻画背影的方法,学习精心选材,叙事、描写、抒情结合的写作方法。

4、深入理解亲情的可贵,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孝敬父母。

二、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设置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诵读课文,在品析词句中,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体会四次背影描写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新课标指出:“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1、创设情景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带入到你所设置的情境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2、朗读法,通过个读、齐读、比较阅读等不同的诵读方法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浓浓的父子亲情。

3、提问点拨法,力求通过设置关键性、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习能力。

4.品味感悟法:在反复品味推敲中深入理解本文语言独特的魅力和作者独特的感情。

学法:
根据我所设置的教法,结合本课的特点以及八年级学生的学情,我指导学生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朗读法,自主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文章朴实的语言,体会父子间的
浓浓亲情。

2、圈点勾画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圈点、勾画出来并做
上批注,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将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

新课标要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将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围绕我设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我将利用图片、音乐和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我设置的情境中
同学们,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来观看两个图片,这是在美国纽约皇后区街道,大雨滂沱,一位父亲被淋得全身湿透,而伞却一直举在儿子头上。

这一幕被网友捕捉,传到网上后短短13个小时感动超250万人。

我们再来看第二张图片,这是这名画家罗忠义的油画——《父亲》,看了这张图我们会感觉很震撼!沟沟坎坎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布满了生命的痕迹,那是一代又一代的父亲在岁月之旅上所经历的苦难和坚强。

罗忠义不愧是一代大师,他用画描绘出了父亲生命的本色,而在近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诗人用文字刻画一副背影道出了父亲的灵魂本色,他就是朱自清。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经典散文《背影》。

有了这样的导入,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我设置的情境中,而且迫不及待的想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于是很顺利的进入到我教学的下一环节。

——自读
(二)自读——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1、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语句。

2、在朗读之后,请同学谈谈他们最想说的一句话。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问题一的设计可以锻炼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动手勾画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内在要求。

问题二让学生整体上感知了课文中父与子之间的亲情,“最想说的一句话”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理读——抓住背影,读懂父亲
1.作者以“背影”为题目,文中几次写到背影?分别在怎样描写背影?
点出、刻画、惜别、回忆
2.这几次背影的描写中哪一次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多学生的回答应该是“刻画”背影,即父亲为子买橘这一描写更能打动他们,当然对于别的不同回答,我会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励。

因此教师在做了这样的总结之后就很自然的过度到了我设置的第三个问题
老师做这样的总结:的确,文中的父爱堆积如山,处处可见,而其中“为子买橘”可谓是经典之笔,让我们一起来重点阅读第6段。

3、为子买橘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儿子为什么竟感动的落泪呢?(联系前文回答)提示学生注意父亲当时的处境
这一问题是我设置的看似普通,却需要贯穿全文体能深刻理解的一个问题,理解了这一问题,就深刻的从父亲的角度理解了父爱
明确:学生容易发现父亲是个胖子,翻过月台去给我买橘子,很不容易,很艰难,但是却不能“艰难”的深层含义,这种艰难不仅仅是父亲年老体迈,更重要的是前文提到的父亲当时的处境,即祖母离世、家境惨淡、祸不单行
生活的压力全压在父亲的身上,作者正是体会到了这些才如此的感动。

设计意图:主问题
4.体味文中父亲送“我”上车前后的几句话,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示例:
当时父亲急于某事,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他的焦虑和忧愁也想而知,此时“要紧”的是照顾好即将远行的儿子。

虽然已经嘱托了一位茶房,可他想来想去,换成“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也还是不放心。

简短朴实的语言蕴含着父亲对儿子的不舍。

(2)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对后三句话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例进行当堂练笔,在品读文章的同时也进行了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有些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往往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词一句后,才会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

这就是我第三环节设计的课标依据
(四)研读——合作探究,读懂儿子
1.文章中曾经几次写到儿子的眼泪?其中分别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悲伤之泪感动之泪惜别之泪思念之泪
2、儿子从一开始就是理解父亲的吗?文中的哪些句子表现出了儿子对父爱理解的变化?
这一问题是文章的难点所在,即——理解作者独特的情感,发现早年父子之间的隔膜,发现作者心中的愧疚、自责之情。

对于: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我心里暗笑他的迂;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这三句话学生容易发现,而对于下面的话学生却不容易发现。

比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不是无法相见,是不愿意相见吧!)
对于下面几句话我也会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升阅读能力。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3、在孩子为朱自清与其父亲不甚融洽的关系担忧时,我再告诉学生二者关系的圆满结局,将朱国华在《朱自清与<背影>》的话读给学生,打破他们的疑虑,引导他们懂得珍惜眼前的父爱,不要像朱自清这样多年之后仍然有着这么深的愧疚与自责。

(五)品读——齐读结尾,深化理解
美读文章结尾部分,学生配乐齐读。

在读中进一步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师总结:在那个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年老体衰的父亲,吃力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这归功于父爱的细腻、作者传神的描写。

于是,这一陌生而又熟悉的,清晰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爱,打动了作者,打动了同学,也打动了我。

作者流泪了,我们也是。

设计意图:课标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一部分的设计从儿子的角度出发,引导同学去发现儿子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让学生在体会到儿子深深的自责和愧疚后,反省自身,更加爱自己的父母,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追求。

(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要想上好语文课,务须讲究结课艺术。

下面是我的课堂总结部分
播放背景音乐
泪眼婆娑中,一切都变得模糊,唯有那幅沉重而又艰难的背影定格在我们眼前,“背影”成了父爱最好的诠释。

文章学到这里,我们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你也一定被父亲深深地打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请拿起手中的笔,借鉴本文的写法,以“父亲”为话题,将那些存在你脑海的动人的画面记录下来,打动你自己,也打动读者。

下面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的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来结束这篇课文。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把学生的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起到情感渲染的作用,最后音乐声、朗读声构成了奇妙的交响乐;课堂中气氛凝重,有些学生禁不住留下眼泪。

这样结课,易于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强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

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大致是一个火车形状,链接父亲与儿子的是人家宝贵的亲情。

该板书在力求简洁、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能够唤起学生对父子离别场景的记忆,更加明确文章的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