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四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藏象
基本概念: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形态、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环境相通应的现象。
藏象学说
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
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对研究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指导临床实践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脏象=内在脏腑机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
藏象学说的形成
(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4)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司外揣内、取象比类、整体观察等方法,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经过概括、抽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的。
藏象理论正是古人将客观所见的形态与主观推理所得的认识结合在一起而构筑的理论体系。
脏腑
人体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的总称。
五脏:心、肝、脾、肺、肾(心包)实体性器官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管腔性器官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形多中空,与腑相近
脏腑的功能
脏、:贮存精气;五脏生理功能共同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腑:聚也;六腑的生理功能共同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形多中空,与腑相近,内藏精气,又类于脏,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五脏与六腑总的特点
五脏:形:相对的实质性器官;
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形:相对中空的器官;
功能:受盛和传导水谷
奇恒之府:形多中空,与腑相近,内藏精气,又类于脏,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内经》
《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五脏系统
藏象学说特别强调五脏的核心作用,认为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六腑、形体、官窍,以及精神情志等,都分属于五脏,这就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即五脏系统。
88
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脏心肝脾肺肾
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五体脉筋肉皮骨
五官舌目口鼻耳
五华面爪唇毛发
五志喜怒思忧恐
五液汗泪涎涕唾
其他……..…….……..……..……..
89
肝
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生理特性:体阴而用阳。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开窍于目;
在液为泪;
在志为怒;
与春气通。
(一)生理功能1.主疏泄
字面理解:疏,泄,疏通、畅达;发散、升散。
基本概念:指肝疏通、调畅全身气机。
肝的疏泄作用,使全身气机通而不滞、散而不郁。
肝之疏泄生理
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机能活动稳定有序
生命活动正常
病理
肝之疏泄功能失常
肝失疏泄
肝气逆:
肝气郁:
太过
不及
肝气亢逆,升发太过的病理变化即升、动、散太过
肝气不舒,疏泄失职,气机不得畅达即升、动、散不及
面红目赤
头痛胸胁乳房走窜胀痛
吐血、咯血、卒然昏厥
急躁易怒-暴怒
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
闷闷不乐,悲忧欲哭-郁怒
具体表现
(1)促进消化吸收(促进脾胃纳运和胆汁分泌排泄)
生理
调畅脾胃气机
肝之疏泄功能正常
胆汁
泌与排泄
促进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
病理
上:呕逆
中:左上腹胀痛
下:便秘
胆汁分泌、排泄不畅右胁胀痛,口苦,纳食不化,黄疸
(2)促进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
生理-血液
全身气机调畅
肝之疏泄功能正常
血液运行正常
气属阳主动,血液属阴主静,故气能行血
生理-津液
全身气机调畅
肝之疏泄功能正常
水液运行正常
气属阳主动,水液(津液)属阴主静,故气能行水液津液
病理变化
肝气郁
血行不畅:
津行失常
瘀血癥积
肿块固定不移且较为坚硬,疼痛
明显女子经行不畅、经迟、痛经、经闭
舌质暗,有瘀斑
水肿
梅核气
肝气逆
吐血、咯血、卒然昏厥月经过多,崩漏
(3)调畅情志
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
功能正常
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机能活动稳定有序
情志活动正常
“形为神之宅”病理
生理
肝失疏泄太过
不及
急躁易怒-暴怒
闷闷不乐,悲忧欲哭-郁怒
“肝气逆”
“肝气郁”
(4)调节生殖功能
促进男子排精,女子排卵行经
全身气机调畅
肝之疏泄功能正常
男子正常排精
女子正常排卵行经
病理
生理
肝失疏泄
男子排精不畅
女子行经异常
肝经绕阴器
(一)生理功能
2.主藏血:
涵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作用。
夜卧则血藏于肝
(二)生理特性-肝体阴而用阳
体阴:肝藏血,血属阴。
用阳:
(1)生理:肝气主升主动,其性属阳;
(2)病理:肝气易逆,肝阳易亢,肝风易动,其性属阳。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筋膜),包括肌腱和韧带,附着于
骨而聚于关节,是连接关节、肌肉,
主司关节运动的组织。
肝血充足,筋得其养,运动灵活有力,耐受疲劳,并能较快的解除疲劳,故称肝为“罢(疲)极之本”。
爪,爪甲,“爪为筋之余”
2.在窍为目
眼睛与肝的功能密切相关。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
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
”
3.在志为怒
4.在液为泪
5.肝与春气相通应
五行属木;
肝气春季最旺,反应最强。
补肝肾
肝—血之存库其华在爪藏血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
肝,血之存库主疏泄急躁易怒肝阴不足→两目干涩
肝阳不足→视物不清
肝经风热→目赤痒痛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在志为怒两目干涩,流泪增多或目眵
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指甲薄而软,易脆裂,枯而无光,甚至变形。
肌腱、韧带和筋膜出现病变,
血不养筋,关节活动不利,易于疲劳或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手足震颤。
心
一、心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为“君主之官”、
“生之本”、
“五脏六腑之大主”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主血─┤
心主血脉─┤└运血:心的搏动推动血液的
∣运行(诸血者皆属于心)
│
└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
和脉管的舒缩,使血流通畅。
2.藏神
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脉皆上注于面,故面色能反映心气心血的盛衰。
2、
(1)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连。
(2)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
(3)舌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
(4)舌与言语、声音有关。
主血脉
主藏神口舌生疮
3、在志为喜
过喜则伤心,导致心气涣散,或心阳暴脱;或导致心神失守,发为癫狂。
4、在液为汗
“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
5、与夏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火
心—君主之官
心气过盛:现红赤脸、且脸常
有红晕,多现血压
血脂异常;
心血淤阻:脸颊及嘴唇呈紫色,
是血在脉管中循行无
力,多现血脉阻滞。
心,主血脉,主神明,
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主血脉
心血亏虚:心慌、心悸、面色无华。
心血淤阻:心闷痛、面色灰暗。
主神明
出现失眠、多梦、神
志不宁或反应迟钝、
健忘、精神萎靡等。
过喜则神伤
动则汗多
舌,心之苗。
心脉亏损:舌面皱折、裂痕。
心火上炎:舌尖鲜红。
心血淤阻:舌质紫斑。
心神失常:舌卷、舌强直、舌
歪、言语有障碍。
在
液
为
汗
脾
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
生理特性:脾气主升则健,喜燥恶湿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肉,主四肢;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在液为涎;
在志为思;
与长夏气通。
(一)生理功能1.主运化
字面理解:运,
化,转运、转输;消化(变化)。
基本概念:
指脾把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并把它们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功能。
脾运化水谷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饮食物──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食│
│糜中央土│
│水谷精微┌─┐灌四旁│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小肠──────┤脾├─────┤
│食└─┘为胃行│
│物其津液│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残│
│渣│
│└肾受脏腑之精而藏之
大肠
│粪
│便
│
体外
运化水液:脾运化水谷精微的过程,也包括了对水
液的吸收、输布作用。
①脾气转输,上输于肺,宣发肃降,布散全身;
②水液代谢枢纽
上行水液依赖于脾上输于肺
下行水液依赖于脾下输于肾
病理变化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及其他脾失健运的临床
表现
脾运化水液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游溢精气”
水饮──胃──────┐┌───头面诸窍│││宣发全身皮毛
│┌──┐“散精”(津液)│肌肉腠理
小肠────┤脾├───────肺
│清└┬─┘│
│浊││肃降
│││
大肠│其它脏腑
││
││肃降
││
└─────────肾
│
│尿
│
膀胱
饮食物是人类出生后的主要营养来源,是生成气、血、津液的主要物质基础。
而饮食物的消化,以及其精微的吸收、转输,都由脾所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2.主统血
脾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运行于脉中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生理机理
脾的统血功能,实际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也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
病理--脾不统血
便血、尿血、崩漏、肌衄阴道出血皮下出血下部出血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