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建立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成本分析及定价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企业建立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成本分析及定价
策略研究1
陈红华,田志宏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E-mail:********************
摘要:自西方国家发生疯牛病二恶英等事件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建立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作为国家确保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在我国日益增多,如何确保食品安全,打破西方国家出口贸易的壁垒也摆在了我们面前。
我国建立可追溯系统已有近五年的时间了,在人们都日益认识到可追溯系统重要性的同时,我国可追溯系统研究中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依旧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研究和结论。
其中有关实施可追溯产品的定价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在我国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企业到底要增加哪些成本,具体到每种产品上会增加多少成本,可追溯产品是否一定会带来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企业是否一定要实施高价策略等,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明确的研究。
本文以大量实地调研的信息和相关知识,首次归纳总结了在我国企业实施可追溯系统到底需要额外增加哪些成本,并以我国实施可追溯系统的某企业为例,就其某种产品的某个品种进行了具体测算,以便直观了解实施可追溯到底会带来多大幅度的成本增加,并对我国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企业的产品高价行为进行了分析,结合笔者在调研中得到的消费者愿意为可追溯产品的支付意愿,对实施可追溯产品的企业的定价提供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可追溯系统;不变成本;可变成本;盈亏平衡点
中图分类号:F3
1. 引言
我国实施和研究可追溯系统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关于可追溯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在可追溯系统的实施必要性、可追溯系统可追溯系统的研究方法
国内外学者与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有关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基础研究,相关技术体系研究及主要研究方法。
首先是关于可追溯系统的有关基础研究。
迄今为止,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研究在国外也只不过二十几年的历史,对于一个较新的问题,很多学者从建立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原因、农产品可追溯的定义、特征、作用、建立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研究。
丹麦学者T.Moe(1998)分析了可追溯系统的划分标准;Golan E(2003)在美国农业部农经调查报告中首次将食品可追溯体系按照“深度、宽度和精确度”三个标准进行评价;Souza-Monteiro DM和Casewell JA(2004)在日本、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加拿大、欧盟等实施可追溯系统的国家对比了可追溯系统的宽度、深度和精确度;方炎(2005)对我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进行了初步分析。
研究表明,建立食品追溯制度已经成为制定食品安全政策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是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技术体系及应用研究。
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实施需要建立一整套的技术体系,涉及到自动识别技术、自动数据获取和数据通信技术,这些技术的基础是产品标识和编码,只有对实体进行准确标识和编码才能实现有效的跟踪和追溯。
国内外组织和学者在可追溯系统的开发应用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
1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规划项目(项目名称:我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项目批准号:06JA630072)资助。
在蔬菜、水产品、肉类等产品大类上,我国学者开始进行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
主要学者有孔洪亮等(2003)研究了EAN·UCC系统在牛肉和鱼肉产品上的应用;王东风等(2004)研究了EAN·UCC系统在水果蔬菜上的应用;杨林(2005)集成EAN·UCC与HACCP体系研究了在鳗鱼进行全程追溯;陆昌华(2004年)、李兴民(2006)、谢菊芳(2006)等从不同的技术角度研究了猪肉可追溯系统。
林凌(2005)研究了基于互联网的食品质量安全可追踪系统等。
最后是有关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方法。
国外学者在研究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时主要采用了三种研究方法:交易成本理论、收益分析法、消费者支付意愿分析。
Hobbs J E(1996)对英国牛肉行业零售商对供应商选择的交易成本进行分析。
Golan E (2004)等用成本——收益法来研究农产品可追溯系统
消费者是可追溯产品的最终购买者和货币支付者,国外有些学者从消费者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来研究农产品可追溯系统。
Dickinson D L和 Bailey D V(2003)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进行了肉类可追溯比较分析;Kevin Chen,石敏俊等(2004)对中国消费者非转基因菜油支付意愿进行了研究。
我国目前的研究针对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可支付意愿直接进行研究的较少,主要研究集中在HACCP、食品安全等领域所做的支付意愿研究。
王志刚等(2007)对北京市乳制品市场进行了消费者对HACCP认证的支付意愿调查。
周应恒等(2006)对江苏省城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支付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
由此可见,国外的一些学者和组织从特征、作用、技术体系和系统推广应用等方面对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做了研究,国内学者在实施可追溯系统的背景、家畜可追溯系统的技术构成、EAN·UCC系统的应用和追溯制度的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
但是关于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在我国目前实施的具体情况研究相对匮乏。
其中关于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企业到底会增加哪些成本,增加的幅度有多大,是否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企业其产品定价就一定是高价等这些问题在目前的研究中几乎没有涉及。
本文以实际调研数据为基础,以某种具体产品为例,对实施可追溯的产品进行了具体的测算,讨论了可追溯产品是否一定是高价等问题,最后在论文中提出了相关建议。
2. 我国市场上实施可追溯产品的定价分析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源性疾病危害巨大。
国际上,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疾病相继爆发和传播,在国内,发生了苏丹红、劣质奶粉、龙口粉丝等食品质量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成为可追溯系统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行,我国承诺所有进入奥运村的食品均实施可追溯。
在国际上,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要求对出口到当地的部分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要求。
欧盟管理法规No.178/2002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肉类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
由此可见,我国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不仅是举办奥运会的要求,能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同时也是打破国外因食品安全追溯而设置的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可追溯系统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北京已有100多家企业加入了北京市农业局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山东寿光的“燎原”牌蔬菜、“得利斯”等多家企业都已开始实施了可追溯系统。
但是当人们一提到食品可追溯马上会联想到的是高价格,而市场上销售的一些可追溯产品的价格也恰恰印证了人们脑海中对可追溯产品必定是高价的结论。
下面是笔者根据某大型连锁超市销售的可追溯蔬菜价格进行整理制作的表格。
表1北京市某超市可追溯蔬菜价格表单位:元/500克
菜名价格菜名价格菜名价格
奶白菜 6.49 茄子、白萝卜 4.99 胡萝卜 5.49 生菜 5.99 荷兰豆10.49 土豆、韭菜、韭黄 4.49
西红柿 5.99 黄瓜 5.99 红线菜8.99
长豆角14.99 尖椒10.99 食用菌12.29 盖菜 5.99 苦瓜 6.99 豌豆米31.99
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市某超市可追溯蔬菜销售价格整理。
从市场中北京超市所售的可追溯蔬菜可以看到,可追溯的蔬菜要比普通蔬菜价格高一倍以上,有些个别品种,如豌豆米甚至高出普通豌豆米的几倍。
于是人们都有一种印象,凡是实施可追溯的产品一定是高价,因为实施可追溯会导致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而事实是否如此,笔者就调研中得出的数据,选择北京某实施可追溯的企业进行了定价测算,并仔细分析了由于实施可追溯而增加的成本。
3. 企业建立可追溯系统增加的额外成本分析
如何为产品制定合理的价格,从财务的角度上,必须要清楚地核算企业生产该产品所花费的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然后根据预计的销售量,测算出盈亏平衡价格或者是保本价格。
再根据行业平均利润率水平、竞争的情况、消费者接受水平等诸多因素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
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企业,其他的生产成本与所有普通企业一样,不做分析,只就由于建立可追溯系统而发生的额外成本进行分析。
通常情况下,由此增加的额外成本主要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
3.1软件开发费用
这部分费用指的是为开发可追溯系统而进行软件开发需要支付的费用,费用的多少与实施可追溯系统的类型有关。
若是政府主导型的可追溯系统就要考虑建立一个公共信息登载交流平台,考虑如何可追溯系统中各个环节的企业都能够衔接起来,这个平台的搭建工作量很大,费用会很高。
而企业主导型的可追溯系统是企业处于自己的发展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的软件,与原有的管理系统(HACCP、GMP)共同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提升,因此在开发过程中总是考虑到企业现行的情况和状况,费用和成本比政府搭建的平台要少,并且与企业的规模和大小有关系。
软件开发的费用不仅仅是前期的开发费用,还包括随着应用不断调整和升级的费用。
北京市用于可追溯系统软件开发的费用约1000万左右,北京市可追溯系统成员企业有100多
家,分摊到企业,每个企业大约在10万元左右。
随着成员数量的增加,这笔费用还会相应地降低。
3.2系统维护等费用
目前北京市这套可追溯系统的维护是由政府支付费用的,系统的维护是由北京HL公司来完成。
该公司有30名左右技术人员,职责就是从事可追溯系统软件开发,并负责该系统的维护,包括消费者进行短信、电话查询等,估算费用在100万左右。
另外此30人平均月工资按3000元左右计算,每年的工资支出在108万左右。
当然这108万支出,不能完全算在系统维护费用中,因为这部分技术人员还要承担软件开发的职责,若按50%左右估算,由于系统维护需要的人力资源成本一年在54万左右。
3.3与可追溯系统有关的相关配套硬件设施
企业实施可追溯系统需要有电脑,服务器,需要追溯码的打印机。
这部分支出在北京市政府型主导的可追溯系统中是由政府免费赠送给企业的。
但这不代表是没有成本的,只是由政府支出了。
若分摊到每个企业,大约在3万元左右。
3.4 打印费用
不管是政府主导型还是市场主导型的可追溯系统,可追溯农产品上所需的追溯码费用都是由企业自己来支付。
这部分费用与企业每天销售产品的数量有关,销售数量越多,需要贴的追溯码就越多,成本就越高。
以北京T公司为例,目前每天可追溯蔬菜销售量在1万公斤左右,按此数量,每天打印需要打印纸一卷,成本是50元,每个月是1500元左右。
3.5 标识费用
贴在商品上的标识码费用与追溯码种类有关,一般贴在蔬菜上的追溯码每个0.03元,贴在肉类等产品上一般是RFID,每个成本在0.8~1元左右。
3.6 与可追溯系统有关的人力资源成本
与可追溯系统有关的人力资源成本分为硬和软两方面,成本高低与企业规模、贴标数量大小、录入数据工作量、信息化程度保管档案等有关。
以北京T公司为例,有两个专职工作人员专门打标识,贴标识,另外有5个技术人员驻扎在基地,负责所在合作社或者协会所连接农户的技术以及数据录入等情况(当然可追溯系统只是此5个技术人员工作范围的一部分)。
3.7 培训费用
培训费主要包括:对超市销售人员培训(如何使用触摸屏及可追溯的知识),农民填表培训,加工厂内部人员培训。
3.8 网络费用
一个公司若没有网络,就不具备申请可追溯系统的条件。
而企业的网络使用费用不仅仅是用于可追溯,还用于企业其他的日常办公所需,因此这部分成本很低,在可追溯中可以忽略不计。
4. 实施可追溯系统后企业产品的定价测算——以X企业为例
4.1 X企业未实施可追溯前产品销售价格
X企业在实施可追溯系统前所加工和销售的产品都是绿色蔬菜,因此蔬菜价格高于普通蔬菜,销售主要种类与价格有:黄瓜和西红柿5元/500g,扁豆8.6元/500g,白菜2元/500g,胡萝卜3.2元/500g,茄子3.5元/500g,土豆3.2元/500g,洋葱西葫芦3元/500g,长豆角5.5元/500g。
4.2测算说明
在进行具体定价测算之前,需要说明四个基本情况:
第一,定价产品的选择。
定价不需要测算所有产品种类,只要把一类产品的定价测算清楚,即可说明基本原理。
在本算例中选择了黄瓜,在未实施可追溯之前销售价格为5元/500g。
其中未实施可追溯绿色黄瓜的成本约3.5元/500g。
第二,由政府或科研机构支付的一些费用要计入到企业可追溯系统的成本中。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不管是北京市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可追溯系统还是山东省为代表的企业主导型可追溯系统,系统建设中都有一部分成本是由政府或国家科研机构支付的。
但在进行定价计算过程中,这些成本仍然应该摊到企业中。
我国目前是处于可追溯系统开发的初期,国家为此给予较大的支持,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可追溯系统主要还是靠市场化运作,一旦政府不再补贴,企业是否能够继续运作下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此增加的成本,以及最终可追溯产品的定价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对比。
因此,不管是由哪方支付的成本,在此定价测算中,都应列为由企业支付。
第三,测算方法。
在测算过程中,成本测算拟以“原有成本+实施可追溯后增加的成本”作为新的成本。
再用一定的方法测算定价。
有些费用有变动区间时,取最高值,以计算实施可追溯系统的最高成本。
第四,可能出现的误差估计。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由可追溯引起的人力资源成本会不同;每个企业不同的可追溯品种的销售数量会不同,即使同一个企业,不同时间的销售数量也是不同的。
因此本章以某地区、某企业、某时段的销售情况为基础进行测算,具体数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由于情况复杂,有些数据是估算的,例如培训费用这一项,很多企业很难说出具体的费用。
因此本测算更注重的是由于可追溯到底增加了哪些成本,至于增加的具体数量,不是完全准确的。
4.3 测算及结果
4.3.1前提数据
z X企业未实施可追溯前绿色黄瓜的成本为3.5元/500g,现在实施了可追溯,每天蔬菜销售量在10000千克左右,而黄瓜的销售量在400千克左右。
z X企业实施可追溯系统而发生的固定成本主要有:软件开发费用与可追溯有关的硬件配套设施,两项费用约13万左右;系统维护费用54万左右。
z由于实施可追溯系统而发生的可变成本主要有:打印费用每天50元,标识费用3分或1元(每个),人力资源成本:7500元/月(5人,每人工资1500元/月,其中40%的工作量为可追溯系统服务)。
4.3.2 具体测算
绿色黄瓜成本:3.5元/500g (数据1)如下是实施可追溯系统而增加的成本和费用:
固定成本:540000+130000=670000元(数据2)每天固定成本(按无形资产10年摊销):670000/(10×365)=186.1元/天(数据3)黄瓜分摊的固定成本(每天每500克):186.1/(10000×2)=0.0093元/500g (数据4)
人力资源成本(每天每500克):(1500×5×40%/30)/(10000×2)=0.005元/500g (数据5)
可变成本:
打印费(每天每500克):50/(10000×2)=0.0025元/500g (数据6)标识费(假设2个黄瓜重500g):2×0.03=0.06元/500g (数据7)总成本=(数据1)+(数据4)+(数据5)+(数据6)+(数据7)
即:3.5+0.0093+0.005+0.0025+0.06=3.57元/500g
由可追溯增加的成本是:(数据4)+(数据5)+(数据6)+(数据7)
即:0.0093+0.005+0.0025+0.06=0.07元/500g
也就是说,实施可追溯系统后,每500g黄瓜额外增加的成本大约是0.07元。
5. 关于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是否一定等于产品高价的讨论
在北京销售可追溯蔬菜的柜台上,我们可以发现可追溯蔬菜的价格不菲,表5-1是北京市面上销售的部分可追溯蔬菜的价格。
与普通蔬菜相比,这些可追溯蔬菜的价格高出很多。
于是人们都这样理解,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产品一定是高价位的产品,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准确的。
从上面的测算中我们看到,可追溯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但是还要看实施可追溯后是否会带来销售量的增加。
上面这个企业实施可追溯系统后,产品销售量增加了很多,每天达到10000公斤。
由于实施可追溯而增加的成本若分担到销售的每500g上,价格只比未实施可追溯高出7分钱左右。
并不会直接导致产品成本的大幅上升。
因此,实施可追溯产品不一定会带来成本的大幅增加。
至于所销售可追溯产品定价比普通产品高很多,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实施可追溯的产品的生产标准较高,例如北京市所有可追溯的蔬菜都是无公害蔬菜,山东销售的可追溯蔬菜很多是绿色蔬菜,这些蔬菜标准原本就比普通蔬菜高,因此售价高并不是因为可追溯所造成的;二是实施可追溯的企业以此作为塑造差异的商业化手段。
在定价过程中,把可追溯产品的价格制定高于普通产品几倍,属于营销中的撇脂定价法,目的是给消费者一种高质高价的印象,从而塑造产品的差异优势。
就像很多名牌产品的定价高于成本很多倍,但是越贵,有些消费者越愿意购买的道理是一样的。
因此可追溯产品价格高并不一定是因为成本高,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6. 结论和建议
从我国目前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企业来看,其可追溯产品的价格普通还是偏高。
成本增加必然导致价格提高,这是正常的,而企业把它作为一种塑造差异的手段也是正常的。
但是在
制定价格过程中,如果价格过高,会影响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就会直接影响到可追溯产品的销售量,长远看必定制约到可追溯产品的普及。
从笔者在北京、山东和上海几个城市所做实地调研结论看,有几个重要的结论:
1、在我国很多消费者没有听说过可追溯系统。
消费者不愿意在更高价格水平购买可追溯产品的原因有:可追溯产品价格太高;可追溯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与消费者无关;企业发布的可追溯信息是假的;可追溯系统对食品安全没有保障等。
当可追溯产品的价格比较适中时,不少消费者表示购买意愿;随着可追溯产品的价格不断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不断下降。
与可追溯产品相比,在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同时具备可追溯与相关质量认证的产品具有更高的支付意愿。
如果价格太高,可追溯产品即使通过相关质量认证,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依然会下降。
消费者对可追溯产品愿意支付金额的高低同时受到产品种类影响,如果该产品属于消费者日常消费的食品种类,对价格则更加敏感,对不经常购买的食品,即使多支付一些金额也能接受。
2、三个城市消费者消费者每500g平均愿意为可追溯豆芽、生菜和牛肉多支付91.7%、99.2%和18.4%,即多支付1.833元,1.985元和3.676元。
按照目前现行的市场价格测算,愿意为可追溯豆芽、生菜和牛肉的支付价格为:3.833元/500g,3.985元/500g和 23.676元/500g。
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产品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食品的价格、消费者是否是主要购买者、购买场所、消费者的风险意识、消费者的性别、消费者接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消费者个人因素、所在的城市等。
产品不同,影响消费者可支付意愿的因素也不同,调研结果显示,有五个因素在三种产品支付意愿中都是显著的影响因素:可追溯产品的价格、购买地点和场所、消费者的风险感知、消费者的健康状况、人均月收入。
上述的调研结果为我国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企业产品定价提供了如下参考建议:
1. 消费者支付意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可追溯产品的定价不适宜太高,特别在我国建立可追溯系统的初期,在消费者对可追溯还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价格过高会影响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目前我国一些可追溯产品的定价远远超过了实际调研消费者愿意为此付出的金额。
在我国市场上所看到的某些可追溯品牌产品的价格却高出普通产品5倍左右,例如某品牌可追溯生菜售价为5.99元/500g,而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只有3.985元/500g,远远超出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2. 消费者的风险感知在可追溯产品支付意愿中影响显著,加强对消费者进行风险教育以及可追溯产品知识的普及,对可追溯产品的接受会起到重要作用。
3. 在可追溯产品定价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明确最有可能的目标消费人群。
从目前情况看,不是所有消费者都会购买可追溯产品,毕竟偏高的价格制约了很多消费者的购买。
因此明确哪部分消费者最有可能是可追溯产品的目标消费者,首先结合这部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确定可追溯产品的价格在我国更加可行。
参考文献
[1]Dickinson D L, Bailey D. Willingness-to-pay for information: Experimental evidence on product traceabiliY
from the U.S.A., Canada, the UK and Japan[C]. Economic Research Study Paper ERI, 2003, 12, Utah State UniversiY, Logan, UT
[2]Hong Wang, Johun M.Willingness to pay for reducing fatal risk by improving air qualiY: A contingent
valuation study in Chongqing[J].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367(2006) 50-57
[3]Irene L, Hartmut B. M.Willingness to pay and experienced utiliy as measures of affective value of
information objecT: Users’ account[J].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44(2008)92-104
[4]John C W, Todd L C.Willingness to pay for a Green Energy Program: A comparison of ex-ante and ex-post
hypothetical bias mitigation approaches[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29(2007)247-261
[5]Kevin Chen, 石敏俊,Getu Hailu.对中国消费者非转基因菜油支付意愿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4,34(3),53-60
[6]王新艳.北京市居民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环境价值的支付意愿研究:[硕士论文][D]北京:中国农
业大学,2005,10
[7]王志刚,毛燕娜.城市消费者对HACCP认证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
北京市海淀区超市购物的消费者为研究对象[J].中国农村观察,2006(5),2-12
[8]王志刚,翁燕珍,毛燕娜.消费者对HACCP认证的支付意愿:基于北京市乳制品市场的调查[J].中国
食品学报,2007,2(1),12-17
[9]周应恒,彭晓佳.江苏省城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支付意愿的实证研究-以低残留青菜为例[J]. 经济学季刊,
2006(7),1319-1342
The price strategy research on the traced product in China
Chen Honghua, Tian Zhihong
The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e traceability system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important way to assure food safety since the mad cow disease occurred in western countries. It has been five year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ceability system in our country. When more and more peopl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raceability system, some problems about it are still ambiguous, what is the reasonable price of the traced product is one of them. The questions such as how much will be increased in terms of cost when implementing the traceability system and whether the traced product means the high cost product are still to be researched.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xtra cost caused by the traceability system on the basis of market research, also one product is taken as the example to calculate how much cost will be increased accurately. The reasons that the high cost of the traced product are analyzed in the article and some suggestions referring setting the price for traced products are also given too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Keywords: Traceability system ,fixed cost, variable cost, break-even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