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之路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正愈来愈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的我国,也将其迅猛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与全球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中国经济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我国企业顺应潮流,不断的提升国际化观念,逐渐的融入到国际市场中去,中国的一批优秀企业也正在积极的"走出去"。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必然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我国的企业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地卷入国际市场的竞争。
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日越来越近,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必定冲击国内经济各个领域,将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现在正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时期,是我国企业全面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时期,只有适应环境和市场的要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实力,采取国际化经营战略,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求得生存和发展。
因此,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在全球市场化时代取得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概念、现状、必要性和途径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主要包括: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现状与特点,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企业现阶段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模式。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相信在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进行全面的分析后,会更利于企业的跨国经营,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将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关键字: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战略
目录
一、国际化经营的概念与内涵 (1)
(一)国际化经营的概念 (1)
(二)国际化经营的内涵 (1)
二、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2)
三、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2)
(一)已具备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条件 (2)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行性 (3)
1.优势产业 (3)
2.优势领域 (3)
(三)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3)
1.投资结构的尚待完善 (3)
2.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4)
3.分散化经营 (4)
4.管理体制不健全 (5)
四、国际化经营的途径 (5)
(一)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模式 (5)
1.创牌战略模式 (5)
2.贴牌战略模式 (6)
3.创牌﹢贴牌模式 (7)
(二)国际化经营的途径 (7)
1.充分运用资本经营 (7)
2.主动参与全球化 (7)
3.走专业化协作道路 (8)
4.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8)
5.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 (8)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之路
一、国际化经营的概念与内涵
(一)国际化经营的概念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走向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开展跨国经营,获取发展条件和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经营行为。
从地域范围看,企业国际化经营行为具有从本国→多国→全球的发展趋势,企业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大。
从经营方式看,企业国际化经营行为具有从“三来一补”→代理营销、贴牌生产→海外自建营销体系、生产体系和研发体系→跨国并购→合作研发与生产的方向演进,企业跨国经营的自主性越来越强。
从经营层次看,企业国际化经营行为具有从营销体系国际化→生产体系国际化→研发体系国际化方向演变的趋势,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
(二)国际化经营的内涵
业国际化经营实质上是企业的经营视野、经营范围、管理水平乃至发展战略理念,真正摆脱了国内市场的局限而跨越国界的渐进发展过程。
因此,根据企业跨国经营地域范围、经营方式和经营层次的演化特征,可以发现国际化经营往往率先从无自主品牌出口开始,然后依次经历自主品牌、国际营销、跨国直接投资和全球化经营4个阶段。
其中,无品牌国际营销阶段主要包括“三来一补”、无品牌销售两种形式,其特点是企业没有独立自主的品牌,或没有依靠自己的品牌进行国际化营销。
自主品牌国际营销阶段主要包括代理销售或自建营销体系两种形式,其特点是企业不仅生产产品,而且要依靠自主品牌进行国际化经营。
跨国直接投资阶段不再仅仅局限于营销体系的国际化,而是逐渐通过跨国投资自建、共建、并购、参股、委托加工等形式实现了生产和研发的国际化。
全球化经营阶段特点是企业开始将国外子公司在当地从事的经营活动作为其整体价值链的组成部分来看待,根据企业的整体利益重新安排公司在世界各地的职能,将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进行全球一体化布局。
二、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一)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在国与国之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在全球范围内实行生产资料的配置,以及其他超出国境的各种经营活动。
国际化经营意味着企业必须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必须对国际市场信息掌握准确、迅速,能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同时,国际化经营也意味着企业可以占有广阔的国际市场,更广泛地利用国际资源,得到世界最新的科学技术,企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更有效地配置资金。
国际化经营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更大的风险,对企业的要求也更高。
(二)中国企业即使在国内市场,也无法避免外国企业的激烈竞争。
目前,国外的许多大企业均看好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纷纷在中国设置了分支机构,有的甚至把亚太总部迁到中国;在中国的外资、合资企业逐年增多。
外国企业与国内企业抢市场、争人才,并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管理,正逐步蚕食着中国的市场。
因此,无论企业是否愿意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都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外国企业的存在和竞争。
(三)我国加入WTO后,关税降低、贸易壁垒作用减弱或消失,将迫使中国的企业面对市场国际化的现实。
因此,中国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加速自身改革,不仅要着眼于国内市场竞争,而且要主动出击,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
可以说,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是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一)已具备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条件
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条件。
从2000年起,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国内生产总值有较大提高,其中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1.4%,出口总额累计比上年同期增加27.8%,外汇储备已达1656亿美元。
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仍然保持良好态势,有专家预测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这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有利因素,企业在国内的稳步发展,是向国际进军的基础和保障。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行性
1.优势产业
我国已具有一些优势的产业、行业。
我国的工业企业中有近千家左右的骨干企业,其规模。
实力都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它们也完全有可能独自或联合起来对外投资,在世界各地进行生产经营。
(1)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有较大优势。
在纺织、服装业,我国的出口额逐年增长,出现了一些如杉杉、雅戈尔等知名品牌,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2)我国的家电行业,在国内也有许多厂家如长虹、海尔等,其生产能力及质量已达到世界水平,在国际市场也有较高的声誉。
(3)涉及到第三产业的一些企业,也已具备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条件。
在外贸、远洋运输、金融、保险等行业,我国有很多大型国有企业,规模优势也不在国外私营企业之下,也具备直接到国外经营,参与国外竞争的实力。
2.优势领域
我国企业虽然在整体上技术不占优势,但在某些领域仍有着竞争优势:例如航天航空、超导技术;农业领域中的杂交、育种技术;工业领域中的激光照排技术,人工胰岛素合成技术等,在世界均是领先的。
此外,我国还拥有某些特有技术,如手工艺技术,中医中药技术等。
而且有些在我国已经普遍应用的技术,例如,中国企业的机电成套设备制造技术,治金化工设备制造技术,以及大型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技术等,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三)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投资结构的尚待完善
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规模结构三个方面。
从境外投资企业的分布上看,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地理选择以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
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我国的境外投资企业已遍及世界各地。
但从总体方面看,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地区分布仍相对集中在亚太经济区。
其中,亚
洲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吸引了我国大部分的投资。
据估计,有近80%的投资项目位于亚洲。
在产业结构上,我国的跨国投资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
在规模结构上,以中、小型为主。
据统计,目前90%的海外中资企业投资规模不到100万美元,平均单项投资额仅为57万美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600万美元的水平,同时也低于发展我国家450万美元的水平,甚至低于东欧140万美元的水平。
2.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其核心资源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根据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理论的分析,对外投资是企业充分利用其垄断优势(通常是技术、管理、品牌或市场)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经营行为。
综观获得成功的外国和我国跨国公司无一不是在上述某个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而我国多数企业严重缺乏上述四种跨国经营所要求的优势,我国大多数企业通常拥有的优势是价格和廉价的劳动力,这些优势在国际化经营中又受反倾销等制约,常常难以发挥作用。
3.分散化经营
分散化经营,使得企业无法在资本、技术、市场、信息以及生产等资源上实现共享与互补,甚至会引发越来越严重的内部过度竞争。
这一方面反映了这些企业投资母体之间相互缺乏联系和合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跨国企业都以兼并或建立策略联盟作为发展手段以实现规模效应,而我国企业显然尚未跟上这种跨国经营的潮流。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企业体制制约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模式。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以及国有股占控股地位的股份制企业。
据统计,在海外6000多家企业中,国有企业约占80%。
从行政级次划分看,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府所属企业;从专业分类来看,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和地方专业外贸公司和大型生产型国有跨国公司。
由于至今都存在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使得海外的国有企业的分支公司,即使在业务上有相似和交叉之处,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合作和信息交流,他们之间存在的更多的是竞争和相互封锁信息。
国有企业自身机制与国际跨国公司通行体制存在较大差距,也在本源上限制了海外
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经营理念,使海外中资企业难以像跨国公司的子公司那样以各种手段进行兼并和联盟经营。
4.管理体制不健全
这在国有企业中体现更为明显。
从管理体制上看,一些境外国有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所有者代表监管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在实施跨国经营决策时,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制约机制,在投资项目、环境分析、地点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经营策略的制定与执行等各方面,都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因而往往造成重大决策失误。
导致国有资产受到严重侵蚀。
最近的"中航油"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从管理人才的培养来看,我国企业缺乏一整套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许多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现代的人力资本观念,对人才资源管理的认识仍旧停留在人事制度管理的层次上,导致外派人员专业能力和积极性都不高,远远不能适应当今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的国际市场竞争。
四、国际化经营的途径
(一)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模式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一些领域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
以海尔、青岛啤酒、双星、格兰仕、春兰、小天鹅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在国际化经营市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及时地学习、研究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探索其中的规律性,以便使更多的企业少走弯路,用尽量少的代价和较快的速度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对开展国际化经营活动比较早、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的企业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其多年的实际探索与经验,一些企业内人士将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模式划分为三种类型:创牌战略模式、贴牌战略模式、创牌与贴牌战略并举的模式。
1.创牌战略模式
海尔名牌战略的实施,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质变到飞跃的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也是海尔从创中国名牌到创世界名牌的过程。
海尔实施的名牌战略有以下的做法和特点:
第一、坚持质量和技术的高起点。
不断地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并坚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自己领先于其他企业。
第二、强化产品质量管理。
海尔把品质看成是产品的生命线,是国际市场的入场券和通行证。
海尔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使员工素质有了质的提高,在员工中树立了“不合格的产品就是废品”和“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观念。
第三、坚持技术进步与创新。
海尔始终保持产品技术和质量上的发展与创新,海尔的科研开发人员,拥有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产品实验室”已经同世界接轨。
经济全球化必然也是品牌全球化的过程。
当一个企业的品牌发展成为全球化品牌时,就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大批忠实的顾客群以及良好的企业与国家形象。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制定了发展目标,即创建国际企业,创立世界名牌。
2.贴牌战略模式
以广东格兰仕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通过OEM(贴牌)方式,使产品走向国际高层,创出了另一条国际化经营的成功之路。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分工中,格兰仕集团的高层领导不仅看到了自己与外国对手的差距,同时还找到自身的比较优势:独一无二的巨大的国内市场的优势、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以及顺德市家电产业配套优势。
从企业内部看,格兰仕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其带来的规模优势。
凭借着劳动力优势,格兰仕实现了规模经济的优势。
其规模优势除了表现在生产方面,还表现在销售、科研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微波炉行业,格兰仕“做大、做强、做精、做透”的专业化战略思想几乎无人不晓。
这种做法使其在微波炉行业内成为了领先者。
格兰仕的做法表明,当企业的条件不成熟时,不妨先做贴牌,做贴牌的过程可以全方位提升企业的素质,吸引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以后自创品牌奠定基础。
格兰仕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创出了一个国际化经营的新模式。
3.创牌﹢贴牌模式
所谓创牌﹢贴牌模式,是指在不同的市场使用不同的战略,即在美国市场上实施“贴牌战略”,在其他国家实施“创牌战略”。
在品牌动作上,双星集团实行的是“创牌与贴牌”并举的战略。
双星集团的做法,体现了战略的灵活性,不失为是一种成功的探索。
战略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指导企业走向成功。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地域、行业各不相同,再加上每个企业自身的历史、特点、优势不同,这就决定了我国的企业不可能采取统一的模式,多种模式并存是长时期内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模式选择上的客观必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企业才是真正的行为主体,它们有能力根据自身的条件去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战略和国际化经营的道路。
(二)国际化经营的途径
1.充分运用资本经营
现有的企业布局分散、相当部分企业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人世后我国经济运必须按成熟的市场经济规则运行,行业壁垒将会逐渐消除,国有经济战线收缩 ,这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因此,我们必须利用人世后的过渡期通过资本的经营,通过收购兼并整合相关产业,形成一种相对比较均衡持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这种股权结构运行的机制效果是比较好的。
在这样的股权结构里,任何一方,包括任何一个股东、包括企业的经营者,都处在一种被制衡的状态中,谁都不能为所欲为,所以公司制运作就较规范,机制转换的效果就会比较明显。
这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参与国际经营非常重要的途径。
2.主动参与全球化
人世后我国企业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参与全球经营国际化的机遇,但对待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很多企业是被动对待的。
在这种被动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产生一消极防御、被动挨打的心态。
主动参与全球化,特别是在这个行业里,积极地主导全球化,参与全球市场的销售,在全球布局中把生产基地建在中国,面向世界生产,研究开发也利用国际资源,还有融资也要利用国际资源,而且要建立国际化的客户服务体系,国际化的合资生产体系,国际化的技术服务体系,国际化的采购体系,国际化的融资体系。
我们加人就意味着要从贸易层次提高到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中国的企业人世后需要在全世界销售产品,需要向全世界提供服务,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这需要有一个战略的转变。
3.走专业化协作道路
我国企业大多是传统产业要实现国际化经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立足于我国企业产业的实际,走小、精、特以及加强专业分工协作集团化发展道路。
企业在发展中可以免费地或者低成本地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技术。
因此,对我国企业来说,认真地学习发达国家国际大公司的经验和技术,获得一定的优势,在某项成本上比它低,自己再有一点创造,就能在这个市场把它挤出去。
4.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我国企业由于发展起点低,技术水平落后,劳动力素质低。
人世后,要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今后我国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将更要注重科技进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增强素质,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
5.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
迈向世界级企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因此,要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我国政府必须从宏观上营造好的发展环境。
第一,政府的职能要转变,从管制转向服务;第二,要改革审批制度尽量减少
到最少的程度。
审批制度要有利于走出去,有利于国际化竞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在政府治理的理念上也要改变过去我们的理念都是允许性的规定,要把允许性的规定改为禁止性的规定。
第四,取消行业壁垒,实行国民待遇人世后,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政府必须在税收、融资、产业进人等方面给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外资以平等的待遇。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