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眼中的女人——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人眼中的女人——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
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一、引言
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真实再现了奴隶的悲惨境遇,揭示了奴隶制的罪行,旨在唤醒人们沉睡的良知从而最终废除奴隶制。
19世纪中期,英法等国先后通过立法宣布废除奴隶制,推动了美国废奴运动的开展。
但是,美国国会在1850年却通过《逃亡奴隶法》,明令禁止白人给予逃亡黑人任何帮助,这激起了美国废奴主义者的强烈不满。
作为对这部法律的回应,对蓄奴制深恶痛绝的斯托夫人开始了《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创作。
斯托夫人以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思想特点去书写这部揭示奴隶制的罪恶的作品,在当时的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对美国奴隶制的终结也意义非凡,这部作品还被许多历史学家视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索。
然而这部作品虽然深受读者欢迎,也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它在文学评论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男性批评家们以他们男性的视角来阅读解释女性作家的作品,并以男性的标准来衡量女性作品绝对是有失偏颇的。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始终处于被压迫、被忽视地位,她们的各种观点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被迫成为沉默的他者。
女性要想逐步改变被奴役和压制的现实状况,只有改变自身的“失语”状态,发出自己的声音,身为女性的斯托夫人也只有通过写作才能让更多人通过她去了解黑奴的悲惨遭遇、去重视她的废奴思想,听到她的对解放黑奴的呼喊。
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在男性霸权社会中,深感身份焦虑的女性作家是在压抑和反压抑中进行创作,她们的作品往往会呈现出双声话语的特点。
由于她们不可能摆脱男权的禁锢,所以表面上,她们的作品语言和社会的、
普遍的尤其是男性作家的声音是一致的。
伍尔夫说:“小说戏剧里的女人性质都是特别的,不是美到极点,就是丑的要命,不是好到无以复加,就是堕落不堪”。
[1]的确大多数文学作品里女性不是温柔、美丽、无私的“天使”,就是狠毒、丑陋、自私的“妖妇”,多是超出生活的艺术形象,都是以不同方式对女性的歪曲和压抑。
尤其是男性作家们将他们的审美理想强加到女性身上,渴望以他们的方式去塑造女性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虽然斯托夫人笔下的女性也没有完全走出对“天使”和“妖妇”的模式,但显然,斯托夫人笔下的女性形象更真实和贴近生活,而且她们比男人们富有同情心、责任感、机智勇敢、更为重要的是她们中的很多人还具有反叛精神。
所以从深层看来,斯托夫人在小说中发出了真正代表女性的声音。
二、行动的反叛
由于身处男性中心主义社会,小说中多次直接或间接地,再现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真实境地:社会地位的卑微和法律地位的缺失。
但小说中的多数女性形象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定的反叛精神,她们在思想上有一定的独立性,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那个社会的不满。
谢尔比太太先是明确表示反对丈夫卖汤姆和哈利的决定,虽然后来由于没能成功地保住汤姆和哈利,但是当她得知伊莱扎带着哈利逃走了的时候,她在庆幸的同时还在帮助拖住奴隶贩子黑利,为伊莱扎赢得更多的逃跑时间。
生性羞怯的伯德夫人会言辞激烈地同在和丈夫的争论要不要给予逃跑的黑奴帮助,而且她宣称将不惜违抗法律来帮助逃跑的黑奴,这绝对是一种值得让人敬佩的胆识。
面对各种未知的灾难,无论是伊莱扎选择逃往加拿大还是凯茜选择亲手毒死自己的孩子,她们都是在向这个不公的社会宣战。
虽然无力主
宰自己的命运,但小说中的女性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着她们所珍惜的,尽管有些方式在别人看来是有些荒唐和不可思议。
作品中的小黑奴托普西完全不按理出牌,是斯托夫人笔下的女性主义反抗的另一典型代表。
男权社会里的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把完美女性定义为顺从,谦卑的形象,他们往往不需要接受太多的教育,重要的是要能够娴熟地操持家务,擅长女工。
小托普西完全相反,她学习能力极强,记忆力超群,喜欢读书识字,却讨厌针线女工,会把针折断扔到窗外,会把线弄脏弄乱或偷偷扔掉。
高兴时,会按照奥菲利亚的吩咐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可是转眼间就会闹的天翻地覆。
斯托夫人通过托普西的成长,号召女性走出男权社会中传统的角色定位,实现自我解放。
托普西不过是圣克莱尔先生从奴隶主手里买来送给奥菲莉亚做“试验品”的礼物,他质疑奥菲利亚的教育理念,他想知道接受过正统的新英格兰教育后的黑奴回是个什么样子。
何况托普西虽然聪明伶俐,能歌善舞却完全不听指令,是一个即使被打的皮开肉绽也依旧我行我素的品行不端的坏孩子。
另外圣克莱尔先生也不相信奥菲莉亚会真正爱上一个黑奴,认为她反对蓄奴不过是纸上谈兵。
显然,圣克莱尔先生低估了托普西和奥菲利亚,最终,“天使”伊娃的爱感化了这个“罪人”,让她看到了光明,奥菲莉亚小姐谆谆教诲把这块不可雕的“朽木”变成一个文明人,奥菲利亚自己也真正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爱黑奴。
小说中无论是托普西的变化还是奥菲莉亚对黑人态度的变化对那些低估女性能力的男性都是有力的抨击,尽管这些偏见根深蒂固。
三、思想的感化
斯托夫人提倡女性要在了解奴隶制的同时,要作为家庭中或是社会中的一员要以正确的方式去发挥她们的影响,以一己之力去缓和激烈的政治斗争。
作品中的女性大多在道德规范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
女性是家庭的中心,小说中女性的观点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丈夫或儿子的决定,但是绝对可以对其思想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她们对丈夫或是儿子提出了至关重要的建议。
我们不能忽视参议员伯德夫妇关于《逃亡奴隶法》的争论的重大意义,伯德夫人立场坚定地表明要凭良心做事,宁愿违法也不愿意去遵守一部不道德的法律。
没有这场争执,伯德先生绝不可能会大费周章地去帮助伊莱扎去逃亡,要知道他在《逃亡奴隶法》通过时可是投了支持票的,他也一直在“敦促本州立法机构通过更加严峻的法令,惩治逃奴和他们的唆使者及窝藏包庇者呢!”。
[2](P101)对于小说中圣克莱尔先生和谢尔比先生对待奴隶的那种宽容随和的态度是何时形成的,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可以确定他们家庭中的女性对待黑奴的态度绝对对他们产生了不小的感化作用。
仁爱正义的谢尔比太太尽自己所能把对奴隶的伤害降到最低,她尊重奴隶的人格,承认他们的婚姻,并在自己客厅里为伊莱扎和乔治举行婚礼。
她是小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道德高尚,颇有见识的开明女性之一。
圣克莱尔先生的母亲被他看做是个天神,在他眼里母亲没有丝毫人性的弱点和缺陷。
他亲口承认母亲对他的教诲深入心中,“她用她那深沉、诚挚的性格的全部力量,把这样一种思想印在我的欣赏,融入我的灵魂:即使最卑贱之人的灵魂也尤其尊严和价值”。
[2](P262)纯洁善良的基督教徒小伊娃会因为想让汤姆叔叔快乐而要求爸爸把他从奴隶贩子手里买来,会因为同情奴隶而希望爸爸能让所有的奴隶获得自由,而伊娃的强烈的拯救世人的信念不仅让圣克莱尔做出释放奴隶的决定,还感化了托普西和奥菲利亚。
不可否认,从伊莱扎身上也可以看到女性的道德规范的作用,在前去抓捕伊莱扎
和乔治的黑奴追捕者洛克受到枪击后,是伊莱扎在努力说服丈夫乔治和教友们不计前嫌地去救治他。
小说中的女性成为了道德的楷模,是男性道德的指路明灯,女性的精神力量对男性思想的救赎作用不容小觑。
四、母爱的无惧
斯托夫人的女人天性尤其是其潜意识里的母性帮助她塑造出作品中多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斯托夫人的儿子塞缪尔·查尔斯·斯托在1849年不幸夭折。
所以有理由相信她比所有人都更能体会这母子分离的撕心裂肺的痛。
作品中,她多次强调母亲不能跟孩子分开。
毋庸置疑,一直以来顺从到都会劝自己的丈夫也要忍耐的伊莱扎的奋起反抗绝对是源于伟大的母爱,为了保护儿子,或者不与儿子分离,她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踩着漂浮的碎冰越过俄亥俄河。
这犹如神助的壮举被奴隶们津津乐道,我们看到却是母爱的神奇力量,就如斯托夫人自己在小说中所描述的:“当伊莱扎离开汤姆叔叔的小屋时,很难想象还有别人比她更加凄惨。
更加孤苦无助的了。
……但是比其他一切更强烈的情感是母爱,由于可怕的危险的逼近,这母爱炽烈地爆发了。
”[2](P57)“精神对躯体的支配力量是惊人的,……从而使弱者变得强大无比”。
[2](P58)是伊莱扎至高无上的母爱支撑着她克服种种磨难,而她最终逃到加拿大,与家人团聚获得自由的故事也直接揭示了“伊莱扎们”只有勇敢地直面困难,才能重获新生。
奴隶买卖让凯茜和她的孩子们不得不不分开,眼看着儿子在自己面前被鞭笞却无能无力,为了不再让自己的孩子受这些非人的磨难,凯茜亲自用鸦片酊毒死了才两个星期大孩子。
这样做,她并不后悔,这是在帮助孩子脱离苦海,除了死她给不了他更好的东西了。
这疯狂到病态的爱也只有身为母亲的人才能理解,绝对无关乎道德,真正是爱的无路可走才会走向
那种极端,在万恶的奴隶社会这个饱经沧桑的母亲在用自己的唯一的方式保护着自己的孩子。
五、结语
以往男性作家笔下的社会活动往往是以男性为主线,其中的男性角色被赋予了绝对的权威和价值,而女性角色总是处于被动的,被支配的地位。
在那个女性几乎被完全忽视的社会里,斯托夫人用自己的方式,通过写作宣传自己的废奴思想,呼吁解放黑奴,在历史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毫无疑问,斯托夫人作品中多个思想独立,意志坚定女性形象,不仅大力弘扬了女性的精神力量,还表现了作家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权威意识的挑战,号召女性要努力争取在社会活动中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