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给水树状网计算
5第五章给水管网水力分析和计算
则上述方程组变为多元函数方程式:
F F12(( qq11,, qq22))sss236(((qqq2(36((000))) qqq112))nnqss526()(qnq5(6(00))s8( qq8(q01)2) n qq11))nn0
s7(q7(0) q2)ns9(q9(0) q2)n 0
用泰勒公式将上式展开得:
F1(q1, q2)
F1(0,0)
F1 q1
q1
F1 q2
q2
1 2
2F1 q12
q1
2F1 q22
q2
1 n!
n F1 q1n
q1
n F1 q2n
q2
0
F2 (q1,
q2 )
F2 (0,0)
F2 q1
q1
F2 q2
q2
1 2
2F2 q12
q1
2F2 q22
对于树状管网,在其规划布置、管网节点 用水量和各管段管径决定以后,各管段的 流量是唯一确定的,与管段流量对应的水 头损失、流速和节点压力可以一次计算完 成。
2、环状管网水力计算
在环状管网中,各管段实际流量必须满足 节点流量方程和环能量方程的条件,所以 其管段流量、水头损失、流速和节点压力 尚不能确定,需通过水力计算才能得到。
泵站特性 清水池 hp=42.6-311.1q1.852 H1=7.80m
[解]第一步:逆推法求管段流量
以定压节点(1)为树根,则从离树根较远的 节点逆推到离树根较近的节点的。
第二步:求管段压降
第三步:求节点水头
采用顺推法,以定压节点(1)为树根,则从 离树根较近的管段顺推到离树根较远的节点。
第四步:计算各节点自由水压
第五章管网平差
11
5.1.2 恒定流基本方程组的线性变换
• 线性变换,即对方程组实施以下两种运算 或它们的组合运算: 1)方程组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不为0的常数 2)两个方程式相加或相减。 注意:线性变换不能增加或减少方程未知 量的数目,节点流量连续性方程组和管段 能量守恒方程组可以分别进行变换
12
(1)节点流量连续性方程组的变换 • 如图P78图4.12 管网模型,可列流量方程组:
• 如果一些管段 (8) 首尾相连,形 成一条路径, 将这些管段的 能量方程相加 或相减,导出 新的能量方程, 即路径能量方 程。 (7)
[4]
Q7 [1] (1) [2] (2) [3] (3) Q8
Q1
[5] (4)
Q2 [6]
[8] (5)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Q3 [7]
(6)
例:图4.12,从节点 (7)到节点(8)之 Q4 Q5 Q6 间的一条路径的能量 图4.12 某给水管网模型 方程可由管段[1]、[2]、[3]的能量方程相加再减去管段[4] 的能量方程得到: H7 -H8= h1+h2+h3 - h4 (5.9)
[4]
[1] Q1 (1) [2] (2) Q2 [3] (3) Q3
[5] (4) [8] Q4
[6]
[7]
(5) [9] (6) Q5 Q6
-q6 -q7 -q8+Q5 +Q6 =0 (5.7) 图4.12某给水管网模型 将两个或多个节点相加得到新的流量连续性方程。 13
• 相加的节点一般是彼此关联的节点,其工程意 义是得到由多个节点组成的大节点的流量连续 性方程。如图4.12管网,将(5)、(6)两个节点 的连续性方程式相加得方程: -q6 -q7 -q8+Q5 +Q6 =0 (5.7) 该方程可以代替原节点(5)或(6)的流量连 续性方程(只能代替一个)。对节点(5)、(6) 割集取为隔离体,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直 接写出式(5.7)。将整个管网作为割集,可 得
给排水管网系统第五章
5.1 给水管网水力特性分析
•解环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先进行管段流量初 分配,使节点流量连续性条件得到满足,然 后,在保持节点流量连续性不被破坏的条件 下,通过施加环流量,设法使各环的能量方 程得到满足。
5.1 给水管网水力特性分析
(2)解节点方程
•先满足能量方程,后满足流量连续方程。 •以节点水头为未知量,首先拟定各节点水头 初值,通过管段能量方程和管段水力特性式, 可求出各管段流量。
5.1 给水管网水力特性分析
•解节点方程的基本思想是:给各定流节点水 头施加一个增量(正值为提高节点水头,负 值为降低节点水头),并设法使各定流节点 流量连续性方程得到满足。 •该方法适合于求解包含较少节点的管网。 •解环方程方法适合求解包含较少环的管网。
5.2 单定压节点树状管网水力分析
单定压节点树状管网水力分析计算步骤
5.3 管网环方程组水力分析和计算
F1(0,0)=Δh1(0) F2(0,0)=Δh2(0)
5.3 管网环方程组水力分析和计算
5.3 管网环方程组水力分析和计算
上式改写为矩阵形式如下
5.3 管网环方程组水力分析和计算
式(5.8)求偏微分得:
5.3 管网环方程组水力分析和计算 在初值点Δq1(0)=0, Δq2(0)=0处
步骤 管段号 管段能量方程 节点水头求解 节点水头(m)
1 2
3
[1] [2]
[3]
H1-H2=h1 H2-H3=h2
H3-H4=h3
H2=H1-h1 H3=H2-h2
H4=H3-h3
H2=45.15 H3=44.54
H4=43.68
4 5
6
[4] [5]
[6]
H4-H5=h4 H3-H6=h5
给水管网-第5章
h
l
dh
0
l 0
aq
n x
dx
l 0
aq1n
(
l
l
x )n dx
n
1
1
aq1n
(
1) n1
n1
l
30
(2)q 产生的水头损失
q qt q1 h alq n al(qt q1 )n alq1n ( )n
(3)n
1
1
aq1n
(
1) n1
n1
l
alq1n ( )n
q1 qsl Q q
• 缺点在于:忽视沿线供水人数、用水量差别,不 能反映各管段实际配水量。
24
(2)面积比流量法
• 假定:用水量均匀分布在整个供水面积上
• 面积比流量 :管线单位面积上的配水流量
qA
Q q A
• 每一段计算管段的沿线流量 q1 qA A
• 整个管网沿线流量总和 q1 qAA Q q
小,末端为0); ② q:t 通过该管段输水到以后管段的转输流量(沿整个管
段不变)。 • 可以看出:从管段起点到终点的流量是变化的,所以难
以确定管径、水头损失。这就需要将沿线变化的沿线流 量转化成从节点流出的流量,那么管段流量就不再变化, 可以确定管径。
28
3、原理
• 求一个折算流量 q qt 沿q线1 不变, 产q生的水头 损失与 (实际qx 沿管线变化的流量)产生的水头损 失相等。
大,对水力条件的影响很大。 ②管径小的管线,影响小。 • 所以首先应该省略对水力条件影响小的管线,
也就是管径相对较小的管线(比如分配管)。
13
2、合并 ①平行管线的合并 • 管径较小、相互平行且靠近的管线可以考虑合并。
第五章 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管段直径设计
管径和设计流量的关系: 2
q Av D 4q
D
4
v
v
D-管段直径,m; q -管段流量,m3/s; v -流速,m/s; A -水管断面积,m3。 确定管径必须先选定设计流速。
设计流速的确定
技术上:为防止水锤现象,Vmax<2.5~3m/s; 为避免沉积,Vmin>0.6m/s。 经济上:设计流速小,管径大,管网造价增加; 水头损失减小,水泵扬程降低,电费降低。 一般设计流速采用优化方法求得。 合理的流速应该使 得在一定年限(投资偿还期)内管网造价与运行费 用之和最小。
管长比流量qs为:
Qcb=73.6/6690=0.011(L/s.m)
表5-1 某城镇管网各管段最高日最高时沿线流量
管段编号 水厂-3 1-2 1-4 2-5 4-5 管段长度(m) 管段计算长度(m) 沿线流量(L/s) 620 490 880 890 520 - 490 880 890 520 - 5.39 9.68 9.79 5.72
设水塔的水4.5m,吸水井最低水位标高2m,水 泵吸水管路和压水管水头损3m,求水泵扬程。
H
p
H ST h h p 16 . 00 5 2 4 . 5 7 . 53 3 34 . 03 ( m )
总结:给水管网设计和计算的步骤
(1)管网定线
(2)计算干管的总长度
经营管理总费用为:
W C tM
W W tM C 0 Ve V
一定年限T年内管网造价和管理费用(主要是电费) 之和为最小的流速,称为经济流速。 经济流速和经济管径和当地的管材价格、管线施工费 用、电价等有关。 条件不具备时,可参考:
河网水力计算
IB = 0
PL 2 PB = PB + VL 2 1 VB = VB + VL 2
IB = 1
PB = PB + PL 2 VB = VB + VL 2
李光炽
计算水力学
(4)按计算追赶系数的逆顺序,回代出各河道 断面的水位和流量。 (a)由最后一条河道的边界条件,计算出节点 水位。 (b)ZL2=ZZ (末节点),由P、V、S、T回代出 断面的水位和流量。 (c)将ZL1赋到对应的首节点的水位ZZ(首 节点)中。
李光炽
计算水力学
在计算河网水流时,根据河道的端点条件, 可把河道分为外河道和内河道两类。外河道是 一端具有已知的边界条件的河道,即一端为外 节点;内河道是两端水力要素全部未知的河道, 即二端均为内节点。在树状河网,这两类河道 的计算没有区别。在环状河网,这两类河道计 算有很大的区别。下面就树状河网与环状河网 分别介绍计算方法。
李光炽
计算水力学
基本数据输入 初始条件输入 时间循环 边界条件初始化(将数组PB、VB赋零, 可调蓄节点对方程的贡献赋值)
李光炽
计算水力学
按 河 道 顺 序 循 环
N1=NCB N2=NCE L1=NSB L2=NSE =PB( PL1=PB(N1) =VB( VL1=VB(N1) 计算L 计算L1+1到L2的PP、VV、SS、TT PP、VV、SS、
李光炽
计算水力学
2 2 Q 2 +1 = PN +1 − VN +1 Z 2 +1 N N
2 2 (PN +1 ≡ Q 2 (t); VN +1 ≡ 0)
2 Z 2 +1 = S 2 + 2 − TN + 2 Z 2 + 2 N N N 2 2 2 Q N + 2 = PN + 2 − VN + 2 Z 2 + 2 N Z 2 = S 2 − T 2 Z 2 N +3 N +3 N +3 N+2 2 2 Q 2 +3 = PN +3 − VN +3 Z 2 +3 N N LLLL LLLL LLLL 2 2 Z K −1 = S 2 − TK Z 2 K K Q 2 = P 2 − V 2 Z 2 K K K K
最新《城市给水排水》第5章 管段流量、管径和水头损失
L
h d
0
hALql221 3
ql qt
qt
1ql
ql
h A L q t q l 2 A L q l2 2
2 1 2 2 2 2 1
3
3
0 0 . 5 ; 7 1 7 0 . 5 ; 2 5 8 0 . 5 ;
1 0 0 . 5 ; 5 0 0 4 0 . 5 ; 0 1 0 . 5
8
5
27 4 33
8 5 14
6
35
6 6
34 6 26
2 2
2
7
7
3
3
5
17
12
5 4
4
环状管网满足连续性条件的流量分配方 案可以有无数多种。
134
17
58 60
59 57 14
12 13
33 30 19
14 11
12 27 24
19 24 18
59
8 10 16
65
15
12 9 10
7 8 13
铰点 联系管段
节点:有集中流量进出、管道合并或 分叉以及边界条件发生变化的地点
管段: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管道 管线:顺序相连的若干管段 环:起点与终点重合的管线 基环:不包含其它环的环 大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环的环
节点
大环
管段
基环 管线
在保证计算结果接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 为方便计算可对管线进行适度简化。
塑料管
粗糙系数k(mm)
0.05~0.125 0.50 0.05 0.125
0.03~0.04 0.04~0.25 0.01~0.03
ql qt
qt
ql qs l
5第五章-给水管网水力分析
5
5.1.1 管段水力特性(续) 管段阻力系数可以用下列综合公式计算:si s fi smi s pi
式中, sfi, smi, spi--管段i的管道摩阻系数、局部阻力系数和泵站
内部阻力系数 . 代入管段能量方程组:
H Fi H Ti si qi qi
n 1
hei
i 1, 2,3, L , M
S3.计算水头损失 h Sq ;
2
q13
Q3 3
1
q12 q2 3
Ⅱ
Q2
2
Ⅰ
q24
Q4
q34
4
S4.计算环闭和差。 各个环编号
16
5.3 管网环方程组水力分析和计算
2 2 h1(0) S12 q122 S23 q2 S q 3 13 13
Q1
Q2
h
(0) 2
0
S q
2 13 13
0 2
h1(0) 2S12 q12 (q1 )
2S23q23 (q1 ) 2S23q23 (q2 )
2( Sq )1 q1
邻环影响
2S13q13 (q1 )
0
19
5.3 管网环方程组水力分析和计算
h1 2( Sq )1 q1 2S23q23 (q2 )
节点分类:定压节点(R),定流节点(N-R)。
问题分类:多定压节点问题;单定压节点问题。
水塔节点为例:水塔高度未定,应给定水塔供水量(定流 节点);水塔高度已定,可求得水塔供水量(定压节点)。 (2)管网中至少有一个定压节点 管网中至少有一个定压节点,亦称为管网压力基准点。
7
5.1.3 管网恒定流方程组求解方法 (1)树状管网水力计算 管段流量是唯一的,一次计算完成。 (2)环状管网水力计算 1)解环方程组 先进行管段流量初始分配,使满足节点流量连续性条件,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思考题资料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第1章给水管网系统概论1.给水排水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概念?2.给水排水系统的主要功能、组成(子系统)?3.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功能与特点是什么?4.给水管网、排水管网系统的构成?5.给水排水系统的水量、水质、水压间的关系怎样?6.给水管网系统的类型?7.排水体制概念?排水体制的类型、选择?第2章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规划1.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内容?2.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原则?3.城市用水量包括的内容?最高日用水量包括的内容?4.用水量的表示方法?5.用水量变化系数(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含义、取值?6.城市用水量预测计算的方法?7.给水系统中各部分的设计水量?供水泵站(二级泵站)的供水流量确定?8.清水池、水塔的作用?调节容积如何计算?9.给水管网布置原则?消火栓、阀门、泄水阀、排气阀等作用和设置位置?10.给水管网布置的基本形式,优缺点,适用范围?11.输水管渠的概念?定线基本原则?12.排水管网布置的原则、形式及各形式适用情况?13.污水管网布置的原则和方法?14.雨水管渠布置的原则?雨水口设置位置?第3章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学基础1.水的流动有哪几种流态?在给排水管网水力计算时按什么流态考虑的?2.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均匀流与非均匀流、压力流与重力流,在给排水管网水力计算时各按什么情况考虑的?3.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计算?4.非满流管渠计算?5.给水管道的简化,简化原则,简化方法,简化结论?6.水泵水力特性及其简化?第4章给水排水管网模型1.给水排水管网模型化经过的两个步骤?2.给水排水管网抽象后的两个基本元素?特点?3.环、树、关联集的概念?4.恒定流基本方程组:节点连续性方程(节点流量方程)、管段能量守恒方程(管段能量方程)的表达形式、含义?环能量方程?第5章给水管网设计与计算1.给水管网计算的内容?(设计、复核)?校核的工况、目的?各校核工况的条件和结果? 2.比流量、沿线流量、节点流量、管段流量的计算? 3.管段设计直径如何确定?经济流速概念?4.树状网(环状网)的管段流量、管径、节点水压(节点水头、水压高程)、自由水压的计算?控制点?水泵扬程、水塔高度? 5.解环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6.牛顿拉夫森和哈代-克罗斯算法的解题方法? 7.多水源管网的设计和校核内容、方法? 8.解节点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9. 最高时管网总用水量Q h =100L/s ,求各节点流量和管段流量?10.某城镇树状管网,管长如图所示。
给排水管道系统第五章详解
5.2 管网图形及简化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管网图形的简化?
管网太复杂
计算工具太简单
如何进行管网图形的简化?
如何进行管网图形的简化?
1.分解管网
分离点上的水流 流量和方向均为 已知
如何进行管网图形的简化?
2.合并和省略管段
邻近且平行的小直 径管段可以合并
直径相对较小的 管段可以省略
如何进行管网图形的简化?
用水流量的简化1:面积法
结果: 将均摊在供水面积上的分散用水量(小用户) 转化为沿线流量
用水流量简化的方法2:单位管道长度法
先不管你们!
(用于小用户) 单位管长法: 设用水量在一 定区域范围内 沿管道长度均 匀分布
用水流量的简化2:单位管道长度法
先求出 比流量即单位管道 长度上的供水量 (大用户不考虑) 总用水量 大用户用水量总和
管道转弯处
几个术语
节点 管段 管线 环 基环 虚节点 虚管段 虚环
P
1
2
3
4
5
6 7
几个术语
0
节点 管段 管线 环 基环 虚节点 虚管段 虚环
T
P 1 2 3
4
5
6 7
树状管网:任意两节点之间只有一条管线 环状管网:任意两节点之间至少连接两条管线
大用户的集中用水量
先不管你们 这些大用户
小用户的分散用水量 ——假设均匀分布
(用于小用户) 1.单位面积法: 设用水量在一 定区域范围内 按面积均匀分布 先不管你们 这些大用户
(用于小用户) 2.单位管长法: 设用水量在一 定区域范围内 沿管道长度均 匀分布
如何进行用水流量的简化:1. 面积法
树状网水力计算+环网平差
200
1000i 1.46 1.52
• 水力计算表是在工程设计中,按照不同的管材和相应的 水头损失计算公式预先算好编制成的。表中列有流量、 管径、流速、坡度四组数据。 • 所查表格应该和所采用的管材相一致,不能任一套用。
管网水力计算的三大基础方程
节点方程
压降方程
能量方程
7
节点方程(连续性方程)
2
a 的确定因素:
(1)旧铸铁管和旧钢管,金属管内壁无特殊防腐措施
V≥1.2m/s,a只与DN、n有关,与Re无关 -阻力平方区 V<1.2m/s,石棉水泥管,a和DN、n 、Re有关 -过渡区
(2)塑料管和玻璃管
a和DN、Re有关,与n无关
-水力光滑区
3.5 水头损失的计算
常用的水损计算公式:
树状管网的特点
分配方案唯一 (1)管段流量的唯一性
q2
Qhmax
每一管段流量唯一
J-1个连续性方程=P个管段流量
任一管段流量=该管段后所有节点流量总和
14
树状管网的特点
(1)管段流量的唯一性
(2)干管与支管的计算有区别
计算顺序:先计算干管,再计算支管。 干管:一般是起点(泵站、水塔)到控制点的管线, 终点水压已定(地面标高与最小服务水头之和),而 起点水压待求。
Q
1
5
管网水力计算的方法
qi Σqij 0 J 1个
[ hij ]L 0 L个实环数
Hi H j qi S ij
1/n
0
J 1个
h12 h14
h45
h25
s(q +q )
n ij ij L
第5章给水树状网计算
第5章给水树状管网计算Chapter 6 Calculation of Branch Pipe Network in Water Supply System5.1 管段流量计算一、求管段流量,为啥?二、求管段流量,咋求?一、求管段流量,为啥?管段流量管段流速管径管段流量:通过某管段设计断面的流量。
管段流量是确定管径的重要依据。
工厂分配管学校火车站居民住宅集中用水户:niq 集中流量(Central Flow)分散用水户:miq 沿线流量(Linear Flow )∑∑+=miq ni q h Q 二、求管段流量,咋求?q i =60L/s管段流量i jj+160L/s44L/s集中流量16L/si+1q i +1=44L/s管段流量q i :变化不变j+2集中流量q n :管段节点=j Q ∑mj q 沿线节点流量njq ∑+集中节点流量1.节点流量Nodal Flow∑∈jSi mi q j Q 21=∑+njq)/(m s L ⋅长度比流量q l :单位配水长度上分配的沿线流量。
☆注意:配水长度≠实际长度2.比流量Ratio Flow有长度比流量、面积比流量、人口比流量等。
∑∑=imil l q q 配水长度沿线流量长度比流量实当单侧配水时,l l mi 21=实当两侧配水时,l l mi =0=mi l 当无配水时,按比例确定当部分管长配水时,mi l长度比流量)/(m s L ⋅∑∑=imiA A q q 供水面积沿线流量)/(2m s L ⋅面积比流量人口比流量)/(人⋅s L ∑∑=imil l q q 配水长度沿线流量∑∑=imi NN q q 供水人口沿线流量sL /3.沿线流量q t管段流量q i沿线流量q mijj+1q m +q tLinear Flowmiminih mi l mi l l q Q l q q ∑∑−==iinih i A mi A A q Q A q q ∑∑−==对角线法角平分线法供水面积iinih i A mi N N q Q N q q ∑∑−==sL /4.集中流量Central Flow486.=di hi niQ K q 用水量时变化系数。
树状网计算
7.干管上各支管接出节点的水压标高 . 节点4: 节点 :16+5+3.95=24.95 节点1: 节点 :24.95+1.75=26.70 节点0:2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0.56=27.26 节点 : 水塔: 水塔:27.26+1.27=28.53
8.各支管水力计算: .各支管水力计算:
管段 起端水位 终端水位 允许水头损失 管长 (m) (m) ) ) (m) ) (m) ) 21.00 5.70 400 1~3 26.70 ~ 21.00 3.95 625 4~7 24.95 ~ 管段 1~2 ~ 2~3 ~ 4~5 ~ 5~6 ~ 6~7 ~ 平均水 力坡度 0.01425 0.00632
5.节点流量: .节点流量:
节点 0 1 2 3 4 5 6 7 8 合计 节点流量( ) 节点流量(L/s) 0.5×10.74=5.37 × = 0.5×(10.74+5.37+16.11)=16.11 × = 0.5×(5.37+8.95) =7.16 × 0.5×8.95=4.48 × = 0.5×(16.11+23.27+8.23)=23.80 × = 0.5×(8.23+6.80)=7.52 × = 0.5×(6.80+7.34)=7.07 × = 0.5×7.34=3.67 × = 0.5×23.27=11.63 × = 86.81
4.48 7.16 3 水塔 水泵 93.75 600 5.37 88.38 0 300 1 23.80+6.94 60.63 11.63 450 4 650 16.11 5 7.52 2 11.63 8
6 3.67 7 205 7.07 3.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给水树状管网计算Chapter 6 Calculation of Branch Pipe Network in Water Supply System
5.1 管段流量计算
一、求管段流量,为啥?
二、求管段流量,咋求?
一、求管段流量,为啥?
管段流量管段流速管径
管段流量:通过某管段设计断面的流量。
管段流量是确定管径的重要依据。
工厂
分配管
学校火车站居民住宅
集中用水户:ni
q 集中流量
(Central Flow)
分散用水户:
mi
q 沿线流量
(Linear Flow )
∑∑+=mi
q ni q h Q 二、求管段流量,咋求?
q i =60L/s
管段流量i j
j+1
60L/s
44L/s
集中流量16L/s
i+1
q i +1=44L/s
管段流量q i :变化不变j+2
集中流量q n :管段
节点
=j Q ∑mj q 沿线节点流量nj
q ∑+集中节点流量1.节点流量
Nodal Flow
∑∈j
S
i mi q j Q 21=∑+nj
q
)
/(m s L ⋅长度比流量q l :单位配水长度上分配的沿线流量。
☆注意:配水长度≠实际长度
2.比流量
Ratio Flow
有长度比流量、面积比流量、人口比流量等。
∑∑=
i
mi
l l q q 配水长度沿线流量长度比流量实
当单侧配水时,l l mi 2
1
=实
当两侧配水时,l l mi =0
=mi l 当无配水时,按比例确定
当部分管长配水时,mi l
长度比流量
)
/(m s L ⋅∑∑=
i
mi
A A q q 供水面积沿线流量)
/(2
m s L ⋅面积比流量
人口比流量
)/(人⋅s L ∑∑=
i
mi
l l q q 配水长度沿线流量∑∑=i
mi N
N q q 供水人口沿线流量
s
L /3.沿线流量
q t
管段流量q i
沿线流量q m
i
j
j+1
q m +q t
Linear Flow
mi
mi
ni
h mi l mi l l q Q l q q ∑∑−==i
i
ni
h i A mi A A q Q A q q ∑∑−==对角线法角平分线法
供水面积
i
i
ni
h i A mi N N q Q N q q ∑∑−==
s
L /4.集中流量
Central Flow
4
86.=
di hi ni
Q K q 用水量时变化系数。
—各集中用水户最高日—;用水量(—各集中用水户最高日—;流量(—各集中用水户的集中—hi di ni K d m Q s L q )/)/3
Pipeline Flow
5.管段流量
8L/s36L/s10L/s
5.小结
集中流量
节点流量管段流量沿线流量
重点:集中流量、沿线流量、节点流量、管段流量的含义;
节点流量的计算方法;管段流量的计算方法。
难点:水力等效在沿线流量转化至节点流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