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两汉辞赋优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01
两汉辞赋
O
N
E
01
汉赋的产生与发展
汉赋的产生与发展 一代之盛 渊源 政治导向 分类
○ (发展过程)
先秦:屈原、宋 玉45篇
汉:七十四家 959篇
《汉书》赋 1004篇
《诗》:赋的手法 —— 铺

渊 源
歌颂
精神
—— “劝百讽一”
讽谏
骚体赋
《骚》:
超现实主义
散体赋 雍容华丽
劝百讽一
• 《汉书·王褒传》载宣帝语:“赋之大者,与古诗同 义;小者辩丽可喜。譬如女工有绮縠hú,音乐有郑 卫,今世俗犹皆以此虞说(即“娱悦”)耳目。辞赋 比之,尚有仁义、风喻、鸟兽草木多闻之观,贤于倡 优、博弈远矣。”
汉赋发展轨迹:
一.汉初到武帝即位 骚赋流行期
内容继承楚辞的“怨刺”传统,句式大抵 也保持楚辞整饬中见变化、情辞婉转的特 点,多用 “兮”字。
三、东汉中叶以后至汉末 小赋勃兴期
内容上侧重于咏物和抒情,篇幅短小精悍, 文辞清丽,多用韵语。
汉赋的类型及风格演变
汉赋大抵可分骚体赋(抒情;先声)、大赋 (体物:京都、宫殿、田猎;主流)、小赋 (写志:咏物、抒情;别派)三类。
风格四变:初司马相如雄放昂扬,次扬雄婉 转温厚,次班固精丽典雅,次张衡、蔡邕简 洁流丽。
“七体”的开山之作。
恍兮忽兮,聊兮栗兮,混汩汩兮,忽兮慌兮,俶兮傥 兮,浩瀇wǎng漾兮,慌旷旷兮。秉意乎南山,通望 乎东海。虹洞兮苍天,极虑乎崖涘。流揽无穷,归神 日母。汩乘流而下降兮,或不知其所止。或纷纭其流 折兮,忽缪往而不来。 (《七发》)
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濞bì汹汹其无声兮, 溃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长 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势薄岸而相击兮,隘 交引而却会。崪zú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砾 磊磊而相摩兮,巆yíng震天之磕kē磕。(《高唐赋》)
• 二、文体特征
• 1、音律:有音节,不入乐。
笔记
• “不歌而诵谓之赋”。
• 韵文而摆脱音乐的束缚,有以启发后代声律之学。
• 2、体式:骈散不拘,韵否不定。
• 类似散、骈、韵之混合。后代发展,六朝至唐尚骈, 则为骈赋、律赋;宋以后尚散,则为文赋。
• 3、风格:铺张扬厉,夸饰奇丽
• 曹丕所谓“诗赋欲丽 ”;《文心》所谓“极声貌以 穷文”;《上林》所谓“巨丽”。
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 高孤身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 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 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 端。四月枇杷pipa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 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 女来我为男。
一、《子虚》、《上林》(统称《天子游猎赋》)内容
贾谊
《吊屈原赋》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乎哀哉,逢时不祥!鸾 凤伏窜兮,鸱chī枭xiāo翱翔。阘tà茸尊显兮,谗 谀得志。贤圣逆曳yè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混 兮,谓跖zhí跷qiāo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 xiān。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wò弃周鼎,宝 康瓠hù兮。腾驾罢牛,骖cān蹇jiǎn驴兮;骥垂两 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 独离此咎兮。
政治导向:
○ 政治繁荣——需要讴歌 愿意讴歌 ○ 帝王偏好——鼓励辞赋创作
政治
汉初贾谊、枚乘等仍有策士风; 逮武帝时藩王失势,中央集权定 型,裁抑游说之风,遂无驰骋政 见之可能,转而作艺术之赋,由 纵横家退为赋家。
国势和经济
初年赋家所处郡国多富;后来 武帝一朝鼎盛,强盛的现实极 大的开阔了文人的胸襟和视野, 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素材。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二、《七发》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1、对先秦文学的借鉴 《楚辞》、《高唐赋》、《庄子》 2、逐步盘升手法 这种手法成为后来汉大赋惯用的手法。 3、移步换形和铺夸手法 后世山水游记的笔法精神。 4、《七发》标志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标志以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 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
语出杨雄《法言》。“劝”是鼓励、 提倡之意,“讽”是讽谏。“劝百讽 一”是说二者在赋中所占比例的悬殊。 杨雄认为汉赋应对统治者进行讽谕使 之归于节俭,但赋中却总是用极大篇 幅铺叙他们的奢侈享乐,仅在结尾处 流露一点讽谕之意,甚至适得其反, 助长奢侈心理。“劝百讽一”之说虽 是出于批评之意,却从本质上揭示了 汉大赋的整体特征。
• 《七发》:
• 内容——否定纵欲,注重养生全性
• 手法——变说理抒情为叙事写物。排比 铺张,华辞丽藻。
• 如观潮一段,气势磅礴;以我观物,以人 拟景
• 体式——七体
• 主客问答形式;七段成篇。
O
N
E
0 1司 马 相 如 与 汉 大 赋
01
司马相如(约BC179—— BC118),字长卿,成都 人。少时好读书,喜击剑。 景帝时任武骑常侍,不遂其 志,后从梁王游,作《子虚 赋》。梁王卒,相如归蜀, 与卓文君结为伉俪,度过一 段闲散生活。武帝即位后, 广征贤良,相如作《上林 赋》,武帝大悦,以相如为 郎,后拜中郎将、孝文园令。 晚年以病免官辞世。
• 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 “乱”或“讯”的结尾。
• 5、手段:时空扩张。
• 刘熙载《艺概·赋概》:“赋兼叙列二法:列者,一
左一右,横义也;叙者,一先一后,竖义也。”
• 6.内容
•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
• 渲染宫殿城市; • 描写帝王游猎;
笔记
• 叙述旅行经历;
• 抒发不遇之情;
骚体赋:贾谊《鵩鸟赋》 (抒情)《吊屈原赋》
笔记
散体大赋:枚乘《七发》
( 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

、 杨雄四大赋(《甘泉》、《河东》、《羽猎》《长杨》)
体 物
班固“两都赋”(《西都赋》、《东都赋》)
) 张衡“二京赋”(《西京赋》、《东京赋》)
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
赵壹《刺世疾邪赋》
贾谊(前200—前168 年),洛阳人。《吊屈 原赋》、《鵩鸟赋》, 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 上的重要地位。
七体
汉初枚乘的《七发》“说七事以起 发太子”,全篇韵散结合,辞藻繁 复,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 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具备 了汉代文体赋的基本特征。自此以 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 文体,号称“七体”,各朝作家时 有模拟。
• 枚乘——梁园文学之代表(梁园文学是指西汉
初期以诸侯梁孝王刘武为中心而形成的文学群体的创 作。)

《七发》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一篇讽谕性作品。 赋中假托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以互相问答的形 式构成八段文字。首段为序,借吴客之口,分析了楚太 子患病的缘由:贪逸享乐、荒淫奢侈的宫廷生活所造成, 指出这种病非药灸所能治,唯有“以要言妙道说而去 之”。第二至八段,即写吴客以七种办法启发太子,为 他去病。前六种是为他描述音乐之美、饮食之丰、马车 之盛、宫苑之宏深、田猎之壮阔、观涛之娱目舒心,结 果都不管用。最后吴客向太子推荐文学方术之士,“论 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作品的主旨在于揭示贵 族腐朽生活的戕害人身,提出了应进用文学方术之士的 主张。
● 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是汉初骚体赋的优 异之作。
二、汉武帝到东汉中期 大赋兴盛期
大赋又叫体物大赋、散体大赋。 • 规模宏大,铺张扬厉。 • “劝百讽一”,欲讽反劝。 • 结构上多采用主客问答式。
•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大赋的形成。 • 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标志着大
赋的成熟。
•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O
N
E
0 2枚 乘 与 《 七 发 》
枚乘(?——BC140),淮阴(今江苏淮阴县) 人。先为吴王刘濞郎中,见吴王有谋逆篡位之心, 上《谏吴王书》,吴王不听,离吴从梁王刘武。七 国之乱,枚乘作《复谏吴王书》,劝吴王罢兵,吴 王不听,终至被灭,枚乘由是天下知名。景帝召为 弘农都尉,枚乘不愿为郡吏,又回到梁王门下。梁 王死后,回到淮阴。武帝即位,“安车蒲轮”(用芳香 的蒲叶包着车轮的可以安然乘坐的车) ”征召枚乘入京,死于道
《上林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 是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作 品描绘了上林苑宏大的规模,进而描 写天子率众臣在上林狩猎的场面。作 者在赋中倾注了昂扬的气势,构造了 具有恢宏巨丽之美的文学意象。在写 作上,它充分体现了汉大赋铺张夸饰 的特点,规模宏大,叙述细腻。
讽与颂的统一
一.帝国形象的塑造 二.统一观念的弘扬 三.时代精神的体现
客曰:“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 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溯波, 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 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朝则鹂黄、鳱gān鴠 dàn鸣焉,暮则羁雌、迷鸟宿焉。独鹄晨号乎其上,鹍 鸡哀鸣翔乎其下。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 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珥以为约。 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歌曰:‘麦秀兮雉朝飞, 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绝区兮临回溪。’飞鸟闻之,翕翼 而不能去;野兽闻之,垂耳而不能行;蚑、蟜jiǎo、蝼、 蚁闻之,拄喙而不能前。此亦天下之至悲也,太子能强 起听之乎?”
中。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其赋有九篇, 今仅存《七发》、《柳赋》、《菟园赋》三 篇,完整者仅《七发》一篇。
一、《七发》的内容音乐ຫໍສະໝຸດ 饮食劝 车马逸豫以亡身
宫苑
诫 田猎
观涛
要言妙道
精神健康的重要


饮 O
N
E





假托楚太子和吴客的问
03 乐 食 答,马构成八观段文字猎 涛 妙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
(楚)子虚 使齐 齐王出猎
齐国地域辽阔、物
产丰富、精神道义
高于楚国
乌有
亡是公
假托子虚、乌有 先生、亡是公三人 互相问答。后因以 “亡是公”指实际 上不存在的人或物。
批判齐楚徒争于游戏之乐,进而描绘上 林苑的巨丽之美和天子游猎的盛况。
子虚、乌有原是出自司马相如《子虚赋》中两个虚构的人物。 子虚:不真实的事。乌有:没有。 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02
其赋今存六篇,《子虚 赋》、《上林赋》为其代 表作。除此之外,还有 《哀秦二世赋》、《大人 赋》、《美人赋》和《长 门赋》。
03
《子虚》、《上林》标 志着汉大赋的体制已臻 于成熟。
怨郎诗——卓文君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 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 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 葛洪《西京杂记》卷二记司马相如语:“合綦qí组以 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 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 内,不可得而传。”
• 刘熙载《艺概赋概》:“赋取乎丽,而丽非奇不显, 是故赋不厌奇。”
• 4、组织:体物写志,铺采摛文 ;主客问答。
• 便于反复渲染,驰骋铺张。
汉赋是汉朝流行的主要文学体裁,由 《楚辞》发展而来,吸收了荀子《赋 篇》的体制,外加纵横家的夸张手法, 形成一种兼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文学 形式。有大赋与小赋之分,大赋多写 宫廷生活,小赋富于抒情描写。从赋 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 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辞藻华丽,笔势夸张,好堆砌冷 僻之字,表面富丽而艰深难读,是汉 赋的特色。
生活富裕,故竞逐财货,种种 游乐玩好,甚或有求仙之举。
汉赋
“赋”的含义:
01
“不歌而诵谓 之赋”(《汉 书•艺文志》)。
02
“赋者,古诗 之流也”(班 固《两都赋 序》)。
03
“赋也者,受 命于诗人,拓 宇于《楚辞》 也”(《文心 雕龙• 诠 赋》)。
04
“赋者铺也, 铺采摛chī文, 体物写志也” (《文心雕 龙》)。
• 杂谈禽兽草木。
• 7、功用:讽谏。 • 沿袭儒家诗教而来。
笔记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赞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 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 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 不已亏乎。
• 此乃赋体本身矛盾。形容过当,则违情理,复蔽本意, 舍本逐末。
• 赋在历代文体中,首个被赋予并肯定其娱乐功能。
二、艺术成就
笔记
1、铺陈方式: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具。 2、结构形式:主客问答与夸张笔法融通。 3、句式句法:灵活多变,长短不一。
三言排比首开风气之先。
于是乎蛟龙赤螭,(鱼亘)gèng(鱼瞢)méng渐离,鰅
yōng鰫yóng鰬鮀tuō,禺禺魼qū鳎tǎ,揵qián鳍掉尾,振 鳞奋翼,潜处乎深岩。· · · ·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