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17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17篇)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第1篇
无意中在书摊买了《于丹庄子心得》一书,读来感到相当有趣,觉得很舒服。

那是一个遥远又近在咫尺的世界;那只一种难以理解的豁达。

他包容万千,将一切化为乌有。

有人说年轻人读了《于丹庄子心得》会受到不求上进的影响,但在我认为恰恰相反,其实《庄子》里面的精神,在今天这个社会,很多人都需要。

这是需要你辨证的去感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嘛。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

贫而乐道,不慕富贵。

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
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但是我认为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

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主语看见我的心。

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觉悟是一个佛家语。

用现在的话就是“看见我的心”。

我曾经觉得“觉”很重要,但是看过书之后反而觉得“悟”更为重要。

“悟”才是人生中的经历。

当我80岁时,回想这一生的点点滴滴,时光流逝,脑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还是一个过程。

但是他是我的经历,我的积累。

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而“觉”是瞬间,好像一点过程都没有。

有些不劳而获的意思。

同样在我的工作中也应该多“悟”而不是“觉”。

只有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才能有机会或是有资本“觉”的。

古人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同样,我认为“觉”是在“悟”的基础上的。

不论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才可以成功的。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第2篇
无意中读了于丹的《庄子》心得,一开始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翻了几页,看着看着觉得这本书写得挺好的,挺实在的。

于是思想上就逐渐地改变了态度,觉得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每天晚上认真地品尝这本书、仔细
地看了一页又一页,一章又一章……
全书的内容分为十章。

每一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关。

认识了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独,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围;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这位教育家对于庄子的人物的确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很适合让我们理解的。

于丹说:“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

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细节里面真正去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人生应该怎么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这些问题时刻都会萦绕在我们耳边,或是深入到内心。

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繁华的,忙碌的,这一切外在的东西恰恰左右了我们内心那一份最纯真的向往。

过多地追求物质世界,使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失去了欢乐的时光和自由。

终其一生,人们只为了两个字:名利。

我们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啊!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算是觉悟。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心中有无限愁苦?总觉得生活不眷恋我们?原因是我们太爱斤斤计较,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

每当我陷入孤独总会感觉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快乐,
其实,寂寞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境界。

也许安静的环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独寂寞也并不愁苦。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的思想也得以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否有利于我们呢?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诱惑、疑惑,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是否还会坚定从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变人生的方向,大迷惑改变的是人的本性。

迷惑我们的有两个障碍:一是物质,二是世俗。

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

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物质的奴隶,精神也像幽灵一般飘摇不定。

那么,我们还能看清我们的内心吗?还能看清我们自己吗?如果我们连自己还未看清怎么能看得清这个世界?心如明镜,这需要我们释放一切包袱,回归原本的自我,回归自然,这样才能聆听到我们内心最美妙的乐曲。

人,生来,睡不过一床,食,不过一碗。

短短数十年,一晃而过,为了今后的日子不后悔,现在的生活还是简单朴素一点,保持单纯的好。

否则太多牵挂,太多焦虑,岂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断。

记得动画片忍者神鬼里面老师对达芬奇说:问问你的心。

言下之意,不要勉强自己,问问你自己的心是否快乐。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第3篇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

记得在我的大学时代,博学多才的中古文学老师最喜
欢讲的也是庄子的作品,在学校组织了我们集体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假期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

贫而乐道,不慕富贵。

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
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

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

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

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

——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

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
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

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从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眸子里,看见他们对你的喜爱,夫复何求!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第4篇
2007年春节的时候,央视十套《百家讲坛》节目曾请了一位北京师范大学的女教授叫于丹来讲庄子,当时没有在意,换台了。

今年我们幼儿园在老师生日时每位教师都收了这样一份生日礼物一本于丹的《庄子》心得,一开始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翻了几页,看着看着觉得这本书写得挺好的,挺实在的。

于是思想上就逐渐地改变了态度,觉得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每天晚上认真地品尝这本书、仔细地看了一页又一页,一章又一章。

全书的内容分为十章。

每一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关。

认识了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独,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围;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这位教育家对于庄子的人物的确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很适合让我们理解的。

于丹说:“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

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细节里面真正去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
悟。

人生应该怎么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这些问题时刻都会萦绕在我们耳边,或是深入到内心。

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繁华的,忙碌的,这一切外在的东西恰恰左右了我们内心那一份最纯真的向往。

过多地追求物质世界,使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失去了欢乐的时光和自由。

终其一生,人们只为了两个字:名利。

我们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啊!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算是觉悟。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心中有无限愁苦?总觉得生活不眷恋我们?原因是我们太爱斤斤计较,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

每当我陷入孤独总会感觉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快乐,其实,寂寞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境界。

也许安静的环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独寂寞也并不愁苦。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的思想也得以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否有利于我们呢?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诱惑、疑惑,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是否还会坚定从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变人生的方向,大迷惑改变的是人的本性。

迷惑我们的有两个障碍:一是物质,二是世俗。

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

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物质的奴隶,精神也像幽灵一般飘摇不定。

那么,我们还能看清我们的内心吗?还能看清我们自己吗?如果我们连自己还未
看清怎么能看得清这个世界?心如明镜,这需要我们释放一切包袱,回归原本的自我,回归自然,这样才能聆听到我们内心最美妙的乐曲。

人,生来,睡不过一床,食,不过一碗。

短短数十年,一晃而过,为了今后的日子不后悔,现在的生活还是简单朴素一点,保持单纯的好。

否则太多牵挂,太多焦虑,岂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断。

记得动画片忍者神鬼里面老师对达芬奇说:问问你的心。

言下之意,不要勉强自己,问问你自己的心是否快乐。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第5篇
读于丹《庄子》心得之《境界有大小》,于丹在里面写道:“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别人。

”为此,她还专门列举了《庄子——人世间》中的一个关于树的例子:
一个姓石的木匠到齐国去,路上看到有一棵栎树。

这棵栎树被这个地方的人奉为社神来祭祀。

这树有多大啊?庄子的形容很夸张。

他说,这棵树的树阴可以遮蔽几千头牛在这树底下乘凉,量一量树干可以达到百尺粗,跟山一样高,很多丈高以上才生枝干。

这棵大树吸引了好多人来观赏,但石木匠看也不看一眼,就离开了。

他的徒弟问师傅:“这么好的木材为什么看都不看呢?”
石木匠说:“这种树木是没有用的散木,木质不好。

用它做船,那船很快就沉;用它做棺材,这棺材很快就会腐烂;用它做器物,这个器物很
快就会折断;用它做门,这门就会流污浆;用它做柱子,会被虫蛀。

所以,这是‘不材之木’,做什么都不行。


晚上,石木匠梦见这棵栎树来跟他说话。

栎树说:“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你说我是一棵没用的树,如果我有用的话,不就早给你们砍掉了吗?我还能活到今天这样子吗?
那棵散木说,你看那些果树和瓜果,那是大家所认为的有用之材,每年硕果累累,大家对它赞不绝口,结果是大枝条全被折断了,小枝条都被拉下来,那上面结的果实,年年一熟,人们就来剥夺它。

因为它们有用,所以伤害了自己,早早就死了。

我就是没用,所以才保全了自己。

庄子的故事讲得似乎有些超现实,但也提醒我们不必去羡慕那些被世俗人所赞不绝口的人;因为他们的所谓有用背后,不知对自己做出了多少伤害?付出了多少的代价啊!
《庄子-——逍遥游》有一个最著名的故事:
北海有一种鱼,叫做鲲。

鲲十分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它能化成一种叫鹏的鸟,也有几千里。

当它振翅而飞的时候,翅膀像遮蔽天日的云彩。

鹏会在海运来临的时候飞往南海。

南海,也就是天池。

当它飞往南海的时候,会击起三千里高的浪花,乘着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而且这一飞就是六个月。

然而,蝉和斑鸠却嘲笑说:“我们快速飞起,冲上榆树和檀树,但有时达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飞到九万里那么高呢?”麻雀
也嘲笑说:“它究竟想要飞到哪儿去呢?我使劲的往上飞,也不过飞几十丈那么高就得回来,在蓬蒿之间翱翔,已经是飞翔的最高境界了。

它究竟要飞到哪儿去呢?”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往往会羡慕大鹏鸟的视野宽阔,气魄宏大,会嘲讽蝉、斑鸠和麻雀在大鹏面前如小丑般的无知、可笑,它们鼠目寸光,即使尽力气地翻飞腾跃,也不过蓬蒿之间,数丈而已,它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际的大鹏鸟呢!难怪连庄子也说“这几个小虫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觉。

然而,这只不过是从很世俗的、狭隘的角度得出的结论。

而事实却并不如此!
我们知道,宇宙(或道)是无限的,到底无限到何种程度呢?有一部电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与人类寻找一个决定双方命运的宇宙,经过双方的生死较量,这个宇宙最终被人类寻获并夺得,你知道这个宇宙在哪里吗?它在一只黑猫的脖子上挂着,只有玻璃弹珠那么大,但当你从外向里望时,里面却是繁星密布,浩瀚无边,的的确确的是一个宇宙。

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吗?不是的!电影到结束时,镜头拉向远方,我们伟大的地球慢慢地缩小,变成蓝色的球,再缩小,在太阳系里变成一颗小星星发着微弱的光,再缩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阳系在银河系里缩成一小片,再缩小,银河系已变成一小团雾,再缩小,银河系在我们的宇宙里已看不见了,最后我们的宇宙变成一颗小小的弹珠在地上滚动,掉到一个小坑里,
与另外一颗弹珠撞在一起。

这时,一个外星人伸出一只长着柔软大手的瘦长胳膊,用手抓起两颗弹珠,放到一个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满满的一袋子呢!
这个故事可能是我们当下对宇宙最好的诠释了。

宇宙的无限是可想而知的了,那么大鹏鸟无论飞得有多高、多远和多长时间,这一切又有什么了不起呢?在广袤无垠的宇宙里,你飞得出宇宙吗?仍不过是在蓬蒿之间罢了。

大鹏鸟飞得很高、很远,它知道永远飞不到边,这不是很痛苦吗?
相反,麻雀、斑鸠和蝉倒是很幸福的,它们的幸福正在于它们的无知和自我满足!
现实生活中不也如此吗。

有一个朋友通过自己十来年的奋斗,已经拥有上千万的家产,家中的住房已从乡下的农房换成了小别墅,后来他觉得小别墅也不好看,又想买三十亩地造个小园林,现在他已在付诸实践了。

有人对他说,怎么这么不知满足呢?等你有一小园林后,就有会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会不满足了。

是啊!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满足呢!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不是很痛苦吗。

所以,做一只无知、无用和自我满足的小麻雀又有什么不好呢!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第6篇
历史上,孔子称为圣人,庄子称为神人。

最初知道庄子是初中语文课本里的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虽然理解的不深刻,
甚至到现在不太清楚什么意思。

今年寒假读了于丹庄子心得,知道了庄子最为著名的是《逍遥游》,这篇代表了庄子的最高境界,表达了对世俗功利的态度。

庄子留给我们最深的是充满寓意和小故事的文章,以此来表达对那些追求小名小利的嘲讽,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令人瞠目结舌。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幽默而有涵养,但是她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困到极点却从不接受别人一点的施舍。

在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境界有大小”。

一个人的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世间的大,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同样也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而认为它没用。

庄子却认为其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加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卫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过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侯身价倍增。

所以每一个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的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在大千世界,我们既要做到顺应外面的世界,做到与时俱进,又要有所坚持,秉承内心最本质和最纯真的东西,只有这样在大千世界里才不至于迷失我们自己。

令我感触比较深的还有“认识你自己”这一篇。

现实生活中往往离我们最近的却是我们最难认识,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最难认识的是你自己。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对于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很少去洞察,而过多的在乎了周边世界的感受。

因此就会出现被名、利所困扰的局面,庄子交给我们尽管永远有人在提醒你的得与失,你的对与错,但是,我们往往在他人的言论中盲从,迷失了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养成一种认识自己的能力就是“心斋”。

看破世间的是是非非,最终获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而完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作文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第7篇
尽管好久,就知道于丹教授要讲《庄子》,而且我也极力去了解阅读庄子其人及其书,但听到于丹教授的讲座,我还是不甚明了,和当初听她的《论语》讲座,领悟的程度差得太远了。

所以我很不甘心,因为,毕竟这是一次跟着老师学习的好机会,如果糊里糊涂的过去,以后恐怕更难加深学习了。

为此,我在网上找到有关《庄子》的.系列讲座,打算学着初和平的做法,对着视频打出文字,逐字逐句地学习体会于丹教授的讲座,以期悟到庄子的思想、精神本要。

但这样做简直太难了,视频和输入文字的版面
来回替换,速度之慢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先生说,过几天买本书不就行了吗,干嘛这么费劲?虽然有些吃力,但我还是坚持把“庄子其人”这集讲座做完了,大约累计六个多小时吧。

透过于丹教授潇潇洒洒的语言,我感觉我对庄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庄子用许多寓言故事,去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完全可以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

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判断事物,而只有站在更高的境界上,懂得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才能获得成功的人生。

于丹教授认为,在现代的生活中庄子的寓言对于那些急功近利的追求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

当你具有大境界时,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大境界?有怎样才能获得一个快乐的人生呢?
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呢,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逍遥游》其实无限的拓展了我们的想像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世间的小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

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所以大与小呢,它决不单纯是一种文学化描写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在生活里边很多实用的规则,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有生之年小大之境应用起来完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

那么大家都知道,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所以呢惠子和庄子之间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