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不良反应30例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我院肝胆外科2017—2019年在质量管理 系统上报的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ADR 30例,ADR发生与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用药时间有关系,符合该药已知的不 良反应类型,发生ADR后停用或采取对症治疗措施症状减 轻或消失,再次使用出现同样反应。 1.2 发生ADR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涉及的批号与频次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生产厂家为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其中2017年共发生11例(36.7%),2018年共发生8 例(26.7%),2019年共发生11例(36.7%);涉及 批 号 与 频 次 : 1 611 231( 4 例 ) , 1 705 051( 1 例 ) , 1 705 081(1例),1 706 171(2例),1 706 261(3例), 1 709 061(1例),1 710 241(2例),1 712 221(3例), 1 801 221(1例),1 808 031(1例),1 809 191(3例), 1 811 161(2例),1 901 231(1例),1 904 151(2例), 1 906 061(1例),1 908 011(2例)。 1.3 性别与年龄分布 男8例,女22例;年龄25~82岁, 其中25~30岁1例(3.3%),31~40岁3例(10.0%), 41~50岁5例(16.7%),51~60岁8例(26.7%),61~ 70岁7例(23.3%),71~80岁5例(16.7%),>80岁1例 (3.3%)。 1.4 30例ADR发生时间 输注时发生19例(63.3%),其 中≤0.5小时2例,>0.5~1.0小时1例,>1.0~1.5小时2例, >1.5~2.0小时2例,不详12例;输液结束后发生11例 ( 3 6.7%),其中≤0.5小时1例,>0.5~1.0小时2例,不 详8例。首次输注发生ADR 18例(60.0%),多次输液后 发生ADR 12例(40.0%),其中发生时间为第2天2例,第
作者单位:312000 浙江绍兴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通信作者:王晓梅,Email:wxm19760510@
46
3天4例,第4天1例,第5天1例,第6天2例,第8天1例,第 13天1例。 1.5 用药指征与联合用药情况 参考《肝衰竭诊治指南 (2018版)》[1],有用药指征22例(73.3%),无用药指 征8例(26.7%)。30例ADR中,单独静脉用药5例(16.7%), 联合静脉用药25例(83.3%),其中24例ADR停药4小时 内好转,第2天继续输注其他药物,未再次出现不适;1例 ADR停药后继续使用注射用拉氧头孢钠,再次发生ADR, 不能排除拉氧头孢引起的可能性。联合静脉用药涉及药品 及频次:间苯三酚注射液15例次,注射用拉氧头孢钠8例 次,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各4 例次,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胎盘多肽注射液、硫酸镁注 射液各3例次,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 地嗪钠、注射用盐酸丙帕他莫各2例次,注射用克林霉素 磷酸酯、注射用比阿培南、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盐酸 托烷司琼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参麦注射液各 1例次。 1.6 治疗措施 30例ADR中,除停止输液外,采用药物对 症治疗15例(50.0%),主要涉及症状为红疹、恶心、呕 吐等;未用药对症治疗15例(50.0%),主要涉及症状为 皮肤瘙痒、发红等。对症治疗药品及频次:10%葡萄糖酸 钙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各7例次,盐酸甲氧氯普 胺注射液5例次,氯雷他定片2例次,炉甘石洗剂1例次。 1.7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 ① 皮肤软组 织损伤56例次,主要表现为瘙痒21例次(全身9例次,手 臂、面部各4例次,手掌、颈部、耳后、四肢各1例次), 红疹17例次(全身4例次,背部3例次,手臂、腰部、面部 各2例次,双腹股沟、四肢、颈部、耳后各1例次),皮肤 潮红14例次(前胸、背部、双上肢各3例次,颜面部2例次, 手背、手掌、头皮各1例次),风团、红肿各2例次(颜面 部、手臂各1例次)。② 消化系统损伤8例次,主要表现 为恶心5例次,呕吐3例次。③ 全身反应5例次,主要表现 为发热4例次,全身皮肤紧绷1例次。④ 神经系统损伤3例 次,主要表现为头痛、颈部痛、头晕各1例次。⑤ 呼吸系 统损伤2例次,均表现为呼吸急促。因乙酰半胱氨酸注射
中国乡村医药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不良反应 30 例分析
王晓梅
乙酰半胱氨酸为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前体,是体内氧 自由基清除剂,适应证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用于肝衰 竭早期治疗,以降低胆红素、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现对我院肝胆外科上报的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不良反 应(ADR)患者30例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规范用药提 供参考。
2 0 21 年 5 月第 28 卷第 9 期
液引发ADR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所以总例数>30例。 1.8 转归 好转29例(96.7%),其中≤0.5小时好转6例, >0.5~1.0小时好转4例,>1.0~1.5小时好转6例,>1.5~ 2.0小时好转5例,>2.0小时好转8例;出院时未彻底好转 1例(3.3%),治疗8天后出院仍未彻底好转。
独使用不联合用药”的原则。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引发ADR以皮肤软组织损伤为
主,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疹、发红等,出现上述症 状可先停药观察,若无好转迹象或情况较为严重,可用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地塞米松、抗组胺药等对症治 疗,症状缓解后不建议再次使用。本组1例患者停药4天 后皮疹、瘙痒仍未好转,与其出现症状在对症治疗的同 时,仍连续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4天有一定关系。 消化系统损伤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一旦发生,在停 药的同时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等对症治疗,若因疾病必须 继续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症状缓解后可减缓滴注 速度,坚持对症用药2~3天症状会消失[4]。乙酰半胱氨 酸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机制为非lgE介导的组胺释放 和血管扩张,导致患者出现皮疹、面红、水肿、支气管 痉挛和胸闷等症状,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用药前应询 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疾病史等,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 者情况。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
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 年
版)[ J ] .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18.
[2] 孙骏,黄倩倩,甘戈,等. 药品生产企业应对药品不良事件
聚 集 性 信 号 的 策 略 探 讨 [ J ] . 中 国 药 物 警 戒 , 201 林小虹,廖靖萍,于西全. “新医改”要求下我院门诊药房
审方药师药学服务存在问题与对策[J]. 中国药房,2016,27
(31):4333.
[4] 赵艳花. N-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致不良反应 14 例[J]. 医药导
报,2019,38(9):1233.
(收稿:20 20 - 09 - 1 6) (发稿编辑:张戈薇)
本组仅1例ADR出院时未彻底好转,余29例停药或采 取对症治疗措施后好转。可见,乙酰半胱氨酸所致ADR 较轻微,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早缓解。使用乙酰 半胱氨酸注射液时,需要医生严把用药指征,药师加强 用药医嘱审核,护士规范使用、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 ADR宣教,在保证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疗效的同时,避 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ADR主要发生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输注时,且多 为首次输注,故输注时,护士应加强用药宣教,告知患 者及家属使用该药时可能发生的ADR,并在输注期间加 强巡视,患者出现不适及时停药或遵医嘱采取对症措施, 减轻ADR发生的严重程度。输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时, 尽量减慢滴注速度,说明书指出减缓该药滴注速度可减 少ADR发生。我院在引进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时,也得 到厂方药学信息专员的指导:4g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滴 注速度应控制在2.0小时左右,8g应控制在4.0小时左右。 药学部也于2019下半年,对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等有明 确滴速要求的药品在药库系统进行维护,医生开具医嘱 时,界面会出现滴注速度提示,医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再做适当调整,最终在输液标签上出现滴注速度的有 效提醒,进一步规范护士用药。
2 讨论
30例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ADR报告中涉及批号16个, 未出现同一批号大量集中发生现象,为非聚集性ADR[2], ADR的发生与产品质量无关。女性患者发生ADR多于男 性,但由于病例数有限,不能得出ADR的发生与患者性 别相关的结论。ADR发生的年龄主要在41~80岁,与我 院肝胆外科收治患者的年龄结构基本相符。
参考《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版)》中肝衰竭早 期临床表现生化指标:ALT和/或AST继续大幅度升高, 黄疸进行性加深(总胆红素≥171μmol/L或每日上升 ≥17.1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30%~40%或国际 标 准 化 比 值 1.5~ < 1.9[1]。 本 组 8 例 患 者 上 述 指 标 仅 轻 微 异常,无用药指征。建议医生严把用药指征,规范使用 药品,同时药师务必加强医嘱审核,确保医嘱开具合法、 规范、适宜,方可做出调配发药的决定,以减少医疗资 源的浪费,避免ADR的发生[3]。在25例联合用药中,除1 例ADR不能排除其他药物引起的可能性外,余24例ADR 均与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有关;但从合理用药的角度出 发,依然要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注、能单
47
1.1 资料来源 我院肝胆外科2017—2019年在质量管理 系统上报的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ADR 30例,ADR发生与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用药时间有关系,符合该药已知的不 良反应类型,发生ADR后停用或采取对症治疗措施症状减 轻或消失,再次使用出现同样反应。 1.2 发生ADR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涉及的批号与频次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生产厂家为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其中2017年共发生11例(36.7%),2018年共发生8 例(26.7%),2019年共发生11例(36.7%);涉及 批 号 与 频 次 : 1 611 231( 4 例 ) , 1 705 051( 1 例 ) , 1 705 081(1例),1 706 171(2例),1 706 261(3例), 1 709 061(1例),1 710 241(2例),1 712 221(3例), 1 801 221(1例),1 808 031(1例),1 809 191(3例), 1 811 161(2例),1 901 231(1例),1 904 151(2例), 1 906 061(1例),1 908 011(2例)。 1.3 性别与年龄分布 男8例,女22例;年龄25~82岁, 其中25~30岁1例(3.3%),31~40岁3例(10.0%), 41~50岁5例(16.7%),51~60岁8例(26.7%),61~ 70岁7例(23.3%),71~80岁5例(16.7%),>80岁1例 (3.3%)。 1.4 30例ADR发生时间 输注时发生19例(63.3%),其 中≤0.5小时2例,>0.5~1.0小时1例,>1.0~1.5小时2例, >1.5~2.0小时2例,不详12例;输液结束后发生11例 ( 3 6.7%),其中≤0.5小时1例,>0.5~1.0小时2例,不 详8例。首次输注发生ADR 18例(60.0%),多次输液后 发生ADR 12例(40.0%),其中发生时间为第2天2例,第
作者单位:312000 浙江绍兴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通信作者:王晓梅,Email:wxm19760510@
46
3天4例,第4天1例,第5天1例,第6天2例,第8天1例,第 13天1例。 1.5 用药指征与联合用药情况 参考《肝衰竭诊治指南 (2018版)》[1],有用药指征22例(73.3%),无用药指 征8例(26.7%)。30例ADR中,单独静脉用药5例(16.7%), 联合静脉用药25例(83.3%),其中24例ADR停药4小时 内好转,第2天继续输注其他药物,未再次出现不适;1例 ADR停药后继续使用注射用拉氧头孢钠,再次发生ADR, 不能排除拉氧头孢引起的可能性。联合静脉用药涉及药品 及频次:间苯三酚注射液15例次,注射用拉氧头孢钠8例 次,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各4 例次,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胎盘多肽注射液、硫酸镁注 射液各3例次,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 地嗪钠、注射用盐酸丙帕他莫各2例次,注射用克林霉素 磷酸酯、注射用比阿培南、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盐酸 托烷司琼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参麦注射液各 1例次。 1.6 治疗措施 30例ADR中,除停止输液外,采用药物对 症治疗15例(50.0%),主要涉及症状为红疹、恶心、呕 吐等;未用药对症治疗15例(50.0%),主要涉及症状为 皮肤瘙痒、发红等。对症治疗药品及频次:10%葡萄糖酸 钙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各7例次,盐酸甲氧氯普 胺注射液5例次,氯雷他定片2例次,炉甘石洗剂1例次。 1.7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 ① 皮肤软组 织损伤56例次,主要表现为瘙痒21例次(全身9例次,手 臂、面部各4例次,手掌、颈部、耳后、四肢各1例次), 红疹17例次(全身4例次,背部3例次,手臂、腰部、面部 各2例次,双腹股沟、四肢、颈部、耳后各1例次),皮肤 潮红14例次(前胸、背部、双上肢各3例次,颜面部2例次, 手背、手掌、头皮各1例次),风团、红肿各2例次(颜面 部、手臂各1例次)。② 消化系统损伤8例次,主要表现 为恶心5例次,呕吐3例次。③ 全身反应5例次,主要表现 为发热4例次,全身皮肤紧绷1例次。④ 神经系统损伤3例 次,主要表现为头痛、颈部痛、头晕各1例次。⑤ 呼吸系 统损伤2例次,均表现为呼吸急促。因乙酰半胱氨酸注射
中国乡村医药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不良反应 30 例分析
王晓梅
乙酰半胱氨酸为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前体,是体内氧 自由基清除剂,适应证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用于肝衰 竭早期治疗,以降低胆红素、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现对我院肝胆外科上报的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不良反 应(ADR)患者30例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规范用药提 供参考。
2 0 21 年 5 月第 28 卷第 9 期
液引发ADR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所以总例数>30例。 1.8 转归 好转29例(96.7%),其中≤0.5小时好转6例, >0.5~1.0小时好转4例,>1.0~1.5小时好转6例,>1.5~ 2.0小时好转5例,>2.0小时好转8例;出院时未彻底好转 1例(3.3%),治疗8天后出院仍未彻底好转。
独使用不联合用药”的原则。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引发ADR以皮肤软组织损伤为
主,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疹、发红等,出现上述症 状可先停药观察,若无好转迹象或情况较为严重,可用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地塞米松、抗组胺药等对症治 疗,症状缓解后不建议再次使用。本组1例患者停药4天 后皮疹、瘙痒仍未好转,与其出现症状在对症治疗的同 时,仍连续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4天有一定关系。 消化系统损伤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一旦发生,在停 药的同时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等对症治疗,若因疾病必须 继续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症状缓解后可减缓滴注 速度,坚持对症用药2~3天症状会消失[4]。乙酰半胱氨 酸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机制为非lgE介导的组胺释放 和血管扩张,导致患者出现皮疹、面红、水肿、支气管 痉挛和胸闷等症状,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用药前应询 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疾病史等,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 者情况。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
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 年
版)[ J ] .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18.
[2] 孙骏,黄倩倩,甘戈,等. 药品生产企业应对药品不良事件
聚 集 性 信 号 的 策 略 探 讨 [ J ] . 中 国 药 物 警 戒 , 201 林小虹,廖靖萍,于西全. “新医改”要求下我院门诊药房
审方药师药学服务存在问题与对策[J]. 中国药房,2016,27
(31):4333.
[4] 赵艳花. N-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致不良反应 14 例[J]. 医药导
报,2019,38(9):1233.
(收稿:20 20 - 09 - 1 6) (发稿编辑:张戈薇)
本组仅1例ADR出院时未彻底好转,余29例停药或采 取对症治疗措施后好转。可见,乙酰半胱氨酸所致ADR 较轻微,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早缓解。使用乙酰 半胱氨酸注射液时,需要医生严把用药指征,药师加强 用药医嘱审核,护士规范使用、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 ADR宣教,在保证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疗效的同时,避 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ADR主要发生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输注时,且多 为首次输注,故输注时,护士应加强用药宣教,告知患 者及家属使用该药时可能发生的ADR,并在输注期间加 强巡视,患者出现不适及时停药或遵医嘱采取对症措施, 减轻ADR发生的严重程度。输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时, 尽量减慢滴注速度,说明书指出减缓该药滴注速度可减 少ADR发生。我院在引进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时,也得 到厂方药学信息专员的指导:4g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滴 注速度应控制在2.0小时左右,8g应控制在4.0小时左右。 药学部也于2019下半年,对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等有明 确滴速要求的药品在药库系统进行维护,医生开具医嘱 时,界面会出现滴注速度提示,医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再做适当调整,最终在输液标签上出现滴注速度的有 效提醒,进一步规范护士用药。
2 讨论
30例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ADR报告中涉及批号16个, 未出现同一批号大量集中发生现象,为非聚集性ADR[2], ADR的发生与产品质量无关。女性患者发生ADR多于男 性,但由于病例数有限,不能得出ADR的发生与患者性 别相关的结论。ADR发生的年龄主要在41~80岁,与我 院肝胆外科收治患者的年龄结构基本相符。
参考《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版)》中肝衰竭早 期临床表现生化指标:ALT和/或AST继续大幅度升高, 黄疸进行性加深(总胆红素≥171μmol/L或每日上升 ≥17.1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30%~40%或国际 标 准 化 比 值 1.5~ < 1.9[1]。 本 组 8 例 患 者 上 述 指 标 仅 轻 微 异常,无用药指征。建议医生严把用药指征,规范使用 药品,同时药师务必加强医嘱审核,确保医嘱开具合法、 规范、适宜,方可做出调配发药的决定,以减少医疗资 源的浪费,避免ADR的发生[3]。在25例联合用药中,除1 例ADR不能排除其他药物引起的可能性外,余24例ADR 均与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有关;但从合理用药的角度出 发,依然要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注、能单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