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3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历史》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了
B.
D A
D
B C
B
19
4分)
泉州市2023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
12345678910号
答
D C A B B A D A C C
案
题
111213141516
号
答
A D D
B A B
案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20分,第19、20题各12分,共52分。
17.(8分)类型:雍正继位诏书(局部)为文献史料(或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民间流传为口述史料。
(每点2分,共4分)
原则: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坚持唯物史观,实事求是(或“用辩证、发展眼光看史料,注意史料时代性”);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尽量选取一手史料;多源互证,多种史料综合分析,以得出更加接近史实的结论。
孤证不立原则(每点2分,任选两点得4分)
18.(20分)(1)特点:道路系统形成时间早(历史悠久);道路修筑的水平高;发展曲折(与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与战争有密切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政府重视);结构上有辐射性,以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或形成交通网);政府主导;道路管理制度化;设置相关机构与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以都城为中心,以稳定统治及维护统一为目的;为现实统治需求服务;道路建设与战争需求相结合(每点2分,任选四点得8分)
(2)表现:收费公路发展迅速;道路管理方式逐渐商业化(或商人投资修建);立法保障(或交通管理法律体系不断健全);信托公司管理养护。
(每点2分,任选两点得4分)原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原有道路管理存在的弊端(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民间资本雄厚,利润的刺激。
(每点2分,任选两点得4分)(3)历史经验: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道路交通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是道路交通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在道路交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或政府主导与民间参与相结合);可以调动民间资本参与道路交通建设(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道路发展,提升治理水平);政府立法能有力推动道路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或做好道路交通发展的规划和养护;大力推动道路交通发展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每点2分,任选两点得4分)
19.(12分)评分说明:
论题2分(论题明确,只写论题,没有论述,不给分;没有紧扣材料的论题,不给分);
阐述8分:(符合题意,每个视角的史、论各1分(即2分)。
有4个视角的史、论,给8分。
或围绕观点,1个史、论,得3分,2个史论得6分,3个及以上得8分);
结论2分(围绕论题、论述进行提升,才可得2分;照抄论题,只给1分)
示例:
观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2分)
阐述:中国古代优秀文化成果,如汉字、儒家思想、社会制度等传播到东亚、东南亚各国,形成中华文化圈,促进周边国家社会文化发展和进步。
唐宋以来,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等古代科技成就先后传入欧洲,客观上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加速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或欧洲社会大变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遵循儒家“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争端的基本准则。
新时代下,基于“和为贵”“天下大同”等传统理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8分)
结论:从古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源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世界发展提供滋养。
我们应当树立文化自信,服务于国家和世界的发展。
(2分)
观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
(2分)
阐述:在人与自然方面,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对当今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中华文化重视崇德尚贤,推崇天下文公,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观念,成为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指导思想。
在人与自身发展方面,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要求个人要奋发图强,勇往直前,培养博大的胸怀包容宽厚的高尚品格,对当代青少年个人品格、理想境界的塑造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8分)
结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我们应当继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助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分)
观点三:中华传统文化“和为贵”“天下大同”的精神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分)阐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仍充满了不稳定因素。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与宗教主义仍威胁世界和平,局部冲突不断。
尤其是西方国家仍以自我为中心,滥用单边制裁的大棒,导致国际间摩擦不断;美国等西方国家仍以冷战思维处理与中国、俄国的关系,导致大国关系紧张。
单边主义、西方中心主义、冷战思维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中国儒
家文化主张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主张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实现“天下大同”,对全球化背景下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8分)
结论: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的理念,为全人类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
(2分)
20.(12分)(1)二战前,从基本没有干预到有限介入(或二战前,从保持地方自治传统到有限介入;或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走向国家干预);二战后,从积极干预到推动社区自治(或从政府积极干预走向推动社区自治)。
【或社区治理观念变化: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到注重精神文明建设】(4分)
(2)原因:①美国政府基本保持地方自治传统、奉行自由主义政策;②一战与经济大危机,政府加强对经济、社区等领域的干预(罗斯福新政的推行);③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运用;④1973年资本主义经济“滞胀”,采取新自由主义,减少政府干预。
⑤美国两党轮流执政,两党执政理念不同,经济政策不同。
(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共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