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件】《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
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
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
长者也。
臣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

想要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 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水流
一 得远,树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长得好,德行不深厚
写作背景
【背景】贞观十一年(637),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唐朝 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 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 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 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于是“频上四 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的第二疏。 【评价】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魏公十思之 论,剀kǎi切(恳切)深厚,可与三代谟、诰并传。
段 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我虽然很愚昧无知,也知道
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
着国家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就要推
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止境的福禄。如果不
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的时候,戒奢侈,行节俭,
德行不能保持深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
砍断树根来寻求树木长得茂盛,堵住源头却想要水
“五个”方面 生活方面(俭:知足知止) 待人方面(谦:谦冲自牧) 处事方面(慎:慎始敬终) 用人方面(正:正身黜恶) 执法方面(明:赏罚公正)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劝勉君主在守业时勿用刑罚来治国、待民,以避免老百姓心怀 怨恨。
简析:

1.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2.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
态说明什么是关键:
( 能否竭诚待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
3.用古人的论述以( 水和舟
)的关系比
( 民和君
第 行显著,但大功告成后德行就衰微的,开头做得 二 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 段 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过去取得天下
时德行有剩余,现在守卫天下时德行却不足,这 是什么原因呢?(这大概是)处在深深忧虑之中, 一定会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实现了志愿之后, 就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胡 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 成为不相干的路人。
得分点:恩所加,思,因,谬赏,罚所及
答:施加恩泽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不恰当地奖赏; 施加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作为国君的人,如果能够做到看见(自己)贪图的 东西,就想到知道满足来自我警戒;将要大兴土木、营
第 建宫殿苑囿等,就想到知道适可而止,使人民安宁;想 三 到(君位)高而险,就要想到谦虚谨慎,加强自身的道 段 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就想到江海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为什么思——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思些什么——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一 段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 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 明哲乎!
少时孤贫,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 李密败,降唐。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前后陈 谏二百余事。贞观三年(629)任秘书监,主持校 定秘府图籍。后封郑国公。曾提出“兼听则明,偏 信则暗”,多次劝唐太宗以隋亡为鉴,认为君好比 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薄赋敛,轻租税”。
积德 安国
比喻
抽象的道理
生活 常识
固本求长 浚源欲远
生动形象而浅显易懂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
第 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
段 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
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
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
行路。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 没有一个不是(创业之初)为国家深深忧虑而德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
第 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 三 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 段 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 为之大道哉!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

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 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完全展示他们的谋划,勇敢的人就
名篇有《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
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
魏征名言
•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 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戒奢侈
戒骄躁 戒放纵 戒轻人言
戒赏罚不公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魏征的讽谏艺术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为了使齐威王能 够听从自己的意见,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氛围,邹忌不惜以身设喻。通过与妻子、 小妾以及客人的对话,暗示齐威王遭遇了 与自己一样的情况。即“臣之妻私臣,臣 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的现实遭 遇与齐威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 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 生活境况是一样的。因此 “王之蔽甚矣”。
违背不亲自处理政务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
请概括该段大意。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十思”内容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五个”方面 生活方面(俭:知足知止)
“十思”内容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
谏——劝谏 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奏疏,古代臣下 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奏议类文体,属议论文。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揭发 检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持不同的主张)。”
• 魏征(580 — 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 北)人,唐代政治家。
)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君人者,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第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三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段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翻译诗句: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整体感悟
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眼力,抓住了 唐太宗“忘本”“忘危”等根本问题,提出 了“十思”,意在以“思”治“忘”。奏议 用“思”字贯穿始终,阐明了国君要“积其 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
听取意见是一种气度,它如大海容纳百川。正因为有了这 样的气度,我们才会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如果当初齐威王没 有接受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 如果当初唐太宗没有接受魏征的劝告,又怎么能获得“贞观之 治”的局面呢?他们因为有了善于听取意见的气度,懂得逆耳 之言利于行,广纳谏言促发展。然而,闭塞言路者亦有之,商 纣王不善纳忠言,以致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于火海的下场; 项羽不愿从谏如流、接纳忠言,以致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 自刎于乌江的悲剧。不懂得听取意见的的人终究不能成功。
流得长远啊。
请概括该段大意。
第1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比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句 wk.baidu.com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排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比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句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十思”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① 文中提出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 义。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获得长足的发展,但国内国际不安定的因 素仍然存在,奢侈浪费之风尚存。因此,仍然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 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②“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告诉我们,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时刻把 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真正代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 治久安。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要任用有才能的人,要能够听 取下属的合理建议。如果领导者在开展工作时,下属只是当面附和却在背后议论,心 中不服,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只有做到“择善而从之”,每个人才会尽心尽力做好 自己的事。
1.讽谏不是直言其事。 2.讽谏的关键是委婉。
魏征为什么能够说服太宗?
①态度谦恭诚挚,语言委婉得体。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观察时政。在进谏时,他言辞恳切,语重心 长,又切中要害,令人警醒,极尽忠诚。
②说理透彻,语言简练而 生动,特别是正反论述、 前后对比、引经据典,有 理有据,令人信服,充分 展现了他“能上、善上、 敢上”的进谏艺术。
③唐太宗是一位英明 的君主。唐太宗励精 图治,以国事为重, 能容耿介直言的臣子, 所以对于魏征的进谏 大都能够虚心接受。
赏析技巧
任务:再读课文,说说本文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
1.整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用骈文写。这篇奏疏突破了骈体的束缚, 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
三 能完全使出他们的力量,仁德的人就能广泛施布他们
段 的仁爱,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
恐后地为国效力,您没有烦心的事,可以尽情享受出
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像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长寿,
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
百姓就已经被教化了。何必再去劳费精神、冥思苦想,
代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的耳朵、明亮的眼睛,
第 二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段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
第 吓人民,(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 二 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 段 恭敬而内心却不服气。怨恨不在于大小,
可畏惧的只有人民; 他们就像水一样能够 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 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 难道可以轻视吗?
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纳百川);喜欢田猎,就想到田 猎有度,不过分捕杀,以此为限度;担心意志松懈,就 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想 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 之人,就想到端正自己来贬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时, 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不恰当地奖赏;施加刑罚时, 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 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
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起到了生动直观的效果;论述 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魏征的国家意识
责任与担当
莫谓谏臣空议论
①王珪谏太宗出美人——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张玄素谏修乾阳殿——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③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④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⑤虞世南谏太宗勿纵情畋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⑥魏征谏太宗纳谏“慎始”而难“敬终”——忧懈怠,则思慎始 而敬终 ⑦魏征劾小人权万纪、李仁发——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⑧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⑨魏征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⑩太宗自悔误杀张蕴古——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请概括该段大意。
第2段:总结历史经验,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 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第二段思路:
作者总结历史经验,先从创业和守成,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 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
反问句式得出结论:创业容易守业难。
设问句式分析原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 傲物。
阐述“竭城”和“傲物”对于国君所造成的不同结果:竭诚则 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