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洲区2021年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历史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题1图中的一组文物可用于探究
炭化稻粒猪纹陶钵骨耜人面鱼纹盆
题1图
A.原始农耕时的生产生活B.早期国家的经济制度
C.夏商周时期的礼乐文化D.春秋战国的农业生产
2.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创造了独特的“三星堆”文化。
题2图中属于这一文化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纵目面具D.毛公鼎
题2图
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
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据此,以下决定中国古代文化走向的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重文轻武
4.秦朝重视法治,在现今出土的“岳麓秦简”、“云梦秦简”和“里耶秦简”中可以看到律名相当、内容相关的法律条文。
据此可知
A.秦朝已经实现了音律统一B.不同地区的秦简可以互证
C.秦朝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D.秦朝的法律条文名目繁多
5.“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而藩国自析。
”汉武帝此举的目的是加强
A.经济管理B.君主专制C.中央集权D.思想控制
6.题6表是“华佗行医”在古代不同文献中的历史记述。
据此可知华佗
题6表
A.发明了“麻沸散”B.被称为“医圣”
C.发明了“五禽戏”D.医术精湛
7.洛阳的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其风格与此前的云冈石窟有了明显的不同,佛像的面容、服饰更接近汉族的特点。
造成这种不同风格的原因是
A.工匠的雕刻手法不同B.民族交融的影响
C.两地的自然环境不同D.民族隔阂的消除
8.隋唐时期,洛阳日益成为水上粮食运输的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集散地。
这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B.北方各族内迁
C.江南地区的开发D.大运河的开凿
9.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代之以沉郁、悲怆的情调了。
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科举制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的衰微
10.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认为:“10世纪、11世纪、12世纪的后起少数民族,也强烈地被中原文明所吸引。
除了自身采纳中原文明,他们还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中原文明。
”材料描述的是A.秦汉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
11.题11图为宋代海外贸易图。
由图可知宋代
题11图
A.海外贸易范围较广B.造船技术领先世界
C.江南经济领先全国D.政府倚重海外贸易
12.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后,“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地处理民族关系。
以下最能体现这种理念的是A.签订《尼布楚条约》B.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13.清代徐扬绘制的《盛世滋生图》,完整地展现了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
全卷共有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余栋,各种客货船只400余只,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
这体现了
A.农村集市贸易兴起B.苏州商品经济繁荣
C.苏州文化生活丰富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14.1877年,李鸿章奏请总理衙门批准轮船招商局“任意沿海揽载”,总理衙门批复:“除承运官物外,该局华、洋商人货物,概不准在不通商各处起卸。
”这说明洋务企业
A.市场经营受限B.已分洋人之利C.垄断海上运输D.冲击外资企业
15.“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时代的开始。
在那个元旦,皇帝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6.题16图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题16图
A.鸦片战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7.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到:“从这个广泛的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
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
”这表明抗美援朝战争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导致中美两国走向对抗
C.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D.动摇了战后的两极格局
18.与题18图所示历史阶段对应正确的建设成就是
题18图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C.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D.包头钢铁基地建成
19.“三月三节”是壮族、黎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根据“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的决定,海南、广西等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放假通知。
该决定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1971年,中国外交部收到一组贺电,称“这是正义事业和真理的胜利”“在解决重要国际事务方面,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绝不能被排除在外,而应当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这些电报祝贺的是A.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1.题21图所示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题21图
A.民族团结B.国防建设C.对外开放D.祖国统一
22.题22图是学术讲座海报,该讲座可使用的第一手史料是
题22图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23.据研究,拉丁美洲使用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英语等,夹杂了大量印第安人和黑人土语词汇,与西、葡、英的语言不尽相同。
这种状况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D.英法争夺殖民地霸权
24.1790年初的巴黎街头,很多时髦女性或以三色徽点缀自己的服饰,或用红蓝白三色作为衣饰的主色调。
与这种时尚潮流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光荣革命B.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D.拿破仑帝国成立
25.近代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提出了病菌理论,使人们接受了卫生防病观念,继而使那些诸如伤寒、霍乱、疟疾之类的古代传染病得到控制。
这一理论的提出
A.带来大众文化水平的提升B.促进了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C.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D.改善了欧洲城市的环境污染
26.《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这一文件
A.限制叛乱地区的立法权B.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反映出林肯的军事目的D.解放了美国所有的黑奴
27.法国对巴黎和会没有彻底肢解德国感到不满,继续采取削弱德国的政策;英国则在政治、经济上支持德国,以此来削弱法国;美国没有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
这反映出
A.欧洲彻底丧失其优势地位B.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
C.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D.战后世界秩序已经确立了
28.1941年,丘吉尔宣布:“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
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能够体现这一演讲理念的历史事件是
A.国际联盟的成立B.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形成
C.绥靖政策的推行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
29.美国1935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二战后历届政府在此基础上修订补充,形成了一整套社会保障制度,包括老年保险、残疾和医疗保险、公共援助等。
材料说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消除了美国的阶级矛盾
C.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本质D.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30.自成立以来,联合国已推动成员国签订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这说明联合国旨在
A.推动社会文明进步B.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
C.促进国家经济合作D.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14分)中华民族悠久的饮食文化,不仅折射了历史的变迁,也蕴含着民族文化精神与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中叶以后,与西域各族的贸易日渐发展,西域商人把中亚、西亚的产品,如蚕豆、黄瓜、大蒜、胡萝卜、胡桃、葡萄、西瓜、石榴以及汗血马、骆驼等,经河西走廊运到中原。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材料二清末民初,随着西方在华人员数量大增,对西餐必备食材番茄的需求随之上升,各农事试验场纷纷从俄罗斯、日本、法国、美国等地引进番茄进行驯化栽培,番茄这才沾着“西餐厅”的光,得到广泛推广。
——摘编自李崇寒《明清食材奠定中餐格局美洲作物引发舌尖上的革命》材料三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发展大事年表
——摘编自马立成《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亲历记》
题31表
材料四文化学意义上,一个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贯穿与体现着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饮食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内含着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与特征,而且也述说和传达着该
民族的文化传统。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1)材料一中“蚕豆、黄瓜、大蒜、胡萝卜等运到中原”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历史影响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番茄得到广泛推广”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可口可乐公司1949年“撤离中国大陆”和1978年“重返中国”的时代背景。
(4分)
(4)综上所述,中华民族饮食的变迁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文化精神与特征”。
(2分)
32.(12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从胜利走向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二一年开始的第一个阶段,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
特别是五四运动,大革命的思想、干部、群众、青年知识分子都是这时开始准备的。
所以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
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摘编自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1942年3月30日)材料二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显然志在城市;即使是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也是在“第三次攻打长沙”的口号中举起暴动旗帜的。
执着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
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
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于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在经历1927年的失败之.后....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用和平的方法而不是用暴力的方法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经过若干过渡阶段逐步完成而不是一次完成,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创造。
在如此缺乏经验的情况下,产生某些缺点和偏差,很难完全避免,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经过调整和改革,逐步得到解决,这是为以后的事实证明了的,那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毛泽东认为研究党史“要从五四运动说起更好”的原因。
(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人早期领导起义失败的原因。
此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4分)
(3)材料三中“和平的方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调整和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4分)
(4)综上所述,你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2分)
33.(14分)人才流动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多次转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至20世纪初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题33-1表
——摘编自潘教峰《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及汤浅光朝、赵红州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从欧洲出逃的科学家(部分)
题33-2表
——摘编自张津瑞、林广《地图上的美国史》材料三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欧洲战争前沿的英国只在与战争紧密相关的武器研制领域、医学领域,才向高水平的流亡科学家们立即提供了继续他们职业生涯的机会。
传统的移民国家美国,不仅远离战场,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包容性较强的自由竞争的社会。
当时又处于科学、教育和文化发展的上升期,因而往往能为流亡科学家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而大西洋彼岸的其他国家(如加拿大),尽管也有移民传统,但当时只愿接收农场、森林、矿山和血汗工厂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而不是知识精英。
因此,美国能够对那些已经流亡到英国等国的知识难民产生出越来越强烈的吸引力。
——整理自李工真《世界科技中心的洲际转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与“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相关的历史事件。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学家逃离欧洲的主要原因。
(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为什么对“知识难民”产生强烈的吸引力?(4分)
(4)综上所述,在人才流动上,值得中国借鉴的主要经验是什么?(2分)
机密★启用前
2021年香洲区中考模拟考试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指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1)事件: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
(答对一点给2分,共2分)
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答对一点给2分,共2分)
(2)原因:西方在华人员数量大增;西餐必备食材需求上升;栽培技术引进改良。
(答对一点给2分,共2分)
其他原因: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崇洋逐新的趋向。
(答对一点给2分,共2分)
(3)时代背景:1949年:中美对抗;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
(答对一点给2分,共2分)
1978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答对一点给2分,共2分)
(4)开放;包容;学习;借鉴等。
(答对一点给1分,共2分)
32.(1)原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答对一点给2分,共2分)
(2)原因:效仿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没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答对一点给2分,共2分)
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答对一点给2分,共2 分)(3)“和平的方法”: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答对一点给2分,共2分)
举例:中共八大提出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等。
(答对一点给2分,共2分)
(4)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事求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总结经验,纠正错误等。
(答对一点给2分,共2分)
33.(1)历史事件:第一次:意大利城市的兴起;大学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
(答对一点给2分,共2分)
第二次: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答对一点给2分,共2分)
第三次:德国完成统一(德意志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对一点给2分,共2分)
(2)主要原因:希特勒上台;法西斯政权残酷迫害犹太人;法西斯势力在欧洲的扩张;欧洲面临战争的威胁。
(答对一点给2分,共2分)
(3)原因:移民传统;远离战场;文化包容性强;处于科学、教育、文化发展的上升期;为科学家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答对一点给2分,共4分)
(4)可借鉴的经验:重视对不同领域知识精英的扶持;为人才流动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创造文化包容性较强、能充分公平自由竞争的社会氛围。
(答对一点给2分,共2分)
评分说明:
1、文字表述不要求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
2、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