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一、知识点汇总
1、课文详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先秦〕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
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
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所以我笑他。
”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3、课下注释:
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以,动词,用。
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
则,就。
如或:如果有人。
如:假如。
或:无定代词,有人。
则:连词,那么,就。
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以,动词,用。
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兵车。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摄乎大国之间:摄,夹。
乎:于,在。
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
加,加在上面。
师旅,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
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因,动词,接着。
饥馑,饥荒。
比及:等到。
且:连词,并且。
方:道,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哂:微笑,这里略带讥讽。
方:见方,纵横。
如:连词,表选择,或者;
足:富足。
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其:那。
以:把。
后边省宾语“之”。
俟:等待。
能:动词,能做到。
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如:连词,或者。
会:诸侯之间的盟会。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愿:愿意;
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鼓:弹。
瑟:古乐器。
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舍:放下。
作:立起来,站起身。
撰:才具,才能。
伤:妨害。
乎:语气词,呢。
暮春者,春服既成:暮春:指农历三月。
既:副词,已经。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几个成人,几个孩子。
五六,六七,都是虚数。
喟然:叹息的样子。
与:赞成。
后:动词,后出
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
以:介词。
靠,用。
让:礼让,谦逊。
唯求则非邦也与:唯,难道。
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
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4、文言知识
通假字
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莫春者:莫同“暮”,晚。
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2)、加之以师旅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走在后面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7)、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平时,平日
(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咏而归:咏,唱歌
(10)、吾与点也:与,赞成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一词多义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2、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3、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4.为
(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
(2)愿为小相焉(做)
(3)赤也为之小(替)
5.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拿,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6.言
(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5、赏析:
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二、专项练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题目
一、单选题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①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
②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③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④《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
⑤《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
⑥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A.②①③⑥⑤④
B.②④③⑥⑤①
C.④③①⑤②⑥
D.④③①⑥⑤②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A.君子之于禽兽也
B.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C.故王之不王,不为也
D.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坐:陪……坐着。
B. 子路,行行
..如也行行:有能力的样子。
C.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愤怒。
D.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易:改变。
4.下列对原文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B.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C.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就要停了,铿的一声,又猛地弹了起
来。
D.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起到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A. 会,诸侯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B. 千乘之国,指中等国家。
乘,一车四马为一乘。
C.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D. 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以示成年。
6.下列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路的思想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 孔子对子路“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C. 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D. 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
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二、填空题
7.《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开篇孔子的话讲了几层意思?它反映了孔子在教学上的什么态度?
四、文言文阅读
9.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节选,完成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2)篇末曾皙与孔子二人的对话存在不同的断句方式,除上面选文所用的方式之外,以下是另一种。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①“唯求则非邦也与?”
②“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③“唯赤则非邦也与?”
④“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从①到④可推断,说话者分别是:()
A.曾皙孔子曾皙孔子 B.孔子曾皙孔子曾皙
2)不同的断句方式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
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各句中,“方”的含义与例句中的“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下列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志向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文章的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他认为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4)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志向有何不同?
(5)曾皙答话前的动作为什么写得比较详细?曾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