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手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手指》教学反思1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在教学本文时,我先让学生交流: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品给你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在根据本课单元导读中的提示自学课文。

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流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运用排比的写作手法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最后我们师生一起欣赏了阅读链接里的小诗《手》,先有感情地诵读,再谈谈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结束本课教学。

《手指》教学反思2
这是一堂手工课,课的一开始我运用了手套玩偶“蓝兔”导入,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可以说是成功的!在随后制作手指玩偶“小狐狸”的时候,我给小朋友进行了示范制作。

但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一点是:我制作的范作有点小,以至于有些小朋友没有看清而不知道该怎么做或是出现制作错误。

课后同事给我建议:教师示范作可以大一点或是直接放到实物投影上制作给他们看。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放些音乐,这样整个课堂氛围就会变得更加轻松!另外在拓展制作的这一环节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再进行引导。

这样学生的思路就不会局限于我说的那些方法。

不过这堂课中学生的创造力总的说来还是不错的,学生在我的启示下做出了小熊、小狗、小兔等一些可爱的动物手指玩偶。

最后的表演部分也非常生动、有趣。

总的说来,这是一堂比较实在的课,思路较为清晰,但是想要上得更加出彩还要动更多的脑筋!
因为是同磨一堂课,我也听了我师傅上《手指玩偶》这一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我师傅的这堂课明显比我的要生动有趣,整个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更适合二年级小朋友的身心特点。

比如在课题书写的这一小小的环节中,我只是用粉笔写
了一下“手指玩偶”这四个字,而我师傅则事先写好了四个漂亮的美术字,导入课题后就把它贴到了黑板上,使整个课堂更加充满了童趣。

另外师傅在最后学生作业展示的环节运用了彩带,把学生的作品全都挂在了彩带上进行展示,这样不但学生非常开心,而且更给听课的老师一种美的享受。

经过这次磨课,我知道一堂课要上的出彩,首先要选择一堂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其次要精心设计教案。

此外,要善于多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多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的经验,这样我的课才会越上越好。

《手指》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方面《手指歌》一课是一节的语言活动课,根据最近发现我们班有些孩子爱啃手指头,我趁着这节课给孩子加了一个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感知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喜欢用手指做游戏。

2.能一边念儿歌一边作相应的手指动作。

3.知道我们的小手很能干,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小手。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知道小手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并知道一些保护小手的方法。

难点是教会小朋友手指歌,能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在上课内容上,我设计了情境导入:认识自己的小手,教授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保护好自己的小手,手指游戏:《手指歌》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二、教学过程方面先简述一下活动流程:首先让宝宝唱以前学过的儿歌《小手拍拍》,这样让孩子知道手上有五个手指头,教孩子认识五个手指头。

告诉孩子小手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小手,在这里我想了三条保护小手注意的地方。

和幼儿一块来做手指游戏:手指歌,先交会小朋友歌词,再教小朋友学唱儿歌,最后加上动作来边做动作边唱。

最后多加练习,活动结束!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活动流程,教授环节上自认为没有大的疏漏,教学目标也大体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有几处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在进行完《拍拍小手》的儿歌后,小手都藏起来了,接着又让孩子拿出手来数一下自己的手指头有几个,感觉有点不合理,可以将《拍拍小手》略作修改,最后一句改为,把我的小手放腿上。

这样在进行下面的活动感觉更合理一些。

在认识五个手指头的时候,小朋友对五个手指名字一点也不了解,在课前就应该做些铺垫工作。

三、教学策略方面这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经过一段时间坚持写反思,也总结了一些课堂应该注意的地方,在这节课当中有所应用,我在课前设置了重难点,讲时间主要集中于此处,做到重点多讲,难点仔细讲。

各个环节时间分配还算可以!所以以后上课教案一定要写好重难点,将时间多用于此!孩子自己探索的环节不是很多,我应该加入一些孩子探索的地方,我们的小手真能干!这个地方就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我们的小手有多么能干,都会干什么。

最后活动结束时,过渡也不是很自然,以后应该多看优秀教师的教案,多学习。

以上就是我对《手指歌》这节语言课的教学反思,谢谢!
《手指》教学反思4
《绿手指》讲了一位老奶奶而十年如一日,满怀信心地培育纯白色的金盏花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老奶奶尽管觉得不可思议,但很想试一试,经过一年又一年,老奶奶收集种子,栽种花儿,最后经过验证,老奶奶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她又有了新的渴望--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塑造一个充满理想、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园丁形象。

本文讲后感觉课堂语言引导不够,特别是奶奶种植过程,无法详尽描述,需要课前深度挖掘教材,组织语言,构成高效课堂。

经过反思,我自己在下面也思考了一些意见,如下:
1.也可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绿手指吗?”生:“没有”师:那么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认识一双特别的手绿手指。

2.结文部分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遇到难题时是怎样做的.,再对比老奶奶的20年如一日,进行深切体会。

希望自己下一步会越做越好!
《手指》教学反思5
《手指》这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就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把握内容,我就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

于是,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运用哪些写作方法把这些手指写得栩栩如生的呢?抓住你感受最深的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运用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都能感受到作者运用排比的写作手法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同时也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这样,教学最终目的达到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主动学习,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良好,效果感觉也不错的,因为在教学中,我始终以文章的知识点为准绳,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作者思想,这才是我这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

《手指》教学反思6
去年我执教了《手指歌》语言活动,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知道小手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并知道保护小手的方法,难点是教会小朋友手指歌,能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在上课内容上我设置了情景导入,认识自己的小手,教授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保护好自己的小手,手指游戏;《手指歌》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紧紧相连环环相扣。

这节课我首先让孩子唱以前学过的《小手拍拍》这首歌,这样让孩子知道手上有
五个手指头,教孩子认识五个手指头,告诉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手。

在这里我想了三个保护小手注意的地方,和幼儿一起来做手指游戏:手指歌,先教会小朋友歌词,再让小朋友念儿歌。

最后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最后多加练习到活动结束。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这节活动的大概过程,教授环节上我还没发现大的疏漏,教学目标也大体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有几处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在进行完《拍拍小手》的儿歌后。

小手都藏起来了,接着又让孩子拿出手来数一下自己的小手有几个,感觉有点不合理。

可以叫《拍拍小手》略作修改,最后一句改为把我的小手放腿上。

这样再进行下面的活动感觉更合理些。

这样在认识五个手指头的时候,小朋友对五个手指名字一点都不了解。

在课前更应做些铺垫工作。

这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经过多次反思,也总结了一些课堂应该注意的地方,在这节课当中有所应用,我在课前也设置了重难点,讲时间主要集中在此处,做到重点多讲,难点仔细讲。

各个环节时间分配还算还可以,所以以后上课教案一定要写出重难点,将时间多用于此!孩子自己探索的地方也不是很多,我应该加入孩子探索的地方,我的小手真能干!这个环节应该让孩子自己说说自己的小手怎么能干,都会干什么。

最后活动结束时,过度也不是很自然。

以后要多看优秀教师的教案,多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以上就是我这节活动反思,也有不足之处,希望指导老师提提建议吧!谢谢!
《手指》教学反思7
平时的教学,都是一篇一篇独立的课文,我们可以把这些课文联系起来,同一个单元的文章,可以找出课文间的相关点进行联系,《手指》教学反思。

学过的同一个作者的文章,也可以联系起来,以此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

《手指》一文我把它放到《匆匆》后面进行教学,因为我觉得两篇课文的作者都是从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得到启示,由此话题,我引入了新课。

——此为内容上的联系。


者,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丰子恺,四年级时,我们学过了他的另一篇课文《白鹅》,我出示了文中的片段,让学生读,回顾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因学过,学生很快就总结出“风趣、幽默、生动”这几个关键词。

我随即过渡到这课:让我们走进《手指》这一课,再次感受丰子恺先生风趣、幽默、生动的描写,还要细心地找找这篇文章的表达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介绍手指的每一个特点时,都是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子进行论述。

可以让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介绍一种物品的特点,下一步就是从这些特点中得到什么启示。

进一步修改,丰富练笔的内容后,便是本单元的第二篇习作了。

)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本单元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我在教这一句的时候分了两步:第一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手指团结起来,怎样变得有力、有用,教学反思《《手指》教学反思》。

第二步,生活中如何体现“团结起来,变得有力、有用”。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

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

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
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

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

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

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

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

在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

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手指》教学反思8
《发烫的手指》的教学是围绕“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

整堂课上,学生兴趣高涨,畅所欲言。

师生配合也十分默契,学生能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解决了教学难点。

因此,本节课总体上自我感觉良好,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虽然读时很投入,但却缺少情味,没有真正引起内心的感受与情感的共鸣,我深深感到朗读中的“有感情”绝不是对文字本身的技术处理就能解决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只有文本内容联系到了学生某一方面的生活经验,才能触动学生内心独有的感受,朗读才有味道。

这样的朗读才是“多角度、有创意”的朗读。

《手指》教学反思9
美术的绘画形式有很多种,美术可以让人发挥想象和创造能力。

幼儿对于绘画来说,需要的是贴近生活,幼儿都喜欢涂涂画画,尽管幼儿画的什么也不像,我们都要跟幼儿们鼓励,不要去打击幼儿对涂涂画画的兴趣,让幼儿尽情地绘画,这才能让幼儿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手指点画是一种幼儿的绘画形式,这种用手指绘画会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节活动我选用的对象是毛毛虫,毛毛虫身体结构简单,宜幼儿进行刚接触点画所选用材料,让幼儿感受用不同的手指点画,能体现出生动的毛毛虫。

在幼儿作画时,幼儿常常在点的时候,会把毛毛虫的身体分开点,呈现出断断续续,没有连接在一起,这有待于老师在讲解中更加深入的引导。

这节活动课可以从毛毛虫为主题,给以把毛毛虫点在画好的石头或树叶上,在幼儿点毛毛虫时,一定要注意幼儿,不要让幼儿再把毛毛虫的身体点分开。

《手指》教学反思10
《手指》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整体把握,重点感知,体悟表达方法。

一是要抓住文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

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如,
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

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

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二、成功之处
突破难点,更好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

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

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

再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

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三、不足之处
在授课的过程中,语文课堂的听说读写环节比较齐全,学生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只是,课堂气氛仍不够热烈,学生发言略显拘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激励,留给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空间。

四、改进措施
1.大力表扬敢于质疑的学生,让学生们能够有意识地提出不一样的问题,拓展思维。

2.体会文本。

在把握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应该布局全文,不能把眼光放在一小段内容上。

《手指》教学反思11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比较简单,学生能够很轻松地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定位为“指向习作的教学”。

第一步,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之时,指导学生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关键句。

把握文章的关键句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出示表格。

默读课文,完成“填写五根手指长处和短处”的表格。

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学习运用关键词来概括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学习,培养学习把一篇文章读薄的能力。

从整体上了解文章。

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步,体会作者写法:
1、以第二自然段写大拇指的这一片段为例,指导学生发现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等来写作的方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2、结尾段与第一自然段对比阅读,感悟两个总写的不同。

同时也体会到文章详略分明的写作方法。

第四步,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学习作者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学习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