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牛奶变质C.汽油挥发D.饼干变软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B.石蜡熔化C.酒的酿造D.木柴燃烧3.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绳锯木断B.滴水成冰C.死灰复燃D.聚沙成塔
4.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纳米铜的性质B.C60的组成C.单晶硅的结构D.无人机的研发
5.实验室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A.B.C.D.
6.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8.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9.下列空气的组成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0.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磷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干冰B.空气C.海水D.石油1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可直接采用的发生装置是()
A.B.
C.D.
13.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会形成阳离子
14.下列事实,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氢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改变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分子构成不同
D.二氧化碳能灭火而一氧化碳能燃烧﹣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5.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C.空气液化﹣分子间间隔改变
D.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16.如图为稀土元素铈(C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铈的原子序数为58 B.铈属于金属元素
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D.铈原子的质量为140.1
17.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
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
18.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
19.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的颜色是()
A.黄色B.淡蓝色C.蓝紫色D.砖红色
2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铁丝B.木炭C.硫粉D.红磷
二.填空题
2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以及
规律的科学.
22.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是和.
23.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元素周期表里有
个横行叫每一个横行中元素原子的电子层
数.元素周期表里有个纵行,分为
个族,每一个纵行中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2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25.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26.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27.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8.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9.用酒精灯加热时使用酒精灯的焰.
30.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
的.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①墙内开花墙外香
②化学变化的本质.
32.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一下7个步骤:1.装药品,2.加热,3.固定装置,4.检查气密性,5.收集氧气,6.熄灭酒精灯,7.把导管撤离水槽.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牛奶变质C.汽油挥发D.饼干变软【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牛奶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饼干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B.石蜡熔化C.酒的酿造D.木柴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作用生成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的铁锈,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石蜡熔化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酿酒的过程有酒精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D.木柴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绳锯木断B.滴水成冰C.死灰复燃D.聚沙成塔【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绳锯木断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聚沙成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纳米铜的性质B.C60的组成C.单晶硅的结构D.无人机的研发
【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所以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除了“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外的所有方面.
【解答】解:A.研究纳米铜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故正确;
B.物质的组成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故正确;
C.物质的结构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故正确;
D.无人机的研发是军事科技方面研究的范畴,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研究范畴的考查,是选项过程的具体探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5.实验室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A.B.C.D.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实验室里能准确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必须标有刻度线及具体的小刻度,常见的能够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有:量筒、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等,而集气瓶、试管上没有刻度,无法准确量取液体体积,烧杯有刻度,但是没有具体的小刻度线,不如量筒准确.
【解答】解:A.试管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故A错误;
B.锥形瓶在制取气体的简易装置中经常作反应容器,无法量取液体的体积,故B错误;
C.集气瓶上没有刻度,无法量取液体的体积,故C错误;
D.量筒上标有刻度,一般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中常见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试题侧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仪器的干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6.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为O2,木条熄灭的为CO2,另一无明显现象的是空气,用此方法鉴别三种气体最简便,现象也最明显.
A、二氧化碳溶于水中没有现象,空气和氧气都不易溶于水,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和氧气不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空气和二氧化碳都不会,故C错误,
D、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中燃烧更旺,伸入二氧化碳中熄灭,伸入空气中现象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
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由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及各自的性质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由上面空气的成分可知氮气的含量最多,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做保护气;故A正确;
B、由上面空气的成分可知氧气的含量较多,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不能用做保护气;故B错误;
C、由上面空气的成分可知稀有气体的含量较少,故C错误;
D、由上面空气的成分可知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是体积比而不是质量比.
9.下列空气的组成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抓住氧化物的特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N2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
B、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
C、CO2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则属于氧化物;
D、稀有气体是由氦气、氖气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的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如果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就属于氧化物.
10.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磷【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运用空气的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和杂质0.03%解答.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和杂质0.03%.
故选B.
【点评】一些记忆性的知识要准确记忆,如空气的成分、氢氧化钠的俗称等.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干冰B.空气C.海水D.石油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B、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海水中有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可直接采用的发生装置是()
A.B. C.
D.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
A、图中所示制取装置为固液常温型装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不能选用该装置,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制取装置为固体加热型装置,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制取装置两端开口,不能用于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制取装置不能用于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否则冷凝水会回流到热的烧瓶底部,使烧瓶底部炸裂,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反应原理、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会形成阳离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
B、根据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
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D、根据离子的形成进行分析.
【解答】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说法错误;
B、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说法正确;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说法正确;
D、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微粒的特性、物质的构成才能正确解答.
14.下列事实,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氢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改变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分子构成不同
D.二氧化碳能灭火而一氧化碳能燃烧﹣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氢气液化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二氧化碳能灭火而一氧化碳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C.空气液化﹣分子间间隔改变
D.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C、空气液化,是因为分子间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汽油挥发,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如图为稀土元素铈(C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铈的原子序数为58 B.铈属于金属元素
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D.铈原子的质量为140.1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稀土元素铈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以直接得到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及相对原子质量来解答.
【解答】解:A.由图中的信息可知,原子序数为58,说法正确;
B.由图中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为“铈”,其偏旁部首为“金”,则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铈原子的质子数为58,故正确;
D.由图可知,名称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即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而不是原子的质量,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7.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
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子由原子构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据此解答.
【解答】解: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属于阴离子.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在原子、离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8.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原子;
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9.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的颜色是()
A.黄色B.淡蓝色C.蓝紫色D.砖红色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不是黄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不是淡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不是砖红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蓝紫色和淡蓝色、烟和雾等的区别.
2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铁丝B.木炭C.硫粉D.红磷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二.填空题
2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故答案为:组成、结构、性质;变化.
【点评】化学在丰富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生存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了解化学的研究范畴,使之服务于生活和生产.
22.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是道尔顿和阿佛加德罗.
【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回答.
【解答】解:在化学发展的近代,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原子论,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它认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组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