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创造宣言》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2016)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创造宣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创造宣言》,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创造宣言》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于1943年的一篇演讲稿。

这篇文章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告诉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在论证时,陶先生引用大量经典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语言优美有激情,文章有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文。

九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面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后,不难找到陶先生对“创造”的主张与“宣言”,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现实经验支撑,真切领悟“创造”精神比较困难。

除此之外,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这些事例没有展开叙述,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需要在言语实践中明确这些事例与观点的联系。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准确概括陶行知先生对于“创造”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明确材料与观点的联系,学习论证方法。

归纳概括“宣言”文体的基本特点,理解“创造”的意义。

品味本文逻辑严谨、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语言特点,品味演讲语言的感染力与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

其中,我将知识与能力目标作为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目标作为教学难点。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我预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下面我来说说我本次说课的重点——教学过程。

在导入环节,我用的方法是连接历史,解读题目,以此来导入新知。

询问学生在世界历史的学习中,知道有哪些著名的“宣言”?在学生说出答案后,继续发问:“宣言”的定义是什么?在学生查阅字典后,师生一起了解“宣言”的内涵,那么,此时就很明确了,《创造宣言》的“宣言”就成为本文的学习聚焦点,本环节从学生了解的历史知识自然切入,整个过程显得水到渠成,毫不做作。

接下来是对课文进行初读感知,理清作者的思路。

在这一环节我直接设置了一个填空,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轻松地完成对文章的梳理,在课件的帮助下,他们的思路更加清晰。

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比照思路,明晰作者观点就显得十分自然了。

于是我顺势提出两个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批驳的观点又有哪些呢?请完成表格。

学生们自由
发言,而教师引导小结,此环节的成功之处在于以提示性填空练习为手段,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抓手,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本文的论点和论证思路。

第三步是探究归纳,深思文本。

我让学生精读探究阅读第3、4段以及第13段,探究作者在阐释“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没有创造力的可悲”这两个分论点时所采取的方法,以此完成本课教学重点喻证法的使用。

接下来让学生阅读第5—11段,探究作者批驳错误观点时所采取的方法,以此完成举例论证这一方法的学习,并通过课件和学生一起拓展学习反例驳论这一方法。

我还设置了一个写作活动——扩写深思。

请同学们任选作者批驳段落的一个论据,根据示例将其扩写成一段话。

要求:扩写内容能支持作者观点,重点扩写作者所举反例中能驳斥观点谬误的相应细节或事实。

学生仿照示例扩写,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这样的写作活动,和课文息息相关,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九年级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还需进行探究思辨,所以我继续将学生往深处引导:作者驳论的五个错误观点,哪一段中作者所列举的反例缺乏严密性?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小结。

此板块教学,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悟驳论的基本方法,明确观点与材料之间是必然的关系。

既有比较归纳,即思辨的思维训练,也有语言实践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与思维能力。

第四步是品读“宣言”,体悟“激情”。

品读,为的是发现语言魅力。

我照旧发问:本文题为《创造宣言》,旨在宣传号召人们去创造。

那么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最具号召力?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师生一起总结,此处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学生好做笔记,在最后以课件方式呈现结论。

即:大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短句,急促有力,具有鼓动性、号召力;运用比喻,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富有激情地反问、呼告。

而这些结论,我们师生都可以在文中找到一一对应的文字。

本文既然是一篇演讲稿,朗读自然少不了,且本文极具激情与号召力,所以,我让学生读相关语段句,通过重音和激昂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创造”的大声疾呼,以此让学生感受到这份呼唤。

时间安排充裕的情况下,我还为学生们加了一个甜点——探究发现、深思感悟,即提出一个极具怀疑精神的问题:你认为文中哪一段最不具号召力?显而易见,第13段讲述东山樵夫的这一段,全段运用比喻,讲述故事,节奏放缓,显然缺乏号召力。

既然缺乏号召力,作者陶行知为何会如此安排这一段呢?讨论之后,我们会发现这就是本文的成功了,因为本文是一篇演讲稿。

作为演讲稿,既要有激情,也要有趣味。

讲故事既可以放缓节奏,也可以提高听众的兴趣。

张弛有度,这样文章才能显得不疾不徐。

如此,教学本文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学到相应的写作知识,我想,这才是新时代走在前沿的老师和学生应该有的课堂态度。

第五步,朗读、缩写“宣言”,感悟“文体”,理解“创造”。

首先是朗读,感知宣言特点。

我为学生找寻了《世界人权宣言》相关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宣言”的特点。

接下来缩写本文,生成学生自己的宣言理解,再请同学们朗读自己仿写的“创造宣言”,结合社会现实和
自己的成长经历,从教师、学生、社会的角度谈谈对创造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自己的情感升华,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践行创造。

最后是老师总结,让课堂气氛升至最高潮,至此,本堂课的教学得以完成。

教学过程说完了,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吧。

私自认为,好的板书,一是简洁明了,二是随文板书,无需刻意,所以,我的板书基本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最后呈现是如下效果。

《创造宣言》(陶行知)
总之,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宣言的文体特点,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

通过阅读、比较、辨析、仿写等形式,让学生能充分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最后,顺应学情,因势而动,生成自我“创造”的意识和践行“创造”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如有不当,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