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运动教学设计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在运动
教材分析:
单元分析: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本单元“位置与运动”就是由浅入深、由易道难地建立“参照物”的概念,学会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用生活中常见事实作为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借助游戏让学生依据统一参照物来判断谁动过,在利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运动和静止相对性,是很抽象的。虽然很多同学经常会遇到类似的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在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
知道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教学重点:
1,会正确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实例;
2,会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教学难点: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刻舟求剑的故事
利用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导入课题;
提出问题:那个人能捞到宝剑吗?看来这个人对物体的运动太不了解
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跟运动有关的知识《谁在运动》。学习过后,请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告诉他答案。(板书课题)
二、探究物体运动静止的相对性。
1.游戏“谁动过”。
游戏要求: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名字叫“谁动过”,需要同学们的参与。游戏的规则是请四名同学到前面来,并排站好,要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先看并记住四名同学的位置,怎么记住四名同学的位置你们要自己想办法,记住后闭上眼睛,谁也不许偷看啊。听老师的口令后睁开眼睛,明白了吗?
活动:第一次请四名同学到讲台前站好,同学们看清并记住后,请同学们闭眼,将第四名同学和第一名同学交换位置,然后让同学们睁开眼睛,判断谁动过,根据是什么?
组织交流。(这一个环节的关键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根据,初步理解判断谁动过,必须选择参照物,根据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而做出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也同样发生变化了,相对参照物就会出现位置不变的情况,也就是相对静止,而选择其它参照物该同学就是运动过的,这正是进行下一个活动的契机,初步感受选择不同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其结果是不同的。)
2.探究事物是运动还是静止。
(1)看教材提供的游乐场场景图,一位同学认为游览车上的李明是运动的,另一位同学认为李明是静止的,他们的观点对吗?说说自己的理由。讨论图上几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说出自己的理由。
(2)联系生活情境:在判断物体时运动还是静止时,选择参照物不同,结果就可能不一样。同学们再来体验一下,在生活中,大家都有乘车的经历,你坐在车上看车外和你站在车外看车内,看到的情景一样吗?同学们一起看看大屏幕,(播放课件)为什么同是路旁的树,在前半段影像中是运动的,在后半段影像中却是静止的呢?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3)师生共同小结: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择参照物,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该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改变,则该物体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三、巩固练习。(由动态图到静态图,由直观到抽象)
1.看两幅动态图,判断水草和鱼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看静态图并填写表格,判断研究对象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3.一起走进优美环境中欣赏《闪闪的红星》电影插曲《红星照我
去战斗》,然后说说“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话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描述的?
四、学以致用
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找到他的宝
剑了吗?
五、总结、延伸。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择参照物,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该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改变,则该物体是静止的。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