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复习《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解读经典。
2.在解释字形流变过程中让学生准确理解诗词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3.通过引领,让学生感受并学习吟诵,感受古典诗词的表现形式,读懂诗词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情感,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悟品味诗词的声韵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引领,让学生感受并学习吟诵,感受古典诗词的表现形式,读懂诗词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情感,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悟品味诗词的声韵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晏几道的《临江仙》。
我们经常说“诗歌唱词”,所谓“诗歌”者,诗皆可歌也。
所谓“唱词”者,词皆能唱也。
也就是说,我们中国古代的诗词基本都是通过歌唱的方式来创作和传播的,现在把这种歌唱诗词的方法叫作吟诵。
作为吟诵根祖流派——河东吟诵的代表性传承人,就让我用流传了五千年的声调把这首创作于一千多年前的诗词用普通话的读音唱给你听。
在听的时候,大家注意听词句的节奏划分。
这种古诗文句子节奏的划分方法在古代叫作“句读”。
二、吟诵展示
(屏显教师示范吟诵)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在听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还发现了,投影中所有的加点字发音都比较短促,这说明古典诗词其实从来都没有远离大家,这些加点字在古代音韵学中都是入声字。
古人说“入声短促急收藏”,说的就是这样的特征。
三、赏析体悟
(一)解题
很多人知道词都有词牌,但大部分人还不知道的是,每个词牌基本都有典故,而且基本决定了一阕词的感情基调。
“临江仙”这个词牌是怎么来的呢?南宋黄昇《花庵词选》注:“唐词多缘题。
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
”言什么仙事呢?明代董逢元《唐词纪》
继续补充:此调“多赋水媛江妃”,即多为咏水中的女神。
与这种表达类似的有历史上著名的曹植《洛神赋》。
所以,这个词牌最初往往用来表达“深爱而不得”之意。
我们看看这阕词是不是在表达这样的意思。
(二)品词
词的上阕开头两句都是二四节奏,其实是一个互文的手法,说的是酒醒后眼前看到的景象:楼台高锁、帘幕低垂。
那作者是在哪里喝酒后睡着的呢?楼台上。
古人登楼往往就是心有惆怅,饮酒如果不是好友欢聚,往往也是借酒消愁。
所以,这两句吟诵的时候,“楼台”二字声音高且长,表明楼台高远,“低垂”二字声音低沉且拖长,表明帘幕重遮。
这不是单纯的写实,直接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愁闷。
作者为什么愁闷呢?第三句好像交代了:“去年春恨/却来时”,说明是去年就有的春恨,不能处理成二五节奏“去年/春恨却来时”,不然就成了说去年的状态,和上下句都没有了关系。
那什么是“却”呢?
(屏显“却”字的字形演变)
从“却”的字形演变我们可以看出,左边现在写作“去”,历史上曾经讹写作“谷”。
“去”上面的“土”其实是“大”的讹变,表示“一个人甩开双臂大步走”;下面的“厶”(读作sī)其实是“凵”
(读作kǎn)或者“囗”(读作wéi)的讹变,表示“家”;合起来表示“一个人甩开胳膊大步走出家门”。
右边是一个“卩”(读作jié),表示“可以曲折的腿骨关节”或者“一个人弯腰的状态”。
左右合起来是“一个人弯着腰走出去”。
弯着腰怎么个走法呢?就是退着走,所以我们常见的“却”是“退却”的意思。
既然要退回去,说明肯定是走过来过,所以,“却”还有常见意思“又,再一次”,这里就是这个意思了。
《琵琶行》中“却坐促弦弦转急”;《孔雀东南飞》中的“却与小姑别”;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却看妻子愁何在”,这几个句子中的“却”都是这意思。
“却”是入声字,吟诵的时候是重音,且一发即收,表明春恨去年就有,今年又来了,没完没了。
那坐着到底恨什么呢?后两句说得清楚:春雨落花中,燕子都是成双成对的,人却是一个——“落”字吟诵干脆利落,表明花落之迅速;“独立”也是入声字,发音紧促,表明人的孤单!而“双飞”声音绵平拖长,不仅仅是表明燕子双飞,更是说燕子都成双成对了,自己还是个单身狗,其实主要表明人想成双成对!
好,大家一起跟着柴老师来试着吟诵一下上半阕的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吟诵)
那作者在这里想念谁了呢?词的下阕开头就说“记得/小苹初见”,这个句子其实是“记得初见小苹”的倒装。
初见小苹时候是什么状态呢?“两重心字罗衣”,小苹穿的罗衣上绣着“两重心字”。
这是一个什么图案呢?心的字形演变我们能看出来。
(屏显“心”字的字形演变)
“心”字隶书下面的撇可以向左撇也可以向右撇,两重心字就是两个“心”字合在一起,左边的向右撇,右边的向左撇,心心相连,心心相印。
“两重”二字吟诵声音拖长,表明图案的深意。
小苹是做什么的呢?
第三句说得清楚——“琵琶弦上/说相思”,小苹是个琵琶女。
“相思”二字声音都长,尤其是“相”字,表明这里不是互相思念。
为什么?因为小苹在弹琵琶啊,弹出来的声音在表达什么?思念“我”。
这里的“相”是偏指向词人自己的。
也就是说,小苹弹琵琶在表达她思念“我”的意思。
后两句分别是四一节奏和一四节奏,表明现在看到的明月还是“当时明月”,这是“物是”;“曾”字吟诵声音拖长,表明曾经如此而现在不是。
当时明月照人归,现在的明月却不照人归,为什么呢?因为人不在啊……这是“人非”。
这真是一种入骨的思念。
(屏显)
本词主要表达的是岁月易逝,欢娱难再,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的感叹。
好,大家一起跟着柴老师来试着吟诵下半阕的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吟诵)
四、读人
很多人读晏几道的这阕词,都以为这是他少年时对琵琶歌女的一往情深,但其实吟唱创作这阕词时,晏几道已经是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大叔。
为什么这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不认真做事,却在这样一个暮春时节深情怀念琵琶女呢?这还要从晏几道的身世讲起。
晏几道的名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原话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几”是“靠近”的意思。
曾经做过宰相的父亲希望他以善良达到天下大道。
晏几道和他父亲晏殊一样,十四岁时参加神童科的科举考试并金榜题名,誉满北宋。
可谁也想不到的是,晏几道考中之后的第四年,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后来又因为朋友反对王安石变法受牵连入狱,他从书生意气的王族贵胄一落千丈,变得穷困运蹇。
此时的晏几道依然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但原来他父亲门下的常客却早都不念旧情,而当时主持朝政的蔡京等人又不能容纳他的耿直孤傲。
仕途无望的晏
几道自号“小山”,表明自己志向微小无意于政坛,于是这位中年大叔就只好每日喝花酒、填花词,想念如彩云一般的花样女子。
然而没人想到的是,政坛无所成就的晏小山却成了从花间词派到婉约词派转变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时候,一定还给你开了一扇窗户。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
得意不得意,都要守护己心,温暖未来。
五、结课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来一起吟诵这首诗词,在吟诵声中,感悟词人那种入骨的相思。
(师生一起在吟诵中结束教学)。